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通用8篇)

校園1.81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通用8篇)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P39—40“什麼是面積”

教學目標:

通過對具體實物和平面圖形的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周長的含義,引入面積

1、複習“周長”含義

師出示一本數學課本,問:數學封面是一個什麼圖形?你能摸出它的周長來嗎?

師請一名學生上來摸一摸,其餘評價。

2、引入“面積”

師:封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一週包含裏面的這些地方嗎?

那麼這些地方又叫什麼呢?

3、師摸着數學書封面的表面,説明:數學封面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板書:面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什麼是面積”(再板書:什麼是)

二、認識面積的含義

1、感性認識

(1)課件逐一出示硬幣、樹葉、湖面的圖片。

問:它的面積在哪裏?請學生上來指一指。

請學生上台邊摸邊説,其餘評價。

(2)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3)舉生活中的例子。

問:你能舉一個其它物體的面積嗎?

2、抽象出圖形

(1)在上述的圖形中抽象出圖形。

問:其實,我們沿着湖邊描一圈,就可以得到這個圖形。樹葉、硬幣的表面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辦法,得到這些圖形。你知道它們都叫做什麼圖形嗎?

(學生説不出來時,師就説明這些圖形都統稱為“封閉圖形”。)

(2)理解“封閉圖形”。

問:你怎麼理解“封閉”二字的?

你能判斷下面圖形中,哪個是封閉圖形?哪個不是?

課件出示,請學生回答,並説一説:是怎麼判斷的?

(3)歸納總結出“面積的含義”。

問:上面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説?(指着黑板的含義。)

讓學生先交流,再請學生回答。

師最後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4)指出長/正方形的面積

師拿長方形和正方形各一個,問:這兩個還是封閉圖形嗎?

又問:你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你是怎樣知道的?

請1名學生回答。

再問:還有不同的辦法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片刻,再與同學交流,最後彙報。

(5)師課件展示學生未提及的課本的方法。

師注意強調:標準要大小統一。

問:你認為那種比較方法最好?為什麼?

師強調:用數方格的方法是我們以後重點要用的。

三、數一數,畫一畫

1、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課件出示P41“練一練”的第2題。)

請學生獨立數一數再回答,其餘評價。

2、畫一畫(課件出示P40的“畫一畫”。)。

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請幾名學生投影彙報,其餘評價。

強調面積要是7個方格。

四、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想説的,想問的?

五、練一練

1、P41“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後課件演示重疊對比的比較方法。

2、P41“練一練”的第3、4題。

先讓學生交流,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後課件演示不足一個方格的數法。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認識面積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索、研究面積比較的多種方法。

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方格紙、硬幣、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師:遊戲引入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動手實踐,感知面的概念

1、物體表面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鼓掌時兩手掌接觸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請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師:誰來演示一下?好誰再來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在哪了?

(讓學生演示)

師:好,現在請你摸一摸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再請你摸一摸你課桌的桌面在哪了?

(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物體的表面)

師:剛剛我們摸了這麼多其實摸得都是什麼?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封閉圖形,理解大小

師:好,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圖形。請你用彩筆塗塗圖形的表面,男生給圖一塗色,女生給圖二塗色。現在開始!

師:誰能展示一下你塗的圖形?

(將男、女同學代表的圖形展示)

師:老師剛剛看到女生普遍塗得比較快,這是為什麼啊?

生:因為圖形有大有小。(板書:圖形大小)

師:那物體表面呢?請你看看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

生:物體表面也有大有小。

師:那如果老師把這條線去掉行嗎?你還能畫出這個圖形的面嗎?為什麼?

師:也就是説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師:那好,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什麼是面積。

(引出課題)

三、動手實踐,學會比較面積的多種方法

師:那麼我們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手掌的什麼?

師:現在請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右手手掌的面積比一比。誰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

生:老師手掌的面積大

師:對了,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看出來的(板書:看)

師: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積比,你還看得出來嗎?

