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口技-教學設計

校園2.66W

【教學目標】

口技-教學設計

一、知識目標

1、順暢朗讀並背誦全文。

2、理解、積累“會、少、間、名、奮、幾”等詞語。

3、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辨析表示時間的詞語。

4、理解課文內容,領略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

2、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3、揣摩語言,賞析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描述。

三、德育目標

感受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激發熱愛優秀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對於“口技”的記敍與描寫。

【教學難點】

多方面表現口技人高超技藝的寫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教師指導學生順暢誦讀,以理清句意層次,並啟發想象,入情入境領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2、譯述法。本文的場面描寫形象、細膩,頗具特色。展現了複雜多變的故事情節,刻畫了眾多人物的音容笑貌。指導學生有表情地複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評點,領會行文的精妙。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反覆誦讀,理清敍述思路,並譯述。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1: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藝術寶庫裏,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多媒體展示口技表演的影音資料)今天,我們學習的林嗣環的《口技》,就描寫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同學們讀後一定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口技》,去領略這美妙的藝術。(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2:

(板書:《口技》)同學們,口技是一種傳統技藝,表演者運用口腔發聲技巧,同時藉助一些簡單道具,模仿出各種聲響,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在林嗣環的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感受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1、《虞初新志》是古代筆記小説,由清代張潮編選,共20卷,多收錄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編者的主旨是:“表彰軼事傳佈奇文”。少數作品對當時社會現實有所反映。

2、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進士,因事謫戍。遇赦而歸,客死於武林。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本文選自他的《秋聲詩自序》。這篇自序説作者剛寫完《秋聲詩》,有幾個客人來,他就“令客各舉似何聲最佳。”客人分別舉出機聲、書聲、聲等,他都不以為“最佳”。有一個客人上前敍説了這段口技描述,終於令他大為讚歎,並記錄在自序中。

3、口技是我國的一種民間表演技藝,有悠久歷史,又叫“學象聲”“哨聲”“象聲”等。表演者用口發出模仿蟲、鳥、走獸、器械的聲音和某些人類生活活動的聲音。現在的相聲即從口技發展而來。口技的一部分特點仍為雜技所保留。

三、誦讀,感知文意

1、教師有感情地範讀全文,要求學生聽清停頓、語氣節奏,並標記疑難字詞,感知主要情節。

2、學生輕讀,根據註釋掌握有關字詞讀音。

多媒體顯示:

正音:

少頃(shǎo) 囈語(yì) 叱(chì) 中間(jiàn)

曳(yè)屋 許(hǔ)許聲 幾(jī)欲 犬吠(fèi)

齁聲(hōu) 意少舒(shǎo)

3、學生放聲自讀,體會語氣節奏。疏通文中的疑難詞句,有疑即問。教師釋疑:

會賓客大宴。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譁者。但,只。聞,聽見。

以為妙絕。以為,認為。絕,極點。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乳,餵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稍微。稍稍,漸漸。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名,説出。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股,腿。走,跑。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間,夾雜。

4、學生齊讀,領會課文內容和情味。請學生用一句話概述課文主要情節。

教師明確:

本文描寫了京城口技藝人摹似一家人由夢而醒、由醒復睡,火起慌亂的情形,歎賞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5、指名學生誦讀,理清文章思路。

小組內簡短交流後,學生髮言,教師歸結:

文章以時間先後分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及演前氣氛。是下文記敍精彩表演的鋪墊。

第二部分(第2~4段)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時的情景。

6、請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複述課文,師生共同點評。

四、講析第一部分

1、齊讀第1段,思考:

⑴ 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⑵ 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⑶ “滿坐寂然,無敢譁者”一句説明了什麼?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回答,教師明確:

⑴ 以“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紹口技表演者,是全文的總説,即“善”字統領全篇,文章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展開的。

⑵ 説明表演場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⑶ “滿坐寂然,無敢譁者”點染表演即將開始時全場肅穆緊張的氣氛,着墨寥寥卻暗示出表演者技藝之高、名聲之大。

2、學生背誦第1段。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區別下列各組中加粗的詞義:

善:⑴ 京中有善口技者。

⑵ 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

止:⑴ 漸拍漸止

⑵ 止增笑耳(蒲松齡《狼》)

指:⑴ 手有百指

⑵ 不能指其一端

間:⑴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⑵ 立有間(《扁鵲見蔡桓公》)

2、用“/”標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遙聞深巷中犬吠。

3、各寫一個含有下面加粗詞詞義的成語:

⑴ 賓客大宴___________ ⑵ 遙聞深巷___________

⑶ 羣響畢絕___________ ⑷ 幾欲先走___________

4、翻譯句子:

⑴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⑵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參考答案]

1、善:擅長;長處。

止:停止;只。

指:指頭;指出。

間:夾雜;一會兒。

2、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遙聞/深巷中犬吠。

3、⑴ 大張旗鼓

⑵ 充耳不聞

⑶ 原形畢露

⑷ 走馬觀花

4、⑴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説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

⑵ 在這種情況下,賓客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乎都想爭先恐後地逃跑。

六、佈置作業

閲讀文段,回答問題:

適有數客至,不問何人,留其醉。酒酣,令客各舉似何聲最佳。一客曰:“機聲,兒子讀書聲佳耳。”予曰:“何言之莊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騶聲,堂後笙歌聲,何如?”予曰:“何言之華也!”又一客曰:“姑婦楸枰聲最佳。”曰:“何言之玄也!”一客獨嘿嘿,乃取大杯滿酌而前曰:“先生喜聞人所未聞,什請數言為先生撫掌,可乎?……”

嘻!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遂錄其語,以為《秋聲序》。

——《秋聲詩自序》選段

[註釋]

騶(zōu):古代給貴族掌管馬車的人。

楸枰(qiū pínɡ):棋盤。

1、客人各舉出哪幾種聲響?請在文中畫出。

2、客人所舉的幾種聲響分別反映了什麼樣的生活?

