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總結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總結1

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校申報了《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之養成教育》的課題研究並紮實開展了實踐研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視實踐,通過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淨化育人環境,提高學校德育水平,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一年多的課題研究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實驗成果,也積累了一定的實驗經驗,同時在實驗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反思,現就我校該課題的研究工作做階段總結:

一、在實施中鞏固、修訂和發展課題研究。

課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首先對前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反思與總結,不斷地聽取老師的意見,在充分肯定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修訂,使研究更符合實際,更符合規律。大家一致認為學生的行為規範養成不能單靠認識教育來完成,必須創設不同的制度進行強化訓練,反覆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行為。為了使學生在一段時期內重點養成一項良好習慣,我們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訂了具體的檢查制度。如:《衞生檢查制度》、《兩操檢查制度》、《晨讀午練檢查制度》、《校服穿着制度》、《升旗檢查制度》和《校園文明崗檢查制度》等。

二、在實施中調研和加強課題指導

在《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之養成教育》課題研究的探索中,建立一支既勝任教學工作,又能不斷研究發展的創新型教師隊伍是關鍵,

因此,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加強與教師的聯繫,以使課題與教學和管理相結合,真正的讓課題深入到教學中,為學校服務。為了讓廣大教師參與到我們的課題研究中來,我們定期組織課題工作會議,舉行了“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之養成教育”的研討活動。課題組長給大家彙報了我們課題組的整個思路,讓教師們瞭解我們的課題研究情況與實施方法,又詳細地介紹了做子課題的步驟,告訴大家“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希望每一個老師用一雙慧眼去發現問題,用獨特的視角去解決問題。

為了使課題研究不流於形式,我們課題組加強調研,以便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深入課堂,傾聽老師的意見,定時與老師一起研討,瞭解一線教育教學情況。例如:本學期我們迎來了一年級的新同學,一年級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本學期我們重點對一年級教育教學情況進行了整體調研。強調了一年級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應做得更細緻些,真正落實面向每一個,幫助每一個學生早日適應國小的新生活。學校認真聽取了一年級老師的發言,並表示願作一年級教育教學的堅強後盾,努力為一年級老師排憂解難,讓她們引導學生走好起步之路。最後向一年級教師提出了幾點希望:一是必須加強學習,邊實踐邊學習;二是必須在自身原有基礎上不斷提升,以適應一年級的教學;三是必須勇於實踐,真正實現面向每一個孩子,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大的發展;四是必須勤於反思,把一年級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寶貴經驗及時進行梳理和總結。並部署了召開一年級家長培

訓會的有關事宜。本次調研充分體現了學校對一年級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同時也使一年級任課老師更堅定了培養好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信心。

三、在實施中完善評價機制。

課題研究必須來源於教育教學需求,《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之養成教育》這一課題的價值體現了服務於教學,最終還是服務於學生。基於此,我們的課題研究不能脱離教師、學生實際。為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層面實施課題研究過程性評價,定期開展論文、教育案例、經驗交流等評選活動,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論總結,讓教師把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見解充分顯現出來。圍繞本課題,由學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評價教師研究課題的方案設計,考察研究的過程是否落實,運用的方法是否適當有效,並對效果進行全面的分析。學生層面上,完善評價機制,對學生行為習慣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形象的看到自己的評價結果,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對照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改正。同時將學校的課題研究所制定的評價制度與學生學期評定、優秀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掛鈎,與學生幹部的選拔相聯繫,讓校內形成一種健康的競爭氛圍。

四、在實施中豐富和充實研究內容

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的配合至關重要,家校之間的經常溝通是推動和促進學校工作的重要動力,為此學校採取了家長參與學校課題研究的措施。課題組成員充分抓住家長會和家長委員會這些陣地,積極與家長聯繫。首先,校長向家長介紹了學校進行該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具體的做法,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在家長會上讓課題組成員製作課件,分發到各個班級,讓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用形象的課件,指導家長如何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委員會更是與家長交流的平台,通過家長代表對家庭教育的困難與經驗,與學校進行反饋與交流,課題組針對這些信息進行一步完善課題研究。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起一條最直接、最真實、最及時、最全面的“綠色通道”,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家校配合,更有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五、開展豐富的活動,提升學生素質