(請兩位同學舉起手來演示)

師:你們看得出來誰的手掌面積大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桌之間想想辦法。

師:誰來和大家説説你們是怎麼比的?

(讓學生上前演示)

師:哦,他們是把手掌怎麼樣?(板書:重疊)最後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麼呢?

師:好,老師現在手裏有兩個圖形?一個是……?一個是……?你看得出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嗎?那這樣重疊比呢?

師:那好我們就想一想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你們可以用手裏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現在開始討論。

師:好,停!哪組同學向大家彙報一下你們組想到的辦法?(學生上前演示)

1、擺硬幣:你是用的什麼來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幣的哪?

好,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於9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那麼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於10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結論是什麼?(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2、拼擺法:用小正方形。

總結:通過我們同學自己的思考想出了這麼多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現在知道什麼是面積了嗎?你會不會比較面積的大小了呢?

師:那好,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道題。

四、課堂練習,深化認知

1、説一説那個圖形的面積大,那個圖形的面積小?

2、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畫3個不同的圖形,使他們的面積都等於7個方格那麼大。

我們畫的這三個圖形是面積相等,形狀不同的。

總結:所以我們就知道面積只與面的大小有關,與形狀無關。

4、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板書:

什麼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1、觀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2、重疊法

封閉圖形3、數格子法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塗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的。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塗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流程

一、周長和麪積對比中感受面積的含義。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元和一角硬幣,請同學們沿着硬幣的輪廓畫一圈,想想畫出的是什麼圖形呢?(圓形)請同學們來畫畫吧!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提示一定要沿着硬幣的輪廓的邊緣來畫)比一比,看誰畫得好!

在這裏感覺我設計的這個環節,學生缺少參與其中的熱情,我這個設計還要思考,要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去畫,在教師的引領下,產生積極的數學思考。

2、學生動手畫

3、如果我們畫的兩個圓是兩隻小螞蟻的運動場,你能説説你的發現嗎?(這個情境我沒有在課的一開始設置。)

A:大圓的周長長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多;小圓的周長短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少些。

B:一個圓(面積)大些,一個圓(面積)小些

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為學生上學期學習周長的時候,描過樹葉的周長,所以學生説周長的可能性多一些,關於面積能提到我就順勢讓學生塗面積,不提到,我就讓學生幫助小螞蟻鋪草坪塗顏色。

4、下面我們用彩筆塗上綠色,幫助小螞蟻把運動場鋪上草坪。

A:塗完後,能從數學的角度去説説塗的感受嗎?

B:哪個塗得快些,哪個塗得慢些?為什麼?

A、B兩個問題我到底怎麼提好呢,還要結合課堂的生成,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問題A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廣泛一些。問題B過於直白。

(大圓面大塗得慢,小圓面小塗得快些。這裏學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説出面積這個詞語。)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就象剛才的兩個圓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6、我們來摸摸課桌的表面,説説你的感覺,這個桌面的大小叫做課桌的面積。

看看,説説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面,你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總結: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7、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摸和塗色中知道了什麼是面積(板課題:面積)。能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是面積嗎?

問題:這裏我的初備是和一笑老師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這裏我沒想好怎麼揭示這個概念,呈現這樣兩種形式,還想聽聽網友的意見。

8、揭示概念:

教師板書:物體表面的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導入中,我採用的是比較簡單的形式,這個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自己的曾經的教學和前幾天房間裏的一個老師的困惑,學生對周長和麪積的概念區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對概念的引入從周長入手。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塗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塗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別。學生在塗平面圖形和摸實物的過程中自主建構了面積的概念。

這裏面對於周長和麪積的區別我在教學中並沒有強調的很多。主要是讓學生經歷畫和塗的對比中去感受周長和麪積的概念。

一笑的教學設計我看了。她是從生活中物體的面積導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賞一笑老師的二次設計中,給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這個部分,充分體現讓學生感受物體表面積的大小。我的設計雖然是從平面圖形引入,但是這個平面圖形也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圖形,我想對於學生來説,可能並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較面積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説説教室裏一組物體的面,並比較一下他們面積的大小。

