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精選10篇)

鍼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對此小編給大家收集了有關中醫鍼灸學習心得的優秀內容,應該能給各位帶來幫助。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精選10篇)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1

一個學期的鍼灸學習很快就結束了,其實一直到結束了我才發現,鍼灸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只怕是以後都沒有機會學了,如果選修課可以把相同的學科能多選幾次該多好啊。一直覺得鍼灸很神奇,用幾根小針扎幾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針人的功夫,下手真準啊,還要記那麼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鍼灸是中國人的一項偉大發明,她之所以吸引人們長達幾千年,並能穿透不同文化幾起幾落,説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價值。鍼灸的歷史悠久,據考證,它起源於我國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度時期,但針刺療法產生於新石器時代“砭石”的出現;灸法則可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學會用火以後。由於鍼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證,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而廣泛的被人們接受。遠在唐代,中國鍼灸就已傳播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鍼灸是學習中醫者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能熟練把這門技藝運用到臨牀,為患者們減輕病痛的折磨。隨着中國歷史的不斷推進,鍼灸在中國這片大地上生根發芽,最終成熟,至今我們還有很多前人留下的鍼灸文獻,足證鍼灸學的累累碩果,現今鍼灸也後繼有人,一批又一批的醫學生繼承和發揚了鍼灸這一祖國的遺產。本學期的鍼灸學習已經進入尾聲,在學習過程中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我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是對針灸的好奇與迷惑。雖然鍼灸很出名,但我以前從沒嘗試過這種治療方法,不瞭解它的療效和作用原理,甚至對針灸還存在一定的恐懼感。鍼灸真的能治病、保健嗎?它的原理是什麼?可是鍼灸這種中國特色的治療方法之所以能延續至今,而且被世界認可,一定具有其積極地作用。鍼灸還是未來的中醫工作者必備的一項專業技能,值得我們中醫學生學習和研究。懷着這樣的心情,我開始了對針灸的初步學習,也逐漸揭開了鍼灸的神祕面紗。通過一段時間的初步學習,我進入了對針灸認識的第二階段,瞭解與認同。知道了鍼灸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機理,學習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加深了我對針灸的認同。進行了簡單的針刺、艾灸、拔罐的手法後,對針灸的恐懼感也徹底消失了。也激發了我進一步研究下去的興趣。

第三階段是對針灸的熟悉與掌握。對一些鍼灸方面書籍的瀏覽使我更加了解鍼灸。治療不同病證的穴位配伍及一些經驗取穴,讓我由衷的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漸漸的欣賞這種起源於中國的古老文化。現在的我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針刺方法,並能熟練的掌握補瀉手法。但我知道這些遠遠不夠,還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積累臨牀經驗,這都需要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能熟練運用鍼灸。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我充分意識到鍼灸知識的繁雜,穴位的定位、主治都是我們要記住的東西當時着實讓我覺得很頭痛。不過老師這學期新啟用的教學順序(先講定位再講主治特點)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同一部位的不同穴位往往主治病證相同或相似,所以一旦明確了定位,主治病證也就不難記了。而且老師還讓我們總結了腧穴定位和主治,這也對我們起到很大的作用。通過總結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記憶,只有親手寫一遍,才能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本學期的鍼灸實驗課讓我收穫頗豐,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練習鍼灸的平台,由開始的“下不去手”到後來的“得心應手”,每個同學都在改變。同學間的互相聯繫也體現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學期末的扎針和點穴考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檢驗了我們的實際操作水平。光有理論知識是不行的,想要真正掌握鍼灸這項技能,必須靠親自動手。雖然我們的實驗課考試已經結束,但我不會拋棄鍼灸的平時練習,只有勤練習,在將來的臨牀中才能熟練運用。老師在課上講鍼灸知識的同時還給我們講了好多臨牀知識,通過他描述的各類型案例,再結合課堂上的知識,我們能更好的理解鍼灸、運用鍼灸。雖然本學期的鍼灸學習已經結束,但我知道我們還只是剛剛入門,還有更深入的知識需要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學習、研究。現在還有部分人不承認鍼灸,可能因為其理論知識的不完整,但我相信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會用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認識鍼灸,認同鍼灸。

鍼灸是中國千年文化過程的產物,藴含着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維和文化精華,涵納着大量的實踐觀察、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藝,凝聚着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而且將它們發揚光大。作為未來的醫者,讓鍼灸事業中醫事業更加欣欣向榮是我們的責任,並且讓所有人體會到中醫的博大精深。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2

今年八月分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學習培訓,在哈爾濱中醫藥大學二院學習了半個月,在某老師的帶領下,我對針灸推拿有了新的認識,收穫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觸,現將我學習的體會總結如下,希望自己能不斷的成長,成為患者滿意的醫生。

鍼灸療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鍼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鍼灸理論、腧穴、鍼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近年來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越來越強,鍼灸療法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與信賴,鍼灸療法的特點是治病不靠吃藥,只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達到刺瀲神經並引起局部反應,或用火的温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鍼灸療法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第四,醫療費用經濟;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羣眾歡迎的原因。