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素質,在體驗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確如何做到知行統一,學會做人、做事和學習,從而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我們的做法:一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二是把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組織開展班級活動;三是利用重大節日和學校活動機會,選派優秀的教師參與到學生中,指導他們去進行活動,提升活動效果。本學年,我們組織了“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活動,“人人爭當小標兵”活動,“學校以我為驕傲”活動,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這些活動學生特別感興趣,通過參觀,學生不僅增長了見識,同時也進一步學習了相關禮儀,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在實施中的問題和思考

通過本課題實驗研究,我們欣喜地看到:課題組教師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之養成教育》研究方向正在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重視學

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正在深入人心。但縱觀我們在這一領域的探索,還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問題,總的説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習慣培養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如果不堅持,行為就難以變成自動化的習慣。有的老師學習任務一忙,就忽視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訓練,往往根據自己的心情進行,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過去。

二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還未能同步。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長期教育、引導和訓練的積累。沒有大量規範化日常行為要求和訓練,習慣的形成是困難的。這要求家庭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環境的作用,既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物質和生活環境,同時也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薰陶、體驗,不斷規範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讓孩子在成長中逐漸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而有的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導致孩子行為習慣差。我們為此舉辦了家長培訓班,但畢竟幾次培訓還無法改變家長的行為習慣。

七、本課題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重點進行國小生養成教育學校管理模式的建立,使各項研究能夠納入到一個大的平台中,開發一中能夠更容易操作和評價的管理平台。能夠進一步形成一種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級管理中,學生是主體,他們是班級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開展行為規範特色班創建活動,每個班級根據年級的不同,學生的特點,每學期申報特色班級創建,如誠信班、遵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總結2

我們學校自20xx年10月啟動了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學校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將學生行為習慣細化分解,以文明禮儀教育為重點,紮實開展了國小生行為習慣教育,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學校被國家關愛成長行動委員會評定為“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我本人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先進個人”。我們根據學生實際,堅持全面貫徹實施新《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大力開展學生養成教育各項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小結如下:

一、重學習指導,以學促練講規範。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請別忽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否,關係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敗。”葉聖陶也曾經説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通過有效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行為,這就是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

皇城村作為全國十佳小康村,皇城國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素質的要求也就必須更高。我校以學習新頒佈的《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為重點,不斷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以樹立良好的師生形象。首先,我們認真組織學生學習《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做到熟記於心,並不斷對照檢查自己的行為。

二、靠環境薰陶,以小見大守規範。

針對學生在上下樓梯及走廊內不按規則亂行走,且經常發生擁擠吵鬧現象,教育學生“請靠右慢行”,並讓值周生檢查監督,有效地控制了學生行走不規範的現象,基本養成了靠右走的習慣。針對學生喜歡在課桌上亂塗亂畫的現象,配合學校在對各班的課桌進行清理建檔,並定期檢查的同時,教育學生愛護課桌,保持課桌的整潔。這一措施採取後,學生在課桌上亂塗亂畫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對保持良好的學習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同學就深有感觸地説:“以前在課桌上亂塗亂畫,我並不覺得怎樣。現在知道了,那樣做就是破壞公共財物,又破壞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設施,這是不對的。”另外,在美化校園環境的同時,我們尊重一部分學生喜歡花的天性,讓他們親自選擇自己喜歡的花帶進學校,帶進教室,使學習環境更具優雅。針對有的學生隨意丟棄廢物的不良習慣,配合學校的彎腰工程,我不光靠制度來約束,還以身作則來引領。發現同學喜愛吃零食,經常隨意丟棄果皮紙屑,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在學生面前把廢物撿起,後來這些同學也就不好意思再隨意吃零食了而亂扔東西了。我們説,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動了學生,在我們的校園裏漸漸地學生往地上亂扔廢物的現象沒有了。

