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往屆廣東省會考語文試題

校園6.86K

往屆廣東會考語文試題

往屆廣東省會考語文試題

一基礎題(33分)

1.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12分)

(1)子曰:"__________,思而不學則殆".(《論語》)(2分)

(2)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________,_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分)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蘇軾《浣溪沙》)(2分)

(4)看待別人的進步,我們要有發展的眼光。正如《孫權勸學》中所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把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默寫完整。(4分)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6分)

(1)我母親對我們的jieju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chenmian於高山,大川,平野對它的歡呼敬意。

(3)yuemingfengqing的夜晚,人們有時看見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

(4)"這布是華麗的!精緻的!無雙的!"每個人都suishengfuhe着。

3.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個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並不在於他就讀的學校是重點還是普通,而在於他是否具備成功的特質。(在"一個人"後面加"否")

B.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引發了人們對"文化認同"和"軟實力輸出"的思考,而且讓人懷念童年時的美味。(將"文化認同"和"軟實力輸出"互換位置)

C.費洛伊德認為夢的材料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身體;二是白天經歷的事情;三是兒童時期的經歷。(在"身體"後面加"的狀態")

D.喜歡游泳的人大多有這種體驗:不管天氣很熱,可是剛從水裏出來時會感到有點涼,有時甚至還會打一下寒戰。(把"不管"改成"儘管")

4.從下面A組中至少選用兩個詞語,B組中至少選用一組關聯詞語,寫一段某人性格的話。(80字以內)(6分)

A組:仁慈自信胸有成竹小心翼翼油然而生事半功倍

B組:雖然······但是······如果······就······

5.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

這是大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堂實驗課。教授拿出一個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現出常態。然後,他把容器放入冰櫃,0℃以下後常態水結成了冰。最後,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點燃的酒精爐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騰,變成了水蒸氣。實驗結束了。教授問:"水去了哪裏?"教室裏鴉雀無聲。

"水昇華到了遼闊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長地説,"水的狀態是由温度決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態的人生就像容器裏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擁有大地;熾熱的'人生就像水蒸氣,不僅擁有大地,還會擁有藍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麼大。"

(1)請用一句話概括上面材料的觀點。(不超過15個字)(3分)

(2)教授的話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3分)

二、閲讀題(57分)

(一)(14分)

岳陽樓記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前人之述備矣/眾妙畢備B.南極瀟湘/初極狹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長煙一空/一食或盡粟一石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8.選文抒寫了"遷客騷人"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一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的感情(根據原文意思填寫,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寫)(每空4字)(4分)

9.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先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再借景抒發不同的覽物之情,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B."微斯人,吾誰與歸?"既是慰勉滕子京,也體現了作者欲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

C.選文中的"樂"與《醉翁亭記》中的"樂"相同,都是追求與民同樂的理想境界。

D.選文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議。句式駢散結合,行文富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