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孔乙己讀後感(18篇)

校園2.8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乙己讀後感(1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乙己讀後感(18篇)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

這是一個吃人的時代,冷漠麻木的看客,科舉制度的僵化,封建禮教的毒害,自甘墮落的不幸者,組成了個這個病態的舊社會,而我們的主人公——孔乙已,最終也被這個時代所吞沒。

孔乙已是別人的笑料,卻是時代的悲哀。封建社會後期的科舉制使文人思想僵化,當官的不再是為民做事的英雄而是滿口“君子”、“者乎”的偽君子。孔乙已便成了這個時代的失敗品,成了什麼都不會,卻自命清高的可憐蟲。而“我們”這些看客,更是奪走了這個時代最後的生機,成為了壓垮他人尊嚴和生命的罪人。所有人最終也吃了人,然後被吃。

這樣的惡循環什麼時候才能終止?這吃人的時代啊!

孔乙己讀後感(18篇)2

讓歷史退回去,讓我們仔細想想,新中國沒有成立之前,誰不想弄個官來當,俗話説“官大一級壓死人”,這也就對了。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考個文狀元;武工出採,能拼能打的贏個武狀元,這樣也就對得起自己,像朱自清所説“不在這世上白走一遭”。看看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雖有些才氣,但始終沒有落個舉人。可憐他被社會所吞噬。

孔乙己讀後感(18篇)3

我讀的是魯迅的《狂人日記》中的孔乙己一文,孔乙己是一個好吃懶惰,學問既不高,又教人半懂不懂的人。

讀完《孔乙己》這篇文章,我覺得孔乙己雖然貪吃貪喝,但是在文中“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一句中可以看出孔乙己也是喜歡文學的,而並不是一個即貪吃貪喝,又是一個不勤奮好學的。雖然孔乙己常有偷竊的行為,但也不是天天不務正業。

在文中孔乙己來酒店喝酒,掌櫃已知孔乙己偷竊被何家吊着打,不但不關心孔乙己的傷勢,而且來取笑孔乙己。在文中結尾,掌櫃還仍然想着孔乙己欠自己十九個錢。可見掌櫃這個人是一個貪財,狗眼看人低的人。在文中結尾部分孔乙己被舉人打斷了腿,原因是偷盜,孔乙己真是不知悔改,以至於到現在也不知道孔乙己到底死沒死。

無論孔乙己到底死沒死,我們都要衷心的祝福他。

孔乙己讀後感(18篇)4

《孔乙己》這本書是我在學校的圖書交易會上花低價買來的,起初我只是應付差事而買的,後來當我細細品讀時居然對它愛不釋手。

這本書是我國作家魯訊先生的作品,本書除了《孔乙己》之外,還有其它許多魯訊的作品,都是反映當時社會及人民的生活情況。

我最喜歡的是《孔乙己》,主要講述了“我”在咸亨酒店當夥記時遇上了孔乙己這個顧客發生的故事。

當我讀到大家諷刺孔乙己偷東西時,我真為他感到惋惜,他為什麼不用自己的雙手來勞作呢?當我讀到孔乙己偷東西被打折了腿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飽含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情。

通過品讀《孔乙己》這本書,我要告訴大家:人要勞動,偷只管一時,而勞動可以管你一世。像孔乙己那樣好吃懶做是要不得的。

孔乙己讀後感(18篇)5

當我讀完《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説時,不由得暗歎了一聲!唉,真的是一個悲劇人物!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多麼矛盾呵,可見孔乙己對自己唯一值得“炫耀”的事是——他讀過書。儘管是老童生,這也是他唯一有尊嚴的地方。

“‘温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竟天真地以為旁人不曉得他這些錢是偷來的,相當自信地掏錢,可真是自命清高呵!可是他的尊嚴被旁人毫不留情地摧毀掉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被吊着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老不到呢?”

短衣幫一次又一次地幾次刺激到孔乙己,他不是面紅耳赤地辯駁就是不屑置辯。最後呢,沒法溝通了,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小夥計以“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的思維冷漠回絕了孔乙己。孔乙己依然懇切地教小夥計四種寫法的“回”字,迂腐可笑呢。

這種惡狀他還能厚着臉皮待下去?這不是逼他往絕路走麼?他的自尊沒了,也沒人憐憫他,他除了喝酒,再也沒有物質上的享受,吃不飽,穿不暖,睡不香。餓得不行只好偷書,一旦被抓就嚐到苦果——腿被打折了。這下好了,他真走到絕境了,用手爬到咸亨酒店喝最後一次酒,然後在眾人的譏笑下離去……

就這麼的結局,孔乙己的不幸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呢?

