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班美術《哈哈小人》活動反思

校園2.81W

導語:教學了大班美術《哈哈小人》後,各位老師有怎樣的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術《哈哈小人》活動反思,供各位閲讀和參考。

大班美術《哈哈小人》活動反思

  大班美術《哈哈小人》活動反思【一】

哈哈鏡中人物的誇張形象常常讓人嬉笑不已。孩子們對此更是喜愛有加。活動過程中“小人”的造型由於畫在了摺紙的不同重疊部位而變形誇張,非常類似於照哈哈鏡的效果,充滿童趣,孩子們對此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1.在折過的紙上表現人物造型的不同變化。2.感受作品的幽默,體驗活動的樂趣。活動一開始,請孩子繪畫觀察到的“小人”形象,這一環節雖然是讓孩子繪畫簡單的單線小人,但實際是在挑戰大班孩子的觀察習慣與能力,能認真觀察並善於傾聽的孩子就能準確地表現自己的所見,而不是自己的所想。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孩子不太瞭解,沒有把這部分環節刪除,如果班內幼兒有較好地探究、觀察的習慣,討論下來覺得這部分環節是可以刪除的,刪除以後孩子發現的內容可能會更加豐富一些。另外,在折過的紙上畫“小人”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們拿到紙後會有意識地避開折線來畫,因此活動中還需要老師強調什麼是“頂天立地”,撐滿整張紙,這樣孩子出錯的機率就會變小。

  大班美術《哈哈小人》活動反思【二】

大班美術活動《哈哈小人》是通過讓幼兒畫小人來體驗小人身體各部分能夠延伸變長的現象,並且通過三次操作活動讓幼兒探索、發現使小人身體各部分能夠延伸變長的祕密,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能力。雖然畫的小人很簡單,但是簡單之中藴含了一種比較複雜的規律,這是一次探索性很強的活動。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具有極大的探索價值,活動中教師主要抓住了幼兒喜歡畫畫這一特點,逐步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引導幼兒進入探究過程,讓幼兒自始自終感受探究的趣味。其實一個有效的教學活動並不是現場的熱鬧和豐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在美術活動中如何讓孩子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教學內容的有趣。內容有趣孩子才能喜歡,孩子喜歡了我們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哈哈小人》給我啟示:來自於兒童生活經驗又略高於兒童生活經驗的內容,往往能夠吸引孩子。

二、是教學方式的有效。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是有效的?能引發兒童的'探究行為的教學方式是有效的。《哈哈小人》從平面畫到摺紙上的畫,再到摺紙畫的變化,教師關注的是兒童學習的經驗的遞進,讓兒童重複的學習經驗、運用經驗,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兒童無限的創造力。三、師生互動水平。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除了精心設計外,在教學現場,師生互動的水平、處理預設與生成活動的能力,是影響教學活動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建議:1、如果能夠在講評時,能在投影儀上示範幼兒小人變長的過程,那效果會更佳。

2、這個“頂天立地的小人”還可以做一個遊戲“變成大巨人和小矮人”,這個遊戲可以插在幼兒第二次畫小人之前,更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這個遊戲,還可以作為活動延伸,使整個活動能夠首尾呼應。

  大班美術《哈哈小人》活動反思【三】

最近,幼兒園開展了五年以上十年以下青年教師的評優課活動,我選擇了大班美術《哈哈小人》進行展示。這一活動的素材非常簡單,是一個普通的單線小人,通過紙的摺疊,讓幼兒打開紙後,發現小人造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實這簡單的小人只是一個引子,有了這第一步以後,將來可以讓孩子變各種各樣的東西,這樣就越發有趣了。

活動中每個環節的教育是不一樣的,開始讓幼兒觀察小人、畫小人,是對孩子觀察力、理解力、記憶力的一個培養。大班學過人物畫,幼兒常畫的是自己的所知,而不是所見,我畫的是單線小人,而平時孩子可能會常畫雙線腳、圓眼睛的小人,所以這也是在考驗孩子的觀察、記憶能力,層層遞進“頂天立地”就是為了下面的環節做鋪墊。當我説了“頂天立地”以後,很多孩子就不會避開折線,當打開紙後,一下就會感受到斷掉的小人,孩子們就會比較説:“小人的臉斷掉了、頭斷掉了、腳斷掉了。”從而來理解,原來自己把小人的什麼部位畫在折線上,那個部位就會斷掉,最後,用長長的直線把分開的小人連起來,小人變長了,孩子們會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來。活動結束後,也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元素之一:趣味。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照哈哈鏡,原因就是鏡中人物的變形誇張,讓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兒更是對此喜愛有加。該活動所呈現的過程與結果就像幼兒自己在“照哈哈鏡”,活動過程中“小人”的造型因為畫在摺紙的不同重疊部位而變形誇張,充滿童趣。孩子們在討論與嘗試中也會因此而樂此不疲。

元素之二:發現。

隨着紙的摺疊變化,讓孩子們在打開後紙後的發現,使幼兒知道畫畫位置落在折線的不同部位來探究“小人”造型的變化。大班幼兒已有的繪畫技能和對事物擺放位置的空間經驗都為他們的探索、創造提供了條件。因此,一旦發現變形誇張的原由,無意創造就變成了有意想象與創造,幼兒也會不滿足於一個活動的所獲,希望可以把學到的和感悟到的遷移到更多、更廣的領域。

元素之三:簡單。

將探究活動的元素整合到美術活動中,常常會使教學具變得很煩瑣,此活動材料簡單。素材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小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內觀察一個小人。鍛鍊了幼兒的記憶力、觀察力。大班的孩子一般都會畫自己所想的,而不太會畫自己的所見的,這個環節既鍛鍊了幼兒的記憶力和觀察力,又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老師特別強調的頂天立地也在下面的環節中顯示了它的重要性。雖然看這簡單,但是充分地顯示了這個環節在整個活動中的有效性的發揮。

元素之四:可持續發展。

“小人”的材料隨手可得,當幼兒理解方法後,會遷移探究對象。只要想玩,可以隨時拿出來玩,幼兒能不受時空的限制隨手摺、隨手畫。有的幼兒會嘗試折更多的折。畫的時候橫着、斜着畫、寫英語字母,有的幼兒還會嘗試畫動植物等,由此,就有了不斷實踐與延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