三、抓實踐體驗,以情促行求內化。

經常組織開展幫困活動,對貧困學生進行慰問和資助;組織開展了感恩演講活動和親情遊戲活動。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感受到做父母的養育之恩,更感受到了父母的勞累辛勤,從而激發了學生對長輩的敬愛之情,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範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説“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説“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説“謝謝”。在生活中不管使用任何東西都要輕拿輕放,用完後要放回原位。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撿到東西要上交等等。要求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異,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儘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

五、重視家校合作

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對此,我利用每天兩次接送孩子放學的時機,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通過這些工作,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有了明顯轉變。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創新,讓我所帶的每個孩子都擁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鑰匙——好習慣。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總結3

有人説:“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成'。”大家都知道,好習慣使人終生受益,特別是中學生,可塑性強,也正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良好行為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為此,近年來,我校德育工作就一直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學校一項重點來抓。具體做法如下:

一、領導重視,常抓養成教育

中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不是靠某個人就能辦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學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齊抓共管。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把習慣養成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長效評比機制,促進工作長期開展。建立通報制度,將習慣養成作為重要內容每週一次情況通報,要注意橫向和縱向之間的聯繫,各方面要求要協調一致,學校領導重視,常抓養成教育。

二、遵循教育規律,展開養成教育。

(一)規範常規制度,強化學生遵紀守規意識,是養成教

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重點,不斷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以樹立良好的學生形象。首先,我們將守則內容發懸掛在每個教室,班主任經常性組織學生學習,要求做到熟記於心。結合規則的制定,學校通過開學典禮大會,推選平時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和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在全校師生面前做表態發言,讓大家監督他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是否言行一致,説到做到。在此基礎上,激勵更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知道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個細微動作做起。然後,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勤下班,用心觀察,從學生的一點細微動作,如衣着打扮、語言、對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現來捕捉他們的內心變化,從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慢慢從小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

(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發揮樹立榜樣的力量。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管作為老師要以身示範,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教師自己首先做到。教師無小節,處處做楷模。在開學初首先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用《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約束自己,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樹立榜樣。還要用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小榜樣激勵學生,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

三、注重實踐,規範養成教育。

教育無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學生行為習慣的問題、

要從行為出着眼。學校領導和班主任老師如果發現了學生什麼不好的苗頭,就要及時制止,及時教育。從領導做起,利用時間找典型的學生與之談話,講道理,讓他們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動之於情,曉之於理”,從內心幫助學生,丟棄不良行為,再塑好習慣。有時就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所以要持之以恆,要通過反覆抓,抓反覆,真正實現學生錯誤認識向正確認識的轉化,再由正確認識向正確行為、良好習慣的轉化。

四、進行考評,鞏固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貴在主動發展。學校德育工作,按照德育計劃,每月制定一個主題,如開展“爭當合格小公民”、“撿起一片廢紙,留下一種美德”、“小手牽大手,共創美麗園”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道德、選擇行為、進行自我批評與合作競爭,從而自覺遵守規範。在評比的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培養了每一位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規範學生的行為,促進學校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形成,激發學生爭當校園“榜樣”的熱情。學生就能逐漸形成自我約束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家校配合,促進養成教育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最早、時間最長的場所,所以家校合作關係的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説:“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一旦形

成,孩子們將受益終身。習慣養成教育是國小教育的重要任務。有人曾這樣比喻學校教育:學校就像一個工廠,培育出的思想好,習慣好,成績好的學生是正品;成績好,思想不好的事次品;成績不好,思想不好的是偽劣產品。我相信,在我們新橋中心國小這片沃土上,培育出的都是正品,都是合格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