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如何與家長溝通(通用19篇)

職場4.53K

社會中的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在職場中職場政治和個人能力同樣密不可分,職場中的精英們個個有能力,懂政治,這一點官場最為尤甚。個人能力表現為時間掌控能力、知識水平、現場問題解決能力,職場政治能力表現為判斷自身所處環境的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與家長溝通(通用1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如何與家長溝通(通用19篇)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

一、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

孩子火冒三丈時,父母可千萬別跟着激動,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原則是: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二、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偵查舉止會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麼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屬於孩子的隱私。

三、批評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特質。

告訴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錯了。當父母批評行為本身,孩子知道他只要改進行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父母如果對孩子説“你這個笨蛋!”“你這個不爭氣的人!”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這個人有成見,可能打消了改變的念頭。

四、當孩子分享心事時,不要做出早就瞭解的模樣。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獨特而唯一的,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們的行為動機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無趣而且不愉快。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長的心得,父母應該積極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子的心聲。

五、當顧問,不當領導。

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父母説話時的語氣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會吃閉門羹,換一種語氣就會更貼近孩子的內心,如“我建議你可以考慮……”

六、不説“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於是他們耐着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説的事,接下來就説:“我瞭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父母使用“但是”一詞,會讓孩子漸漸感受到父母併為未認真傾聽自己,不過擺姿態,從而厭倦交流。家長可以用“如果……會更好”句型來取代“……但是……”

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過多錯誤的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八、做建設性的批評。

孩子行為不當時,父母應使用建設性的批評技巧來開口,以成功地協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建設性的批評做法,則應該是談事件、感覺、期望和好處。如“你今早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所以,父母在與孩子親子溝通時,要多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再是父母一言行,和諧的與孩子相處。掌握上述的八大法則,輕鬆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打破隔閡。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2

一、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的思想

平時,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約佔2/3,寒暑假與節假日,與父母相處的機會更多,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配合學校教育孩子,花一定的時間與精力考慮如何教育孩子,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有些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可以萬事大吉,家長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沒病沒災就行了,而教育則是學校、教師的事,很少主動與學校聯繫,相互配合,共同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對孩子的教育不甚關心。有的家長甚至對老師説:“老師,多多拜託了!我的孩子成龍還是成蟲就看你了!”有的家長忙於賺錢,從不過問孩子的思想與學習。當孩子成績差了,或出了問題時,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怪學校老師,打孩子。家長有依賴學校思想,這種不與學校合作的態度使學校的教育成果難以得到鞏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二、家長要了解學校對孩子的要求

從孩子入學那天起,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應該瞭解學校有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瞭解學校的教學要求,以便主動配合學校,督促和協助子女完成學校的各項教育計劃。

在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些家長把孩子上學讀書,僅僅看作是學文化、學知識,於是上學講作業,回家做作業,過分地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學校有計劃地為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而安排的教育計劃則不聞不問,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這會大大影響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影響學校乃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最後影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

因此,家長首先要樹立對學校教育的責任感,要盡力配合,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如學校為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孩子在家裏適當做一些家務,家長應積極支持和督促,千萬不要嫌孩子動作慢,不象樣而代勞。老師要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某些方面進行鞏固和提高,如帶孩子進行郊遊、觀察大自然的現象等等,家長應儘量做到。

三、家長要正確對待教師的家訪

老師上門進行家庭訪問,是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是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家長應主動熱情地接待,不要認為老師總是來“告狀”的。家長可以請孩子一起接待老師,共同聽取老師對孩子成績的肯定,錯誤缺點的批評,並指出努力方向,這樣有利於加強孩子對老師的感情,有利於孩子今後的進步。有的家長聽到批評就皺眉頭,強詞奪理,責難老師多管事,偏袒孩子的過錯,當着孩子的面與老師爭辯,有的家長甚至故意當着老師的面打孩子,或者老師前腳出門,後面就傳來家長的打罵聲和孩子的啼哭聲,家長的這種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而且會激起孩子對老師的怨恨,使孩子產生對立情緒,給學校教育造成困難,影響孩子的進步。

對待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家長的正確態度應該是,與老師一起分析孩子存在缺點錯誤的原因,並表示要幫助孩子加以克服改正的決心,懇請老師多加關心與幫助,使老師對孩子不抱成見,對孩子的進步充滿信心。同時要啟發孩子理解老師的心情——老師雖然生氣,只要他改正錯誤,老師就會歡迎。即使孩子的缺點錯誤事出有因,與老師説的情況有出入,也應肯定老師的用意是好的,並婉轉地向老師加以解釋,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老師的威信。

總之,家長要搭個橋,使老師與孩子成為朋友。因為,老師對學生不存在偏見,孩子才會對老師信任尊重,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學習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家長平時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

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的雙向活動過程,要使教育有的放矢,收到預期的效果,教育者必須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此,教師與家長之間應該經常聯繫,互相溝通,互通“情報”。但由於教師負責的教育對象多,因此,家長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家長與孩子接觸最多,最瞭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應經常進行校訪,實事求是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裏的表現情況,哪怕是孩子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細微變化,家長都應及時向老師反映,同時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以便學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家長與學校的聯繫分為一般聯繫和特殊聯繫兩類。一般聯繫是指經常或定期地就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情況、生活習慣、身體健康、社會活動、友伴交往等各方面作一般性情況交流,對共同關心的問題及時研究,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一般聯繫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書信或電話來往

定期或不定期都可以,一般由孩子帶信給老師,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其的關心和信任,有條件的家長可常與老師通通電話,互通情況。

2、登門拜訪

可去學校或老師家裏面談,一般以攜子女同往為宜。在交換具體意見時,可適當讓孩子參加討論。拜訪老師切忌送禮討好老師,否則會讓孩子感到教育這樣神聖的事也可以走後門,對孩子成長不利。

3、審閲日記或週記

在指導孩子寫好日記或週記的同時,家長可通過日記或週記交流有關看法。

4、有準備地參加家長會。

特殊聯繫是家長針對特殊的具體問題,如開學初或學期末,家長較長時間出差前後,孩子在家有異常表現(如對老師或同學不滿、心神不定),發生越軌行為,家庭內部發生意外事故(如親人故去、家庭糾紛等),等等。與老師取得聯繫,以謀求妥善的解決辦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無論是一般聯繫還是特殊聯繫,家長都須注意:

1、不護短

家長與老師聯繫過程中,比較普遍的問題是家長不切實際地偏袒孩子,報喜不報憂,惟恐孩子在校遭老師冷落。事實上,隱瞞孩子的缺點,會使孩子的缺點得不到及時糾正,甚至鑄成大錯。正確的態度是,實事求是地向老師介紹情況,既不誇大優(缺)點,也不掩飾其優(缺)點。

2、根據情況讓孩子迴避或不迴避

因為一般聯繫是正常的情況交流,聯繫前可要求孩子自己彙報自己的情況,供家長參考。聯繫時可允許孩子在場,儘可能讓孩子參加討論,發表意見。特殊聯繫讓孩子迴避為宜。

3、尊重老師

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老師聯繫,在聯繫過程中不要抱怨學校和老師,應維護老師的威信。教育孩子聽老師的話,多從主觀上找原因,即使受了委屈,也應尊重老師。

五、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會與家長學校的學習

家長會,主要是向家長介紹學校的任務、特點,對學生的要求,及向家長提出如何配合學校的建議等,關係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家長要儘可能參加,藉機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學校的整體情況,以及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有哪些優缺點,以便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教育培養目標,改進教育方法。學校召開的家長會,主要有兩種:一是全校或全年級或全班學生家長參加的,通常是在學期開始或期中、期末進行;另一種是從具體問題出發,召開部分有關家長參加的小型家長會,用以研究專門問題,及時解決。

家長參加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儘量注意以下幾點:

(1)安排好本職工作,按時參加。如確因工作忙脱不開身,則應向學校老師説明情況,請假,日後約請老師補上,不要錯過時機。

(2)赴會前應認真地與孩子談一次話,帶着問題與主管教師作個別交談,主動向老師反映孩子的情況,徵求老師的意見和建議,把問題、憂慮全部提出來,和老師共同研討。

(3)要認真聽取學校領導或老師關於學校情況的彙報,重點領會學校工作的進展和教育形勢的發展動勢,從而明確學校和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要求。

(4)回來後與孩子認真談心,交換意見,與孩子共同研究改進措施,制訂下一步努力目標。

六、家長要對學校教育進行調整與平衡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調解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調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與學的關係,二者總是處在矛盾的不平衡的運動中,只有兩者關係協調,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中間,家長的調解作用不可忽視。例如,學生對老師的批評有牴觸時,家長就需要調解、平衡一下,給孩子講明老師批評的目的、意義以及如何改正缺點的方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學生對老師的表揚沾沾自喜時,家長也要平衡一下,給孩子指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前進的道路還很長,不能滿足點滴的進步,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給孩子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幫助孩子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

2、調解正確與錯誤的關係

孩子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到處都可以遇到是與非的問題,由於學生認識能力較低,辯別是非能力較弱,老師又不可能全部瞭解,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模仿錯誤的行為,照搬錯誤的言論,就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幫助孩子搞清是非。

3、調解各科知識間的關係

學生在校學習是多科長進的,由於學生對各門學科的興趣不同,常常出現偏科現象,這種學習上的不全面發展,單靠老師是難以解決的。學校老師只能在學習目的和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但不能完全控制學生對每一學科使用的時間比例。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多注意,及時引導、糾正。例如,孩子的朗讀能力較差,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多進行朗讀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不強,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郊遊,並注意引導孩子進行觀察;孩子的計算能力偏弱,家長可以由淺入深,運用實物啟發孩子理解題意,並進行運算……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各科知識的“盈虧”關係,應該在學校各科知識基礎之上發展特長學科,使孩子全面發展,學有特色,注意要讓孩子協調地掌握各科知識,不能偏廢。

4、調整德、智、體、美、勞的關係

黨的教育方針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都得到發展。但有的學生常常是學習好,但不愛勞動;有的學生喜歡蹦蹦跳跳,不愛讀書;有的學生則只管讀書,不講文明禮貌……表現了極大的不平衡性。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有責任配合學校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對於那些學習好,但不愛勞動的孩子,要加強勞動教育,創造勞動機會;對於那些喜歡唱唱、跳跳不愛讀書的學生,要培養靜得下來的習慣,並進行讀書目的性的教育;對於那些文明禮貌不夠的學生,尤其要加強教育,使他們能夠講文明懂禮貌。

5、調解孩子之間的關係

孩子之間的摩擦在所難免,家長應做好調解工作,積極引導孩子處理好夥伴的關係。切不可對自己的孩子護“短”,而應該問明情況,弄清是非。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向對方道歉;如果是對方錯了,則應要求自己的孩子諒解對方。家長這樣處理問題,不僅幫助孩子明辯是非,而且可以使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調解糾紛應有的文明態度,從而促進孩子文明禮貌習慣的形成。

家長朋友,只要你主動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的橋樑,理解教育工作,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校和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支持老師的工作,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積極發揮家庭的調解作用,就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3

1、學會對家長説:我理解你們

沒有一個問題是空穴來風,它都有其出現的根由。作為家長,無論是善意的提議,還是有些無力的舉動,最終的原因還是要追擊到孩子身上。因為關注,所以在意;因為在意,所以偶然偏激。有時是出於人的性格,有時是出於一時的着急。老師一定要學會説出:“我理解你們”,這樣可以讓家長增強認同感,有利於安撫他們的情緒。

2、學會對家長説:孩子會進步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是對於家長來説,卻承載了他們的希望。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通常會説一句話:“如果您按我的要求做,孩子一定會進步!”反之,我們都不用説。其實你不用擔心承諾,當家長對孩子充滿希望的時候,他會用心配合老師的工作,家校結合,孩子不進步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至於不配合的家長,他也會慎重考慮孩子出現的原因,而且你的承諾,他們會看作一種教師的自信,因為實力才敢説出這樣的話。

3、學會對家長説:請您尊重我

家長會的時候,我常説這句話。我記得我剛畢業,還是一個小丫頭時,第一次家長會面對的就是高年級的家長,那會兒我走上講台,開始一句話也沒説,因為他們在説。過了一會兒,等聲音停歇了下來,我才緩緩説:“尊重是相互的,你們傳遞的不僅僅是你們的態度,還將影響孩子。如果您不尊重我,您能指望自己的孩子尊重老師嗎?老師又如何帶好孩子?”從此後,我們班的家長會只要我走進教室,他們就會中止所有的談話。

