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台階教學設計

校園1.2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台階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台階教學設計

台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形象及感情,體會敍述和描寫的作用。

2、通過變換人稱,概述故事梗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比較《台階》和《背影》的語言風格。

4、學會聯繫實際,深刻體驗“父親”這一形象。

  【教學重點及難點】

1、能夠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形象及感情,體會敍述和描寫的作用。

2、引導學生比較《台階》和《背影》的語言風格。

  【教學設想】

這篇小説的文眼是“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相應就高。”引導學生抓住這個文眼,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然後聯繫實際加深對小説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其次,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三個問題: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樣造起有高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這樣就能把握全文。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 通過《背影》一文精巧的結構導入(以各比較)

二、速讀文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主探究

文章的文眼是什麼?

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樣造起有高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方法:先概括文章內容然後再用第三人稱改寫。

明確:

1、文眼是“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相應就高。”

2、內容要點:

⑴ 決心造一棟有高台階新屋,受人尊重。

⑵ 憑其條件,要造屋準備大半輩子。

⑶ 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

⑷ 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跨了。

3、比較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優劣。

進一步探究文章線索和寫法:

1、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2、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略,造台階反而寫得詳?

三、通過典型事件探究“父親”這個形象

明確:

父親是一位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自立於受人尊重,有長遠的生活目標,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位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有着傳統中國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父親

五、用畫佳句的形式體味語言特點:口語化

六、進一步比較《台階》和《背影》有何異同之處

結構:線索 以物為線索

敍述方式 倒敍 順敍

語言:樸實、自然、感人

口語化

中心 父子情深

突出父親要人尊重對社會地位的追求

台階教學設計2

目的要求:

1、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課文複述,進一步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

4、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具準備:U盤

教材分析:

《台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説,但也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

小説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敍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捨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麼艱難!小説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故事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課 型:新授。

方 法:自學指導。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教育着孩子們,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拼搏奮進,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衣着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眾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父親在你跌倒了時,他會扶起你來,教會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無言的大海中,讓我們分享了失敗與成功。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台階》。

二、檢查預習

識記字詞:

凹(āo) 凼(dàng) 門檻(kǎn) 涎(xián)水 揩(kai) 嘎(gā) 籌(chou)

劃黏(nián) 尷尬(gān gà) 撬(qiào)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閲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

三、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煙雨樓》雜誌發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後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説頗多。

李森祥的小説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國小老師》被《小説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説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四、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出示問題,整體感知。

①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②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

③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父親坐在新台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敍述線索是什麼?(台階)“文眼”是什麼?(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五、情節複述,體會情感。

要求改用第三人稱,抓住能表現人物主要特點的情節複述。在複述的過程中注意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要口齒清楚,內容連貫,並富於感情。複述之後可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對遺漏的內容進行補充。

六、小結。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第 二 課 時

課 型:新授。

方 法:自學指導。

過 程:

一、複習導入。

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答: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説,父親對台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二、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設置問題情景一

小説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敍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

社會生活的。下面我們思考討論一下,父親這一形象是怎樣塑造出來的。

(1)、從中國傳統的建築物的文化底藴角度看:

傳統文化認為:一、三、五、七、九是級別的象徵,而一級是最低級別的象徵,九級是最高級別的象徵。所以民間百姓的門檻一般是三個台階以圖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級別的寫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築物有9999幢,標誌着最高皇權的象徵。再如雲南大學的台階有97個,這表明是雲南省的最高學俯。從這我們可看出:父親為什麼把我家的台階從三級升到九級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

(2)、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有五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台階高,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這篇小説着眼於台階,寫父親對台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説對尊重的需要。父親為了贏得尊重,耗盡了他的畢生精力,奮鬥了一生。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父親是怎樣的人呢?

(板書: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有移公移山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角度看:

課文中寫到父親為了建造一幢有台階的房屋,他的確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分一文積攢,起早貪黑,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撿卵石,剩下半月過年、編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緊湊。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結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尊重。

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的特點,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 好意思坐上去。

設置問題情景二:

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説題為“台階”,先在老屋的台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時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台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説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台階低。寫父親在台階的坐姿,又説明台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説明家庭的窮困。

設置問題情景三:

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台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則要詳寫。

三、語言品味,把握主題

1、語言品味:

引導學生找出最受感動和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例:

“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小説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2、把握主題:

設問:這篇小説要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3、體會寫法:

請同學們整理收穫,體驗學法。

討論歸納: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要注意詳略得當。

要突出重點,圍繞中心選材。

把握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

四、走進“父親”,互動釋疑。

1、走進“父親”:

“父親”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是什麼?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説塑造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一個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裏有我們民族拼命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代表了新舊交替時期中國農民的突出特徵。同時,這一形象還告訴我們,農民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於經濟落後。這篇小説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同時這篇小説,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2、課外延伸:

①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1、 第五段中:父親為何一年洗一次腳?為何洗了腳後覺得輕飄飄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A、節約、儉樸;B、父親經常在水凼洗而僅有一次在家裏洗的緣故;C、父親一輩子從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內心感到不安的緣故。)

2、 第13段最後一句説明了什麼?