在臨牀工作了七年,總感覺自己的醫術不夠精湛,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今年八月跟隨某老師學習,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老師用自己多年的豐富鍼灸臨牀經驗,對每一個穴位一一解釋,列舉大量實際生活中,各種疾病在鍼灸臨牀中的治療,讓我解決了很多疑點和難點。我們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時刻記住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感謝某老師對我的孜孜不倦的教導和指導。

我們應該經常像別人虛心學習,取長補短,使自己芝麻花花節節高,不斷提升自己的醫術水平。

通過這次學習還使我明白了要想成為人們的好醫生,除了具有精湛的醫術外,還要學會與人合作。我們無論生活、工作、娛樂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配合與合作,當醫生更是如此。一個醫術再高明的醫生,也必須要有其他醫護人員的配合才能完成各項醫療任務。所以,一個人如果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僅在事業上不會有所建樹,甚至連適應社會都會感到困難。一個人事業的成敗在於人品的優劣,因此,一個人要想立足社會,有所作為,就必須學會與人合作。

我會不斷的努力,為人民,做好一名康復醫者,有一個好的人品,好的醫德。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3

經過推拿科兩個月及鍼灸科一個月的實習我對針灸有了更深的認識。

穴位診斷:許多疾病都會在體表產生反應點,疾病與體表反應的相關規律雖然還未有定律,但也有一定的診斷意義。我在實習時觀察到了一些病人的耳穴及背部反應點與疾病有密切相關:一個頸椎病患者的耳穴頸椎部位有一個反應點;一個胃粘膜下垂的病人在其耳穴胃上有一個白色的1平方毫米左右大小的突起;一個胃口差又有口苦的病人在其耳部有一條淡紅色的血管穿過耳穴胃和膽;腰肌勞損的病人在其勞損側的腰部有一個紅色的突起點等。

鍼灸治療方法:對於鍼灸治療疾病,不同的方法其療效是有區別的。許多病人經過不同的方法治療後會覺得有些方法對於其疾病效果會更好。例如:對於增生性膝關節炎,用温針效果比電針效果更好;對於頑固性頭痛或其它痛證用刺絡放血的方法更有效;我見過一個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在頸部有疼痛多年未愈,用痛點刺絡放血約半火罐的血後疼痛緩解;有老師介紹其治療一個頑固性頭痛十餘年的病人,用百會、耳尖、率谷、大椎等穴放血十餘次後治癒;另外還聽老師們介紹了一些有效有意思的治療方法:如用電針內關和外關治療心臟疾病、用刮痧大椎並拔罐治療一個發熱38.5度的病人一小時降温至37.5度、配合温鍼灸湧泉治療頑固性失眠、治療坐骨神經痛用長針刺環中穴更容易刺中坐骨神經以提高療效、貼磁片加電治療面癱初期或面肌痙攣、貼磁片加電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治療眩暈用百會壓灸等。

選穴:三針療法作為附院鍼灸科的常用選穴對於臨牀應用有一種指導意義,可以規範臨牀鍼灸選穴,讓鍼灸更容易掌握;對於有些疾病帶教老師們都有一些其經驗:治療耳聾用聽宮深刺一寸左右加暈聽區和中渚外關。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4

隨着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更加快速和緊湊,在長期的勞累中,人們才發現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推拿在當今的社會中,廣泛受到人們的青睞。

推拿按摩操作方便,不需要很多的時間,並且經濟安全,不需要大筆的醫藥費,且不會產生藥物的副作用,而且推拿對一些疾病還有顯著的療效,省去了吃藥打針的麻煩。除此之外,推拿的保健作用更提升了它在人們頭腦中的印象分。

當初我抱着極大的熱情選了這門課程,就是因為我想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獲悉一些中醫的文化和鍼灸推拿學概況,掌握一些按摩推拿的技巧,以此來強身健體,更主要的是我熱愛為我的家人和身邊的人按摩。很榮幸我們課程的張水生老師是臨牀經驗豐富的教授,他向我們展示了很多關於同學們關心以及切身健康問題的解決之道。比如如何緩解痛經,調理內分泌,減肥,美容,預防和治療脊椎疼痛等等,這些都是相當實用的,以及按摩哪些具體的穴位,緩解什麼病症等等,通過自身調節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課餘時間,老師還為學生提供了養生保健諮詢,同學們受益匪淺。對於選學<鍼灸(推拿)學>這門課程,我興趣於推拿這個部分,因為相較鍼灸來説,它更具有實際操作性,不像鍼灸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精準的手法技法,以下為我對中醫鍼灸推拿培訓的心得體會