4、學會對家長説:不許在孩子面前説老師一個不字

我常在家長面前説:“我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我無法保證我每次的做法都能完全正確。但我保證在我們出現分歧的時候,您及時和我溝通,如果是我的問題我會馬上改正。但請您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説老師的不是,任何老師的不是都不要説,對您的孩子成長不利。”無論是在學生面前還是家長面前,我從來認為,錯誤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勇於面對錯誤,不過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為老師樹立威信,不要相互拆台。家校的步履統一,才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4

總有父母抱怨,慢慢地搞不懂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妨試試一下幾個方法,你就會發現,讀懂孩子的心思並不是一件難事。

平等相處

小明已經5歲了,在家裏,父母叫他做事情時常常會這樣説,“去把杯子拿來”,“把報紙拿來”,“趕快去彈鋼琴”。

雖然有時候小明很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可是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反倒沒有動力了。

點評:“把杯子拿來”和“幫媽媽把杯子拿來”兩句話,在成人聽起來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卻會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雖小,但同樣不喜歡命令式口吻,喜歡受人委託。所以,每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作為孩子的養育者,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會常常掛在嘴邊,其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説一些不該説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願望。

學會傾聽孩子

3歲的小新是家裏的小皇帝,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寵愛。小新的愛好是看圖畫書,等爸媽回來,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彙報“讀後感”,但由於他説話不清楚、表達吃力,爸爸往往聽到一半就看報紙去了,任由小新自説自話。

成長心理點評: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候,往往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説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願望,他們也希望自己的話能被好好傾聽。

每當孩子跟父母説話時,父母應儘可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説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説話,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勵,會很願意説出自己心裏的感受。

勿以親友做對比

“你看,隔壁的小濤都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了,你還什麼都不會,你怎樣才能趕上人家啊?”“樓下的那個妮妮實在太不像話了,去年讀一年級以來,數學從來沒考及格過,將來你可別這樣。”讀大班的小菲現在最怕聽到媽媽提小濤、妮妮,原來大家常常在一塊玩,可是自從聽了媽媽的嘮叨,她都不知道自己還要不要和他們一塊玩了。

點評:兒童由於抽象思維尚處於發展階段,所以在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時候,不要給他們一個籠統的“好孩子”、“壞孩子”的概念,而應該具體和清楚,更多時候還需要一個樣本。不過,這個樣本最好是從故事書、動畫片、文學典籍中尋找,會比較穩妥。父母若是以親戚朋友為例,恐怕會為自己的孩子將來建立人際關係製造難題;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評價會無形中傷害到其他人。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5

一、是採用家校聯繫簿進行交流。對一些缺乏自覺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一些過失的學生,教師可每天或每星期在聯繫簿上寫一下該生的主要表現等,家長也可將孩子在家時的表現記入聯繫簿,這樣教師和家長都能及時把握該生的基本情況,督促他們完成各項作業,及時改正缺點,引導他們積極進步。

二、是採用電話聯繫,教師有時去家訪,往往會碰不到家長,這時教師可用電話與家長保持聯繫,當然作為家長更應主動及時與教師溝通,同時不要只為孩子的事打電話,節假日也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以表示對老師辛勤工作的感謝。

當然教師與家長聯繫並不在於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強溝通,增進理解,使學校與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説,教師與家長之間應當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認同一致,協作共事,努力減少一些互相抵消的無謂的消耗因素。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6

(一) 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侷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權利給孩子

徐教授稱,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徐教授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説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説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説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説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着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國中後,一些家長髮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説心裏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徐教授介紹了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家長帶着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這樣,再叛逆的孩子也會和自己的父母成為朋友。因此,希望家長在與叛逆期孩子溝通時,應注意以上的三大原則,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7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家園合作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必要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願望。儘管如此,由於教師和家長之間教育觀念、思考角度不同,因此家園共育的關鍵在“溝通”二字。家園溝通的方式很多,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言語溝通(含電話溝通、家長會、家長委員會、日常早午接待間的溝通等)和非言語溝通(含園長信箱、家園共育欄、家園聯繫簿、幼兒成長冊等等)。

近年來,我園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與家長溝通:

(1)利用日常早午接待時間與家長溝通;

(2)家長會;

(3)家園共育欄。

我們根據溝通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使溝通發揮最大效果。

首先,我們先談談利用日常早午接待時間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這是最值得重視的最簡便、最及時的溝通方式,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短暫時間進行交談。它往往以兒童近來在園的表現為主要話題,重在個別化溝通。由於兒童的發展情況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比如:我班的張涵冰小朋友,他奶奶訴苦道:“都長這麼大了,吃飯還不好好吃,天天還要大人喂,全家人都拿他沒辦法。老師,麻煩你幫我説説”,我顧忌到張涵冰小朋友膽小、內向,若直接找他談話,怕傷了他的自尊心。於是我尋找機會,正巧那天玩搶椅子的遊戲,張涵冰小朋友輸了,我趁機抱了他一下説:“老師一抱你就知道你為什麼輸了,因為你吃飯是叫大人喂的,這樣吃進去的飯不香也不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就沒力氣。” 張涵冰紅着臉跑回座位。過幾天,他奶奶高高興地告訴我:“涵冰最近都自己吃飯,有時我想幫他夾菜,他都不肯。”我知道後及時表揚了他。 因此,教師要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和問題,確定共育的目標,並與家長通過溝通取得共識,共商教育對策,相互配合教育。

在共育過程中,還需要相互反饋孩子的發展情況,共同促進孩子向着目標發展。另外,有的家長在教育觀念與態度方法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溝通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在教育上的問題,幫助家長轉變態度,提高認識,從而改變了教育態度和方法。其次是家長會。家長會是增進家園溝通的另一重要途徑。

新學期開始,我園各班都要針對不同階段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家長的思想狀態,召開家長會。會議內容包括園裏的工作彙報、孩子的`分析評定、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最後要請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和家長共同對幼兒在家、在園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現場分析,研究並找出對策,以確保各項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最後是家園聯繫欄。家園聯繫欄是家園溝通的重要渠道。以家園聯繫欄帶動家長參與教育,不能讓家長做旁觀者。我園各班的家園聯繫欄從內容到形式新穎別緻,各具特色。如:“本月視點”向家長介紹本月的教育目標;“童言稚語”則記錄了幼兒的閒聊話題;“請您注意”版塊中請家長協助收集一些圖片、書籍、碟片等;在“親子樂園”版塊中向家長列出了許多親手活動的建議,甚至提出具體要求:秋天帶孩子到野外、公園去感受大自然的變化;節日帶孩子到街上、超市感受節日的氣氛等;另外,在安全欄中張貼“安全小貼示”,與家長攜手保護好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家園共識”版塊中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 、“指導家長正確瞭解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內容、方法” 等,我們向家長普及科學的方式方法是為了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提高科學育兒水平。平等、温馨的家園共育氛圍,深深吸引了家長。關注家園聯繫欄的家長越來越多了,積極配合老師工作的家長也越來越多了。

