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精選6篇)

校園2.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精選6篇)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 1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故鄉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勾起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

2、能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3、創編歌曲、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體驗歌曲中主人公對美麗的外婆的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教學難點

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為歌曲伴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用具:

電子琴、電子白板、打擊器(鈴鼓、沙錘、三角鐵、手搖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環節

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首先來聽一首歌,

(出示歌曲課件,歌曲《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相信同學們都聽過這首歌曲,聽完後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到了小時候外婆餵我吃飯。

生:我想到了小時候外婆帶我玩耍。

生:我生病了,爺爺奶奶整晚都沒有休息,一直照顧我。

生:我現在上學和放學,都是他們接送。

……

師:是呀,我們的父母現在工作非常繁忙,很多同學小時候都是由老人帶大,她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們、照顧我們,非常的辛苦,同學們,你看看一看下面的圖片,你們遇到過嗎?

出示課件:老人和孩子的圖片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歌,《外婆的澎湖灣》,他的演唱者是台灣著名的流行歌曲演唱者潘安邦,潘安邦從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生活在台灣的澎湖灣,那兒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出示課件)後來,台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葉佳修聽説了這個故事,瞭解到潘安邦對自己外婆和可愛的家園有着深厚的感情,於是就為他寫下了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出示課件,介紹葉佳修 葉佳修是台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們愛唱的(鄉間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灣)等等歌曲都是由葉佳修編創的。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首《外婆的澎湖灣》,聽聽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以及對家鄉的懷念。

三、學習歌曲

1、初聽歌曲。

思考:1)邊欣賞邊看書,回答幾拍子?什麼調?

2)通過第一邊欣賞,你知道了潘安邦小時候什麼樣的生活?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用多媒體出示答案)

2、聽老師範唱歌曲。

師:通過剛才老師的演唱,你感覺歌曲分為了幾個樂段?

對,兩個樂段

學唱第一樂段。(播放課件)

師:

1)歌曲很好聽,但要唱好有一點難度,因為在第一樂段中十六分音符運用得比較多,尤其是“後十六”的出現。

2)讓學生理解切分音節奏作用於歌曲。

這首歌曲用到了很多切分音,切分音作用於歌曲中會給歌曲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更加的感人、更加的突出思鄉之情,使演唱更加完美。

隨音樂試唱第一樂段。強調: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懷想”帶有敍事性,所以在演唱時,把發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唱得輕快,聲音稍弱一些,用以氣帶聲的方法演唱。

指導演唱第二樂段。(出示課件)

1)聆聽第二樂段。

介紹:第二樂段旋律變得舒展而富於變化,好像是在抒發懷念家鄉的情感,演唱時情緒可以激動一些。

2)歌詞“陽光”“沙灘”處各休止了一拍,我們可以用什麼形式來表示呢?(拍手、回聲)

3、學生隨琴跟唱。(小聲跟唱,注意口型)

四、拓展、表現歌曲(分組合作,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1、師:這一首歌曲把澎湖灣寫得如此之美,我們的.家鄉洋浦灣剛才同學們説了也很美,那你會創編一下嗎?

生:把曲中“澎湖灣”改編成“洋浦灣”

為了表達我們對外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們開一個小型音樂會,當然,也為了使這首歌曲的情感更加豐富,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型伴奏樂器。

(老師指導:鈴鼓可以在第一樂段使用,三角鐵、搖鈴在第二樂段使用,沙錘、)

2、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一組在休止符處拍手,一組回聲演唱,老師指揮。

3、配音樂,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4、所有演員到位,音樂會開始。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外婆的澎湖灣》這一課,通過這首歌曲你們學到了什麼?,或者是懂得了什麼?

