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關於中西企業文化的對比分析

職場3.03W

大家都知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推動,在中西企業文化的對比中,有哪些不同?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西企業文化的對比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中西企業文化的對比分析
  中西企業文化的對比分析篇1

一.經營理念的差異

經營理念方面,中西方企業文化的最大差異,就是先要市場,還是先要利潤。

我國改革開放時間不夠長久,為了彌補過去的損失,國內企業總是強調以盈利為最大目的,一定要有盈利,否則沒法做生意,比較急功近利,很多都是一錘子買賣。而西方國家,市場經濟培訓出來的是始終把搶先佔領市場放在第一位,循序漸進,宣傳企業,宣傳產品,搶佔市場。一旦佔領較大的市場份額,就能迅速收回前期投資,並且不斷髮展企業自身,做大做強。

對於跨國企業先佔領市場,後獲取利潤的經營理念,雖然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也意識到其重要性,開始紛紛效仿,但往往由於各種原因,要麼是學的皮毛,難得要領,要麼是後勁不足難以為繼。主要原因雖然還是我國的市場機制沒有完全成熟,歷史遺留的“人治”和浮躁作風還根深蒂固,很多國內公司的經營理念都是拍腦袋,抱着賭徒心理,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以這樣的經營理念做指導,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結果往往不是相互傾銷,大打價格戰,就是脱離客觀規律,盲目擴張,最終導致企業的衰敗。

筆者曾在十年前就職於某歐洲知名媒體集團,當時國內的傳媒行業中所有的媒體都是事業單位,雖然有初步市場意識,但並不自負盈虧,主要收入靠國家撥款。該歐洲媒體集團入住中國,也是和國內的媒體合作,從廣告經營人手,但和吃皇糧的競爭媒體相比,沒有絲毫的盈利優勢,反而障礙重重,作為中國僱員也是滿腹疑慮,覺得長久這樣豈不是岌岌可危?但外方總經理甚至總部大領導都非常堅定地表示,即便是在中國,媒體行業也是有放開的時候,現在進入,不是為了盈利,還是為了培養市場,一旦市場化進程成熟,盈利發展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先佔領市場。十幾年過去了,雖然國內媒體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但也能看出市場化進程已是必然趨勢,眾多媒體紛紛轉型,向國外媒體學習經營理念,而眾多國際媒體集團也在中國生根成長。

二、行為規範的差異

一般而言,企業規定企業員工的行為規範可以靠制定規章制度,這在中外企業中都廣泛應用,比如員工手冊。但真正可以影響員工行為規範的應該是企業文化的長期積累,形成的一種強烈文化氛圍,產生無形的精神力量,促使每個員工自覺地規範其行為,這比傳統的眾多規章制度,更容易被員工自覺接受,也更具長遠的調控作用。中西方企業文化在職工行為規範方面,最大的差異在於“人治”還是法治。以員工手冊為例,國內很多企業沒有員工手冊,或者新員工被口頭告知一些事宜,甚至是在工作中逐步摸索模仿公司條例,如果遇到糾紛和違反,往往沒有明確條文,產生扯皮甚至是仲裁或訴至法院。如果有員工手冊,往往也是官話連篇,語言不詳,為的是能隨時根據領導的意思變更細則。而很多西方企業的員工手冊則是非常具體細化,基本上在公司的一切行為都有規範,讓員工可以有據可查。最關鍵的是上下都會執行,沒有例外。

對比細節,中方員工手冊規定上班時間,但一般沒有違例條款,如果想約束員工準時上班,就上馬打卡機,OA打卡,指紋打卡甚至人臉打卡,不符合者罰款等等。作為員工本身就不會很樂意被打卡,而更可氣是往往領導或其親信一般不在打卡範疇,更讓員工覺得不公平與不被信任。引申下去,其他行為也就不會以公司利益為上。而外方員工手冊如約定上班時間,則都會有獎懲方法,包括通融次數,解釋原因,善意提醒,全勤獎勵以及為例懲罰,懲罰不一定是扣錢,也有可能是公益勞動。這樣引申,員工基本上都會按時甚至提早到達。

所以,西方企業中,僱員並不因為工作類型和專業領域的不同,而影響到員工對企業的忠誠保持高度的一致。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的企業,雖然再三強調集體主義、主人翁精神,確大多隻停留在口頭上,實際做法上卻難以規範職工的行為

三、企業形象的差異

企業形象是長期生產、生活和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最能體現企業文化的外顯特徵,是一個企業在社會公眾和消費者心目中的總體印象。企業形象是由企業產品形象、經營服務形象、管理者形象、員工形象等綜合要素所組成的。這些綜合因素,既不是簡單的相加,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自然發展,而是處於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之中的。