首先什麼是按摩呢?按摩為中醫外治法,按摩即為用能量手進行技能操作,激發人體生物能量,平衡陰陽,改善相關病症的方法。中醫博大精深,古老而神奇,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四大國粹之一,在國際上有着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深受大家的熱愛和歡迎。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五十年來中醫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鍼灸的故鄉在中國,這讓我感受到無比的自豪!至今日,推拿學的存在歷史已經很長了,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書中,就有關於保健按摩及推拿治療的記載,沿續至今,在當代醫學不斷的研究發展中,出現了眾多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創新和更有針對性的突破,特別是對一些疾病:內分泌失調、精神緊張、高血壓、脾氣不和、糖尿病、頭痛失眠、腰痠背痛四肢風濕、體弱多病具有很好的療效。在保健功能上,推拿能促進血液循環、肌肉活絡、醒腦安神、舒肝順氣、還能高免疫力、健體增壽,能達到養生地。想按摩成功,認識經絡和穴位是基礎,也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活中,多瞭解一些中醫常用的取穴方法和人體骨節定位知識,可以讓按摩收到更好的療效,對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大有裨益。日常按摩手法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按法、推法、拿法、摩法、揉法等。這些手法簡單易學、操作安全實用,對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通過學習,我才發現我已經掌握了那麼多種手法,只是手法加速需要加強。我夢想着我能擁有像理髮店洗髮小姐熟練又舒服的按摩技巧。按摩是講究原則的,首先你要有力,而且要持久,並且柔和,最後力道要均勻。因部位的不同可選擇不同的肢體部位選擇不同的手法。只有掌握這些原則,才能很好的駕馭按摩。就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説,從前我給家人按摩的`時候,操作上便出了錯誤,着力部位沒有緊貼體表,暴力猛然按壓,以致被按者反映不舒服。其實正確方法是按而留之,剛中兼柔,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而重,這是要吸取教訓的。所以説按摩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份功力,一份效驗。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人體中有14條經脈,它內屬於髒腹外絡與溝通,是運行氣血的通絡,有運行氣血、濡養全身、抗禦外邪、保衞機體的作用。在臨牀上能説明病理變化,指導辯證歸經指導療效及判斷疾病預治。針炙治病,是要針炙在一定穴位上的,這些施術點,是指人體體表部位,人體俯氣血輸注,它大體分為經穴、經外穴和阿是穴腧穴,有近治和遠治的作用,當指刺某些腧穴,對機體的不同狀態可起雙重良性,另外,有些腧穴還具有相對特殊性的作用。腧穴的位置不像阿是穴那樣好確定,找對壓痛點就找到了它的位置,是很難確定精確的位置,醫學上運用人體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如神門穴的定位,它在手腕部,腕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骨度折量定位法,(如勞宮穴,定位於在手掌第二、三掌骨之間,偏於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處)、及指寸定位法(如天樞穴的定位,在腹中部,距臍中兩寸,人的大拇指寬為一寸)擬取腧穴。每一個穴位都會有一個主治功能,如勞宮穴,主治中暑、中風昏迷、口臭等症狀。腧穴又分為手太陽肺經、手少陰經、足太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實踐技能考試二神經檢查-椎體束...戴無菌手套陽經、手少陰三焦經、足少陰膽經等等。以下是我實實在在學到的穴位按摩。天樞穴——既可通便治便祕,又可止瀉治腹瀉;大椎穴——退熱;少澤穴——通乳:太陽穴——頭痛:豐隆穴——治痰,當然還有很多的穴位以及相應的治療效果。

推拿雖好,但也不能濫用,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是不能用推拿的或者説是推拿是無效的。通過學習鍼灸推拿這門課程,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習得一些日常保健和小毛病的解決辦法,並且能運用一些手法去緩解疲勞。生活,學習讓人忙碌,更應該去保護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好自己的革命本錢,運用學會的知識,愛護身體吧!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5

一、遵從中醫整體觀念,強化鍼灸療效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

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係,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鬥爭中,維持着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之為整體觀念。在臨牀鍼灸治療中,整體觀念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在要考慮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還要注意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區方域對患者的影響。平衡鍼灸創始人——xxx總醫院平衡鍼灸專家xxx教授認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平衡系統,具有自身的調節修復功能。因此,在鍼灸的過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適的體位,積極與患者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鍼灸療法和療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顧忌和怕痛的心理,積極配合醫生,以期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與平衡取得更好的療效。此外,還要注意患者的狀態和體質,飢餓患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應取穴少,輕刺為宜;過飽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體弱者,針刺手法宜輕;劇烈運動後不宜馬上扎針。再次,人體在不同的季節影響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氣血容易浮於體表,故皮膚鬆馳,腠理開泄,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調節。秋冬陽氣收斂內藏,氣血閉於內,故皮膚緻密,出汗減少,體內必須排出的水液就從小便排出。因此在春夏季節鍼灸後的患者皮膚鬆馳,腠理開泄,易至風邪入侵,務必叮囑患者不要急於洗澡和吹風,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則,靈活取穴