生:要關心老人。

生:經常回到家鄉,看望父母和親人。

生:……

出示課件

師:對呀,我們在很小的時候親人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等我們長大了,無論身在何處,希望同學們也能像詞曲作者一樣,都要常回家去看一看曾經關心你、照顧你的親人,因為你的根在那裏;

師:下面老師播放一段由潘安邦在9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大家欣賞一下。播放視頻

師:這首歌在台灣和大陸得到傳唱,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對祖國這個大家庭的熱愛,期待台灣也早日回到祖國這個大家庭的身旁。滲透德育教育台灣和祖國大陸緊緊相連,台灣遊子無論身在何處,他們的根在祖國,在家鄉,最終一定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六、下課

播放音樂《踏浪》,學生走出教室。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 2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灣》由台灣著名的民謠創始人葉佳修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校園民謠。是一首曲調優美的抒情歌曲。歌曲為 4 拍 .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從低音區緩緩進入,曲調平穩,節奏跳躍富有動感,即刻使人聯想到,漫步在童年時熟悉的沙灘上,留下一步一個腳印的生動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節奏頓時拉寬,旋律舒展,情緒親切熱情。進一步表現了對童年生活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能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2、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型伴奏。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體驗歌曲中主人公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教學用具:電子琴、電子白板、打擊器(碰鈴、沙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環節

1、 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個美麗的地方,他美在哪裏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26頁,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師板書:外婆的澎湖灣

師:同學們美麗的澎湖灣給作者留下兒時美好的的回憶,

2、生自主學習。

白板顯示:

1、以你已有得的學習經驗, 你從這首歌裏能瞭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從拍號、強弱、速度、節奏、旋律、音樂標記等來分析)

2、 作者葉佳修簡介

葉佳修是台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們八十年代愛唱的(鄉間的小路 )(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灣)等等歌唱伴奏是葉佳修彈吉他演唱的。

師: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是葉佳修專為台灣歌手潘安邦而作的歌曲。這首歌背後藏著許多潘安邦與外婆的祖孫故事,他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首《外婆的澎湖灣》,聽聽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三、學習歌曲

1、 初聽範唱。

1)、要用怎樣的情緒演唱歌曲?

2)、聽完之後眼前出現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我們會產生哪些聯想呢?

2、復聽歌曲。教師範唱。(4遍)(每個問題一次次拋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教師範唱)

2) 劃分樂段,有相同或相似的樂句嗎?

3)每段的力度、情緒有什麼變化? (小聲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麼特殊的節奏?用筆標出來。

3、視唱歌譜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視唱歌譜。

4、 小聲跟琴唱。

5、師生一起視唱曲譜。讓學生理解切分音節奏作用於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師:切分音作用於歌曲中會給歌曲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聲音如何表現?(短音彈唱,用頓音的唱法更能表現輕鬆親切的情緒)第二部分出現的切分音呢?(動感、思鄉之情)

6、生跟琴視唱。

師: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北京天使合唱團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灣》

7、欣賞合唱《外婆的澎湖灣》

8、填詞。(學生分小組唱)

(根據開始拋出的問題討論、辨別、表現)

9、師示範,生聽辨。

四、表現歌曲(分組合作,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師: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們可以用小樂器來豐富B段的情感。選一選哪些小樂器合適?(對比樂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節奏)

1、配伴奏。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

想一想、編一編、試一試、辯一辯、 改一改,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創編節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壞歌曲的美感,而要進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組討論。

3、分組用演唱的方式彙報討論的方案 。其餘小組評價。

4、小結。

師:把你大腦中的晚風輕拂澎湖灣的情景畫成圖片,拿起打擊樂用最美的聲音表現這首台灣校園民謠《外婆的澎湖灣》。

四、拓展

説起下面我們來聆聽兩首校園民謠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葉佳修的《鄉間的小路》另一首是羅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暢、旋律動聽、易於哼唱的特點。

欣賞:葉佳修的《鄉間的小路》和羅大佑的《童年》

小結、校園民謠有什麼風格特點?

速度中速,歌詞都以敍述回憶為主。

這節課即將就要結束了請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今天的音樂體驗你參與了多少?

思考:今天的音樂課你參與了多少?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你是怎麼學的?