(提示:神態描寫——父親專注別人的高台階,他羨慕、嚮往,謀劃如何加快準備,爭取早日造好台階,也讓人羨慕的神態。)

3、 第21段中為什麼説父親露出尷尬的笑?

(提示:聯繫上下文,説明父親具有謙卑、不驕的傳統的民族風格。)

4、 第26段中為什麼父親總覺得不對勁?

(提示:A、父親一輩子處於地位低下,突然地位變高了而感覺不對勁,説明他的謙卑。B、台低的陰影一時難以消除。)

5、 第29段中為什麼説父親若有所失的模樣?

(提示:父親幹了一輩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就是生命,勞動是創造;勞動有了收穫,才體現自己的價值。一日不幹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説“若有所失”)

6、 第30段的含義?

(提示:神態描寫——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父親已老了,同時表達了我對父親勞碌終生而感到悲傷,進一步為全文籠罩上一層淒涼、憂傷之情。)

六、作業。

板書設計:

台階

李森祥

心願 準備 建造 熬不住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要強 尊重 堅韌 謙卑

台階教學設計3

一、導入

我們學完《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一個身份卑微的人,但在她的身上我們感受到善良、淳樸與愛心。任何一個地位卑微的事物都有閃光點,如小草、螞蟻。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身份同樣卑微的父親,感受一下他的身上有何閃光之處。

二、檢查預習:

識記字詞:

凹(āo)凼(dàng)門檻(kǎn)涎(xián)水揩(kāi)嘎(gā)

籌(chóu)劃黏(nián)尷尬(gāngà)撬(qiào)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三、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默讀課文。

①概括文章大意

②父親為什麼總覺得自家的台階低?

③為建新台階父親都做了哪些準備?父親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④新台階建成之後父親是何種感覺?為什麼?

感知課文內容。

提示:文章寫了誰,做了一件什麼事,結果怎麼樣。

a、“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台階是就地位的標誌。人家住的是十幾級的台階,而父親住的僅是三級台階,父親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父親覺得台階低。

b、每天撿一塊磚、一片瓦、鵝卵石,每天往瓦罐裏放角票。

父親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c、不對勁。

長期生活中在沒有地位的環境中,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住上九級台階,這種心理一下子沒有轉變過來,所以不對勁。

四、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上述問題的同時帶出人物形象:

自尊要強、堅忍不拔、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吃苦耐勞、為人厚道、為人謙卑。

五、點出主題思想:

作者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敍述者,敍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六、教師小結

這篇小説,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台階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重視三維目標,並要達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它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結合本單元和此文特點,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訓練概括能力,瞭解故事情節。

2.過程與方法目標:合作探究、朗讀法體會細節力量,感知父親勤勞、節儉、要強等優秀品質。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理解父輩、敬重父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訓練概括能力,感知父親形象特點,解讀小説主題。

難點:體驗細節描寫的力量,學以致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詞導入,明確目標。

多媒體播放劉和剛的《父親》音樂視頻,請生談感受,師相機導入。(板書課題、作者)

(屏幕顯示,生齊讀學習目標)

説情節——瞭解故事內容。

評人物——理解父親形象。

表真情——體會細節力量。

(設計意圖:音樂視頻導入為本課學習營造了教學情境,伴隨着老師深情的陳述學生走進文本,從而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上課伊始,導出目標,讓學生對本課學習心中有數,明確學習任務。)

二、自主探學,感知形象。

1.字詞學習

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覺得文中哪些字詞值得我們注意?(請生上台書寫)師追問:你為什麼把這些詞寫出來呢?並對生的回答做出點評,最後從同音、形似、多音等方面進行小結。)

ɡān ɡà xián dànɡ

尷 尬 涎 水 凹 凼

(設計意圖: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學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詞學習的注意點,學生可以自學少量的生字詞或易錯字、音,因此,可以訓練他們的自學能力。)

