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小班語言《我的小鼓響咚咚》教案與反思

校園2.18W

活動來源:

小班語言《我的小鼓響咚咚》教案與反思

鼓,是中國常見的打擊樂器,構造簡單,品種繁多,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悦耳、節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於歌曲曲調優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心他人的含義,遊戲時不妨礙他的教育意義,許多版本的幼兒園教材中都使用過。今天,我們展示給大家的是小班語言文學活動——仿編童謠。活動重點立足於“幼兒在學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展想象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發展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活動隹備:

1、知識準備:幼兒自由玩小鼓並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準備: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佈置環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裏面有什麼?

二、展開

(一)引導幼兒理解並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後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 (根據6種圖片如: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説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它做什麼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説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説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分學習童謠、引導仿編和自由仿編三個環節。在學習童謠環節中,教師創設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遊戲”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驗,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了活動目標。

專家點評:

作為小班語言文學活動——仿編童謠,本次活動的重點立足於“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誦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因此,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充分感受、理解童謠,體驗作品語言的結構形式、韻律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擴展想象,仿編童謠。小班仿編活動的特點是:只要求幼兒在原有詩文的基礎上換詞,通過改變某個詞來體現詩歌的變化。在遊戲的情境中學習仿編,更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徵。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創設“和小鼓做遊戲”的情境,運用直接示範朗誦和邊做動作邊朗誦的方式調動幼兒眼睛、耳朵等多種感官去欣賞和思考,從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謠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運用“出示動作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説出象聲詞”——“根據動作和象聲詞仿編童謠的後兩句”——逐步過渡到“脱離圖片自由想象仿編”的模式,師幼互動積極有效,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愉悦,較好地完成了仿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