請寫在你的卡紙上。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 3

教學目的:

1、通過學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2、讓學生學會正確理解歌曲情緒,用明亮活潑輕鬆的歌聲來演唱

3、通過打擊樂器為歌曲的伴奏,培養學生的樂感

4、通過對作者及演唱者的瞭解,瞭解台灣校園民謠。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曲調優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錶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歌曲為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歌曲第一部分從低音區緩緩進入,曲調平穩,第3小結的六度跳進使歌曲富有動感,讓人們聯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時熟悉的沙灘,留下了一步一個腳印的生動場景,心潮起伏,浮想聯翩,抒發了對美麗家園的讚美之情。這首歌對於學生們來説已經很熟悉,所以重點在對歌曲的意境的表現上面,用輕鬆自然的聲音來演繹歌曲。

教學重難點:

1、能流暢、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帶有切分節奏的.音。

3、用自制小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小組之間伴奏配合默契。

教學準備:

鋼琴、吉它、教學課件、打擊樂器(沙錘、三角鐵)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採用聽唱和識譜相結合的方法。五年級屬於國小高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這又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所以採用自己識譜的方法,但歌中切分節奏的掌握有一定難度,需要多聽,所以同時採用聽唱法,兩種方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唱《師生問好歌》。

二、導入歌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歌,聽完後告訴老師

第一: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快樂的,愉快的)

第二:當你聽到這首歌時,會讓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

(師點擊屏幕,出示背景圖,歌曲《童年》)(用一首孩子們都熟悉的歌曲來引入,容易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起孩子的興趣)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 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的學習,讓學生學會正確理解歌曲情緒,並能用明亮活潑輕鬆的歌聲來演唱。

2、技能目標:能演唱這首歌曲,做打擊樂伴奏,能會打帶有切分節奏的音。

3、情感目標:培養對生活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對親情的感悟。

教學重點

1、能流暢、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帶有切分節奏的音。

3、準確地為歌曲伴奏,配合默契。

教學難點

歌曲中切分音的演唱

法學

教法:運用創設情景、模唱、教唱、示範、對比、表演等方法執教。

學法:採用聽唱、模唱、合作、識譜和綜合表現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二、情景導入。(4分鐘)

1、導語。

師:今天導遊姐姐將帶領我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同學們看看這是什麼地方?(澎湖灣)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迫不及待想讓導遊姐姐帶着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地方了,可是導遊姐姐讓我們接受一次小小的挑戰才能更開心的帶領我們去彭湖灣,你們有沒有信心接受這次挑戰呢?(生:有)

2、課件顯示音樂大轉盤。

(1)、聽音樂猜一猜什麼歌曲?(童年)

(2)、由什麼器樂演奏?(吉他)

【設計意圖】用音樂大轉盤,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進入了音樂情境。

二、學習歌曲。(18分鐘)

1、配樂欣賞澎湖灣風景圖片。

師:這一首童年是一首校園歌曲,表達了對童年的回憶,同學們真棒,挑戰成功,那麼讓我們跟着導遊姐姐一起去看看這個美麗的地方吧!

2、介紹澎湖灣。

師:這個地方美不美?那麼你們知道澎湖灣在哪裏嗎?在台灣和大陸的中間有許多小島,叫做澎湖羣島,美麗的澎湖灣就在那裏,它與福建廈門相對,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那裏的美景讓人置身於世外桃源。導遊姐姐帶來的有一首歌也是説澎湖灣,同時跟《童年》一樣是校園歌曲。演唱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潘安邦在唱完這首歌曲之後,一曲成名,澎湖彎也跟着聞名起來,而且更有趣的是,住在台灣的潘安邦的外婆也如同澎湖的景點一樣,成了遊客們拍攝的對象,慈祥的外婆從來不會拒絕遊客們的要求,因為她知道,是孫子的歌把他們帶到了澎湖。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4、初聽歌曲:學生再聽談一談感受。

師:同學們現在發揮一下你們的想象力,導遊姐姐帶着我們一起到澎湖灣的沙灘上,吹吹海風,聽聽海浪,讓我們一起去聽老船長講故事吧!(播放《外婆的澎湖灣》)師:同學們聽完了這首歌曲,老師來提幾個小問題,看看誰聽的最仔細第一個問題,這首歌描繪了一個孩子童年的故事,請同學説説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表達了怎麼樣的感情?(播放童聲版《外婆的澎湖灣》視頻)

