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所見》教學案例和反思總結

校園1.7W

《所見》教學案例和反思總結

【案例】

《所見》教學案例和反思總結

《所見》這首古詩中有這樣一句詩:“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我是這樣引導同學自讀感悟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圖中的牧童騎在牛背上,他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這是“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的大意。)那接下去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小朋友們自身讀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邊讀邊看看我們59頁這幅精美的圖畫。想想它是什麼意思,把這句詩讀熟、讀透,再讀給同座的小朋友聽。

(生自由讀,互相讀)

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舉起來了。

師:請你説説看。

生:牧童看見樹上有隻知了,他想去把它抓住,就不唱歌了。

(一年級同學的古詩學習重在吟誦,對於古詩內容的理解,只需瞭解大意就可,其實古詩大意的理解是為了協助同學更有感情地朗讀。)

當我正想要對這位同學的回答予以肯定時,卻發現了一隻高高舉起的小手。

師:有什麼問題,請説吧。

生:老師,我覺得這句古詩的意思是“蟬為了怕被牧童捉住,它突然把嘴巴閉上了。”

(我吃了一驚,覺得這位同學的想法不可思議,單單聯繫上面一句詩就可推斷出是“牧童忽然閉口立”而不是“蟬忽然閉口立”。雖然對這位同學的想法持否定態度,但我還是微笑地請他坐下。)

師: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噹噹小裁判,評評哪位小朋友説得有道理。(一石激起千層浪,生爭相標明自身的想法。)

(班裏大多數同學“擁護”第一位同學的想法,但有幾位同學還是很“頑固”的站在了第二位同學的“陣營”。這個時候,我在想:自身是直接將答案告訴給他們呢,還是採用其它的方法?比方“裝傻”。)

師:小朋友們,老師也被你們搞糊塗了,你們説怎麼辦呢?

生:老師,我們去找課外書,看看到底誰對,好嗎?(第二位同學仍不服氣地説。)

師:好!老師請小朋友們各自下課後向我們的課外書爺爺請教(或老師請小朋友們各自下課後到課外書中去找找答案,趙老師,麻煩您幫我看看哪句話放在這裏更合適!謝謝!),看看到底哪位小朋友説得是對的,好嗎?

又有隻小手舉起來了。

生:老師,我還有問題?

師:你説。

生:那假如兩位課外書爺爺説不一樣的話(或假如兩本課外書上説的不一樣,趙老師,麻煩您幫我看看哪句話放在這裏更合適!謝謝!)你説怎麼辦呢?(同學用俏皮的目光看着我。)

師:那我們就寫信給出版社專家,請他們再來評評到底誰説得對,你們看好嗎?(我心裏偷着樂,這個小鬼甭想考倒我!)

生:好的!

(同學回答得異常響亮,目光執着而又充溢好奇。)

第二天早上,當我還沒走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就迫不和待的喊起來“應老師,我找到‘證據’了!”

師:什麼“證據”啊?

(我疑惑地問)

生:就是課外書啊?

(同學邊得意地説邊揮舞着他手中的書。)

師:原來如此!

(我被他們所謂的“證據”逗樂了。)

師:好!哪一位“小福爾摩斯”來説説看?

(我順勢推舟)

生:課外書上寫着“他想要捕獲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歌唱,一聲不響地站在了樹下。

師:書上的“他”是誰啊?

(我明知故問)

生:牧童。

(生齊答)

師:哦,原來如此!

(我“恍然大悟。”)

師:小朋友們,這下子你們明白這句詩的意思了嗎,有沒有把它牢牢地記在我們的小腦瓜裏啊?我們再把這句詩有感情地背一遍,好嗎?

生: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反思】

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園,它豐富的人文內涵決定了小朋友們對學習資料的反應必定是多元的,新課程提倡新的同學觀:把同學看成是獨特的人。獨特性是個體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教師要珍視同學的獨特性,尊重同學之間的差別,並將這種獨特性和差別視為一種財富予以充沛開發。我覺得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小朋友們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等待被灌輸的“瓶子”,不是老師的.“應聲蟲”,而是“一團待燃燒的火”,是一羣有個性、生動活潑的、充溢生命活力的獨特個體。他們有着獨特的眼光、豐富的想象、充溢靈性的考慮,他們應該在語文教學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長。

在本課例的教學過程中,我和時掌握住一小朋友突發的疑難:“到底是牧童忽然閉口立還是蟬忽然閉口立?”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小朋友們通過自身查閲課外書這種形式自覺主動地探究學習,並進一步引導小朋友:假如兩本課外書有出入就寫信給出版社,讓同學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我探究,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得到營養,體驗勝利的快樂,真正體現小朋友是學習的主體。在這一過程中,小朋友的獨立考慮、敢於表達自身見解的精神也得到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