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設計

幼兒2.44W

《送東陽馬生序》重在敍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君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教案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設計

  【創意説明】

《送東陽馬生序》重在敍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君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文章從容懇切,令人感動。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培養學生想像和情感體驗的能力,促使學生好學向上。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

1、 根據以下論題蒐集資料

⑴宋濂的生平

⑵宋濂的主要文學創作及代表作品

⑶和《送東陽馬生序》同主題的文章

2、根據蒐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選擇一個論題寫成200字的小論文。

3、教師評改論文,指出優劣。

4、學生修改小論文。

  二、課堂活動

1、新課導入:

⑴導入:由苦難是財富導入。

⑵文學常識

①請學生以“ 的宋濂”的句式來介紹宋濂的文學常識。

②教師擇要板書,學生筆記。

明確:可以用諸如:勤奮的宋濂、編修《元史》的宋濂、受到朱元璋器重的宋濂、明九年級大家的宋濂、為翰林院編修的宋濂等句式來表達。

2、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⑴教師分發課文重要字詞的註釋。

⑵學生根據課下註解和教師提供的素材自説自譯課文。

⑶四人小組在教師巡視引導下直譯課文。

⑷弄清課文的大意,教師明確重要字詞註釋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⑴教師提問

①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②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麼?

③文章從哪些地方其他學生的優越的條件?寫這些人的目的'何在?

④本文寫作上的有什麼樣的特點?

⑵小組討論

⑶課堂討論

明確:

①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為師嚴厲,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餘則組袍敝衣處其間。未嘗稍降辭色。

②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③“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但他們都沒有成學,由此可見作者在困苦中能夠業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於優越條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説明其用心不專。

④本文以記敍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文章還運用對比所揭示出的道理。用切身經歷使人感到親切真誠。

  三、情境練習

1、教師介紹情境練習的要求:

⑴調動學生已有經驗,緊密結合課文的解讀。

⑵進行情感體驗,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去。

⑶動口、動眼、動手、動腦,進行活動。

⑷形式:

①一定要緊密結合課文的內容。

②都以第一人稱進行,可以加入合理的想像。

③六組練習中任選其二。

④可以説(每個練習不少於2分鐘),也可以寫(每個練習不少於200字),還可以表演(每個練習不超過3分鐘)。

2、教師出示情境話題:

⑴“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説:……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説:……

⑵“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説:……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説:……

⑶“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説:……

當“我”聽説宋濂做官後,“我”後悔地説:……

3、課堂展示,教師點評,提示學生學宋濂艱苦、勤奮的學習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學習態度。

  四、課堂漫談

1、教師組織

2、學生課堂討論漫談:作者家貧嗜學,樂而忘憂,敬重師長,談談你怎麼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的方式?

3、教師小結

  五、課後活動

逆向思維:宋濂求學過程中的方法和態度有沒有什麼值得商榷的地方?請你説一説。

  【資料平台】

課文的文學常識:

[加冠]冠:帽子。加冠,戴上帽子,表成年。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

[先達]有道德學問的前輩。達,本義“通”,用指人時,表示道德學問修養高或地位顯赫。

[廩稍]官家給的糧食。廩,米倉,也指官方供給:稍公家給予的糧食。

[太學]中國古代的大學。西周已有太學之名。《大戴記·保傅》:“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魏晉到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國子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

[縣官]指朝廷、官府。《鹽鐵論·水旱》:“今縣官鑄農器,使民務本,不營於末,則無飢寒之累,鹽鐵何害而罷?”

[司業]官名,隋以後國子監設“司業”,為監內副長官。掌儒學訓導之政。

[博士]中國古時的學官名,戰國時始設。《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第為魯相。”秦代六經、諸事、術數、方技等皆立博士。漢初為太常屬官,常古今史事侍問及書籍典守。為學術顧問官性質,既各司其專門之學,又參與政事討論,並出外巡行視察。漢武帝時罷黜百家,設五經博士,此後博士專掌儒家經學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