1.先後次序的靈活應用由於人體每一個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時有主穴和配穴之分。在我院朱寶醫師的指導下,我們掌握了鍼灸學的普遍應用的“八要穴歌”: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坐骨刺環跳,腿痛陽陵透。這八句話,共四十個字。每一句講了一個穴位,一句五個字,即講了一穴位,又講了它治療的部位。對於初學鍼灸的我們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啟示。朱寶醫師還特別強調取穴的先後次序,在臨牀應用時,應根據病人分清主次,靈活掌握取穴的先後順序。如發作性痛症,易先刺遠隔穴位,運用導氣手法,通過經絡的遠隔誘導作用,使疼痛改善後,在刺痛處穴位,就可避免病變部位因疼痛過敏引起的肌肉緊張,造成進針困難,加重疼痛。又如胃痛時常先刺遠端足三裏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經痛先瀉合谷,再取頭面部穴位。可見,取穴的先後順序的不同直接影響着臨牀療效。

2.循經選穴的原則臨症選穴配伍,朱寶醫師倡導按照“循經選穴”的原則,以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根據病機和症候,在其所屬或相關的經脈上選穴配方。在明確辯證的前提下,直接選取與病情相關經脈上的穴位進行治療,臨牀上常取經脈循行遠隔部位的經穴作為主穴,這些穴位是經絡之上下、出入的處所,具有遠近聯繫的功能,對本經頭面、軀幹、臟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臨牀循經取穴法的高度概括。在臨牀應用中以本經取穴和他經取穴多見。如手厥陰經病變出現的心絞痛、心悸取內關,手太陰經病變的咳嗽取尺澤,咯血取孔最等。此外還有中病旁取,遠近取穴法等多種取穴法,臨牀上根據病情酌情應用。

3.疼痛選穴以“以痛為愉”的原則在循經選穴的基礎上,直接選取患部經脈循行所達的穴位,以局部選穴為主。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聽宮,膝痛刺犢鼻等。

4.靈活補瀉,辨證施治在補瀉手法的應用上,朱寶醫師重視針刺手法,認為恰如其分的運用補瀉手法是鍼灸療效的關鍵,認為進針得氣後,應根據個體生理、病理狀態的不同和氣血盛衰辨證施治,採用不同的用針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將補針和瀉針分為輕、平、大三類,即輕補、大補、平補、輕瀉、大瀉、平瀉、平補平瀉等七法。對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病情變化辨證施治。如一例膽絞痛患者的治療,初期採用大瀉法針刺陽陵泉止痛後,改用平瀉法刺其他穴位,使經氣保持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我們初步掌握了鍼灸理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中醫世界裏,這些都只是皮毛,總結出一點體會與心得,與各位同仁共同學習,不足之處,請見諒。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7

鍼灸學是一門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絡、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鍼灸防治疾病規律的學科。

經絡是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由經脈與絡脈相互聯繫,彼此銜接而構成的體系成為經絡系統。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孫絡。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腧穴是人體臟腑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點部位。人體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又是鍼灸的施術部位。腧穴分為十四經穴、奇穴和阿是穴,主治特點有近治作用、遠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屬肺,絡大腸,聯繫胃及肺系,從肺系出,循行側胸部及上肢內前緣。主治咳、喘、咯血等肺系疾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證。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於上肢外前緣,上肩,入缺盆,絡肺屬大腸。從缺盆上頸,止於鼻旁。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胃腸病、神志病,及循行部位病證。

足陽明胃經循行鼻脣部,過耳前;主幹線從頸下胸,內入缺盆,屬胃絡脾;外行胸腹第二側線,下循下肢外前緣,止於第二趾外側。治之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等。

足太陰脾經下循小腿內側中間,經膝股部內前緣,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止於舌。分支一注心中,另一分佈胸腹第三側線,止於大包穴。主治脾胃病、婦科病、前陰病及循行部位病證。

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聯繫心繫、肺、咽、目系,絡小腸,從肺淺出腋下,循行於上肢內後緣,入掌中,止於小指橈側端。主治心胸、神志病及循行部位病證。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於上肢外後緣,繞行肩胛,內線入缺盆,下行絡新,屬小腸。上線從缺盆至目外眥,分支止於目內眥。主治頭面五官病、熱病、神志病,及循行被病證。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頭頂絡腦,分支至耳上角;主幹從頭項向下,循行於脊柱兩側,內屬膀胱、絡腎,下貫臀,止膕窩,枕部分支下行背腰部主幹線外側,至膕窩部相合下行小腿後側,止於小趾外側端。主治頭面五官、項、背腰、下肢病證等。

足少陰腎經斜走足心,沿小腿、膕窩、大腿內後側上行,過脊柱,屬腎絡膀胱,分支上行腹胸正中線旁。主治婦科、前陰、腎臟病,及循行部位病證。

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屬心包,絡三焦,外行支從胸中出側胸上部,循行於上肢內側中間,止於中指端。主治心、心包、胃、神志病,就循行部位病證。

手少陽三焦經循行於上肢外側中間,上肩,循耳部、面頰部,體腔支從缺盆進入,分佈胸中,聯繫心包、膻中、三焦等。主治頭、目、耳、面頰、咽喉、胸脅病和熱病等。

足少陽膽經胸脅,目、耳部;從缺盆發出內行支入胸中,過膈,聯繫肝膽;外行支下行大腿外側止於第四趾外側,足背分支止於足大趾。主治肝膽病,冊頭、目、耳、咽喉、胸脅病,及循行部位病證。

