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及教法輔導

校園6.19K

本冊教材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及教法輔導

一、六年級上冊體例特殊

1.每單元不再設“語文天地”。

2.全冊一共八個主題單元,每個主題單元由主體課文、拓展閲讀、綜合活動和單元小結構成。

3.每篇主體課文後有兩個思考題(內容/形式)。

4.主體課文一側有三個欄目:“小資料”,主要是為農村學校提供的,有條件的應該讓學生自己查找蒐集資料;“我的視角”,用來引發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思考他們兩人的體會;“日積月累”,引導示例,積累語言材料,要貫穿教學始終,大量工作由學生摘錄,獨立完成。

5.綜合活動由“導語——活動過程——單元小結”三部分內容組成。

二、教學要點

全面落實第三學段目標

1.查漏、補缺: A 前幾年級的教學要點;B 針對個人;C 和其他教材接口

2.整合、實踐: A 主體單元;B 教學要點;C 學習過程

3.拓展、提高: A 情感;B 積累; C 能力

積累達到並略超過<課標>要求的數量。

如:閲讀和背誦的數量但並非多多益善,不要加重師生的負擔。

學生基本上能自主完成各單元、各項學習任務,能獨立識字、學詞、閲讀、修改習作。

如:A獨立識字,有效地預防錯別字

B 詞語“畫——學——測——評”

知道怎麼讀書,怎麼交流,怎麼寫作。達到提到質量,減輕負擔(教師和學生)

能較快地寫出內容較充實文字流暢的作文。

三、關於目錄前一頁的《丁丁、鼕鼕的建議》

一開學就應該給學生,由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完成。在每個單元學習前都要複習並按此運作,反覆使用,達到掌握。

其內容要點:

1.整體把握單元內容;

2.自主學習為主;

3.單元學習抓住四個環節:

⑴、瀏覽,制定計劃

⑵、學習課文

⑶、綜合活動,習作

⑷、單元小結

四、與其他教材及中學的銜接

其銜接不在於具體的課文,

1.詞語以本教材為主,通過找近義詞等等向其他教材延伸。(關鍵在於適當擴大積累)

2.文學常識最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隨課文複習延伸。

3.先是命題作文8次/學期,其他練筆仍要堅持練。背誦篇目 (建議以課本上規定的為準,適當加一些)

4.注音 , 給漢字注音,課標裏沒有要求,國小教材裏也沒有要求,但是中學裏有。建議結合教學在每一課裏練習鞏固運用。

五、最簡約的注音知識:

1)字母主體書寫的位置

2)聲調的位置:按a-o-e-i-u-ü 的次序

i上的點的處理

iu要標在後(不管ui)

3)nl後的ü加點,其餘不加

4)yiyinying ,y 和 i 都寫,其餘不寫

5)聲母b、p、m、f直接和o拼,其餘和uo拼

6)記住四個音節:wei(ui)you(iu)wen(un) weng

下面咱們具體談談本冊教材的特點:

教材的特點

(一)多樣性的選文

1.單元選文兼顧學生身心特點、愛好興趣和對人生的思考。

國小生學習課文,興趣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既要顧及童心童趣,又要引導國小生開始思索人生的重大課題,這套教材兼顧了這兩個方面。如六級上冊第一、二、八單元分別以“高尚”、“美與醜”“歲寒三友”為主題,所設課文分別從不同角度詮釋“品德修養”和“高尚情懷”、“審美情趣”的內涵。第三、四、五、六、七單元,分別以“母親河”“體育”“往事”“地球家庭”、“戰爭”為主題,側重啟發學生升入六年級了,逐漸長大了,要把眼光放大、放遠,要了解過去,珍惜現在,創造未來,不斷地引領十二三歲的少年去樹立遠大的理想,去憧憬美好的人生。

2.注重選文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教學的層次性。

以六級上冊為例,41篇閲讀課文中,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也有名不見經傳的作者的美文佳篇;有古文古詩詞,也有現代文現代詩;有精讀也有拓展閲讀;每單元的“綜合活動”更是提供了讓師生都躍躍欲試的舞台。這種豐富性、多樣性、層次性,為師生提供了熔鑄“三維目標”的立體的語文學習沃土,不同地域環境、不同條件層次的師生均能從中獲取充足的營養。

(二)開放性的學習

本套教材全面開放,打通語文課本、語文課堂、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其它學科、學生的興趣愛好之間的關係。