2.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明確:父親造高台階的房屋。(板書)

(設計意圖:此題目的在於培養孩子感知課文並概括情節的能力,並傳授給他們最簡練概括情節的方法:人物+事件)

3.父親為什麼要建一座高台階的房屋?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設計意圖:意在訓練學生把握文意和快速篩選信息的能力)

小結過渡:高台階就意味着高地位,由此可見,父親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座高台階的房屋,他追求的是一種有地位的、受人尊重的生活。(板書:有地位,受尊重)那麼,在你的心目中,他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用下面句式説話。

4.這是一位 的父親,因為

(用文中句子)。(分析後,依次板書父親的特點)

方法指導:圈點批註法。(屏幕顯示)

(設計意圖:教學中主要採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探究,在文中找到具體的句子,歸結父親的性格特徵。)

三、合作研學,解讀主題。

1.剛才從一些細節裏我們讀到了一位勤勞、節儉、謙卑、要強的父親,那麼,在造台階過程中他會有怎樣的內心世界呢?請同學們放聲朗讀19-21自然段,思考:

“我從 ,讀出了父親 的心理。(屏幕顯示)

師拋磚引玉:我從“等泥水匠和兩個助工來的時候,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讀出了父親激動的心情。

(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追問:造好台階後的父親真的能高興起來嗎?從哪裏看出?

(設計意圖:小説沒有直接描寫父親的心理活動,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讀細節描寫來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動。 品讀細節,不僅瞭解作者的構思技巧,還學會解讀小説的方法,以期收到較好的效果)

2.作者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用意何在?

(小組交流,師引導)

明確:讚美父輩精神,同情父輩艱辛,關注父輩命運。(板書:讚美 同情 關注)

(設計意圖:這兩個問題對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可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深刻解讀父親形象,瞭解作者寫作意圖。)

3.小結:

文中寫了一個父親,可他又是許許多多個父親的代表。他們耗盡一生的心血只為了蓋一座新屋。或許,父親們的願望在兒女們看來並不耀眼,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父親們血管中流淌的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正是撐起我們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老苦了一生的父輩,能盡享這份收貨與喜悦!

四、檢測評學,進行微寫作。

通過剛才的閲讀,大家讀懂了故事和人物,我們還要有自己的體驗與感悟。父親之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功勞在於李森祥對人物的什麼描寫?

(板書:細節)生活中感動你的細節肯定很多,請用以下提示寫一段話。

1.(屏幕顯示)最難忘的是父親(或其他成員) 的時候,記得 (細節描寫)。面對父親(或他人),我要説 。(生展示後,點評。)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體驗生活,養成收集生活素材的習慣,培養他們通過人物細節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意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完整流暢自信的表達。點評環節也能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五、課堂小結

(屏幕顯示特級教師語,學生齊讀,強化對細節描寫的感悟)

生活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在這些細節的背後是人生,是情感。作者用他的敏感和才情捕捉了很多的細節,這些細節雖然平凡,但令人持久感動。

—— 特級教師語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受細節描寫的力量,讓本課的教學難點突破的更徹底。)

六、佈置作業

推薦閲讀:1.蘇童《父愛》 2. 梁實秋《代溝》

3. 周國平《妞妞——一 個父親的札記 》

(設計意圖:借本課學習激發孩子們閲讀的興趣,進一步走近名家作品。)

附:板書設計

台 階

李 森 祥

有地位 受尊重 父親

要強 讚美 造

謙卑 農民 同情 台

節儉 關注 新

勤勞

細 節 描 寫

(設計意圖:直觀表現父親勤勞、節儉、要強等品質,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台階式的板書設計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學習目標一目瞭然。)

台階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2、樸實的語言。

教學重點

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和文章樸實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重視認識瞭解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演講引入。

1、演講詞:(播放背景音樂)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教育着孩子們,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拼搏奮進,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衣着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眾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父親在你跌倒了時,他會扶起你來,教會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無言的大海中,讓我們分享了失敗與成功。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台階》。

2、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

李森祥、現代作家,浙江省作協的專業作家,1987年開始文字創作,代表作有小説《國小老師》、《抒情年代》、《情世詩文》等,《台階》是作者親歷農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着下面的兩個問題默讀課文,在課本上圈點勾畫。

(1)統領全文的句子是那一句?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那些品質?

明確:統領全篇的一句話是“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那些品質?