足厥陰肝經經足背、內踝前,上行大腿內側,聯繫陰部如體腔,聯繫肝膽,上行與督脈交匯於顛頂。目系支脈注於肺中。主治少腹痛、泌尿生殖病證等。

督脈起於小腹內,下會陰部,上行於脊柱內側上達頂,下止於脣內齦交穴。主治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等部位及內臟病證。

任脈起於小腹內,下會陰部,在腹正中線上行,過面部,聯繫於目。主治少腹、腹腰、胃脘、胸、頸、咽喉、頭面等部位疾病,及內臟疾病。

針刺治療要有嚴格的無菌觀念,包括針具。醫者手指、針刺部位及診室內的消毒。進針主要有單手進針和雙手進針,後者包括指切進針、夾持進針、舒張進針。行鍼手法有提插法、捻轉法,及輔助手法:循法、彈法、刮法、搖法、飛法、震顫法。毫針補瀉手法有單式補瀉法,包括捻轉補瀉、提插補瀉,及其他補瀉手法,以及複式補瀉手法:燒山火、透天涼。

灸法主要藉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温熱的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灸法分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包括艾炷灸、艾條灸、温鍼灸和温灸器灸。其他還有燈火灸和天灸。施灸一般先上後下,先陽後陰,壯數先少後多,艾柱先小後大。特殊情況下,則可酌情而施。

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以燃火、抽氣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於腧穴,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額目的。拔罐方法有留罐法、走罐法、閃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針拔罐法。

在本學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鍼灸腧穴各論的學習佔有很大的比例,需要掌握臨牀常用穴位的定位與主治及操作方法,這是鍼灸學的基礎,需要下功夫花時間的。鍼灸學一門技術,更是一門學問,需要去學習去鑽研,而我只學習到了其皮毛,真正深奧的東西還未曾涉及。在今後的學習實踐中,我應該通過閲讀相關文獻和多實踐加深對針灸的理解,從而能在今後的臨牀之中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8

在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鍼灸學這門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感悟。

鍼灸學是研究針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學寶貴遺產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經絡、腧穴、鍼灸方法及臨牀治療等部分。由於其具有操作簡便、適應症廣、療效明顯和經濟安全等優點。因此數千年來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

針法和灸法是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針法是運用各種金屬針刺入穴位,運用不同手法進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採用艾條、艾柱點燃後薰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於二者都是通過調整經絡臟腑氣血的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常配合使用,所以合稱為鍼灸。

鍼灸學根於中醫理論,特別是經絡和腧穴理論,它着眼於人體的經脈循行和腧穴分佈。由於理論比較抽象,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不僅要熟記經絡的循行規律及分佈特點,每條經的具體循行路線和主治,而且要善於在自己或他人身上點穴記憶。鍼灸學的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包括經脈與絡脈。有直行主幹經脈和側行分支的絡脈組成。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相互聯繫,彼此銜接構成的體系。經絡中由經氣活動。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和孫絡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瞭解和記憶。

十二經脈由手足三陽經三陰經組成。共十二條經脈左右對稱分佈於頭面、軀幹、四肢、縱貫全身,其陽經分佈於陽側,陰經分別於陰側,但是足陽明胃經徇行於前腹部,足厥陰肝經上達諸陽之會的巔頂部,並且在內踝8寸上於足太陰交叉。徇行過程中十二經脈由各自所屬的臟腑及聯繫的臟腑器官。相表裏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相交接,同名的陽經於陽經在頭面部相交接,互相銜接的陰經與陰經在胸中交接。其交接規律為“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鄉”,形成了一個氣血循環,使經經脈之氣營運不休。奇經八脈為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陰維脈、陽維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奇經八脈部隸屬十二臟腑,無表裏關係,但是其溝通十二經脈的聯繫,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起到了統攝有關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

腧穴部分包括腧穴的定位與主治,還有特定穴的特殊應用。腧穴為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包括十四經穴、奇穴與阿是穴三大類。腧穴有近治和遠治作用,部分腧穴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特定穴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的腧穴,包括依經氣運行特點具有不同作用的五腧穴:臟腑原氣輸注流經和留止於四肢部的原穴,十五經脈別出的絡脈的絡穴,十二經脈和陰陽蹺脈之經氣澱聚的郄穴;臟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背腧穴,匯聚於胸腹的募穴,六腑之氣下合於下肢足三陽經的下合穴;臟腑奇穴筋脈骨髓等精氣匯聚的八會穴;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脈交會穴;兩條或兩條以上經脈相交會的交會穴。

在課程的學習中主要分了四大部分。除了上、中、下這三篇以外,主要上篇分了2個部分,一個是定位,另一個是穴位的功效。既然學校和老師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講課,那麼就一定有他的用意。在初學階段,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去模仿、去接受老師總結出來的有一定實踐價值的東西。看課外書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以課本為正統,不要對其他的書盡信,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足夠得臨牀經驗,也就是沒有辨別事物正確與否的能力,因此,不要對學習求廣而不求深。廣可以經過以後的學習慢慢的去拓展,而深必須現在去做。因為只有打好了牢固的基礎,才有可能對以後的臨牀其到促進與推動作用。