2、有些圖形我們一目瞭然就能比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圖形我們就不能。出示書上39頁比一比

(1)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讓學生先進行直觀估測,和後面的驗證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2)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裏的學具想出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讓學生把學具袋裏的學具都可以嘗試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驗證)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説一説。歸納小組的辦法。(這裏面的交流重在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可以相互借鑑,相互學習)

D、小組展示驗證,全班彙報,並説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摺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

(3)小結: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準確。

三、鞏固練習

(1)第一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1頁的1、2題。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直觀估測能力,發展空間知覺。

(2)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0頁的畫一畫。這裏我改了一下呈現順序。感覺這個題目更有難度一些,接着做41頁的3題。3題中的第二個圖形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想辦法,把兩個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個小正方形。如果這個地方突破了,後面的4題就不成問題了。

(3)第三層次的練習41頁的4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面積的含義,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面積的知識?

全課的結束,我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面積的問題。(我就在想,學生會不會提出,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那麼大,我們怎麼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課桌的面積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創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2、學生準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手掌面及數學書封面引出物體表面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面積)

2、以淘氣想加入到同學們當中來,出示課件引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二、初探面積的含義。

1、感知:

①尋找身邊物體的面積,學生舉手回答。

②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同桌互説並舉手回答。

2、學生活動: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①教師出示長方形與正方形。學生猜測圖形面積的大小。

②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中的學具想出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巡視指導。

③學生演示不同方法並由學生選擇測量面積比較準確的方法。

④師引出數格子的方法。

三、應用。

1、(課件出示)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生觀察後舉手回答。

2、出示兩個正方形,學生討論並判斷是否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比較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

3、書本40頁畫一畫。

四、拓展(小小設計師)

在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圖形貼畫。

1、由智慧老人送禮物引出。

2、教師提出活動具體要求。

3、投影儀展示學生部分作品,並比較圖形面積大小。

五、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圖形大小的過程,探索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割補法,擺方塊等),積累比較圖形的直接經驗;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學課本、剪刀、比較大小的卡紙兩張、1元硬幣和1角硬幣各一枚、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卡紙。

學具準備:剪刀、比較大小的卡紙兩張;1元硬幣和1角硬幣各十枚;小方格紙20張;大方格紙1張。

教學設計:

一、(五分鐘)問題導入

1.師提問:這,是我們的數學書,這一頁是我們數學書的封面,老師想請一位同學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數學書的封面都是“平平的”;大家看大屏幕,這本語文書和數學書一樣也有“平平的面”,它們的面誰大?誰小?(一樣大);讓學生仔細觀察1元硬幣和1角硬幣的正面,它們的表面誰大?誰小?這是生活中常見的樹葉,它們的表面誰大?誰小?

2.師揭題: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學們能不能找一找,比一比,這些物體的面誰大?誰小?比如:黑板的面和講台的面比,誰大?誰小?學生找出生活中的面,並比較大小,教師問全體同學:是否同意?引導學生説:黑板的面比課桌的面大,課桌的面比椅子的面大,課桌的面比尺子的面大……

這麼多的比較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數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稱作物體的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知識——什麼是面積。(板書課題:什麼是面積)

二、(十分鐘)探索新知

1.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認識面積。

教師説:教師在板書時提問學生:比如説,陳老師現在在黑板上寫字,對嗎?那麼黑板面的面積是什麼呢?(剛才我們學習了,物體表面的大小稱作物體的面積)那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面積;書的表面(也就是封面)的大小就是這本書封面的面積;硬幣表面的大小就是硬幣表面的面積;樹葉表面的大小就是樹葉表面的面積。

學生説:教師歸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引導學生説一説前面看到的物體的面積。學生彙報:黑板面的大小就叫黑板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叫課桌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叫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硬幣表面的大小就叫硬幣表面的面積;樹葉表面的大小就叫樹葉表面的面積……