5、簡介作者葉佳修。(課件出示)

師:這是來自台灣的校園歌曲,校園歌曲是流行於學校,學生非常喜歡唱的歌,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歌的詞曲作者葉佳修吧。葉佳修是台灣的作曲家、,這首歌根據歌手潘安邦小時候的故事寫的歌,潘安邦小時候跟外婆生活在美麗的澎湖邊,他對自己可愛的家園有着深厚的感情,長大後成為歌手就用歌聲表達了對故鄉的讚美,對家園的讚美之情。他代表作有《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思念總在分手後》、《爸爸的草鞋》等。

6、教師範唱歌曲。

師:看了這麼多動人的澎湖美景,聽了這首好聽的歌曲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們對澎湖的嚮往?等到台灣迴歸祖國了,我們就可以輕鬆的到澎湖灣去遊玩了。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台灣校園歌曲“點歌台”,一起去欣賞、體會台灣校園歌曲親切、樸實、明朗等特點。下面呢由老師先來為大家範唱,大家可以試着跟着老師哼唱旋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並在聽的過程中跟着哼唱以及瞭解歌曲的演唱方式表現方式,為下一步演唱好歌曲做好鋪墊,而瞭解作者則勾起了同學們對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温馨之情。

7、跟琴唱旋律,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旋律,在唱旋律的過程中你認為比較難的地方説一説,我們一起來解決。(教師用電子琴彈旋律)

8、突破難點。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 5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是人教版五年級音樂第四課歌曲,在80年代台灣掀起的校園民謠中,成為深受大家喜歡的歌曲之一。本歌曲較為流行,學生都熟悉。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懷想,帶有敍事性,第二部分是歌曲高潮所在。歌曲藴涵着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温馨之情,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感受音樂,感受親情

2、説教學目標

本課安排一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校園民謠、瞭解作者葉佳修、能演唱這首歌,做打擊樂伴奏,做律動

(2)過程和方法: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內容,用歌聲表達出作者對澎湖灣的懷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濃濃的親情

3、説教學重點、難點

歌曲通俗易懂,學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學重點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一些節奏在演唱中很難把握,所以難點定為切分節奏的解決。

4、教材分析:

本課是由台灣著名的民謠作曲家——葉佳修所創作的一首民謠歌曲,歌曲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表達了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美好童年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宮調式,兩段體結構。

5、説教學方法

這是一節綜合課,運用模唱、教唱、示範、表演等方法來執教

二、學情分析:

歌曲是首敍事性歌曲,樸實感人,容易使學生進入角色,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意圖,並且歌曲旋律性強,演唱起來朗朗上口,正好抓住了高段學生的演唱心理,能充分調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

三、教法設想:

(1)、強化節奏朗讀,以讀促解,感受温情

音樂新課標以審美為中心,而美的感受必須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因此,在整個音樂學習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所以,歌曲用樸實的語言娓娓道來,通過晚風、白浪、沙灘、椰林、斜陽、腳印、薄暮、夕陽餘輝、外婆的枴杖創設了一幅夕陽晚歸、温馨浪漫的人物風景圖,只有去朗讀,去演唱、去表演才能進入角色,才能有深刻的感悟。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標要求在音樂課的實踐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非專業意義上的音樂創作,主要表現為即興演唱、演奏、形體動作、節奏和旋律的創編,以及對音樂的不同演繹。所以在引導學生進入音樂時要和學生有所交流,解決疑問,在音樂節奏鞏固和訓練時,倡導學生自主的表現能力!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製作多媒體課件,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擴展。情景交融,對所學歌曲的認識就有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容易使學生進入音樂,引起共鳴。

四、教學過程:

分為導入、學習新歌、鞏固學習、拓展四個部分

1、導入

播放《蘭花草》,老師帶學生一起演唱,目的是為引出民謠這種歌曲的題材,同時也是為了創設氣氛。然後和學生一起來探討這首歌曲的題材,引出校園民謠,出示課件解釋校園民謠,由校園民謠來認識其開山鼻祖台灣音樂人——葉佳修,去了解他的音樂作品《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爸爸的草鞋》《赤足走在田埂上》還可以介紹其他校園民謠如《童年》、《踏浪》、《同桌的你》等等

[設計理念: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擴展學生視野]

2、學習歌曲

本部分分初聽歌曲、學習第一段、第二段、整體學習四個部分

首先初聽歌曲,思考三個問題:

1)歌曲是幾拍子的?