國內企業如果是國企,往往宣傳的是強大的背景,國字頭的名號;如果是私企則欲蓋彌彰其背景,很多市場環境中還是憑關係、路子做生意。而外方企業似乎更注重產品的口碑,市場的佔有和服務的品質。

而管理者形象也有着天壤之別。例如,筆者所在的私營企業,企業規模很大,眾多子公司,每個公司都有總經理,要求必定尊稱“XX總”,副總亦然,而逐漸地連總經理的眾多總經理助理也要被尊稱為“XX總”了,一下子上下級的關係就非常疏遠,呈現前呼後擁的態勢,而且特別吻合國內官本位的特色。與此截然相反的是,筆者曾經供職的一個美國跨國公司,在全球有十幾個辦公室,即使是全球總裁也是被大家直呼其名,有急事一個郵件可以直接告知,外出公幹也是和員工一起坐經濟艙,上下級的層級感基本沒有。由此可見,很多中企領導是“真正的BOSS”,就是坐在上面揮鞭驅趕下面的員工;而外企的領導則是真正的Leader,能夠帶領員工實現公司的價值以及自我的價值。

所以,國內的企業形象設計,大多數還停留在可以追求的外觀形象,一味模仿外國的環境和硬件,要知道,即使有最先進的設備,但沒有始終保持良好意識的人去運用,時間長了,在市場環境中,難免讓客户覺得是“繡花枕頭一草包”,無法合作和發展。

四、團隊精神的差異

國內傳統的企業管理,可能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過分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而忽略了團隊精神的培養,往往是各自為營,能戰就戰。而長久以來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方法簡單而刻板,無法激發員工的創造性。而在西方國家中所有成功的企業,毫無例外地強調了人力資源的開發,強調團隊的合作精神。很多成熟的跨國企業都認為,只要給員工提供良好的環境,並信任他們,員工就能做好工作。同事之間彼此信任,關係融洽,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就能為團隊合作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得各自為戰變成集體作戰,分工合作,利益共享。

拿職位空缺為例,國內公司往往不和員工交流公司的職位空缺情況,甚至有的時候總經理空缺都不公示,經常採用或空降或親信調任的方式,搞得團隊其他成員人心惶惶,重新適應變化的同時,工作也會停滯。而很多外企公司在空缺職位選拔方面,經常採取內部競聘的方法,人事部門經常把空缺公佈於眾,鼓勵員工毛遂自薦,做到信息公開,也讓團隊其他成員及時擁抱變化,不僅形成良好的人力開發機制,也為培育團隊精神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所以,國內企業的人事部門不能再繼續停留在“搞人”的階段了,而是應該做為職能部門為企業輸送新鮮血液,團結員工,更多地制定激勵政策。

對比以上中西方企業文化差異,讓我們看到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差距,唯有迎頭趕上,才能主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揚長避短,擴大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

  中西企業文化的對比分析篇2

論中西方企業文化差異

企業文化是指一定歷史條件,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的總和。是形成於企業內部的一種羣體亞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中西方企業文化差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 文化淵源不同

中西方管理文化存在着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中西方文化的根源所決定的。中國人在對人性的假設上,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則不同,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的行為,必須依靠嚴格的法律。因而西方人重法治,中國人重人治。西方人是以管理國家的方式管理企業、管理家庭,西方文化強調理性,提倡個體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發展、自我實現,不講“面子”,不拘“形式”,一切都用外在的非道德的非人際關係的“硬件”力量去約束,每個人只強調自己的責任,不論整體的協調。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則是以管理家庭的方式管理企業,提倡集體意識,認為集體包括多個個體,個體利益應無條件地服從於集體利益,強調家庭倫理、社會倫理,提倡自覺、自律道德,要求以理待人,對社會有義務感、責任感等等。在價值判斷上,西方人重效果,中國人重動機

二 中國文化的合理內核與西方文化的理性成分

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儒家思想為主體,極具人文精神,以重視並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為其顯著特點,作為一種深入人心的觀念,它不隨着自然經濟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自動消失,而是在不斷地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賦於自己新的時代內容,但其合理的內核保持不變。中國文化的合理內核主要包括:(1)人本主義精神。強調人際關係的和諧,對人生價值尊重,主張“人愛”,推及萬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2)“內聖外王”。首先造就德、才、智全面發展的“自我”,然後積極參與社會,實現自我的個人價值。(3)注重個人道德的培養。通過“修身”,進而達到“治國,平天下”,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重。(4)強調羣體本位。以家族、血緣等為紐帶形成一個個羣體,以此為基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5)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通過自力更生、改革進取,從而造就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