3、選段中用省略號標明省略部分,即為課文中所選的《口技》,“我”對此所作評價是什麼?

[參考答案]

1、共舉出三種聲響。第一種是織布機聲與兒子的讀書聲;第二種是呵馬之聲和音樂聲;第三種是婆媳的下棋聲。

2、第一種聲響反映了書香門第的生活;第二種聲響反映的是浮華的貴族生活;第三種聲響反映的是婆媳和樂、高雅的生活情趣。

3、善畫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課文精彩語段研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描寫,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1、集體誦讀全文。

2、指名學生背誦課文第1語段。

二、課文主體部分研讀

1、請學生聽讀課文2~4語段,梳理並簡要概括口技表演描摹的場面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三幅畫面:夢中驚醒、醒而復睡,火起羣驚。

2、學生自由誦讀,根據提示畫出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多媒體顯示:

⑴ 表現深夜的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 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 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餘聲。

⑵ 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 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 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遙聞深巷中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後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夫齁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餘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齁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説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於救火現場。

3、學生合作探究:

⑴ 各場景的聲音變化有何特點?請結合語段具體分析。

⑵ 找出並辨析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⑶ 課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外,還多次描寫聽眾的反應,試體會這些反應有何不同?

⑷ 文中的以下兩處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深夜寂靜氣氛的?

① “遙聞深巷中犬吠”

②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⑸ 課文是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學生研討後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⑴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由遠及近、由內及外、由少及多、由微弱到喧鬧、由緩慢而急快、由簡單而紛繁、由一家而涉及鄉鄰,淋漓盡致地表現口技的精湛奇妙,思路清晰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第一個場景形成波瀾,第二個場景過渡承接,聲情潛伏,第三個場景是情節發展的高潮。

第一個場景從“深巷犬吠”開始,以四口之家作為想象中的舞台,先模擬婦人“驚覺欠伸”拉開深夜被驚醒的帷幕,再模擬丈夫“囈語”,畫面漸清晰,至幼兒大啼,帷幕大開,打破深夜的靜謐。

第二個場景“夫齁聲起”“婦夢中咳嗽”説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聲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表演達到高潮。

⑵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既而”;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俄而”“少頃”“未幾”。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技藝高深。

⑶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面”説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歎”表明對錶演者的讚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 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説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脱這場火災,説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三處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⑷ ① “遙聞深巷中犬吠。”

口技表演是由“遙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這一句寫犬吠聲,而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並且是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把聽眾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聽眾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聲聽吸引,想知道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這一句既是以動寫靜,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婦人初醒到全家喧鬧的鋪墊。

②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這是以老鼠跑動偷食聲、“盆器傾側”聲、婦人朦朧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表現一家人由醒復睡後的沉寂狀態,併為下面即將表現的大火災蓄勢。

以動寫靜是我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例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寫山中春夜的靜謐和迷人的山色。其中就以動寫靜,用不時的鳥鳴來襯托春日山中的夜靜,使人在鳥鳴聲中更顯其靜,因而歷來為人所稱道。課文中的這兩處描寫,與此同理,也是從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

⑸ 本文描寫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聽眾兩個方面:一方面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在描寫表演過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後寫聽眾的反應,從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機地聯繫起來,以聽眾的反應為烘托,從側面表現口技表演之“善”。此外,課文首尾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發聲,而僅僅是靠一張嘴發聲,突出其技藝在“口”,也是從側面表現表演者口技的不凡。本文運用側面描寫表現這場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4、學生表情朗讀,體會口技藝術的魅力。

三、講析課文結尾

1、指名學生朗讀:

思考:課文開頭和結尾都寫到表演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簡單的重複嗎?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不是簡單重複,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於: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讚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回味無窮,對錶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2、師生共同歸結本文寫作特色:

⑴ 以時間為序,敍述條理,行文波瀾起伏。

⑵ 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表現主題

⑶ 文字簡練生動。

3、學生背誦全文。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習《口技》一文,使我們領略了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我們為口技人高超的技藝和藝術創造力擊節讚歎,同時也讚賞作者林嗣環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可謂表演者“善”口技,介紹者“善”驀狀,文質兼美,相得益彰。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_______,_______。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1、選文出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朝___________(姓名)。

2、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⑴ 曳屋許許聲曳: ___________

⑵ 雖人有百手雖: ___________

⑶ 奮袖出臂奮: ___________

⑷ 不能指其一端: ___________

3、在文中橫線上寫出課文原句。

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中的“間”意為______,在我們所學過的古文中,“間”的另外一個意思是______,含有“間”這個意思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能名其一處也”中的“名”意為_____,寫出含有這個意思的“名”的成語:_________。

6、選文出現的擬聲詞有__________,寫出對百千聲響作總的概括的句子:____________。

7、古詩中有很多帶有“聲”字的詩句,請寫出一句。

8、用一段話概括這段文字的大意。

標籤:口技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