從課文中可以看出父親勤勞、樸質……

還有善良、執着……

還有點摳門,小氣、邋遢(由洗腳洗出一盆黃水可以看出)。

三、合作探究。

1、下面請同學門一小組為單位解決下列問題。

(1)父親為什麼老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2)父親為什麼要造新屋造高台階?

明確:在我們的家鄉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鄉鄰們在一起常常説你:你們家的台階高!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家有地位啊!

2、父親為造新屋可謂終年辛苦。甚至到了摳門、小氣的程度,這樣的異常艱難,本以十分感人了。可作者卻在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這是為什麼呢?

明確:本文用法台階的組織材料,敍事所以本文的線索就是台階。“台階”的描寫由過去到現在、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父親一生的濃縮,從台階上集中反映了父親的各種品質。所以作者在台階上花費了那麼多的筆墨。

文章的主線就是台階。

文章的題目就是台階,課文就是圍繞台階寫的。

3、提問:這篇文章在寫法方面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看動畫、聽歌曲,感受如山的父愛。

(播放音樂:韓紅的《天亮了》,並由老師講解以下的內容。)

1999年6月,貴州麻嶺遊覽區發生纜車墜毀事件。23個遊人中只有一個2歲的孩子倖免遇難,因為他的父親在纜車墜地的一瞬間,把他舉到雙肩上而使他毫髮無傷,而他的父親卻摔成了一堆肉泥。著名歌手韓紅,依據這個真實的故事作了一首曲子就是《天亮了》請同學們欣賞。

聽完了歌我們已被這個偉大的父親感動了,可我們的父親呢?回想一下你的父親他可能沒有撫摸過你,在你跌到的時候也可能沒有安慰過你,甚至沒有依據關懷愛護你的話,你覺得你的父親愛你嗎?你覺得你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準備一下,説説好嗎?

學生交談。(略)

台階教學設計6

課型:新授

課時:2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多數同學都能侃侃而談。有的説上浮山祭祖,有的説糖球會等等。

台階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説,父親對台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繫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台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台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這裏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閲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台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台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説不應該刪除,並且説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説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説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後面有着緊密的聯繫。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2、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台階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3、掌握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用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3、採用討論、質疑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去關心中國農民的生活壯態。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課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一位愛心、愛護兒子的慈父的身影,今天我們大家學習的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即將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二、自瀆感知,整體把握

李森祥簡介:浙江衢縣人。1975年18歲時參軍入伍,1987年開始從事業餘文學創作,發表以《國小教師》、《台階》為代表的一批短篇小説作品。李森祥的小説以農村、軍營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

三、積累字詞

凹凼尷尬煩躁涎水門檻撬開大庭廣眾微不足道

四、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準備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學生活動: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內容,抓住能表現人物主要特點的情節複述。

2、思考下列問題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4)故事的敍述線索是什麼?

3、討論,明確

(1)“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台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2)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造起了有九級台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悦真是無法形容。

(3)父親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卻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説説使你感動的原因(即體現父親的什麼特點)。

分組討論,明確:

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要強、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2)總結父親的形象特點

父親是中國農民父親的典型形象,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敬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2、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點撥: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掌握寫作特點

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台階寫得詳細?

點撥:詳略是由文章的中心而定的。本文以“台階”為線索來塑造父親的形象,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要詳寫。

教後反思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親,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就是支撐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悦,感謝父親!

同時,這篇小説也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但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像文中這位父親生活的艱難,根源在於農村經濟落後。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為實現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台階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掌握小説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在寫“父親”的過程中增添寫作熱情、提高寫作水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感懷自己的父親。

教學重點:在掌握小説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寫自己父親的一個側面。

教學難點: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誘思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劉和剛的歌曲《父親》導入。

導語: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不僅有許多的歌曲讚美他們,還有許多的文學作品也讚美他們。當代小説家李森祥在一篇獲獎小説《 台階》中塑造了一位父親的形象,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李森祥老師的小説《台階》,一起感受一位農家父親的內心世界。(2)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三、合作探究。

1. 小組討論下列問題(屏幕投影):

⑴. 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⑵. 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品質?

⑶. 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2. 引導回答上列問題(屏幕投影):

⑴. 明確:在家鄉,“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我”家的台階只有三級,容易進水,也表明在家鄉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親”渴望自己的家在鄉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性格:要強(有志氣,有理想,有追求)。

⑵. 明確:撿磚、拾瓦、砍柴、存角票、編草鞋、踏黃泥。

性格:勤勞(吃苦耐勞)

⑶. 明確:他感到不自在,不對勁。

性格:謙卑

3. 小結父親的形象:“父親”是一位很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

四、拓展延伸,實踐演練。

過渡語:文中“父親”是一位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他和我們許許多多的父親一樣,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斷的追求着,他堅韌頑強的品質怎能不讓我們感動?他怎能不使我們想起家裏的父親?現在就讓我們提起筆來,也來寫寫我們自己的父親吧!