西方文化崇尚智慧和理性,講究科學、民主,信仰宗教,追求道德和靈魂的淨化,個人主義價值觀深入人心。鼓勵個人奮鬥、勇於競爭和擁有個人成就感是其價值概念的核心。美國文化是西方高度發達的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的代表,是由各種文化組成的“大融爐”,具有強烈的.開方性和兼容性。美國人民有爭取自由、獨立、民主的傳統;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極度推崇個人主義和個人奮鬥;重視法治,公平競爭。

三 中國與西方文化消極面不同

中國文化的消極因素體現在企業管理方面主要有:重政治而輕效益的偏向;重專制而輕民主的偏向;重人情而輕法治的偏向;重生產而輕流通的偏向;重傳統而輕變革的偏向;重均同而輕個性的偏向,重倫理而輕科學的偏向等。

西方文化消極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強調人對物的支配關係,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內在聯繫,團隊精神得不到很好的發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潛在效益。二是個體本位,張揚人性,利於創新與進取,促進自由平等的觀念,但卻導致了自私自利,自由渙散,惟我獨尊以及無政府主義。在企業管理中的競爭關係,員工與企業之間純粹的僱員與僱主的關係。三是人與自然的對立,使得西方一些企業一心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追求短期企業目標,對自然資源濫採濫用,極大威脅着世界和平與發展。

四 在企業文化上的差異比較

文化的不同最終決定了中西方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權力距離方面的差異

中國企業高層與中低層經理人員之間的權力距離,通常顯著地大於西歐企業,中國企業的高層經理人員擁有比他們的西方同事更大和更廣泛的權力,而低層經理人員得到的授權則遠遠小於西方的同等級人士。中國的領導人更側重於“集權”,而西方則傾向於“授權”與“分權”,這種差異也部分反映在各級經理人員的薪酬等級結構上。據統計,在西歐的企業中,高級經理人員年薪通常是初級經理人員的2.6倍左右,在台北相應的比例是3.2倍,而在中國則高達五倍左右。除此之外,中國領導人的“灰色收入”較多,權利越大,“設租”的領域就越廣,這樣一來,中國企業領導人的實際與一般員工的年薪比要遠遠高於西方國家。

(2)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一般認為,圍棋邏輯與象棋邏輯的區別極富有表現力地刻畫出中西方人士在思維上的差別。圍棋邏輯重在構築包圍圈,儘可能多地擴展地盤;象棋邏輯則重在挑戰主帥,“將軍”制勝; 中國的企業文化是“圍棋文化”,在管理中注重“情”,通過各種各樣的“情”,培育一批親信,佔領企業的核心部門,而西方的企業文化是“象棋文化”,在管理中注重“法”,不同部門的領導人在公平環境下相互競爭,形成“能者上,庸者讓,弱者下”的競爭氛圍。

(3)領導人與員工的關係方面的差異

在西方,企業領導人好比“虎”,員工比做“羊”, 在“虎”的帶領下,最後“羊”都變成了“虎”,企業作為一鍛鍊自身、提高自己的好場所,員工自然對企業忠誠,而在我國,企業領導人為了能夠續任,員工為了有提升的機會,他們往往相互勾結,形成一小的利益團體,最後企業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別,派別之間相互鬥爭,不僅員工得不到很好的發展,企業也缺乏活力。

當然,在人員的溝通、企業家的精神、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等方面中西方都存在差異,這都在企業文化的差異方面有所表現,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軟管理”,在當今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日顯重要,弄清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將有利於企業之間更有效的合作和發展。

(4)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差異

西方企業文化管理理念

西方以"法"為重心的管理模式。比較東西文化的特質就可以發現,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在西方形成的是獨立人格。西方人文主義正是這種精神的集中體現,它強調人是宇宙中心,周邊一切皆"備於我"。在獨立人格基礎上形成的西方社會,只能是契約社會,即人與人之間不形成宗法倫理、等級關係,而是平等基礎上的契約。當社會發展需要把這種契約關係用某種法定形式規範下來時,西方社會就形成了法制社會。它的管理上的表現就是規範管理、制度管理和條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別注重建立規章制度和條例,嚴格按規則辦事,追求制度效益,從而實現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如果瞭解西方科學主義的邏輯思維特質,就會了解依靠法規、條例來進行管理,正是科學主義思維特質的基本要求。科學主義的五大原則是:精確、量化、分解、邏輯和規範,由此可見,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型肯定是強調規則、秩序和邏輯程序,以制度為主體,以防範為特徵。正是這種以法規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學主義的管理原則和要求。

由此可見,特定管理模式的成型,必定同其文化背景(科學主義、人文主義),歷史傳統(原則思想和防範管理),資本結構(契約資本)等一系列基本因素有關。

標籤:中西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