封建科舉!封建社會!簡直能害死人!但又是什麼造成這惡果呢?孔乙己這人就詮釋了當時所有的悲劇,而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反省與思考……

孔乙己讀後感(18篇)6

《孔乙己》一文只能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説,卻也繪聲繪色、玲瓏剔透!將孔乙己的形象突顯得孔徑分明,將事態的炎涼描寫的凌厲盡致。一發而不可收拾的牽動着我的神經!無奈!

孔乙己的出場似乎就是為了給人們取笑逗樂,奠定了他的悲慘命運的基本色調!所以,以後他的生活再悲慘,命運再慘淡也絲毫不能引起百姓的注意了。便也只能讓孔乙己死去了。否則活在世上又能作何感想呢?——我想魯迅先生也應該是這樣想的吧。

孔乙己讀後感(18篇)7

其實,孔乙己的形象,在我們現代社會仍有存在,而且不是小部分,而是大部分人的身上,都還殘留着孔乙己的氣息。雖然這與封建科舉制度遠遠拉扯不到關係,可他卻與考試製度的不完善相聯繫着。想現在的大學聯考制度,難道一點而都沒殘留封建科舉制度的氣味兒嗎?

其實不然,現在的大學聯考制度雖然沒有以前的封建科舉制度那樣苛刻,可它卻依然毒害了不少現代的青年們。這些青年們,為了能讀上一流的大學,他們靠的也就是拼命地學習,他們每天都進行着三點一線的三部曲,每日每夜地學習,似乎恨不得把書上的內容裝進腦袋裏,以備大學聯考那瞬間能派用上場。

孔乙己讀後感(18篇)8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當時社會冷酷,人情的冷暖和事態的炎涼。因為孔乙己是社會底層的人物,所以他註定被人瞧不起。一個善良的人沒有得到好報就死了,而丁舉人一樣的人物卻活得好好的,我真替孔乙己抱不平。同時,我也體會到了在當時那個社會有錢人和沒錢人的差別,有錢人可以一手遮天,欺壓百姓;而沒錢人卻只能受苦受難,被人欺壓。現在我才真正知道,我的生活環境與孔乙己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孔乙己讀後感(18篇)9

讀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這個人物,孔乙己就像是許多人的縮影,是那個年代的縮影。

我們因他的遭遇而感到悲哀,同時也感到氣憤,他好喝懶做,從不踏踏實實的工作,還好偷書。這樣來看,説他是咎由自取也不為過。酒店內的看客拿別人當笑柄,以取笑他人為樂的人羣也使我們感到氣憤。他們的行為無疑是對孔乙己悲劇的加深,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孔乙己身上好的品質,他待人友好、善良。他明明可以靠着自己本分的工作養活自己,好好的過日子,可他卻為了所謂的面子,讓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淵。這樣的孔乙己真是讓人覺得可笑而又可悲。

人人都可能是孔乙己,但希望人人都不是孔乙己。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0

孔乙己好説也是個知識分子,説起話來也是滿口“之乎者也”之類的,他將精力全部投入書本之中,使得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成為一個“痴書人”標準模範。但他選擇的這條“知識之路”並非完全正確,我想他應該不曾想過有多少人能通過科舉而登上仕途,他不應該不屑於從事體力勞動。他沒過於就是個被文學所殘害的低層社會中的人。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1

《孔乙己》是一篇掩飾書生悲劇的短篇小説,通過孔乙己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吃人”。

正是因為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才會導致孔乙己一系列命運悲劇的發生,他為了謀生而去盜書,也為此被打的遍體鱗傷,他為了能保持文人的所謂氣節,而鄙視勞動,同時最悲慘的是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以至於他的語言行為上滿是之乎者也。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2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孔乙己。它主要講了,清末明初施一個綽號為孔乙己的讀書人,經常來一家酒店買酒,掌櫃們都很熟悉他。孔乙己原先是替人抄寫書籍的,後來因為好吃懶做,被趕了出來,只能蹭飯吃,後來有一段時間孔乙己沒有來過酒店,因為被人打斷了腿,終於幾個月後可以給最後一次來酒店之後就再也沒有來過,據説是餓死了。