1.提示(屏幕投影):最難忘的是父親 的時候,他 。面對父親,我要説:“________________ 。”

2.組織全班交流。

五、小結: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他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教育着我們。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於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以至於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可在我們跌倒時,父親教會我們怎樣站立;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鼓勵我們勇敢的去面對。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去關注我們平凡的父親,也關注那些與父親一樣平凡的人們。

台階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藴。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敍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閲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示閲讀要點: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依據閲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台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建起了有九級台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悦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啟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説以農民的兒子為故事敍述者,採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台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台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台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説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台階砌好後放鞭時,文親喜悦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2)“新台階砌好了”,為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4)“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5)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台階反而寫得詳細?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6)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7)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啟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為台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台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説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台階低。

(2)台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説題為“台階”,先在老屋的台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台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説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台階之低。寫父親在台階的坐姿,又是寫台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説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説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他嚮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悦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台階砌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藴。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築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説着眼在台階,寫父親對台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範圍裏,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目光那麼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歎“我們家的台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裏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幹、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説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格並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台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為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氣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説告訴我們,父親創業的艱難困苦,根源在於農村經濟極端落後。小説深沉地響着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

6.變換人稱練習。

請學生速讀全文,試用第三人稱説説小説的故事梗概。

教師示例:

XX家的老屋只有三級台階,他眼看人家台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幹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屋造好了,人卻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説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展引發的人們思想觀念(如按揭買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悦,感謝父親!

五、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台階 老屋

地尊要強 老實厚道

父親

位重 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九級台階 新屋

台階教學設計10

學習目的:

1、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課文複述,進一步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

4、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學習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學習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煙雨樓》雜誌發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後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説頗多。

李森祥的小説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國小老師》被《小説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説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二、讀熟課文,解決字詞,理解課文找出疑難。

1、識記字詞:

凹(ao) 凼(dang) 門檻(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ga)

籌(chou)劃黏(nian)尷尬(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2、複述情節。

對《台階》這篇小説,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下面三個問題來把握全文。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另外還要引導學生抓住“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這個文眼,從而更好地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看看中國農民“父親”又是怎樣的形象?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再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出示問題,整體感知。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父親坐在新台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敍述線索是什麼?(台階)“文眼”是什麼?(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四、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設置問題情景一:

1、小説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敍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下面我們思考討論一下,父親這一形象是怎樣塑造出來的。

(1)、從中國傳統的建築物的文化底藴角度看:

傳統文化認為:一、三、五、七、九是級別的象徵,而一級是最低級別的象徵,九級是最高級別的象徵。所以民間百姓的門檻一般是三個台階以圖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級別的寫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築物有9999幢,標誌着最高皇權的象徵。再如雲南大學的台階有97個,這表明是雲南省的最高學俯。從這我們可看出:父親為什麼把我家的台階從三級升到九級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

(2)、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有五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台階高,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這篇小説着眼於台階,寫父親對台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説對尊重的需要。父親為了贏得尊重,耗盡了他的畢生精力,奮鬥了一生。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父親是怎樣的人呢?

(板書: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有移公移山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角度看:

課文中寫到父親為了建造一幢有台階的房屋,他的確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分一文積攢,起早貪黑,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撿卵石,剩下半月過年、編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緊湊。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2、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3、小結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尊重。

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的特點,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設置問題情景二:

1、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説題為“台階”,先在老屋的台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時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台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説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台階低。寫父親在台階的坐姿,又説明台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説明家庭的窮困。

設置問題情景三:

1、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台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則要詳寫。

五、語言品味,把握主題。

1、語言品味:

引導學生找出最受感動和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例:

(1)“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小説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2)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3)、第五段中:父親為何一年洗一次腳?為何洗了腳後覺得輕飄飄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A、節約、儉樸;B、父親經常在水凼洗而僅有一次在家裏洗的緣故;C、父親一輩子從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內心感到不安的緣故。)

(4)、第13段最後一句説明了什麼?

(提示:神態描寫——父親專注別人的高台階,他羨慕、嚮往,謀劃如何加快準備,爭取早日造好台階,也讓人羨慕的神態。)

(5)、第21段中為什麼説父親露出尷尬的笑?