2)歌曲分為幾個樂段。

3)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聽歌曲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最後做小結:歌曲表達了對澎湖灣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學習歌曲第一段,老師有感情的一句一句演唱,把每一句的歌詞意境表達清楚,使學生較快進入角色,然後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目的是解決切分節奏,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教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最後老師做小結:第一樂段從低音區緩緩進入,曲調平穩,節奏歡快,富有動感。使人們聯想到在熟悉的沙灘上,留下一個個腳印的生動場景,心潮起伏,浮想聯翩。

學習歌曲的第二樂段的時候,結合幻燈片,邊看邊聽,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一二樂段的不同點。(節奏頓時拉寬,旋律舒展,情緒親切熱情。)然後跟鋼琴演唱,解決重點句子。

最後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學生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為歌曲演唱創設意境,能恰倒好處的`作到感情的釋放

[設計理念: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3、為歌曲配伴奏

為了增強歌曲的表現力,我們還可以加上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可以老師鋼琴,學生配打擊樂;也可以老師用樂器伴奏,學生嘗試彈奏鋼琴配合;整個歌曲的打擊樂合奏。(老師彈奏,學生打擊樂伴奏,大部分學生演唱並拍節奏);也可以讓管樂特長生為大家演奏,目的就是演唱好歌曲,鞏固節奏訓練

[設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揮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造性地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

4、拓展

欣賞一首同樣由葉佳修創作的民謠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來結束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聽着音樂出教室。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參考 6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這首外《外婆的澎湖灣》來自人音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四課《可愛的家》第一課時。由台灣著名的民謠作曲家葉佳修創作,是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錶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勾引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部分是主人翁對“家”的懷想,帶有敍事性,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與讚美。歌曲藴含着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温馨之情,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親情的温暖。

2.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台灣校園歌曲及本課的創作者葉佳修;能正確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唱準歌曲中的附點和切分節奏;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的B部分伴奏。

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與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和濃濃的親情。

3.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完整、流暢,並帶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難點:能唱準歌曲中帶有切分節奏及附點節奏的旋律,並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後半部分伴奏。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賞能力和分析表現音樂的能力,並且積累的一定的音樂知識,如音符的時值、節奏、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等等,都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本歌曲的旋律性非常強,也符合五年級學生的演唱心理,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大致掌握全曲的旋律,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情的分析,本課我將採用欣賞法和講授法讓學生了解台灣校園歌曲以及本課的創作者葉佳修,並通過創設情境啟發法、教師範唱示範法、對比法、學生模唱探究法讓能學生熟練掌握歌曲、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以及理解歌曲的內涵。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程序分為以下四步:

㈠導入(五分鐘)

1.教師吉他彈唱《外婆的澎湖灣》走入教室。

彈唱完後,教師分享“同學們,老師剛剛演唱的這首歌曲是老師小時候常常跟外婆一起唱的歌,所以唱起來特別親切,你們聽過這過這首歌曲嗎?這首歌曲的'背後,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動人的故事吧”,用故事的形式將本課的創作者及背景故事展示給學生。

2.介紹創作者葉佳修及《外婆的澎湖灣》的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教師的吉他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慾,通過對創作背景的瞭解,學生能初步感知本課所要表達的情緒】

㈡新課教學(二十四分鐘)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由於這首歌曲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老歌,大部分學生都能哼唱,因此,本節課的教唱環節主要採用聽唱法進行教學。)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歌曲的速度及情感。

這一步驟前我會提要求,讓學生邊聽歌曲邊隨音樂律動。

2.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配海邊背景音樂及配圖澎湖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歌曲的情境中,並讓學生深入探究該用何種情緒演唱歌曲】

3.復聽全曲,帶感情小聲跟唱。

讀完歌詞後,讓學生帶着讀歌詞時候的情感,小聲跟唱歌曲,並提問“歌曲能分為幾個部分?”