教材仍以“主題單元”的方式編排,為師生拓展閲讀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巨大的空間,可以將凡是與主題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選來為學生所用。以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戰爭”為例,一是單篇學習可以拓展閲讀,如學習《十五從軍徵》,可讀范仲淹的《漁家傲》、漢樂府民歌《古歌》;學王昌齡的《出塞》,可讀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王維的《使至塞上》,或是一個單元結束後,拓展閲讀相關的文章。還可以圍繞主題組織專題研究性讀書活動,如本學年我們教到“戰爭”單元時,正值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63 週年,我們就以“反戰爭、求和平”為主題,規定時間讓學生課外蒐集古今中外與之有關的文章。這樣,就可讓學生大量閲讀同題目、同作者、同體裁、同時代等內容相近的文章,從而迅速提高學生的比較鑑賞能力。

因為新教材主張“用教材教”, 提供了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間,所以師生對教材理解的彈性增大。可以不惟教參,不惟專家論斷,而是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獨特感悟,並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發自內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闡釋。如在教學《楚王好細腰》時引導學生想象:大臣們在細腰過程中是否非常痛苦?他們會有思想矛盾嗎?如果你是大臣,你會有什麼想法?你是否認為文章的結尾可以再寫點什麼?我們還讓同學把自己擴寫好的東西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出來。學生的思維是不拘一格的,對文章的感悟也是各不相同,我們有位學生在結尾續寫時就想到了大臣們細腰後遇上了戰爭,結果文武大臣們都細腰成功了,卻再也沒一個人能帶兵出征了,這時楚王傻眼了。那麼這位同學對這篇文章的感悟就夠深刻了,以後在他的生活中遇到此類事情,他也能正確對待了,我們的學習目的的達到了。此外還有很多文章皆可以換角度從多方面感悟,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這樣,既可以充分挖掘教師的教學潛能,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個性化表達以及創新能力。

教材中的提問不再是教訓式、命令式,而是採用商討式、徵詢式的“話語”模式,尊重學生閲讀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閲讀中,關注的是“你怎麼理解的”“説説你的理由”“聯繫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等等,在這種“話語”情境中,“目中有人”,學生作為“你”而突顯出來,至於問題倒可以作出不同的言説和不同的解讀。教材與學生構成了“我—你”或“我們”的關係,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自我感”和“親切感”。學生的生活體驗、獨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

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意:

第一,讓學生以語文教材為切入點,從教材引發開去,與其他學科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通過查找資料、參與社會活動等方式,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領域,突破傳統語文教科書的有限空間。

第二,語文學習內容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啟發性,富有引起對話(學生與教材的對話)的魅力。尤其是文學作品的閲讀,教科書編寫者(包括教師用書)的觀點,不是學生必須遵從或接受的;不是終結宣判式的,而是啟發學生對各種可能性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進行多向度的理解與體驗。

第三,語文學習過程是師生、生生相互作用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積極地、時刻保持批判性的敏感,通過探討、交流而不斷修正並形成自己的認識。

(三)靈活性的整合

教材為學生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習內容和活動的設計是多樣化的,教師與學生不僅可以選擇,而且可以自主安排與設計。每個專題或情境的學習過程都不是固定的,教師和學生可以調整,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自己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究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每單元的“綜合活動”,均圍繞一個主題提供了思考的多種角度或多個層面以及相關的材料,靈活性、開放性較強,體現了大語文觀。這些角度和層面都貼近學生的生活或是學生正在經歷的生活,學生因此能產生強烈的興趣,並主動通過多種途徑去搜集、篩選、整合相關的資料與信息,“綜合活動”已完全打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模式,把學生推到各種情境、時空中,在活動中學習,在交流討論中學習,本套教材把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引進課堂,在“課後練習”設計方面,每課基本上都安排整體感悟和體會的思考題,這些思考題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內涵,又着眼於語文素質的養成。以第二單元《美與醜》課後習題為例,學完“做一個最好的你”,課後提示:羅森塔爾的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這個結論對你有什麼啟示?我們又佈置同學根據自己的情況寫一段話,説説你打算怎樣做個最好的“我”?像這樣的習題設計在這套教材中貫穿始終,它既在課文之中,又在課文之外;既是語文的,又是人文的。這就架起了課內外銜接的橋樑,為文本擴展和讓語文走向生活建立了平台。