總之,對於家長工作來説,贏得一位家長就等於贏得一百位家長,放棄一位家長就等於放棄一百位家長。如今,家園溝通工作是新時期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工作。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利用家長這個教育資源,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今後,我們還要組織“家長教育家長”活動。如通過家教經驗交流、家教專題研討、家長對口幫助等活動,讓家長現身説法,交流認識和經驗。這樣,會更具説服力。只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才能密切家園關係,促進家園共育。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8

在我們班主任的現實工作中,經常要與不同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有時在溝通時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請老師們不要急,這有一篇文章,願與您共同分享。

班主任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溝通觀。應當從思想上重視這種交往,把家長視為自己教育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積極主動地與家長的聯繫,以利更多地瞭解自己的教育對象,並與家長共同探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的方法。班主任應該明確,差異是溝通的基礎,但溝通不是為了排斥差異,消除差異,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差異,求同存異。班主任應當瞭解,要實現有效的溝通,溝通的參與者必須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溝通機會,並且都願意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觀點,樂於積極地接納對方;同時,溝通的參與者都被溝通活動所吸引,共同決定對話的形式和內容,共同創設交往的情境。

充分準備是實現良好溝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與家長談話常有兩種情況:一是事先約定,我們稱之為正式溝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溝通。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對所談話題進行精心考慮,與家長見面時才能有條不紊地交換意見,從而實現預定計劃。如果是後者,班主任就要善於臨陣磨槍,將孩子在校的情況簡明、扼要地向家長反映,並提出希望溝通的目的與計劃。

(1)溝通前先將溝通的目的、內容及有關概念搞清楚,並將溝通內容對溝通對象的影響弄明白。

(2)計劃溝通內容時應儘量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既可獲得更深入的看法,也易於獲得積極的支持。

(3)應充分考慮溝通時的社會環境與背景、溝通對象的性格及過去溝通的情況,以便做到是什麼山,就唱什麼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

(4)班主任要會控制溝通的節奏,主題應明確,不要離題太遠。

(5)注意獲得有效的資料與信息,並注意提供必要的答覆。溝通後要設法與科任教師交流,讓科任教師瞭解溝通的內容及採取的相應措施。

(6)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髮指示、命令、演講、報告、座談、個人談話等溝通方式,增加溝通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7)溝通時不僅要着眼於現在,也要着眼於未來。溝通固然是為了工作得以落實,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預期的目標,促進學生及班集體的和諧發展。

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絕大多數都是不期而遇的非正式溝通。因此,班主任平時對每位學生都應心中有數,同時要熟練運用各種溝通策略與方法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9

湖南衞視一年級節目的開播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其中有一幕就是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問題,學生馬皓軒用擀麪杖打了李昊煜的頭,陳學冬給馬皓軒的媽媽電話的時候,馬皓軒的媽媽説孩子不是故意的吧?陳學冬説就是故意的,引起馬皓軒的媽媽深夜大鬧學校,為此陳學冬還鞠躬道歉。以上的事情我們先姑且不論誰對誰錯,但是以上的事情引出一個問題,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技巧。

現在社會,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其他親屬的目光從孩子出生就集聚在孩子身上,孩子稍微一有變化,一大羣人就驚呼不斷。為了使家長放心,老師在和家長的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溝通的技巧。

首先在溝通的過程中,要尊重差異,和而不同。因班級的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孩子在小的時候,最大的影響就是來自家庭,因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個家長的工作環境、受教育的水平、家庭經濟條件、家庭成員的素質都將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老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首先學會存在的差異,然後和家長商量着尋找解決的辦法。要讓家長明白其中的緣由,要明白自己的小孩和別人小孩的差異。

其次,在遇到孩子有問題的時候,要有的放矢,心平氣和。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學生中,有聽話的,就有淘氣的,所以,對於淘氣的孩子,老師要懂得放矢,心平氣和。因為通過教育,我們不可能培養一模一樣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表明孩子所存在的問題,但是不要過分的刻意。讓孩子的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慢慢的改掉不好的習慣。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0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着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着不説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説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三、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四、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

五、教師要用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並在作業的批改方面要認真負責,要讓家長通過這些行動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家長充分相信你,覺得把孩子放在你手裏放心,從而支持你。

總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要真誠友好,不卑不亢,把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和發展,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從而獲得較好的效果。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1

1、學會對家長説:我理解你們

沒有一個問題是空穴來風,它都有其出現的根由、作為家長,無論是善意的提議,還是有些無力的舉動,最終的原因還是要追擊到孩子身上、因為關注,所以在意;因為在意,所以偶然偏激、有時是出於人的性格,有時是出於一時的着急、老師一定要學會説出:“我理解你們”,這樣可以讓家長增強認同感,有利於安撫他們的情緒、

2、學會對家長説:孩子會進步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是對於家長來説,卻承載了他們的希望、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通常會説一句話:“如果您按我的要求做,孩子一定會進步!”反之,我們都不用説、其實你不用擔心承諾,當家長對孩子充滿希望的時候,他會用心配合老師的工作,家校結合,孩子不進步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至於不配合的家長,他也會慎重考慮孩子出現的原因,而且你的承諾,他們會看作一種教師的自信,因為實力才敢説出這樣的話、

3、學會對家長説:請您尊重我

家長會的時候,我常説這句話、我記得我剛畢業,還是一個小丫頭時,第一次家長會面對的就是高年級的家長,那會兒我走上講台,開始一句話也沒説,因為他們在説、過了一會兒,等聲音停歇了下來,我才緩緩説:“尊重是相互的,你們傳遞的不僅僅是你們的態度,還將影響孩子、如果您不尊重我,您能指望自己的孩子尊重老師嗎?老師又如何帶好孩子?”從此後,我們班的家長會只要我走進教室,他們就會中止所有的談話、

4、學會對家長説:不許在孩子面前説老師一個不字

我常在家長面前説:“我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我無法保證我每次的做法都能完全正確、但我保證在我們出現分歧的時候,您及時和我溝通,如果是我的問題我會馬上改正、但請您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説老師的不是,任何老師的不是都不要説,對您的孩子成長不利、”無論是在學生面前還是家長面前,我從來認為,錯誤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勇於面對錯誤,不過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為老師樹立威信,不要相互拆台、家校的步履統一,才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2