用“面積”比大小:剛才我們找到了一些物體的面,引導學生用我們剛剛學習的“面積”這個詞來描述一下他們的大小,如:黑板表面的面積比課桌表面的面積大;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和語文書封面的面積一樣大;1元硬幣的表面比1角硬幣表面的面積大;紅色樹葉表面的在面積比綠色樹葉表面的面積大……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認識面積。

出示課件:封閉圖形的面積。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現在老師要把剛才我樣找到的面取出來,這些圖形你們認識嗎?請學生回答:(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物體的面積,接下來,我們就要認識這些封閉圖形(教師用手比劃比劃)的面積,在數學上,我們把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教師用圖形示範: 這個圓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學生模仿:

3.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學到這,我們回頭望一望:請哪位同學告訴大家,什麼是我們今天剛學到的新的數學知識?什麼是面積?(大面積的提問學生,引導他們説出:一個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最後歸納出完整的數學術語: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學生齊讀)

出示課件A:兩圖形比較面積大小,提問學生怎麼知道?用眼睛看,取個名字——觀察法(板書)。

出示課件B:剛才同學們比較了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那麼,3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你們會比較嗎?誰的面積最大?誰的面積最小?

出示課件C:4個圖形面積的比較,你們會嗎?誰最大?誰最小?

出示放大的C課件:請同學們睜大眼睛,認真觀察,這正方形和長方形誰大?誰小?顯然,用剛才的觀察法能不能準確的進行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引導學生説出:觀察法不好用了。那總得想辦法解決,如果老師給你們這些工具,出示課件,你們是不是又有點小小的想法呢?

(十分鐘)學生活動:哪位同學願意分享你們的收穫(表揚動手能力強的同學),並及時歸納記錄比較方法(板書):觀察法、擺硬幣法、擺圖形法、剪拼法(這個名稱你們同意嗎?)、重疊法、數格子法。用實物展台展示學生的收穫過程,並進行説明怎麼比:

①用硬幣擺,請一對同桌上台展示,問用擺的方法怎麼進行比較?觀察他們的合作過程。

出示課件,教師提出異議:能不能這樣擺?4個1元硬幣和10個1角硬幣。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得出結論:必須用統一大小的硬幣來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否則是不正確的。

②用小方格擺,用小方格擺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説明有缺陷:風吹無法進行。大長方形用10個小方格,大正方形用9個小方格,説明大長方形的面積比大正方形的面積大。

③用剪刀剪,先問有沒有學生這麼做的,如果沒有可問學生會不會用剪的方法進行比較?並請學生演示剪的過程,剪完後進行重疊比較面積的大小。

④數格子法,先把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重疊在方格紙上,沿着過緣畫下來,再進行數格子,誰的格子多,誰的面積就大。

剛才我們把使用的比較方法都記錄下來了:

觀察法、擺硬幣法、擺圖形法、剪拼法(這個名稱你們同意嗎?)、重疊法、數格子法等,我們班的同學找到了這麼多種的比較方法,我們一起用掌聲鼓勵一下自己!

三、(十分鐘)鞏固練習

1.同學們累了嗎?好!現在老師帶大家參觀一下南平北站,美嗎?現在建築工人要對南平北站進行美化,要用方磚鋪滿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最少?(課件展示)

同時説明:用越小的小正方形測量物體的面積,結果越是準確!

2.建築工人又説了:如果我打算用7塊方磚鋪一個美麗的圖案,你們打算鋪成一個什麼形狀的圖案呢?有想法嗎?打開課本49頁,把你們的想法,畫在下面的方格上。

學生活動,畫一個即可,教師進行展示,得出結論:面積大小相同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

3.如果建築工人想在剛才的空地上用彩色的方磚鋪出這些圖形,請問每種顏色的方磚應該準備幾塊呢?