這冊書的語文實踐活動很多,複述、概括、討論、朗誦、交流等口語交際活動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話題寫作、調查報告、編劇本、想象作文、讀後感等練習形式豐富多彩,深受學生喜愛,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每單元都有要求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的“綜合活動”,這就較充分地體現了“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的特點,保證了讓學生能“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有利於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教學中,讀和寫要緊密結合,自然生成文字。例如:第一單元拓展閲讀《尊敬普通人》後面的“提示與建議”,提出,寫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一文中。要求用簡略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後,在綜合活動中,又安排了習作:我身邊高尚的人。在第二單元《做一個最好的你》的“我的視角”中,鼕鼕提示:“課文最後一段很精彩,我還可以補寫。”補寫時一定要注意讀寫的結合,先通過讀搞清楚“大道”與“小路”、“太陽”與“星星”之間的關係,明白這個句式要表達的意思再補寫,就可以避免出現形式相同而內容不對稱的句子。而且補寫就一定要寫下來,不要只是説一説,因為只有在寫時學生才會斟酌語言,達到準確。丁丁説:“我也要注意經常為自己加油,為自己喝彩;困難時鼓勵自己咬緊牙關,再堅持一下。我把這些寫在日記裏。”這是為學生作提示,倡導大家把類似的經歷寫進日記。

以上就是本冊教材的特點和概貌,下來我們探討一下各單元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各位老師可以對照課本具體看一下。

第一單元高尚

一、本單元教學目標

在知識上:瞭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環境對揭示人物品質的作用。並通過人物形象地描寫理解高尚的含義。(不分地位、身份、職業、條件、環境等所表現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義的,不是低級趣味的)。

在能力上:能用簡練的語言準確説明文章所寫的事例;在寫作中學會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環境進行細節描寫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學習選擇小事例以小見大突出人物形象。

在情感上:激發學生從小做起,從我做起,關心他人,樂於助人,學習、尊重併成為善良誠實的勞動者。

二、本單元重難點

能用簡練的語言正確説明文章所寫的事例;瞭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環境對揭示人物品質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三篇講讀課文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們不瞭解建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的情況,窮人的生活背景,看林人的生活境況,自然也就很難深刻理解總理的高尚;深刻體味桑娜、漁夫作為窮人的典型,窮人的善良;看林人奉獻精神的偉大以及高尚以及在今天要樹立八榮八恥道德觀的時代意義。

四、本單元在教學中應注意

1.課前要學生充分了解時代背景,以使學生對文章深入瞭解,同時教師要充分為學生理解文章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從而建構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昇華學生做人的情感。

2.課外資料的使用: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可以出示總理一天的工作日程的安排;柯巖讚美總理的詩《周總理,你在哪裏?》;老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些對於學生建構人物的高尚都有一定的意義,但是最好在學生談感受時使用,而不要成為一個單獨的環節,以影響整體文章的理解,課外資料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

3.學習本單元三篇講讀課文要高屋建瓴,可直接從學生的質疑或釋題入手。如《一夜的工作》就從作者所見到的總理的一夜工作談高尚;《窮人》漁夫的一個“熬”字,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談高尚,《白樺林的低語》中看林人的行為談高尚。《一夜的工作》和《白樺林的低語》可以抓住主要人物的行為及作者的情感線加強理解,昇華情感。

4.特別提示:學生在談感受時往往要和今日社會的情況進行比較,如拿今日局長的辦公室的佈置,甚至是校長辦公室的佈置等與總理生活情況作比較,這是不妥當的,應該在同等情況下做比較,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特點。更應該在道德情操上相比。

5.語言優美的文章除加強朗讀感悟體味之外,還應加強同類文章學習的比較,在比較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如《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抒情散文。文章全要藉助白樺林的低語,使我們感受這寂寞、單調竟是詩意一般的美麗,感悟看林人眼裏的美麗,體味看林人奉獻的情懷。這種擬人的抒情方式與三年級下冊《送往小木屋的信》表達方式迥然不同,學生理解較有困難,因此教師需要開拓思路,促使學生從多角度發問,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今天的社會看林人的胸懷與情操不被許多人理解,學生理解這種高尚的美是有困難的。因此,加強比較性的朗讀是有必要的,並因此初步感知散文的結構美,語言美。

6.建議學生在寫本單元的習作《一個高尚的人》之前縱覽三篇講讀課文的選材,以小見大。人物言行心理等細節描寫的特點,在習作中學習。從而解決學生圍繞“高尚”一詞選材的困難及描寫的問題。

7.本冊教材具有相當強的人文性,但仍可結合文章注意工具性的訓練,如《一夜工作》第二自然段和最後一段的仿寫,《窮人》結尾的續寫,《楊震暮夜卻金》的擴寫,《尊敬普通人》與習作的結合。拓展閲讀可以結合精讀課文理解;本單元的綜合活動可以結合學期初的牆報進行,開學初就佈置實施。

8.教學參考中P5《窮人》的寫作特點介紹得很細,建議在閲讀和寫作中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