1、充分發揮語言藝術魅力。

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擊性特強,常常因為與小朋友爭搶玩具發生了矛盾,還沒有掌握友好與人交往的方法,常常傷到同伴,同時也傷到自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餓有故障,判斷是非的能力欠缺,別人説什麼,他就説什麼,別人做什麼,他也做什麼。我們決定跟他的家長溝通一下,這時的溝通就需要教師巧妙使用語言,針對家長心態説話,使家長容易理解,千萬不能僅停留在告狀的層面。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的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幼兒園裏"隨時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師的批評,這時如果教師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並找出原因,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溝通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運用這一措施進行溝通,呈呈小朋友的媽媽非常願意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年下來來,呈呈小朋友在與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攻擊性行為也明顯有了減少。

2、學會肯定孩子、賞識孩子。

幼兒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紅、眼神凝視等表現,這種現象多在入睡前或剛睡時出現,持續數分鐘,女孩有時兩腳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稱為情感性交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兒喜歡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責罵,吮吸得就越勤,這種孩子不喜歡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變形,同時患有各種病茵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疾病,導致孩子身體素質較差,面黃肌瘦。我教過的幼兒,以上兩種現象的孩子都有,如豔豔和麗麗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腳手手不得閒,悦悦小朋友愛吮吸手指,兩個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變了形。

但這三個家庭都向老師隱瞞了孩子的這種特殊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面對孩子的這種現象進行冷處理,一面側面引導孩子逐步改正其行為,另外積極、平靜、委婉地與家長溝通、交談,儘量減輕家長的壓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長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特點説話,使家長相信,學會肯定孩子、賞識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這種肯定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這時再輕描淡寫地談及孩子存在的問題,家長會願意主動向教師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進家園互動。

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溝通。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編織搖籃的父母們都在為孩子們創造着優良的家庭環境,這些都可稱之為個體資源,對孩子今後的身心發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長能為幼兒創造輕鬆愉快的家庭生活環境;有的家長有很強的教育意識;有的家長能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採取相應的對策等。這些都是家長在實踐中成功有效的經驗,如果將這些優勢資源轉化為其他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資源,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資源的示範輻射作用。因此家園溝通不能僅僅局於教師和家庭之間的單向交流,而應該是一種"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幼兒、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多角度的溝通。

如我以前教過的宇宇小朋友從不敢獨自在集體面前發言,但特別頑皮。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在家長開放日時,我們邀請他媽媽來園為孩子們上課,在選擇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及設計教學思路上我們共同參與、策劃、準備。在活動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膽地舉手發言,整個活動他都很開心,很自信。活動過後,他媽媽説:"真沒想到,幼兒園上一節課這麼麻煩,老師們真辛苦,這種活動以後我還要參加,我兒子今天的進步很大。"很多家長看到她的成功都爭着要來嘗試:講故事、猜謎語、玩遊戲,家長開放日的氣氛很活躍。家長有着不同的知識、職業背景,可以為幼兒園提供豐富的信息來源。利用家長的特長開展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同時也為教師、家長、幼兒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家長的參與,為幼兒提供了交往的機會,激發了幼兒的熱情。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於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夥伴關係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係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並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並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於與教師接近,願意與老師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就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

4、站在家長的角度。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編織搖籃的父母們都在為孩子們創造着優良的家庭環境,這些都可稱之為個體資源,對孩子今後的身心發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長能為幼兒創造輕鬆愉快的家庭生活環境;有的家長有很強的教育意識;有的家長能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採取相應的對策等。這些都是家長在實踐中成功有效的經驗,如果將這些優勢資源轉化為其他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資源,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資源的示範輻射作用。因此家園溝通不能僅僅侷限於教師和家庭之間的單向交流,而應該是一種"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幼兒、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多角度的溝通。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於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夥伴關係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係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並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並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於與教師接近,願意與老師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就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個別家長溝交談的工作,會讓老師受益非淺。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3

老師與家長交流溝通的方法:勿説這十句話

1、“不可能,絕不可能有這種事發生、” 應該説:”我查查看、”

有些教師,比如一些比較敬業的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當遇到家長抱怨時,本能地順口溜出這樣的話、然而,這樣的語言會嚴重傷害家長,因為既然“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那麼,家長的抱怨一定是“謊言”了、無形之中,教師把家長置於不被信任的境地,使本已情緒激動的家長更加氣憤、

2、“不行!’ 應該説:“我能做到的是……”

當家長對教師提出了超出教育目標以外的要求,教師大多會理直氣壯地對家長説:“不行!”然而,使用這種生硬的語言拒絕,容易給家長留下這個教師難於溝通的印象、因此,對於家長的不合理的要求,教師應多考慮:我能為家長做些什麼?即使我們的教育觀念是正確的,也應對家長曉之以理地説明不能這樣教育的原因,用“我能做到的是……”這種句子開頭,能委婉地表達教育的意圖,易於達成家園共識、

3、“那不是我的工作、”應該説:“這件事該由……來幫助你……”

當家長請求教師做教師職責以外的事或對學校工作有疑慮時,教師不能以“那不是我的工作”來簡單應付了事,而是應該採取積極幫助家長解決疑難的態度,帶家長去找能幫助他解決問題的有關部門或班級,表現出對家長的重視、

4、“你是對的——這個教師(班)很差勁、” 應該説:“我理解你的苦衷、”

如果一位家長對本班其他教師或另一班的工作表示不滿時,教師千萬不要通過對他表示安慰而把矛盾弄得更大,以“我理解你的苦衷”這種帶有移情作用的語言來表達對家長的理解、關心,而不必通過同意或不同意來回答家長的問題、移情作用在於已明白和意識到家長的心情,但沒有必要非得贊同他們、教師通過使用移情語言能讓家長有一個發泄的機會,有利於學校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

5、“我絕對沒説過那種話、”應改説:“讓我們看看這件事該怎麼解決、”

如果一位生氣的家長想要指責一位教師對他(她)造成的麻煩時,這位教師本能的反應是自衞、然而,如果讓這種本能佔上風,這個教師就會聽不進家長的話了,失去達成一致的可能性、所以,當教師發現類似“我絕對沒有説過那種話”——這種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的話要到嘴邊時,應閉上嘴,深吸一口氣,然後,對家長説:“讓我們看看這件事該怎麼解決、”通過抵制這種迫切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便能很快地、輕鬆地把問題解決掉、