注意兩點:用連線的方法明確使用的數量;兩個半塊就看成一塊。

小結:可用拼湊割補的方法移動圖形的位置,更快更準地計算它們的面積(正方形)。

4.在這節課的最後,老師想給同學們留下難一點的問題(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圖形分別是什麼形狀?今天晚上同學們和家長一起數一數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個方格,並且再設計一個與這個圖案面積相等的圖案,明天帶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三分鐘)鞏固新知

出示課件:如何比較下面圖形的面積?有一個同學是這樣比較的: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能比較了。能這樣比較嗎?不能!這種方法比的是周長,可是我們今天要比的是面積!學生思考後意識到:物體的周長是物體表面邊長的總和,而物體的面積是指物體表面的大小。

五、(二分鐘)課堂小結

同學們數學概念掌握的真清晰,真好!時間過得真快,又臨近下課了,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新的數學知識——面積,好!誰來給大家説説,什麼是面積?(教師進行大面積的提問)要求學生複述: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在觀察操作等活動的基礎上,理解面積的含義。

(二)進行比較大小的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的多樣性策略,感知用正方形測量、比較的優點。

(三)通過方格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二、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51人,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學習不主動,上課開小差,課後作業完成不及時,做作業速度很慢,正確率不高,有時甚至忘了做作業。在這學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提升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三、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四、教學難點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五、教學準備

課件、油畫棒、塑料方格片、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小正方體、硬幣、剪刀、尺子、兩片樹葉、正方體。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春天,樹木、小草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小樹葉經過昨天一場大雨洗禮之後變得更綠更清新可愛了,於是,我做了兩片樹葉,可還沒來得及塗顏色,想請2個同學做一個塗色的小遊戲。看誰塗的又快又均勻,準備好了嗎?開始!(生塗)

師問:大家猜猜,誰先塗完?想一想,為什麼xxx先塗完呢?

生:xxx的樹葉大,xxx的樹葉小。

師:同學們説的非常好,樹葉的表面有大有小,樹葉的面小,塗的就快,樹葉的面大,用的時間就多,非常感謝這兩位同學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師:那我們把剛才塗的有大有小的樹葉的表面就叫做樹葉的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什麼是面積)

(二)通過比較、觀察、實際操作,初步感知面積的概念

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1)摸一摸,説一説

師:現在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物體,我們來找一找摸一摸它們的表面,好嗎?

誰來説一説你摸的是什麼,有什麼感受。

(2)估一估,比一比

師:數學書和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小?

師:摸文具盒的上面,再摸尺子的面,哪個面大呢?

師:你真了不起,老師想和你擊掌慶祝一下。同學們,觀察我們兩個人的手掌面,你發現了什麼?

生:兩個手掌面一個大,一個小,老師的手掌面大,學生的手掌面小。

師:老師的手掌面大,你的手掌面小,那是因為老師是大人,你們是小孩,等到你們長大的時候,你們的手掌也許會比老師的還要大。

師:剛才我們看到、摸到的都是物體的表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個表面都有它確定的大小,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 大小)

師:接下來,老師想再考考大家,看會不會把你們難倒。準備好了嗎?(出示長方體)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師拿一個長方體,你們認識老師手裏拿的這個物體嗎?(長方體。)讓學生指一指其中一個面的面積。如果把這個面描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麼?(長方形)原來這個面的大小就成了長方形的大小,那長方形的面積在哪裏?(長方形表面的大小)這條邊線是什麼呢?(周長)師攛掉一個邊,問:還能找到長方形的面積嗎?(不能)為什麼?(它不是封閉圖形)那什麼樣的圖形才有面積呢?(封閉圖形)

(2)畫一畫。同學們在紙上用尺子畫一個圖形,畫好後用彩筆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

展示。塗好的是它的面積,但那條邊線是什麼?(周長)

(3)電腦博士也給大家帶來了禮物,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出示課件

2、3)看畫面上有什麼?這些圖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師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全班齊讀意義。 (4)接下來要考考大家,看看咱們班的同學誰是最棒的!下面哪些圖形有它們的面積?(出示課件4)

3.探究比較物體表面大小的方法

(1)比較大小相差懸殊的兩個圖形。

師:我們已經明確了面積的含義,看!(出示課件5)這2個長方形哪個面積大那個面積小呢?