(提示:聯繫上下文,説明父親具有謙卑、不驕的傳統的民族風格。)

(6)、第26段中為什麼父親總覺得不對勁?

(提示:A、父親一輩子處於地位低下,突然地位變高了而感覺不對勁,説明他的謙卑。B、台低的陰影一時難以消除。)

(7)、第29段中為什麼説父親若有所失的模樣?

(提示:父親幹了一輩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就是生命,勞動是創造;勞動有了收穫,才體現自己的價值。一日不幹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説“若有所失”)

(8)、第30段的含義?

(提示:神態描寫——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父親已老了,同時表達了我對父親勞碌終生而感到悲傷,進一步為全文籠罩上一層淒涼、憂傷之情。)

2、把握主題:

設問:這篇小説要告訴我們什麼?

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

3、體會寫法:

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要注意詳略得當。

要突出重點,圍繞中心選材。

把握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

六、走進“父親”,互動釋疑。

1、走進“父親”:

1、“父親”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是什麼?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説塑造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一個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裏有我們民族拼命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代表了新舊交替時期中國農民的突出特徵。同時,這一形象還告訴我們,農民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於經濟落後。這篇小説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七、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時這篇小説,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2、課外延伸:

①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②調查農村的經濟現狀。從農民家庭收入的角度,與改革開放之前比較,看有了哪些發展。寫一份500字的調查報告。

台階教學設計11

父親大半輩子艱苦勞作,苦心孤詣建造高台階,台階建好之後,卻發現父親老了。在中國鄉村,一個父親的使命往往或造一間屋,或為子女成家立業,然後他就迅速地衰老,並且再也不被人關注。這樣的使命,給了他們無窮無盡的力量和信念,成了他們不懈奮鬥的精神支柱。這樣的父親是可敬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心酸。

教學創意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品味父親的語言和動作,探究父親衰老的根本原因。

教學流程:

1、瀏覽全文,思考文章圍繞台階從時間的角度分別寫哪些內容?

明確:父親渴望建台階 父親準備造台階 父親竭力築台階 父親不適應新台階

2、説説我眼中的“父親”

細讀準備造台階和竭力築台階部分,試着用這樣的句式説説你對父親的認識:“我的——的父親,你——”

明確:勤勞、力大無比、健康強壯、有理想、樸實、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永不放棄……

3、父親窮其大半輩子的努力在造台階,台階造好後,父親沒有我們想象中應該有的激動和開心,文章結尾説: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問我:這人怎麼了?怎麼了呢?父親老了。品讀文章對造好台階後父親的描寫,找出“父親老了”的依據。

明確:父親身體老了,父親心境老了,父親精神老了。

4、細讀父親渴望造台階部分,小組合作探討:衰老本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為什麼那麼力大無比,健康強壯的父親,在造好台階後立刻走向了“衰老”?

明確:我們家的台階低,這是父親的感歎,因此,渴望通過造高台階來改變低下地位的強大信念給了父親堅持奮鬥竭盡全力築台階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強大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讓父親的精神始終處於亢奮狀態。當台階造好後,憧憬成為了現實,強大的信念也消失了,精神動力也不存在了,人一旦失去了信念和精神的支柱,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和希望,衰老成了必然。

5、“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我們家的台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歎。這句話他不知説了多少遍。”

再讀以上兩句話,思考:成為父親強大精神支柱的只是“造台階”嗎?

明確:“我們家”是父親言語的關鍵詞,更是父親為之努力的全部動力!

6、再讀課文結尾兩句話,試着對文中的父親説幾句話表達你內心的情感。

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悦,感謝父親!

台階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台階》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李森祥的一篇短篇小説。本文通過描寫父親終年辛苦,經年累月,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建成了一棟有九級台階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身體垮了,人也衰老了。反映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父親那輩的農民,為了獲得地位,贏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作者同時也讚美了父親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表達了億萬農民渴望提高生產力、改變農村經濟落後狀況的心聲。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情節。

2、分析父親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關愛父親,感受父輩一生艱辛卻不知累的傷感。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3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通過自己查詞典,掃除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上課之前,大家先來欣賞一段視頻。 (播放音樂視頻 筷子兄弟的《父親》)

父親默默承擔着家庭的責任,是家中的頂樑柱,經年累月的辛苦壓彎了他的腰板…

今天我們就來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感受父親的“台階”。

二、自學導引:(獨立自學,找出疑惑!)

(一)通讀文本——感知課文情節

1、為什麼父親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因為父親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台階是地位的標誌,台階高地位就高,台階低地位就低。

2、父親為了築台階做了哪些準備?