6、“這事你應該去找我們校長説、” 應該説:“我試着幫助你解決、”

家長有時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可能超出學校常規做法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把這種事情很快推給校長其實是一種對家長和學校不大負責的做法,教師應該考慮自己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家長解決這一問題、如果確實需要校長參與此事,教師可以把這一原始情況反映給校長,然後帶着解決辦法來到家長面前、這樣在家長眼裏,教師就能樹立起一個值得信賴的形象、

7、“你的孩子今天又犯……毛病了、”應該説:“你的孩子一直有進步,只是……還需努力、”

教師在向家長指出調皮幼兒的缺點時,容易以十分肯定的語氣把孩子的問題陳述出來,造成家長較為難堪的局面,嚴重的還可能使氣急敗壞的家長對孩子有過激的行為、為了讓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共同教育學生,教師在指出學生缺點時,語言應以“你的孩子一直有進步,只是……還需努力”這種正面讚揚形式提出較為合適、

8、“這事太簡單了、”應該説:“我認為,這事的解決辦法是……”

教師每天在學校接觸孩子,對孩子常規及表現可能是爛熟於胸,但有些年輕家長對學生及學校不甚瞭解,時常會提出一些在教師看來是“幼稚”的問題,此時教師絕不能有欠考慮地説出“太簡單了”之類的話、因為這種話極容易使家長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認為教師是在貶低他的智力水平、因此,教師特別是年長教師和年輕的家長溝通時,要以平等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態度與家長交流,以達到家校配合教育學生的目的、

9、“我忙着呢!”應該説:“請稍候、”

教師停止正在做的事情而去為一個請求幫助的家長服務並不總是那麼容易、尤其當家長接送孩子時,教師常常要面對許多家長的詢問或要求,如教師正在跟一位家長交談時,另一個家長在旁邊急於提問、面對這種情形,一些教師容易對家長説:“我忙着呢!”這就等於對家長説:“幹嘛打擾我,看不見我正忙着嗎?”優秀的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得體地説:“請稍候、”這樣簡短的一句

話再加上令人愉快的語調,可以使家長領會教師已意識到他的存在,一定會盡快幫助他、

10、“冷靜點、” 應該説:‘很抱歉!”

當家長失望、生氣、沮喪和擔心時,告訴他們冷靜下來就意味着他們的感情不重要、如果教師想讓家長心情平靜下來,就採取相反的方法——向他們道歉、道歉並不意味着教師贊同家長的觀點,或教師有過錯,而只是説教師對所發生的一切和對家長造成的負面影響表示抱歉、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4

隨着孩子年紀增大,到了少年階段的青少年很少會主動願意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正確引導孩子願意與家長進行溝通能提早解決及預防多個問題的發生。

一、家長平時要多留意孩子的動態

作為家長,忙於工作不能成為你疏忽孩子的藉口,如果你平時都不關心和留意孩子的動態,孩子就會感覺到您都不關心他,他又怎麼會願意向您透露心事呢?

二、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要耐心聽取

如果有一天,孩子很認真又很緊張地向您透露自己的一些心事,作為家長您不僅要耐心聽取,最好還要為孩子保祕,説出自己的建議及經驗。

三、家長對孩子也要真誠

平時家中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對孩子公開,不要總是認為孩子還小而不對其坦然,相反您對孩子真誠了,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相信孩子都會認為您認為他長大了,他也能分擔家中的一些事情了,能很好地拉近您們彼此的關係。

四、老師可將學生的情況如實反映給家長

而作為老師,可以把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問題如實地反映給家長,是好的要給予稱讚,不好的地方要給予家長一共改進的建議!

五、家長可以進行適當的家訪

同時家長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家訪,因為家訪可以把老師、家長與學生三者關係進行緊緊的相連,而學生一般在老師家訪時都會表現出乖巧聽話,而家長也可以在老師面前適當稱讚孩子,會給孩子形成一種受重視的感覺。

當青少年產生異常心理時,想要其對你坦白一些心事確實是較難,但只要用心相信都會讓孩子明白您的苦心。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5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附和型家長

症狀:這類家長是對什麼都不發表意見,不論招生老師説什麼都點頭稱是或乾脆一言不發。

心理診斷:不論招生老師説什麼,此類顧客內心已經決定今天不準備買了。

處方:若想扭轉局面,讓這類家長説“是”,應該乾脆問“家長,您為什麼今天不報名?”

突如其來的質問會使家長失去辯解的餘地,大多會説出真話,這樣就可以因地制宜的圍攻。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強裝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認為自己對幼兒園比招生人員精通得多。他會説“我很瞭解這個幼兒園”“我與你們的人很熟”等,他又會説一些令招生老師着慌或不愉快的話。這類家長硬裝內行,有意操縱招生老師的介紹,常説“我知道,我瞭解”之類的話。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不希望招生老師佔優勢,或強制於他,想在周圍人前顯眼。

處方:你應該説“不錯你對產品瞭解真詳細,你是否現在就買呢?”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虛榮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渴望別人説自己有錢。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可能債務滿身,但表面上仍要過豪華生活,只要招生老師進行合理的誘導便有可能使其衝動性購買。

處方:應附和他,關心他的資產,極力讚揚,表示尊敬他,要向他學習,明白他會顧及面子而報名。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理智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穩、靜、很少開口,總是以懷疑的眼光審視幼兒園,顯示出不耐煩的表情,也正因為他的沉穩,這樣會導致招生老師很壓抑。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一般都注意聽招生老師的講解,他同時也在分析評價招生老師及幼兒園。

此類家長屬知識分子較多,他們細心、安穩、發言不會出錯,屬於非常理智型。

處方:對此家長招生過程中應該有禮貌,誠實且低調,保守一點,別太興奮。同時不應有自卑感,相信自己對幼兒園的瞭解程度。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冷漠型家長

症狀:買不買無所謂,不介意幼兒園優異否,喜歡與不喜歡,也並不是太有禮貌而且很不容易接近。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不喜歡招生老師對他施加壓力和推銷,喜歡自己實際接觸。討厭招生老師介紹幼兒園,表面上什麼都不在乎,事實上對很細微的信息也非常關心,注意力比較集中。