生:左大,右小。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出來的。

師小結:對,我們在比較差別較大的面積的大小的時候,用眼睛看就可以確定大小。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看來同學們的眼力還真不錯,下面老師還要考驗一下大家的動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嗎?(有)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6)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長方形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

生:正方形的面積大,長方形的面積小。

生:一樣大。

師:噢,現在有三種答案了,那麼到底誰猜的對呢?我們該怎麼辦呢?

生:動手比一比。

師:好,那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硬幣、小正方形、塑料片和尺子,動手比一比。不過我這裏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你們小組用什麼方法比較?然後再選擇方法和材料比一比。(學生討論後動手操作)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們組是用剪拼的辦法來比的。演示操作過程。

師:真棒!請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學生鼓掌)

師:請你們組來彙報。

生2:我們組是用擺硬幣的方法,我發現長方形裏面能擺8個硬幣,正方形裏面能擺9個硬幣。所以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種方法,你們有什麼發現嗎?

生:老師,我發現兩個硬幣之間有一定的空隙。

師:所以,用擺硬幣這種方法呢,還是有一定的缺點的。

師,你們組是用什麼方法來比較的呢?

生:我們組是用數格子的方法,長方形中有8個格子,正方形中有9個格子,所以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種方法,與剛才的擺硬幣的方法相比,有什麼優點呢?

生:這種方法很嚴密,沒有空隙,這樣很準確。

師:你也很了不起,不僅觀察的仔細,而且語言表達也很清晰、完整。掌聲送給他們。

(學生在介紹方法時,教師做適當的點評)

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方法真多,老師真佩服你們。我們在比較面積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方法,但必須是科學的、合理的,同學們剛才就做的很好。 師:我們隨電腦博士一起看一下他是怎麼分析的呢?(演示課件7——9)

(3)強化用來度量面積的小方格的大小必須一樣。

師:同學們表現這麼出色,老師獎勵你們休息一下,放鬆一小會。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

師:男生閉上眼睛,(出示課件10)女生觀察它的面積是幾。女生閉上眼睛,男生觀察它的面積是幾?

那男生和女生誰説的面積大呢?(男生)一起來看大屏幕。原來這兩個圖形方格一樣多,面積卻不一樣大!學生驚訝,這是為什麼呢?

師小結:看來度量面積的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用來度量面積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量出的結果也就不同,因此,我們度量面積時必須採用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

4.設計圖形,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大小

師:試一試自己設計圖形,看誰最有創意!(出示課件11)

(1)畫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

(2)學生獨立設計

(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三)結合實際生活,鞏固所學

師:老師想帶大家去數學城堡裏闖關,闖關成功後會有禮物等着你哦!大家想要什麼禮物呢?()可老師想,一個信任的目光,友好的微笑,找到一位好朋友,得到大家的掌聲會比任何禮物更令我們開心,對嗎?想得到大家的掌聲嗎?加油!

1.説一説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小。(書上50頁第1題,出示課件12)

學生:用觀察法比較。

2.動手做。剪下附頁2中圖4,比一比哪個圖形面積最大,與同 伴説説你的比較方法。(書上50頁第2題,出示課件13)

學生:用分割裁剪法或畫格法。

3.如圖,用方磚鋪滿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最少?(書上50頁第3題,出示課件14)

師: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生:圖3最大,有12個格子。

師:有哪兩個面積是一樣的,再找一找什麼不一樣。

生:圖1圖4面積一樣,它們的形狀不一樣。

師:這説明,面積一樣的圖形,它們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4.説一説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等於幾個小方格。(書上50頁第4題,出示課件15)

師:從第一個圖形裏你發現了什麼?