撿磚、撿瓦、撿石頭、存角票、種田、砍柴、編草鞋、踏黃泥

3、新屋造好後,父親有什麼表現?

不自在,父親老了。

三、合作探究(你爭我辯,收穫甚多!)

(二)品讀文本——分析父親形象

4、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研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重點語句從中分析人物形象。)

句式:“父親是一個 的人,表現在 ”。 (可以在文找出中最讓你感動的語言或最能表現父親個性的細節,並加以適當的分析)

四、展示點撥(積極展示,戰勝自我!)

(三)探究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1、本文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代?作者對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開動腦筋,大膽的説出你的觀點。各抒己見哦!)

五、拓展延伸(目標實現,快樂無限!)

(四)拓展延伸——傾訴心中真情

下面的問題,任選其一。

1、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你出人頭地了,請以作者的身份給逝去的父親寫一封信。

2、看到文中的父親,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你想對此時正在辛勤勞作的父親説些什麼呢?請給你的父親發一條微信。

教師送上一首小詩: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深深的皺紋爬滿額頭!

看今朝,老驥伏櫪,累,奔走的身影何時作了?

堅強的信念,支撐着無力的雙腳。

無悔的一生,播撒在無際的田郊。

重温經典,讓我們經典中介紹這節課。

播放背景音樂龔玥的《父親》,及歌詞。

台階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藴。

3、訓練、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點

分析父親形象,理解“父親”這個典型中國農民的形象。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 讓一位同學朗讀《背影》中使自己感動的一個畫面)。通過上一篇課文《背影》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父愛,老師想問大家:你們愛自己的父親嗎?知道父親的心願嗎?(學生回答後)那麼今天我們隨着作者李森祥的小説《台階》去感受另一位父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板書:台階

二、檢查預習

1、讓一位同學介紹作者。李森祥,1956年出生,衢州人。1986年《煙雨樓》雜誌發表他的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後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説頗多。李森祥的小説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

2、檢查字詞,小組展示。

凹( )凼( ) 門檻( ) 涎( )水 揩汗( )

嘎嘎( ) 撬石板 ( ) 硌( )了 尷尬( )

籌( )劃 黏性( )

3、 速讀課文,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小説故事情節。 (方法指導:人物+事件經過+結果)(板書:父親)

三、自主學習

“踏上台階,感知父親” (跳讀課文)

1、父親為什麼有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願望?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渴望被人尊重。(板書:被尊重)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為什麼?

父親坐在新台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敍述線索是什麼?“文眼”是什麼?

台階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四、 合作探究 理解《台階》的深刻內涵 (品讀重點段落)

探究人物形象:小説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這篇小説給我們刻畫了一個父親的形象,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小組討論)

1、父親是怎樣一個人? 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特點? A、 家裏的經濟條件差,要造新屋需要準備一二十年的時間,父親終年辛苦勞作,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於蓋起了新屋。(文章第10、11、15、16自然段)

體現——勤勞、頑強、節儉

B、建成新屋後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文章21自然段)

體現——淳樸、善良、謙卑

C、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22、28自然段)

體現——倔強、要強

(1)、這篇小説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請你在“等泥水匠和兩個助工來的時候,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後插入一段父親的心理描寫,用第一人稱。(提示:要表現父親激動,將要揚眉吐氣的心理。)寫好後,各小組推選代表朗讀。

(2)、文章最後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怎樣的心情?

同情、崇敬和憐憫的複雜心情。

2、談談“父親”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義。從這一形象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父親是八九十年代農民形象的代表。小説告訴我們,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經濟落後。現金收入的來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許多建材是撿來的。他的積累如此艱難,歸根結底是因為農村經濟極端落後。我們也生活在農村,但是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們在珍惜現在生活的同時,更應該發奮學習,過上更好的日子,完成我們父輩對我們的希望。

五、寫作方法探討

作者詳寫了哪些內容?略寫了哪些內容?為什麼?

詳寫舊屋的台階和新屋的台階,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則要詳寫。

教師引導:凡是與台階有關的內容不惜筆墨,盡情揮灑,而與台階無關的則惜墨如金,有的點到為止。

這對你的寫作有什麼啟發?