【設計意圖:在聽唱的過程中,熟悉歌曲,能給歌曲劃分樂段並找到演唱中容易出現問題】

4.A樂段難點處理。(分兩個環節進行)

學生小聲跟唱後,我會提出問題“剛剛在演唱的過程中,有的同學神情不太自信,你們遇到什麼困難了嗎?請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學生大部分會在“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消磨許多時光,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出現問題。

①切分節奏處理。

切分節奏的處理,主要處理“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消磨許多時光”,利用雙響筒敲擊切分節奏(左邊兩下,右邊一下,左邊第二下為重音),感受切分節奏的重拍,從而唱準這條旋律。

②音準咬字處理。

節奏處理完後,利用鋼琴處理A段中一些音準問題,如有的地方學生會多加一個音或者少唱一個音,還有“我倆在”一音多字與後一小節的銜接問題,要多練習幾遍。

③跟鋼琴完整演唱A段

【設計意圖:對歌曲進行不斷深入的探究,使學生逐步積累音樂知識,形成一定的音樂感知能力】

5.B段難點處理。(分兩個環節進行)

處理完A段後,B段的處理相對簡單一點,我會先讓學生齊唱一遍B段,然後找到問題“B段大家唱得很熱情,但是老師覺得如果把下面這兩個小問題解決了就更完美了,我們一起試試看,好不好?”

①附點節奏處理。

兩個挨着的附點節奏,讓學生感受到附點的重音在“多”和“童”字上,而且提示學生“的”和“年”字要唱得輕巧、短促,學生理解後多練習幾次。

②休止符及反覆記號的處理。

這些細節的處理,我會讓學生在休止符的地方拍手,並要求“請大家做到在拍手的同時嘴巴不唱歌”,反覆記號的地方請學生看我的指揮,多練習幾遍,學生自然能在反覆的地方銜接準確。

6.完整演唱全曲。

(請學生演唱出A段與B段情緒的不同,A段歡快、動感,B段舒展、熱情)

㈢拓展(十分鐘)

利用打擊樂器為歌曲B部分伴奏:

這一部分在學生能完整並且熟練演唱全曲後,為了豐富這首曲的音樂色彩,我會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利用簡單的打擊樂器為歌曲的B部分配上伴奏,並請學生分成三個組,分別為三角鐵組、沙錘組、伴唱組。

這裏我會看學生的反應,如果學生有較強的節奏感,那我就會讓他們自己自由的為歌曲編配伴奏,如果這方面弱一點,我就會給他們指定伴奏節奏,通過練習再為歌曲伴奏,伴唱組設計自己的聲勢節奏,等三角鐵組和沙錘組熟練掌握伴奏節奏後,請演唱組邊演唱B部分邊拍聲勢節奏,並加入三角鐵和沙錘組的伴奏。

最後,完整演唱全曲,A部分請全體學生隨音樂邊唱邊律動,B部分加入打擊樂器伴奏,我會彈着鋼琴加入完成這一次的師生合作演出。

三角鐵伴奏:X–X--|X—X--||

沙錘伴奏:0XX0XX|0XX0XX||

【設計意圖:豐富音樂色彩,學生能從不同的方面理解、享受這首歌曲,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同時也在音樂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小組合作意識】

㈣小結(一分鐘)

這一部分,我會趁着學生還在音樂中意猶未盡的時候,更深一步激發他們的表演慾望,“剛剛大家的合作非常完美,最後讓我們跟隨歌曲主人翁的腳步在美麗澎湖灣唱起來,跳起來吧!”最後,播放着潘安邦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教師彈着吉他,學生唱着歌,跳起舞,為歌曲伴奏着,在一片熱鬧的歌舞聲中結束本次課。

五、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節奏以及最後的打擊樂器伴奏,讓學生能一目瞭然的認識到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打擊樂器時的伴奏。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歡迎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