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品】國小數學教案模板6篇

校園2.32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國小數學教案模板6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於探索、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複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麼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麼特徵呢?引出新課並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説一説。你有什麼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麼?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

板書:稜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稜相交的地方有什麼?(一個點)講述:把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稜、頂點。學生依次説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後,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麼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徵。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敍述長方體面的特徵。

(2)稜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義.

2.理解算理,使學生學會計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銀行存錢的本領.

教學重點

1.儲蓄知識相關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計算.

教學難點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過年開心嗎?過年時最開心的事是什麼?你們是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呢?

教師:壓歲錢除了一部分消費外,剩下的存入銀行,這樣做利國利民.

二、新授教學

(一)建立相關儲蓄知識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

(1)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儲蓄的知識.

(2)教師板書: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單.

(1)仔細觀察,從這張存單上你可以知道些什麼?

(2)我想知道到期後銀行應付我多少利息?應如何計算?

3.出示二年期存單.

(1)這張存單和第一張有什麼不同之處?

(2)你有什麼疑問?(利率為什麼不一樣?)

教師總結:存期越長,國家就可以利用它進行更長期的投資,從而獲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國家最新公佈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發現表頭寫的是什麼?

怎麼理解什麼是年利率呢?

你能結合表裏的數據給同學們解釋一下嗎?

(2)小組彙報.

(3)那什麼是年利率呢?

(二)相關計算

張華把400元錢存入銀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時張華可得税後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後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幫助張華填寫存單.

2.到期後,取錢時能都拿到嗎?為什麼?

教師介紹:自1999年11月1日起,為了平衡收入,幫助低收入者和下崗職工,國家開始徵收利息税,利率為20%.(進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應繳多少税?

4.實際,到期後可以取回多少錢?

(三)總結

請你説一説如何計算“利息”?

三、課堂練習

1.小華今年1月1日把積攢的零用錢500元存入銀行,定期一年.準備到期後把利息

捐贈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計算,到明年1月1日小華可以捐贈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2.趙華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銀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計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時,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後利息共多少元錢?下列列式正確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師兩年前把800元錢存入銀行,到期後共取出987.2元.問兩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鞏固提高

(一)填寫一張存款單.

1.預測你今年將得到多少壓歲錢?你將如何處理?

2.以小組為單位,填寫一張存單,並算一算到期後能取回多少錢?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後連本帶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後,甲、乙兩人各説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認為誰取回的本息多?為什麼?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佈置作業

1.小華20xx年1月1日把積攢的200元錢存入銀行,存整存整取一年.準備到期後把税後利息捐贈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計算,到期時小華可以捐贈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2.六年級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銀行存了活期儲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滿半年時,本金和税後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買了1500元的國家建設債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時他可以獲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七、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

本金 利息 利息税 利國利民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探究活動

購物方案

活動目的

1.使學生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見的優惠措施,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方案與策略.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滲透事物是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能夠辯證、發展、全面地對待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價格表

A套餐原價:16.90元 現價:10.00元

B套餐原價:15.40元 現價:10.00元

C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0.00元

D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0.00元

E套餐原價:18.00元 現價:10.00元

F套餐原價:14.40元 現價:10.00元

學生討論:如果你買,你選哪一套?

2.教師出示價格表

A套餐原價:16.90元 現價:12.00元

B套餐原價:15.40元 現價:10.78元

C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2.00元

D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2.00元

E套餐原價:18.00元 現價:13.50元

F套餐原價:14.40元 現價:12.24元

學生討論:現在買哪一套最合算呢?

3.教師出示價格表

每套18.00元,冰淇淋7.00元.

第一週:每套16.20元;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第二週:降價20%;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第三週:買5套以上打七折;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學生討論:

(1)你準備在哪一週買

(2)你打算怎麼買?

(3)你設計方案的優點是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一第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會辯認地圖上的方向(四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簡單的路線問題的過程中,瞭解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進一步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方位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方位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四個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學具:把第5頁例3的圖,製成“人物”可以靈活擺放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出示第5頁例3的圖(刪去圖中的人物及話語)

(1)誰能在圖上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説一説,體育場、電影院在少年宮的什麼方向?