生:兩個圖形形狀一樣,面積也一樣大。

師:再觀察第二個圖形和第三圖形,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5.哪個圖案面積大?(書上50頁第5題,出示課件16) 師:同學們的眼力真厲害,現在到展示你們聰明才智的時候了,這兩個圖案你能知道誰的面積大嗎?這可有難度了?

(學生獨立思考,彙報,教師利用課件配合) 6.找一找,説一説。

師:在我們的教室就有許多的物體,你能從中找到兩種物體比一比它們面積的大小嗎?

生:獎狀的面積比黑板的面積小。

生:文具盒的面積小,課桌的面積大。

生:門的面積大,凳子的面積小。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回憶下,什麼是周長?什麼是面積?(出示課件17、18)

(四)小結

師:同學們説的太棒了!時間過得真快呀,下課的鈴聲就要響了,那麼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呢?説給大家聽聽,好嗎?(出示課件19)

生:這節課我認識了物體的面積。

生:學到了多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這些都是你們的收穫,老師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牢記。(出示課件20)“周長一條線,面積一大片。周長在四周,面積在裏面。周長求長短,面積求大小”。

(五)作業

畫一幅最有創意的,並且使面積等於18個小方格的圖。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為後面的面積單位做好鋪墊。

(二)過程目標

通過觀察、重疊、數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畫一畫”,從實際生活中形成面積單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標

學會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知道面積的含義,建立面積的概念,能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請兩個同學做一個塗樹葉比賽,看誰先塗完。哪位同學願意參加?你會選哪片樹葉?為什麼?

二、操作探究,構建新知

(一)初步認識面積。

1.認識物體的表面的面積

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個面大呢?

引出:物體的表面就是它們的面積。

看一看1元硬幣與1角硬幣的大小。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課件抽象出面積)

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也就是説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出示課件:缺角的長方形)

師:這個圖形的面積在什麼地方?它不是封閉圖形,沒有面積。

(二)進一步認識面積(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1.探密遊戲

這裏有5個圖形,祕密就在其中的一個裏面,想知道它在哪個圖形裏嗎?老師給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錯誤答案,請聽好:①它不在面積最大的圖形裏,去掉誰?(提醒學生這是用觀察的方法。)②它不在面積最小的圖形裏,去掉誰?③它不在圓裏。④它在剩下的兩個圖形中面積較大的圖形裏,猜一猜它在哪裏?

師:這兩個圖已經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比較大小。打開信封,可以讓裏面的學具幫助你,先思考後小組合作。比比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

2.小組合作探究、彙報。

小組成員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課件出示)遊戲的祕密

原來是智慧老人,為我們帶來一個寶盒,猜猜裏面裝着什麼?學生猜。

打開看看是什麼?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已接近尾聲,談談自己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吧?

2.課本第50頁“練一練”第5題(2)。

“面積”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面積”概念。

《什麼是面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8

一、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

2、能用自選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釐米、米、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

4、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表示簡單的分數。

計劃課時:6課時

第1課時什麼是面積

教學目標

1、結合四對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或圖形,直觀説明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和直接對比容易得出誰大誰小。教學中還可以鼓勵學生舉例説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面積的大小,豐富學生對面積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面積的含義。

2、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比一比:

(1)學生自己自己閲讀課文;

(2)同桌互相説一説;

(3)指名彙報,什麼叫面積?

(4)集體讀兩次: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比一比:哪個圖形的面積大?(把附頁2中的圖5剪下)

我先用硬幣擺一擺,再數一數。

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

我先畫格子再數一數。

(兩個圖形的面積誰大單純依靠觀察和直接對比難以判斷,學生需要尋找其它的比較手段。教材中提供了三種辦法,不僅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其中擺硬幣或畫格子的辦法所藴含的思想,為後繼學習面積的度量奠定了基礎。)

3、畫一畫

在下面的方格里畫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

三、練一練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2、説一説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並指出周長,用彩筆描出來。

3、説一説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4、這兩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四、小結

教學後記:學生通過身邊的事例,以及擺一擺、數一數、剪一剪等活動,正確理解面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