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矛與盾》教學設計

校園2.51W

  設計理念: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矛與盾》教學設計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載體。文字言簡意賅,又不失生動形象,表達了深遂的思想,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在國小高年段學習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去閲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這將為他們以後進一步瞭解並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並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矛與盾》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最後一組《古代寓言兩則》裏的第一則文言文寓言。文字簡練形象,寓意深刻明瞭,用人物説的話作為點睛之筆藴含寓意。憑心而論,學生在接觸文言文時,難免覺得拗口難讀,晦澀難懂,產生畏難情緒。這則文言寓言,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註釋可供藉助,國小生讀起來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冊已接觸過文言文,學生多少有了一些學習基礎和經驗。因此,文言文的教學仍應堅持以自讀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積累的策略。

不過,《矛與盾》這則文言寓言將理解古文的意思,領悟寓言的寓意兩者加在一起,為學生學習古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教學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往往教學生弄懂文言詞句和整篇課文的意思,懂得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就行了,這種只關注知識和能力的“雙基”目標以及簡單的德育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藉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徵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呢?如何讓學生經歷文言寓言學習的過程,並在體驗學習過程中領悟寓意呢?我們仔細研究了教材,充分藉助文言寓言的`文本特徵,巧妙設計,嘗試了“情境引領,讀為根本,拓展積澱”的特色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學古文的樂趣。

  一、情境為線,古文為珠,串起一片精彩。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文言文教學中的聽説讀寫同樣離不開文字創造的具體情境。《矛與盾》是文言寓言,具有寓言生動可笑的形象,諷刺誇張的手法,創設適合學情的教學情境,使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可以優化文言文課堂教學。

1、導語引渡——未入文辭先入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伊始,一曲悠揚的古樂,一幅精美的畫卷將學生帶入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順勢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打動了學生的心扉,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學生興趣盎然,輕鬆自如地走進了古香古色的文言世界。

2、模擬表演——身臨其境品意境

課堂上,我模擬古代集市,讓學生自由組合,進入角色表演。孩子們帶着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內化了語言文字。憑藉這種身臨其境的知覺,學生在情境讀文後覺得文中“鬻”者的可笑,領悟到了寓言的深刻寓意。學生的表演微妙微肖,舉手投足間無不古韻十足。

3、情境評價——此情綿綿無絕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大環節的創設到過渡語的斟酌,處處含情,情境的創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竭力以情境化的語言貫穿文言文教學,多次用語言再現楚人賣矛和盾的場景,讓情境延伸,使學生始終置身其中去讀懂這則寓言。如“瞧你得意的樣子,這面盾有什麼值得你誇耀的?”“爾等真會譽矛也!”儘可能多地使用精煉的文學語言,如半白半文的導語,創設情境的評價語潛移默化地帶着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去讀去悟,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薰陶,力圖通過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帶給孩子們一份走進古典文學的驚喜!

  二、字字珠璣,張馳有度,讀出知情理趣。

語言教學着重於讀,文言文教學更基於此,且文言文教學與普通精讀課文的讀相比,更應着重於讀。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嚐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覆讀,多讀,才能理其義。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了“四讀”。

1、正確流利的整體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這節課上,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自己讀書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習古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時,我賦有韻味的範讀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點燃了學生閲讀文言文的熱情。最終把背誦課文變成了自覺行為。學生神情專注,搖頭晃腦,沉醉其中,讀得正確流利,讀出停頓、節奏,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2、深入理解的感悟讀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我在巡視學生對照註釋讀懂句意時,十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注重對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提煉。如:一邊讀一邊看插圖,標明註釋快速學習,聯繫上下文猜讀,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枴杖。尤其是對照註釋,揣摩句意。如果將學習文言文比作一幅國畫,那麼這一步是一個局部精細勾勒的過程。經過這一步,課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學生頭腦中逐步稀釋為相當的白話文。這些學習方法從學生中來又迴歸於學生中去,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再去讀懂。

學生在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兩句時,很自然地將對古文的理解和讀緊密地結合起來,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張揚誇耀的語氣。體會到楚人説話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學生在潛意識中明白了讀能幫助理解,而理解又能促進朗讀。

3、感同身受的個性讀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指導朗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時,我不僅充分藉助文中插圖,還創造性的編加插圖,再次將學生融入情境,鼓勵學生設想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在問這句話時的語氣、節奏,嘗試個性朗讀。於是,白髮蒼蒼的老者、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活潑俊俏的小姑娘,一臉稚氣的孩子,紛紛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極具個性的朗讀活躍了文言文的課堂。

4、拓展延伸的積累讀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熟讀成誦。鼓勵學生以一篇帶多篇,課外繼續接觸文言文,努力實現“語文課堂與生活零距離。”在一次次的拓展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頓悟理解力也會漸漸厚重起來,對文言文的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真乃“言有盡而意無窮”。

和諧、幽默、歡快的氣氛充溢着文言文教學的課堂,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後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