我對孔乙己的命運感到惋惜,他最後餓死原因,不僅是當時社會的壓迫更是因為他自己本身。貪圖一時的小利,而是自己的`一生都處於飢餓貧窮之中,是十分愚蠢的。

為一切事物都是醜惡的,那麼你也不會有開心的生活。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3

再深入《孔乙己》這篇文章,我發現平凡的語言彷彿不平凡了。

首先,是最後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初讀,覺得“大約”和“的確”很矛盾,覺得很不理解,也不知孔乙己到底死了沒有。深讀幾遍後,我卻覺得孔乙己死了,的的確確的死了。因為他在店裏品行很好,從不拖欠酒錢,一個月之內必定還清,而這一次卻過了將近一年都沒有補上那十九個錢;

再者,孔乙己最後一次來店裏時,只穿了一件破夾襖,“我整天靠着火,也許穿上棉襖了”,還有孔乙己腿斷了,一路爬來爬去,可見,孔乙己可能撐不過這個冬天,已經死了。但作者卻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他死了,可種種跡象也表明他的確死了,所以“大約”“的確”也不矛盾了。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4

今年寒假,我讀了中國現代文學家魯迅寫的《孔乙己》。

這本書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它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場悲劇,他有着特殊的經歷,他受着科舉制度的殘害。作者通過小夥計的眼光,把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的情狀表現出來,然後轉入對孔乙己遭受殘害即將死亡的描寫。

我要向孔乙己學習,學習他這種不拖欠、心地善良的品行。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5

有一個人,他碌碌無為。

有一個人,他一無所有。

有一個人,他一事無成。

有一個人,他平淡而悽苦,落寞而悽慘。

他就是孔乙己

我對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同情,再是惋惜。人們可能會認為他是一個無用的人,可在我看來他即使生活睏乏,處在黑暗的社會中,但他始終保有那個時代難得的善良和淳樸。他也會在吃茴香豆時分一些給孩子們,會忍受着所有人的嘲笑,卻又滿臉通紅的反駁着。

也許他是不值得讓人同情的,但他身上卻也有我們的影子。自欺欺人又“樂在其中”。

悲從中來,孔乙己;思從中來,孔乙己。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6

孔乙己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悲劇。一心想要科舉,但那時是眾多人榮華富貴的必經之路,他自認為自己有點文化基礎,與其他的勞動苦工不同,藉此來偽裝自己,顯示出一副不上不下的“姿態”。

從又破又髒的衣服中看到他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從語言中讀出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他。從他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表現了他善良的一面。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然後遭受殘害即將死亡。從這本書之中我看到封建文化和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對不幸者的冷酷,由此可見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雖然孔乙己在一個歲月冷漠,時代沒落,舊制度腐朽的社會,但他不去捉住機遇,不去奮鬥,怎能不被社會淘汰?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7

在魯鎮的咸亨酒店裏,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長衫卻站着喝酒的人,他與周圍的短衣幫格格不入。他在旁人的冷眼與嘲笑中,卻堅決不脱下那件髒亂又破爛不堪的長衫,他認為自己還穿着長衫就能高人一等,他還苦苦維持着最後一點自尊,他不願意承認自己卑微的地位。明明已經窮困潦倒難以解決温飽卻還擺着讀書人的架子,不肯吃苦養活自己。孔乙己是一個受到科舉制度毒害的可憐人,如果他脱下長衫,做起短衣幫,憑着寫得一手好字的一技之長,也許就不會這樣悲慘地死去了。

孔乙己讀後感(18篇)18

因科舉制度的毒害,孔乙己身陷其中,成為人們的笑柄。孔乙己好喝懶做,自欺欺人使得自己窮困潦倒。又因人性冷酷無情,社會世態炎涼,讓孔乙己迂腐可笑,不禁讓人悲哀其不幸,但又憤怒其不爭氣。

孔乙己一生讓人可笑又可悲,但幸好有人清醒,用筆來喚醒他們的靈魂,但有的已經無藥可救了,一心只想考取功名利祿,才使得自己碌碌無為。這樣的人不只孔乙己一個,因為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使得他們的一生變得可有可無,我為他們的不幸感到悲哀。

現在,國泰民安。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已是我心目中大同社會。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

標籤:讀後感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