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實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什麼樣的音樂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什麼樣的音樂教學才是理想的教學?這是每個音樂教育者長期思考着的問題。令我們困惑不解的是:有的孩子們熱愛音樂卻不愛上音樂課;熱愛唱歌卻厭煩音樂老師。這是多麼可笑而具諷刺的現象!而課堂氣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種外部的、來自學生自我湧動的羣體情緒,它的形成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管理水平、自身素質有關,課堂氣氛的形成往往與班級紀律、求知慾望、知識內容分不開。

國小階段的音樂課堂教學氣氛往往出現兩種情況:其一,全班熱烈、激動,國小生被老師誘發出忘我的情緒,這樣容易使班級秩序混亂,難以控制;其二,教師過於嚴厲,國小生產生畏懼心理,課堂情緒低落,音樂課變成了訓斥課。因此,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必須合理調整音樂課堂情緒,把握好音樂課堂氣氛,形成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

一、提供大量的興趣點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把培養興趣作為重要理念之一, 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愛因斯坦的 " 熱愛,是最好的老 師 " 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常規的建立已喪失學習的動力, 這樣無異於捨本求末, 況且國小音樂教學由於沒有升學考試等外在壓力, 興趣就成了學習音樂的唯一動力, 如果失去興趣, 音樂教育將毫無意義。可能許多人都認為, 音樂課唱唱跳跳, 學生當然喜歡, 其實不然。調查表明, 許多喜歡音樂的學生卻不愛上音樂課,那是什麼時候起學生開始不喜歡音樂課了呢? 經驗表明:如果學生對音樂感興趣,他們就會採取積極的態度去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興趣決定着學生學習音樂的成敗。因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敞開孩子的音樂心靈至關重要。

音樂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興趣點,比如:優美的旋律、新鮮的歌詞、歡快的節奏等。教師必須先從課本中提練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嘗試的:

(1)讓國小生當老師。我根據特長學生的能力,讓他們代替老師唱譜,讓朗讀好的學生代替老師讀歌詞,學生興趣很濃;

(2)設計形式多樣的小比賽。比如:我依據國小生具有爭強好勝、渴望表揚的特點經常把學生分小組進行節奏、視唱、表演、唱歌方面的比賽,同時各小組競選小評委,方式類同電視裏的少兒節目,學生從中得到享樂,達到美育的效果。

二、創設寬鬆活潑的課堂氣氛

首先,學生走進音樂教室就給以熱情和歡迎,教師要面帶微笑,精神飽滿,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和學生的喜悦情緒融入一體。然後,教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每一個學生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關愛。用親切和藹的語言,風趣、幽默地把學生帶入快樂的音樂課堂氣氛中。對偶爾違反紀律的同學,適時指出,予以糾正,不要抓住不放,影響良好課堂氣氛的延續。

比如,我在教歌曲《我的小綿羊》一課時,我讓每一位同學學一次綿羊叫,五十多同學中有個別亂喊叫,不去用心模仿。這時,我並沒有責備,而是自己認認真真地去模仿一次羊叫,這樣,他們受到了老師的影響,也活靈活現地學出各種羊叫聲,同時我用鋼琴彈出旋律,讓同學們叫着唱着,特別開心。

其次,在當今信息多元化時代,學生從不同渠道學唱的歌,對他們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不能一律排斥,必須讓國小生有選擇地去唱他們所喜歡的歌。流行歌曲,網絡歌曲、動畫片插曲,都對學生影響比較大。我們不能“閉門造車”,要把學生真正從統一課本、統一曲目、統一考評的空間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從教室到舞台,從學校到社會,到大自然中尋找激情和美感。在這方面,我經常讓同學們公開演唱課外歌曲,讓他們盡情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表現他們的音樂才能。和諧自主的課堂氣氛,另外還體現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上。國小生往往都把教師當成自己的長輩,難免會有一些隔層。因此,教師就要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唱兒歌等。讓學生舒展天性,活潑快樂地成長。