(3)説一説,醫院在商店的什麼方向?商店在醫院的什麼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別人向我們問路或我們向別人問路的問題,怎樣描述行走的路線,才不會讓人走錯路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路線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1)小明的媽媽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為媽媽買些東西。從醫院出來後,向北走到第1個十字路口時(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後把小明的人物圖片放在醫院旁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該怎麼走了,你們能告訴他怎麼走嗎?

(2)請一名學生描述行走路線,教師在圖上根據他的描述移動小明的人物圖片,當學生的描述不明確時,教師就故意走錯,迫使學生調整描述的方法和語言,逐步讓學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最後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誰能再説一説小明從醫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線?

2.體會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買完東西,準備回醫院,他可以怎樣走呢?……還有別的路線嗎?

(2)誰能把同學們説的路線在圖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採用“根據描述演示的方式”,讓學生領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一條路線?為什麼?

3.學生自己提出路線問題自己解決路線問題

(1)小明選擇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線,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問路(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後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圖片放在例3的圖中的位置),你們猜猜這位叔叔會怎麼問?學生可能會猜:

請問去電影院怎麼走?

請問去少年宮怎麼走?

請問去體育場怎麼走?

……

(2)同桌兩個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問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學根據扮演小明的同學的回答,在圖上演示行走路線。

三、鞏固練習。

1.第5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第(1)題,然後在圖中畫出小紅從家到游泳館的路線。

(2)説一説,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説一説,小紅、小蘭、小明放學的路線。

(4)先男生提出問題女生解決問題,再女生提出問題男生解決問題。

2.練習一第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2)第(2)題,同桌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麼?描述路線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2頁練習十二的第69題。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填空。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2)圓柱的體積相當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 )倍。

(3)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部分的體積相當於圓柱的 ,相當 於圓錐的( )倍。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二的第6題。

教師出示一個圓錐形物體,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測量才能計算出它的體積:

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下,然後各自讓一名學生説説討論的結果,最後歸納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測量方法。例如,要求一個圓錐物體的體積,可以先用軟尺量出底面圓的周長,再求出底面的半徑,進而求出底面積,然後用書上介紹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測量出圓錐的高,這樣就可以求出圓錐的體積。

2.做練習十二的第7題。

讀題後,教師可以先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要求這堆沙的重量,應該先求什麼?怎樣求?

指名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後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二的第8題。

讀題後,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

這道題要求的是什麼?

要求這段鋼材重多少千克,應該先求什麼?怎樣求?

能直接利用題目中的數值進行計算嗎?為什麼?

題目中的單位不統一,應該怎樣統一?

分別指名學生回答後,要使學生明白這裏要先將2米改寫成200釐米,再利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算出鋼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後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後計算出的結果還應把克改寫成千克。

4.做練習十二的第9題。

讀題後,教師提問:這道題要求糧倉裝小麥多少噸,應該先求什麼?

要使學生明白,應該先求2.5米高的小麥的體積,而不是求糧倉的體積。

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後集體訂正。

三、選做題

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練習十二的第10*、11*、12*題。

1.練習十二的第10*題。

教師:這道題要求圓錐的體積.但是題目中沒有告訴底面積,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長和高。請大家想一想,應該怎樣求出底面積?

引導學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 。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 )。再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就可以求出其體積。

2.練習十二的第11*題。

這是一道有關圓柱、圓錐體積的比例應用題。

可以用列方程來解答。利用題目中圓錐和圓柱的體積之比,可以建立一個比例式。

設圓柱的高為x釐米。

=

X=9。6

(注意:由於圓錐和圓柱的底面積S都相等,所以計算中可以先把S約去。)

3.練習十二的第12題。

這道題是拆分組合圖形,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圖形,不難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圓柱和圓錐組合而成的:從圖中可以看出,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直徑都是16釐米,而圓柱的高是4釐米,圓錐的高是17釐米。然後再根據圓的面積公式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就可以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體積了。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第六單元時、分、秒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各種具體的活動,初步建立1分和1秒的時間概念,使隱性概念轉變為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顯性概念。

2.嘗試估計經歷的時間。知道1分=60秒。

3.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活動的項目準備(皮球、跳繩、呼啦圈、口算卡、珠子)、學具鍾。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新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老師來聽大家上課,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那你們應該怎樣表現呢?

生1:要積極發言。

生2:大聲地説話。

生3:傾聽同學的發言。

生4:開動腦筋思考。

生5:

( 評析 看似這段設計跟教學內容沒有關係,其實這正是教師的精心安排,為後面自然引入1分做好鋪墊。)

師:今天,就看誰的表現最棒。剛才打上課鈴時是11:05,現在是11:06,時間剛好過去了1分,那麼1分的時間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聽一段1分的音樂,好嗎?