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背誦十二正經以及任脈和督脈的經絡循行。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記混淆的情況經常發生。而後又開始背誦腧穴歌訣,歌訣的背誦就相對簡單了。在背誦了經脈循行及歌訣後感覺學起腧穴來就比較有思路,而在學習腧穴的過程中也複習了經脈走形及歌訣。

在學習這一部分的時候學校還為我們開設了鍼灸實驗課。在實驗課上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我們開始按照規範正式在他人身上進針、做手法。剛開始,我還是對此抱有敬畏態度的,經過本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在同學身上進針了,體會很深的第一次體驗了扎針與被扎的感覺,第一次用艾柱對同學進行艾灸,第一次被艾灸。在針刺別人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了針下得氣。在被針刺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了經絡氣血的傳遞。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惟一標準,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想要真正掌握鍼灸技術,就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

經過數週的鍼灸實驗操作課程的學習,我們逐漸掌握了消毒方法,基本的進針方法,以及行鍼手法,留針出針方法。同時熟悉了鍼灸施治時,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此外,我們也進行了灸法的練習,同針法相比,灸法的作用比較侷限,但灸法也有針法難以企及的優勢,《醫藥入門·鍼灸》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我們學習了間接灸,包括隔鹽灸、隔姜灸等隔物灸法;以及懸起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迴旋灸。

鍼灸在治療上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第四,醫療費用經濟;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普遍為人們所接受,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醫療手段的組成部分。

鍼灸在治療上有幾項原則:第一,補虛瀉實——指扶助正氣,祛除邪氣。臨牀中大多以提插捻轉補瀉為主,配合呼吸、疾徐、開闔、迎隨四法,但在具體應用時,還應該根據不同病證、不同穴位的特點運用不同手法。第二,清熱温寒——熱性病治療用“清”法;寒性病治療用“温”法。第三,治病求本——治療疾病時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第四,三因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如治療失眠一類的疾病,若白天針刺治療應刺以“興奮”類穴位,而夜間治療應刺以“安靜”類穴位。

鍼灸應用為學習經絡、腧穴、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識和技術後,培養運用鍼灸方法解決臨牀實際問題,須把上述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由此,知道基本功對於以後臨牀治療的重要性。

現在的中醫學習,是任重道遠的,而且沒有將中醫融會貫通,是談不上創新的。“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我們學習中醫鍼灸,不僅要誦習經典,而且要心存大眾。醫術是為大眾服務的,我們只有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才能更有動力學習。校訓講“繼承創新”,可見繼承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人一知半解的就去給人治病只會害人害己。所以我們要學習鍼灸,首要的是誦習經典,前人的智慧是無法想象的,儘管限於時代的侷限,他們的經驗也是值得我們學習。試想中醫鍼灸是多麼的博大精深,依靠一己之力是無論如何也探究不清楚的。所以研習前人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理論總是要和實踐相結合的。泥古不化是註定要被淘汰的。我們要將前人的經驗和現實密切的聯繫起來,進而真正掌握屬於自己的鍼灸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掌握常見病症的病因病機,辯證分型和鍼灸治療方法,要重視在實踐中學習,在見習實習課中,多動手,多思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鍼灸治療的知識和技能。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9

這個週末上門診,下午休息,剛剛整理東西,發現實習時的小本本,是在鍼灸科時用廢棄的病歷自個整出來的。上面記錄的都是實習時候我帶教老師的經驗。

名字不説了。是個女醫生,屬於踏踏實實專研業務的,中西醫並重的,帶教很有一套。跟着老師6個多月,像這樣小本本記滿了好幾本。記不清第一次見老師的場景了,只記得去鍼灸科報道後,老師你給我講的第一堂課就是病理徵的意義,

很好很強大,深深被折服。

毫無疑問,脈診在中醫學的診斷技術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在鍼灸的臨牀診療中,脈診也有重要的地位,經典《靈樞》中對這一點重視散見各篇。如《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説:“凡用針者,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在古代的那個時候,對疾病的診斷和預後的判斷,遠沒有現在的認識深刻,因此在鍼灸治療之前,通過脈診來判斷病患的體質和疾病狀態是否適合鍼灸是必要的。

如在《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説:“用針之類,在於調氣”,如何判斷氣的狀態呢?氣的虛實逆順,除了根據症狀之外,再有較為客觀的就是脈診,脈的不同狀態可以反應人體氣的狀態,有時症狀可以和脈象同步,有時也可以不同步,因此對於鍼灸效果的情況判斷,還需要脈症合參,《靈樞·終始》中説:“凡刺之道,氣調而止”,“氣調”二字應該包括了脈症綜合的信息。

《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説:“所謂氣至而有效者,瀉則益虛,虛者脈大如其故而不堅也;堅如其故者,適雖言故,病未去也。補則益實,實者脈大如其故而益堅也;夫如其故而不堅者,適雖言快,病未去也,故補則實,瀉則虛,痛雖不隨針,病必衰去。”這一段就是説明了鍼灸治療之後脈症相應與否的問題。