奧爾夫説:“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教師的作用就是使這顆種子發芽。”因此,教師應有一種對話意識,一種呵護“種子”生根發芽的真摯感情,讓孩子們在一個民主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中靈動思維。那麼只有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才會有人格的自由和發展,思維的活躍與激盪,才能使孩子們無所顧忌的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音樂課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來的反思和探索,使我已經學會了蹲下來和孩子們對話,並且時常參與到他們其中,坐下來與他們交流。我不再是高高在上,拒人於千里。我站在孩子們的中間,我已經和他們融合在一起,成了他們其中的一員。就像一個領頭的大姐姐那樣,當我引領着孩子們暢遊在音樂的殿堂裏,欣賞着優美的聲音,感受着美妙的旋律,我們共同沉浸在音樂這種方式所帶給我們的美好意境的時候,我經常會因為意外的發現而暗自欣喜。孩子們也常常因為理解、領悟和收穫了什麼而歡呼雀躍。因為音樂,我和孩子們相識;因為音樂,我和孩子們相知;因為音樂,我和孩子們產生了共鳴。在課堂上,在融洽的氣氛中,我經常會被我們師生間的互動產生的美麗場景所感動。這個時候,課堂已經成了我們師生心靈對話的空間,我已經不用去花費什麼精力浪費太多的時間管理我的課堂了。這不正是構建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所帶來的新氣象嗎?

三、拓寬學生髮展的自由空間

形式多樣的課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五彩斑斕的課堂內容更能吸引學生渴求知識的目光。在當今社會所倡導的新的教育理念下,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下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多少年來所沿用的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學生的主宰者和學生學習的主人的做法,嚴重的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導致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缺少探究合作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學生學習起來非常被動,教師的誇誇其談,也就收效甚微。現在我們敢於摒棄那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了。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僅注重課堂的多樣化,更加註重學生髮展的自由空間,不僅把教學放在課堂中,我還把學生領到課堂外,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天地,使他們更有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間。並且根據年級差異,因材施教,這是我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摸索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效果之好,連我自己都出乎意料。今後我還應該繼續大膽運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們得到更大的收穫。

四、構建賞識鼓勵的評價方式

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教師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會意的微笑,都恰似一縷春風,打開了孩子們求知的心扉,給孩子們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和喜悦,讓孩子們敞開了思維的大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當我發現個別孩子漫不經心,心煩氣燥時,我會用親切的語言,讚賞的眼神和他們面對面交流,用心為他們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們自信的火焰,讓他們感到我的温暖,體驗到我的呵護,而不是一棍子將其打死。曾經有這樣一個實例,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在學習唱歌時,不知是因為語言不通,還是因為他本身的問題,唱歌總是不成調,他在他們那邊也從來沒有學習豎笛。有一次我提問到他,他的歌聲和笛聲引得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個別同學譏諷他説:“你吹的什麼呀!太難聽了!”這個同學的臉刷的一下紅了,難過的低下了頭,再也不好意思吹了。這時候,我走到他的身邊説:“沒關係的,你之所以不會吹是因為你沒學過,我相信你也不比他們差。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努力,你一定會吹出美妙的曲子的。”他用感激的眼光看着我。從此,只要這個同學稍有點進步,我都會及時的表揚他,而他也很努力、刻苦、認真。剛開始時他只能吹一小節,我就非常高興地説:“雖然你只吹了一小節,但是你進步了。你學的真快,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聽了我的話,他高興的跳了起來,激動地説:“我會吹豎笛了,我會吹豎笛了,今後我一定會吹出美妙的笛聲。”看到孩子這樣有自信,我欣慰的笑了。我慶幸我能及時引導,挖掘孩子的潛能,使他能沿着他自己的目標,向着他自己所要達到的`高度發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讓他永遠失去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要做到快樂、和諧的音樂課堂氣氛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進行調節。教學中,我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短語調節法。當學生在完成某個教學片段之後,我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和情緒給予肯定,這樣可以繼續延伸已有的課堂氣氛。