(電腦播放1分的音樂,屏幕中鐘面上分針悄悄地走着,學生靜靜感受1分。)

( 評析 讓所有同學一起初步感受1分的長短,教學中,若能邊聽邊劃拍子更好,這樣,學生感受到的1分將更加具體。)

二、探究新知

1.感知1分(活動1:做口算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在1分裏能做哪些事情呢?

生:

師:以上都是大家估計的情況,剛才有位同學估計1分能做道口算題,那麼你們1分大概能做多少題呢?接下來,我想請你們估計一下,1分能做多少道口算題?

生:

師:每個人都把自己估計的題數記在心裏。

記住了嗎?那麼每一分到底能做多少題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請同學們拿出口算紙,準備,開始。

停,請把筆放下。請同學們交換口算紙,我們一起對答案。對的打。

説説你們1分做對了多少題?(3人説)

全體同學一起説吧。我1分做對題。哎呀,我們南師附小二(8)班同學的口算水平真棒呀。

( 評析 把體驗1分和估算活動巧妙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具體感知1分的長短。不但發展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而且較第一次活動,更能讓學生建立起個性化的1分概念。而且也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自己的估算能力。)

2.體驗1分(活動2)。

師:口算是我們在課堂內經常進行的活動,那麼課下你們喜歡進行哪些有趣的活動?

生1:我喜歡跟爸爸下象棋。

生2:我喜歡與同學比賽拍皮球。

生3:我平時喜歡轉呼啦圈。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跳繩、皮球、呼啦圈、珠子(師説一種示意一下這種器材),同桌商量,選擇1項你倆最喜歡的活動。1分活動完後,還要評比各項比賽能手,有信心挑戰嗎?先商量好了的,就到這兒領取器材(學生領器材),準備好了嗎?準備開始。

(電腦再現1分的音樂及時鐘,學生活動)

師:停!把活動器材放回原處(上位)。現在老師要現場採訪一下,你1分幹了什麼? (師貼課題:1分能幹什麼)

跳繩的先來説吧。哪些是跳繩的(揮手),站起來。(師貼:跳繩,板書下)

生:1分跳了下。

師:1分跳下,(板書:下)祝賀你,跳繩能手(師發獎)。

師:拍皮球的彙報吧。

(拍皮球、轉呼啦圈、夾珠子的依次彙報,選出各項能手。)

( 評析 通過學生喜歡的各種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1分的長短。把抽象的1分概念轉化為我跳下是1分。)

3.認識分與秒的關係。

師:緊張的比賽結束了,聽,什麼聲音又向我們走來。(電腦裏顯示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鐘面)

( 評析 此處課件使用恰到好處。把在實際教學中不易操作的`活動用課件來展示,幫助學生觀察、直觀感知秒針的走動及其聲音。)

生:滴答聲。

師:這是鐘面上哪根針走動的聲音?

生:秒針。

師:對,就是這根又細又長的秒針在鐘面上跑得最快,(點擊:閃動秒針)它可以記錄比1分還短的時間。

師:看,秒針滴答一聲走多遠?

(電腦顯示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鐘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師:它走1小格是1秒。誰能學學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

( 評析 這一設計看似多餘,但其實是在讓學生感知1秒的長短。)

(生學)學得怎麼樣?我們再來聽一遍。(點擊)還有誰想學。

師:那它走5小格是幾秒?

生:5秒。

師:誰能模仿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她學得怎麼樣?那麼你能試試嗎?誰會用數數的方法數出5秒?

師:同學們,猜一猜,1分內你能聽到多少次秒針走的滴答聲?