處方:對此類家長,通俗的介紹方法並不能奏效,低調介入,通過幼兒園最獨有的特點來煽起家長的好奇心。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好奇心強的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沒有報名的任何障礙,他只想把幼兒園的情報(信息)帶回去,只要時間允許他都願意聽幼兒園的介紹。

那時他的態度就變得謙恭,並且會禮貌的提出一些恰當的問題。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只要看上自己喜歡的幼兒園,並激起報名欲則可隨時報名,他們是一時衝動而報名的類型。

處方:應準備一些創意性的幼兒園介紹,讓此類家長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人品好的家長

症狀:此類顧客謙虛有禮,對招生老師不但沒有排斥,甚至表示敬意。

心理診斷:他們喜歡説真話,決不帶半點謊言,又非常認真傾聽招生老師對幼兒園的介紹。

處方:此類家長應認真對待,然後提示幼兒園的魅力,招生老師應用穩重的態度向家長顯示自己專業方面的能力,展示講解時,一定要有理有據。重視服務質量及細節,心態平和,不賣弄。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粗野疑心重的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會莫名其妙的找麻煩,他的行為似乎在指責一切問題都是由你而起的,故與其關係很容易惡化。他完全不想聽你的説明,對於幼兒園的疑心很重,任何人都不容易應付他。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是有私人的煩惱及心理壓力,因此想找人發泄。

處方:應以親切的態度應付他們,瞭解顧客背景,穩健不與其爭論,避免説一些讓對方構成壓力的話。否則會更加急燥,介紹幼兒園時應輕聲,有禮貌,應留心他的表情,讓家長覺得你是他的朋友。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挑剔刁難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對幼兒園環境以及服務等具體要求非常苛刻,對招生老師有一種排斥心理。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向來謹慎小心,擔心上當受騙,所以儘量多的提出一些超出別人正常思維的問題和細節,以消除內心的顧慮。同時滿足自己心虛的心理。

處方: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所有問題,打消其顧慮,語言一定要強硬,並在講解過程中將其思路引導到幼兒園的特色和服務的完善性方面來。

可以以反問的方式直接發問“家長,您覺得我們幼兒園怎麼樣?”一個一個的消除家長的疑慮,拉近和家長的距離。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6

一、是採用家校聯繫簿進行交流。對一些缺乏自覺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一些過失的學生,教師可每天或每星期在聯繫簿上寫一下該生的主要表現等,家長也可將孩子在家時的表現記入聯繫簿,這樣教師和家長都能及時把握該生的基本情況,督促他們完成各項作業,及時改正缺點,引導他們積極進步。

二、是採用電話聯繫,教師有時去家訪,往往會碰不到家長,這時教師可用電話與家長保持聯繫,當然作為家長更應主動及時與教師溝通,同時不要只為孩子的事打電話,節假日也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以表示對老師辛勤工作的感謝。

當然教師與家長聯繫並不在於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強溝通,增進理解,使學校與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説,教師與家長之間應當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認同一致,協作共事,努力減少一些互相抵消的無謂的消耗因素。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7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着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着不説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説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三、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四、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

五、教師要用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並在作業的批改方面要認真負責,要讓家長通過這些行動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家長充分相信你,覺得把孩子放在你手裏放心,從而支持你。

總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要真誠友好,不卑不亢,把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和發展,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從而獲得較好的效果。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8

溝通對象的情況不同

1。針對不同性別的家長進行合理溝通

眾所周知,男性與女性在對待問題時會存在差異。面對同樣的問題男性比較理性,而女性往往比較感性。在面對幼兒的教育問題時,也會出現同樣的現象。所以,教師在與男性家長溝通時,應該把切入點定位於比較理性、長遠的一些觀點。如:面對幼兒哭鬧不肯上幼兒園的事情,教師可對男性家長説,應該堅持送孩子來園,這是培養孩子的原則意識。作為男性家長都很能理解這一點,會更注意對孩子教育問題的整體把握。而女性家長往往比較關注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如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吃飯、穿衣、睡覺等,也同時關心孩子學習、興趣愛好等。所以,在碰到上述問題的時候,她們往往會比較着急,一般情況下都會主動地來找老師諮詢。這時,教師可以直奔主題,告訴她們應該怎麼做,如何安撫幼兒的情緒等。

2。面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

現在幼兒園中的孩子,往往是一個孩子身邊圍着6個大人,很多家庭都是“6+1模式”。所以,教師在面對家長時,也就出現了各個年齡層次的教育理念的碰撞。與幼兒的父母親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年輕父母的教育觀念,他們一般更重視孩子與他人在能力上的差別,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要多向家長介紹幼兒各項能力的提升、興趣的發展之類的話題。然而,由於父母一輩的家長工作大多較為繁忙,教師更多地面對的是隔代的家長。而這一類的家長,由於自身小時候一般都經歷過苦日子,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孫兒,往往只注重幼兒的吃、穿和身體狀況。對孩子百依百順,忽略了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久而久之使幼兒形成嬌生慣養、依賴性強等不良行為。所以,在與這類家長溝通時,除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日常的生活之外,更多地要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心理髮展趨勢、社會行為等,讓家長形成一些關於孩子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3。根據家長對孩子期望的不同而展開溝通

每一個孩子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中的家長所受的教育水平是不同的,所處的社會環境也往往不同。因此,不同的家長會對各個孩子有不同的期望。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也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平安成長,學多學少無所謂,對孩子期望過低,甚至是放任不管。面對期望高的家長時,在溝通上教師應該從孩子的各方面評價,讓家長明白自己孩子的優缺點。建議家長從自己孩子的長處出發,不能要求孩子面面俱到,以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造成適得其反的後果。更不可以把大人的願望強加到孩子的身上,逼着孩子去完成大人沒達到的目標。而面對要求過低的家長,在溝通時,教師可以更多地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優點,同時,以誠懇的態度指出家長的不足之處,讓他們明白長期以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從而,讓家長對孩子有較高的要求來促進孩子的進一步發展。

溝通內容不同

1。針對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表現時的溝通

在家長向教師瞭解幼兒在幼兒園情況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説辭,對孩子在幼兒園表現要就事論事,切不可對家長泛泛而談,讓家長感覺作為孩子的老師,一點也不關心他的孩子,不瞭解他孩子的情況。也不要一味只説孩子什麼都好,或説孩子什麼都不好,而是要明確地告訴家長他的孩子到底好在哪裏,告訴家長一些細緻的事情,讓家長了解到點上。在告訴家長孩子的缺點時,要注意措辭,語氣要緩和,用委婉的語句與家長溝通,讓他們瞭解孩子的不足就可以了。切忌咄咄逼人,傷到家長的自尊,更不要在其他家長的面前批評孩子。反映幼兒缺點的同時,還可以向家長提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他孩子的真切關心。