2、插轉調節法。這種方法,就像“音樂電視”的畫面一樣,多媒體、多角度、多層次,多梯度,不斷改變教學手段,使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3、表現調節法。讓學生在音樂中表現自我。“讓學生在音樂中表現生活。”當遇到學生感覺自己已經學會歌曲,必須再努力時,讓他們上講台創編表演。

4、比賽調節法。比賽的設計和要求,教師要客觀、科學、公平。要做好失利一方同學的思想工作,以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是上好一節音樂課的前提和保證,新課程改革更是強調課堂氣氛的和諧、快樂,要求我們尊重所有的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在無限歡樂中探索音樂天地奧祕,在音樂美的藝術氛圍中感悟人生,在師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讓學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樂課的到來!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心得體會提要:提高練習的有效性。訓練作業與課堂教學內容保持一致,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緊密聯繫。課堂作業,選擇典型例題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序的遐想中。

因此,我們提出: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髮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並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後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教師包辦,自問自答。堅決杜絕無效提問和無目的的隨意提問。

六、強化有效的課堂練習

提高練習的有效性。訓練作業與課堂教學內容保持一致,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緊密聯繫。課堂作業,選擇典型例題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力求當堂訓練,現場批閲,當堂反饋評講。

課外精選練習,設計延伸性的、探究性的、開拓性的作業,達到鞏固知識,引發思考、激活興趣、促進成長的目的,堅決杜絕重複性作業、機械性作業、枯燥無味的作業,確保通過規範化、自動化和高效化的作業訓練,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提高智力的效果。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我讀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這本書,知道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需要深思的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係。在這樣一種關係下,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怎樣上好一節課呢?我覺得必須掌握好課堂的教學藝術。

上好一節課最基礎的是課堂導語。課堂導語的設計多種多樣,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知識的導入,二是以情景導入。知識導入的導語,或聯繫舊知,進行對比,激發學生思維的“熱點”:或開宗明義,直接提示本課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在“先入為主”的基礎是哪個逐步深入新課文的學習中。

一節好的課堂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課堂講授了。課堂講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

1.語言簡潔,個性突出,具有直觀性。

2.科學準確,真實可信。具有説服力。

3.設疑激趣,引發思維,具有啟發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課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

6.時間巧配,難度巧定,具有協調性。

一節好的課堂上完了,在結束課堂的時候,怎麼做一個好的結尾呢。怎樣才能設計出好的結語呢?下面幾個方面説説:

1.概括總結,神話題旨

2.延伸話題,引來活水

3.設置懸念,激發慾望

4.反彈琵琶,逆向引導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講究不講究,追求不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結果大不一樣。追求了,教師青春常在,課堂春意盎然,學生如浴春風。托爾斯泰説:“藝術是感情傳遞的橋樑”,課堂教學上的藝術化教學一方面可以感染學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藝術這個橋樑不知不覺地向學生傳遞知識、智慧和技能。沒有藝術的教學只會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説,得法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就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所以,要做就做一個刻苦鑽研業務的教師,做一個課堂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師。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在寒假期間我認真的閲讀了《聚焦課堂教學》這一本書,現在我來談一談學習《聚焦課堂教學》所獲得的一些收穫和感悟。

一是我認為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結論與過程”的關係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達到教學目的或者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於此,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們應避免矯枉過正,由輕過程走向輕結論如上所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實上,其中還涉及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功能及地位問題。因為知識構成了結論的內核,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了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我們反對將知識作為現成的、僵化的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但是這不等於説包含知識在內的正確教學結論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我們更不能將問題簡化為新課程只要過程,不要結論,或者只顧教學過程的熱鬧,不顧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只講過程的推進,而完全無視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所有上述這些觀點和做法教是錯誤的。

三是科學地看,新課程提倡重視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的真義在於仍應將理解和掌握知識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看,所謂的正確結論中仍包含諸多知識目標。但是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一點上,應當注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聽講和記憶不是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為知識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標的侷限,以爭取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並重,因為過程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體驗、感悟的因素,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獨特個性正是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句話,強調過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東西聯繫起來,即將生澀的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的體驗,從而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