生猜想(幾人説)。

( 評析 這一猜的活動,可以引發學生估計,也可引發學生推理。)

師:到底多少次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吧。請大家拿出學具鍾,撥動秒針1圈,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操作彙報。

生:我發現秒針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板書:60秒)

生: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板書:1分)

師: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看屏幕,大家邊觀察邊默數。

(電腦課件進行驗證)

師:秒針走1圈,同時分針走1小格,那麼分與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同桌互相説一説。

( 評析 此處不是直接告知學生結果,而是讓學生在前面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究分與秒之間的關係,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師:原來你們都有同樣的發現。(板書:1分=60秒)把你們的發現大聲讀一讀吧。(生齊讀:1分=60秒,60秒=1分)

4.估計1分。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鐘面發現1分=60秒,那麼沒有鍾、也沒有表,怎樣掌握1分的時間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 評析 讓學生逆向思考多久是1分,有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1分的概念。)

生1:默數60下。

師:數給大家聽聽。

生2:數脈搏。

師:我們一起來試試。右手指尖搭在左手的脈搏上,就可以感到脈搏在跳動。

生3:打60個點。

師:示範一下。

生4:數心跳。

師:示範一下,注意把手放在胸部偏右一些的位置。

師:同學們有的是默數,下面,用你們喜歡的方法閉上眼睛估計1分的時間,可不要發出聲響。時間到了,就輕輕地舉手示意,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接近1分,明白嗎?

師:閉眼,開始。

(電腦顯示1個無聲的鐘面)

師:好,估計的最準確。你真了不起。

5.總結。

師:同學們太了不起了,今天我們進行了許多1分時間的活動,你們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能和大家聊聊嗎?

生:

師:同學們説的都不錯,今天這節課,我們從活動中體驗了1分時間的長短,認識了分和秒的關係,懂得要珍惜時間。

三、新知拓展

師:下面我們一起玩1分競猜遊戲。在珍惜時間這4個板塊的後面都藏有判斷題。請第一小組組長選擇題板第一組選擇的是珍,對用yes錯用no,明白嗎?答對的就贏得一枚金牌。

( 評析 此處教師適時融入了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育人目的。)

四、總結全課

師:在競猜遊戲中,我們獲取了許多有關1分的信息,同時也覺得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一起看比賽結果,今天的冠軍是第組,祝賀他們。希望大家今後能像現在這樣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五、案例點評

活動設計有層次。如播放音樂是教師對學生的統一要求,做口算題是讓學生個性化地感知1分的長短。有利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分的長短,建立1分的具體表象。接下來的又一活動是讓學生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旨在加強學生對1分的直觀感受,寓教於樂。但感覺教師安排的跳繩拍皮球等活動,活動強度較大,不宜在課堂教學中進行。

課堂中的活動教學不宜太過花哨。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做數學的過程,加強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所以,課堂中的活動只要能説明問題就好,不必太多、太花哨。有的課堂教學活動很多,一個接着一個,讓人眼花繚亂,課堂中學生也都願意參與,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但過後學生學到了什麼數學知識?是否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恐怕很難説,教學目標被熱鬧的活動沖淡了,數學本質的東西反而被掩蓋起來了。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頁的例5、例6,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比例關係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比例數量之間的關係,並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麼比例關係?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與數量。

(2)差一定,減數與被減數。

(3)總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

(4)零件總數一定,生產的天數與每天生產的件數。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正比例: =k(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正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5主題圖,閲讀與理解。

(1)閲讀題目。

(2)理解題意:已知條件是什麼?所求的問題是什麼?

2、分析與解答。

(1)提問: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大家認為這道題我們可以怎麼進行思考呢?

(2)小組交流

①要解決水費的問題,就要知道水價和用水量。

②水價雖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③可以先算出每噸水的價錢,再算出10噸水的價錢;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決。

(3)用算術方法解答: 28÷8×10

(4)交流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據分別是什麼?

②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③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你能列出等式嗎?

(5)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28/8=x/10

8x=28×10

8x=280

x=280÷8

x=35

3、回顧與反思。

(1)28:8和x:10分別表示什麼?(水費單價)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28和10:x可以嗎?為什麼?(可以,因為8: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

(3)你有什麼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

4、即時練習: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42元,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活動二】反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6,閲讀與理解。

(1)題目中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分別是什麼?

(2)題目中哪個量是一定的?(總用電量)

2、分析與解答。

(1)題目中的兩種變化的量能組成什麼比例?為什麼?(因為“每天用電量×天數=總用電量”,所以每天用電量和天數成反比例關係。)

(2)學生獨立用比例知識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25x=500

x=500÷25

x=20

3、回顧與反思: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找出哪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只要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就可以用比例關係解答。)

4、即時練習:現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多少天?

三、達標測評

1、課本第62頁“做一做”第1、2題。

先用比例知識解答,再説一説兩道題數量關係有什麼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