方法指引:文章要詳略結合,與中心有關的,能突出中心的事件要詳寫,而與中心無關的,若是出於情節的需要必須要交代的,則可一筆帶過,這樣一來文章就能做到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六、總結:(播放崔京浩的《父親》)本文敍述了父親建造高台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之情。崔京浩的《父親》唱出了對父親深深的愛,也令我們感動,希望同學們也能理解父親,感恩父親。

七、作業:

請以“感悟父愛”為題目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1、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2、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板書設計

台階

李森祥

節儉

要強 勤勞

父親 被尊重、有地位、自尊

無奈 渴望

自卑

 教學反思:

《台階》這一課我上過之後,內心是一種感動。在這一課中,同學們被父親要強,勤勞、節儉的性格所感染;被父親對理想的渴望、不甘人後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地被父親熱切渴盼受人尊重的追求,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所感染。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老實厚道、謙卑的中國傳統農民的形象。

教授這篇文章,我從小説的文體出發,把學生感悟品讀課文作為重點。通過速讀、跳讀、小組討論把握課文重點;通過悟讀,品讀、師生討論突破難點。結合現在新農村建設的大政方針,和學生生活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學生理解父輩的艱辛,感悟自己生活的幸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初讀課文環節中,回答“父親是怎樣蓋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時,同學們在談到父親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錢時,有同學笑了。可看出學生很難理解八九十年代父輩的辛苦,但在後面的跳讀、品讀中,學生還是理解父親的勤勞辛苦的。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向更高層次發展。

在最後,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借鑑課文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應用在當天習作訓練中,從學生第二天的作業中,我讀出了孩子們對自己父親深深地理解和質樸的愛,覺得效果還不錯。但這節課,我總覺得學生活動還不夠多,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總結經驗,讓語文的人文性和實用性深入學生心靈,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台階教學設計14

一、學習目標

1、閲讀課文,瞭解中國農民勤儉堅韌的性格和他們艱苦的生活。

2、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3、培養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簡介作者。

2、檢查預習,掌握字詞。

3、整體感知,把握課文情節。

4、再次閲讀課文,思考問題並討論。

⑴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⑵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⑶新屋造好後,父親又怎麼樣了?

⑷説説文中流露出“我”對父親怎樣的情感?

⑸本文的敍事線索是什麼?

5、研讀賞析,小組討論:

⑴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説説使你感動的原因(體現父親的什麼特點?)。

⑵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階上用了那麼多的筆墨?

6、拓展延伸:

⑴比較〈背影〉和〈台階〉在立意和選材上的異同。

⑵在生活中你的父親有什麼特點是你感動最深的?請你以“給父親畫像”為話題,説一段話(注意抓住父親的特點)。

7、佈置作業。

台階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瞭解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學習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

2.體會本文圍繞“台階”命題立意,選材剪裁的好處。

3.學習本文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誼的語言。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的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瞭解人物形象。

3.教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學生體會故事的寓意: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願望,體現了勞動人民不畏困難,永不放棄追求的精神。

《台階》中的父親在某種程度上與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書課題──台階

本文是一篇小説,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有關小説的基礎知識。

二、學生快速的閲讀課文,注意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1)注意下列詞語的形、音:

門檻、煩躁、晌午、瞬間、尷尬、煙癮、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廣眾、

(2)使用第三人稱説説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區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兩種不同的寫法。舉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級台階,他眼看人家的台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階,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明確小説的結構

小説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本文是一篇結構完整的小説,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分析本文的結構:

開端:父親覺得自己家的台階低,要造高台階的新屋。

發展: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高潮:終於造起了有九集台階的新屋。

結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理解人物形象;

與《背影》比較分析

教學過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問題探究

1.父親為什麼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從那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高台階的渴慕?表現出父親怎樣的性格?

2.父親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階做了哪些準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3.作新屋和造台階時父親是怎樣操勞的?劃出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的性格特徵。

4.台階造好以後父親有哪些表現?可以看出他怎樣的心理?

5.為什麼新台階造好了,父親反而感到處處不對勁?

小結主旨:本文敍述了父親建造高台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台階》暗寓了中國一般農民人生的奮鬥過程。

二、寫作技巧探究

1.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的筆墨?

2.為什麼造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略,造台階反而寫的詳細?

3.文章較詳細的寫了父親的腳板的泥沙以及洗腳一節,似乎與文章的中心無關,可以刪除嗎?

小結:本文選材精當,詳略有致

凡是與台階有關的內容不惜筆墨,盡情揮灑,而與台階無關的則惜墨如金,有的點到為止。

三、比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請分別説説這樣寫得好處在哪裏?(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結:這兩篇文章所寫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是作者卻能挖掘深邃的內涵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體會意藴,從中受到教益。

標籤:台階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