《靈樞·熱病》中説“無刺病與脈相逆者”、“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在古代,古人治療疾病的技術缺乏,只有中藥、鍼灸、按摩等手段,鍼灸算是比較快捷的治療手段了,在臨牀應診時,能否進行鍼灸治療,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斷,在那個年代能夠有這樣的經驗真是難能可貴的。在《靈樞》中,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對現在的臨牀診療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後世中,唐代孫思邈也十分重視脈診在鍼灸中的作用。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記載“凡欲鍼灸,必先看脈”,“脈惡勿亂下針也”,“凡微數之脈,慎不可灸”,“脈浮熱甚,勿灸”,“脈好乃下針”,這些記載都説明藥王對針灸治療時對疾病選擇的慎重。

近代陸瘦燕對脈診也非常重視,如果出現弦脈,他認為是元陰不足,應取太溪、腎俞、關元等穴,嚴重出現結代脈時,還要大艾炷急灸關元、氣海、命門、足三裏等穴;他對衝陽、太溪、寸口、頷厭、太沖諸脈都有獨到經驗,如衝陽脈不衰,説明胃氣猶存,生機未絕,但脈旺弦急,木來克土則預後多為不良;凡肝陽上逆時,頷厭脈往往搏動較甚,而寸口及太沖脈都相對弦細,臨牀當補湧泉導血下行,瀉行間以平熄肝風,補太溪以滋水涵木,而脾腎兩虧,中氣下陷者則頷厭脈搏動常現微弱而不易觸及,而寸口三部及太沖脈亦細小微弱,治療應灸百會,導清陽之氣上升,取脾俞、腎俞、足三裏等穴,補益脾腎,以治其本。

業師賴新生教授更重視四診合參,結合現代醫學的診斷學內容,綜合各類信息進行判斷。賴老師説,切脈乃是中醫學四種診斷技術之一,四診合參獲得人體整體信息後,通過歸納、推理,得出比較確切的患者疾病狀態,再確立處方用藥,取穴施法,而不可單憑脈診確立對應穴位。脈診是古老的獲得人體信息的診斷技術,雖然現在仍有重大價值,但是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各種技術手段日新月異,核磁、CT、各種化驗等應互相參照,不能偏執一端,不可一味依賴脈診。

脈象的浮沉遲數,弦滑芤弱,對應人體的外邪內傷,寒熱虛實,與其他的診斷技術結合互參更能揭示人體的疾病狀態,四診結合得出的較為確切的體質證候類型。鍼灸取穴應該將證候和經絡辨證結合,指導取穴,單純以脈象指導取穴,有失偏頗。賴老師所創立通元針法正是基以對整體體質及證候類型的判斷,以背俞穴和腹部募穴為調節具體臟腑的主要用穴,以任、督二脈及四肢五輸穴做為整體調節的主要用穴的綜合治療方案。

近來,有一將脈診深入探討推廣,並以脈象作為取穴根據的學派,名“切脈鍼灸”,其創立者俞雲老先生以其切脈鍼灸結合中藥治療腫瘤取得成效。雖取名“切脈鍼灸”,但是其內容與傳統取穴原則無異,唯按脈象的經驗取穴乃是其特色之處,取穴也非常重視背部及經絡之反應點取穴。臨牀治療取穴較多,常以穴組出現如大腹四針包括中脘、雙天樞、氣海,痞五針包括上脘、中脘、雙樑門、下脘五穴,臍四針,補腎四穴包括照海、太溪、復溜、三陰交,調理八穴包括中脘、陰都、肓俞、氣海、氣旁等等,其他尚有排針奇穴等取穴方法,針具方面以金針為補,銀針為瀉,同時結合中藥治療,針藥並用。俞老先生採用針藥治療腫瘤的實踐是對針灸學發展有開創性意義。

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對中醫非常適用,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檢驗,中醫學的真理才能越來越熠熠閃光。

中醫鍼灸學習心得 篇10

那麼作為中醫學院的一名學生,苦讀數年的莘莘學子,剛剛踏入臨牀的實習醫生,應該如何來學習呢?

1、先要明白,鍼灸只是中醫的一部分。

中醫體系龐大,如同一顆千年老樹,枝蔓眾多,而鍼灸,僅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所以,要想再鍼灸上面有所建樹,光在這個小分支上

修修剪剪,裝飾裝飾,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彌香,長出屬於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醫理論。就是陰陽五行。從此入手,學中醫,學鍼灸,方是正道。

本鍼灸專業奉之如珍寶的是《靈樞》(最好是看馬蒔的版本《靈樞注證發微》)是一定要熟讀,經典條文要背誦;《鍼灸大成》中很多經典條文也要熟悉,後面的一些歌賦也是必背,如《玉龍賦》《標幽賦》等;如果有機緣的話,能夠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師,一定要好好珍惜,認真學習。這個要是能有點感悟體會,《易經》是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這個也是我實習最大的遺憾,沒有珍惜機會)。

在學校把基礎打紮實,臨牀跟師,才能有所感悟,當老師隨手起沉痾,我們認真總結,提問,老師的隻字片語會定讓我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否則,師徒無法共鳴,平白浪費時間,難道還指望天天忙於臨牀的老師回頭來給我們講最最基礎的經文?