2。針對孩子在幼兒園出現意外時的溝通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卻又是天真爛漫,正是喜歡瘋玩的年紀。所以,在他們玩耍、遊戲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意外。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無可避免地要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時教師首先要冷靜,對事情過程要了解清楚,同時要及時把受傷的孩子送到醫院,聯繫家長共同面對,誠懇表達歉意,勇於承擔責任。要把事件的詳細事實告知家長,減少家長的猜測與擔心。同時,教師還要説明在孩子受傷期間會進行特別照顧,如果情況嚴重,要主動安撫家長的情緒,理解家長的埋怨,並在後續的過程中積極關注孩子的最新健康情況。

3。給家長佈置配合任務時的溝通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經常會碰到需要家長配合的情況。要家長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難免會影響到家長的時間、精力等。因此,在與家長的溝通上就要多下工夫。除了開家長會以外,很難把家長像幼兒園一樣把教師召集起來開會佈置工作,所以教師給家長佈置配合任務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選擇通過短信、QQ羣等方式簡單明瞭地和家長説明需要配合的工作。如果面對的是全體家長的工作還需要在班級門口張貼相關通知。不管選擇何種方式,教師都要注意語言的簡練與委婉,不能讓家長感覺這是教師在逼迫他們完成的任務。

溝通的環境不同

不同的環境給人不同的心境,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也要注意溝通環境的因素。

1。來離幼兒園接送時的溝通

家長來離幼兒園接送孩子,與教師的接觸較多,但時間比較短。因此,這時與家長的溝通以瞭解幼兒在家情況,以及向家長大致介紹幼兒在幼兒園情況為主,不宜與家長進行長談。

2。把家長約來幼兒園時的溝通

這種溝通情境,一般發生在個別幼兒出現某些不良情況之後,如孩子在幼兒園犯某些小錯誤(打人、咬人、弄壞別人東西等)。這時,教師要選擇一個相對隱蔽的場所(如辦公室),避開其他孩子。最好,牽涉到兩個孩子的,還要把雙方家長分開交流,等大家都心平氣和之後再商量處理方法。

3。到幼兒家中進行家訪時的溝通

這種情況下的溝通相對較為輕鬆,而且溝通的內容也可以更豐富一些,涉及的面可以更廣一些,與家長探討的問題也要有一定深度。可以更多地與家長討論他的孩子,以及一些相關的育兒知識和經驗等。

四 總結

總之,教師要意識到,想要與家長之間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一定要考慮到溝通的各種要素,如對象、內容、地點的不同,那麼溝通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而且,為了達到更好地溝通效果,教師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做到隨機應變。多以自身的實際經驗與家長溝通,不可以對自己不清楚的觀點,過多地進行闡述,以免產生錯誤的引導。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9

為了有效地促進家長科學地開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學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須與家長互相溝通,尋求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辦法。溝通是連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重要橋樑,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因此如何做好這一個環節,是廣大班主任教師所應慎重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此我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緒。

由於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難認識不一致,特別是當教育教學效果不佳時,雙方就易產生互相埋怨的情緒:如一方怨老師不會“教”,對自己子女有偏見;而另一方則怨家長家教不嚴,縱容、袒護其子女。此外,由於所處環境的不同,老師瞭解的較多是學生的在校情況,而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學生在家的情況,而學生由於環境的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會有所差異,如果雙方缺乏溝通的話,就會由以上的埋怨情緒導致某種對立情緒,最終將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學生在校調皮、吊兒郎當,各項基本工作不做或馬虎了事,而家訪時家長都聲稱其子女在家如何聽話,如何懂禮貌。因此,作為班主任應及時地找機會與學生家長坐下來,互相交換意見、看法,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協商其解決的辦法。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問題,適時、適當、科學地進行家訪。家訪中要防止向家長“告狀”,要同時尊重家長。因為每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然有時“恨鐵不成鋼”,個別家長會在一怒之下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心底裏還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看到、聽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優點,而往往忽視其短處、缺點。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責任的諷刺、挖苦的語言。通過家訪,要使家長真正感到:老師是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並適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傳遞教育的正確方法,以取得家長配合。

二、對學生的要求要達成一致。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都會有所差異,加之文化素質及道德修養不盡相同,對學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對學生要求的標準不相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對學生各方面的評價產生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家長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好,能升學,有“出息”。於是,有的家長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參加學校以及社會的各項活動,説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習。

三、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多數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説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把學生的種種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腦倒出來。家長聽了難免對老師的能力產生懷疑或對老師產生厭惡情緒,而使溝通產生隔閡,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不妨換個方式,班主任作個聽眾,如何呢?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迷上電腦遊戲,經常上網吧玩,上課無精打采,放學就往網吧跑,甚至出現曠課。他家人也知道,但無論如何怎麼罵、甚至打還是改正不了。對於他的表現,我一直不滿意,多次找他談話,但每次都沒有多大的成效。最後到他家與家長會面。家長很主動地向我瞭解情況,並將這位學生從國小一直以來的情況給我作了反映。從他談到的情況中,我瞭解到這位學生在七年級就已經迷上電腦遊戲,可謂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難,所以對於他的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對待。因此本着解決問題的思想,我並沒有來一通告狀詞,而是給其家長一個建議:讓學生寫一份保證(或是協議)書,給自己一週定個打遊戲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外絕對不允許打遊戲,然後給其一定時間慢慢改正,然後請家長對其子女的上下學時間進行督促,後來證明效果還可以。因為該學生有了名正言順的時間玩遊戲,他得考慮若不守信可能面對嚴厲的處罰。因此見了家長就劈頭蓋臉地一番數落,結果可能不能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找到更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可見,有時候多説不如少説,甚至作個聽眾也不錯!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於我們從中捕捉信息。

四、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説出,國小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作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説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因此,老師應對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職業背景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瞭解,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及時、客觀、全面地向家長反映其子女的表現情況。在談情況時,要克服對優生家長談優點,對差生家長談缺點的習慣,也要防止報喜不報憂的老好人心理。對於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要説全面,説透徹,指出其危害性,並表示出想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的意願。在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時,還要注意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對學生家長的意見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以便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於真誠,併力求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