2、針刺手法的練習。

一個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漢和一個小巧秀氣的江南女子,誰的針刺手法好?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由此可見,針刺手法不是比力氣,而是講究巧勁。針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這個話題值得進一步討論。也許時下,很多鍼灸醫生不信這個,紮上針後多是直接電針接上了事,我這麼説並非是否定電針的治療效果,説實話,有的時候我自己在是否應該用電針這個問題上也很猶豫。一方面,臨牀上我在治療很多頸肩腰腿痛的患者時候喜歡用電針的,並且覺得用電針比不用電針效果好很多(沒有嚴格的統計過,僅僅是憑一些病人治療效果的反饋)。但另一方面,我又是非常相信手法。因為讀書的時候,親眼見到1個病人,都是老師的VIP病人,一側肢體的痠痛10多年,大關節處尤為明顯,RF及HLA-B27,骶髂關節CT這些基本上無異常,基本排除了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多方治療(針刺也試過很多醫生)效果不明顯,老師針刺治療上的核心

是一是繆刺;二是在手法上採用合谷刺,患者治療1次後,疼痛明顯減輕。當時這個病例給我的震撼太大。所以,如果有機會接觸信奉針刺手法的老師,那麼恭喜,請務必靜下心,抓住機會,先模仿、學習。

3、不要過於偏執的學習鍼灸而忽視了中藥、方劑。

臨牀上很多鍼灸大夫基本上只扎針不開中藥,因為長時間不開中藥,方劑背不出幾首,《內經》《傷寒》《金匱》基本上沒有研究,《温病》更不用説,這樣其實是買櫝還珠。真正合格的鍼灸大夫,不僅僅要擅長針灸,開湯藥的思路應該要更具有特色。因為本身就是搞鍼灸的,對於經絡辨證會更有體會,畢竟背了那麼多年的“是動所生病,是主所生病。”,故在治療一些內科疾病中,你的思路定當更加開闊。所以年輕的時候還是要背點東西的。《藥性賦》《長沙方歌括》《湯頭歌訣》是基本功,《內經》《傷寒》《金匱》更是基礎的基礎,當然,能有一個好的老師領着入門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4、鍼灸鍼灸,要清楚,是針刺和艾灸。

時下,多是注重針刺,灸法開展唯有江西的陳日新獨樹一幟,在往前推,安徽的灸法也風光過一段時候,可如今人氣逐漸流失。如對灸法感興趣的看家,推薦2本書,值得一讀。江西陳日新教授的《熱敏灸》和安徽周楣聲先生的《灸繩》。

中醫的生命力是在臨牀的。

曾經治療過一個病人,朋友的朋友,每每發脾氣後就容易乾咳數日,胸部CT、MRI,痰塗片等檢查都做過,無異常,學中醫的都清楚,此是肝氣犯肺,用藥或用針皆可。簡單的背腧按壓,肝膽腧壓痛尤為明顯,針刺後,當夜咳嗽明顯減輕。再舉個例子,有次坐火車回家。途中遇到一個腹痛的病人。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此次疼痛部位是劍突下,觸診,腹肌非常緊張,墨菲徵及麥氏點無壓痛,當時身上沒有帶針,患者雙側樑丘(是胃經的郗穴,“郗”是孔隙之意,病症的反應點,臨牀多可用來治療急症)較足三裏壓痛更為明顯,但患者穿牛窄褲,樑丘不太好按壓,只能用手按壓足三裏,大約1分鐘,患者疼痛明顯緩解,囑咐其下車後去正規醫院行胃鏡明確下診斷,建議其當地找中醫治療。再有急性腰扭傷,落枕等服用複方氯唑沙宗等不能緩解,針刺後多數症狀能很大緩解(此時治療尤其重視經絡辨證,定好病變經絡,循經遠處取穴,療效頗佳),這樣的例子鍼灸科能時時見到,不足為奇。所以,當我們能有幸跟位好的中醫,親眼見到僅僅憑中藥、鍼灸,解決了些西醫診斷治療較為頭痛的病例,我們就會有自信,才會由衷的喜歡上中醫,就會自發的去專研中醫。老師只是將我們引進門,指明方向,以後的路還長着呢,必須得靠自己走。

如今醫患關係緊張,但我相信,隨着全民素質的提高,而今的囧境會慢慢好起來的。醫生,本就需要能靜下心去專研的。其實中醫也好,西醫也罷,好醫生的標準,無外乎業務和醫德。作為一名中醫不去誇大中醫療效,但也不要在西醫面前妄自菲薄,堅持下來,相信未來無論是名(在病人中的口碑),還是利(説白了就是錢),肯定會雙收的。當然,初期還是要收斂性子,冷板凳做幾年。畢竟,榮耀的背後必然刻着一道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