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野菜的話題作文

作文2.85W

挖野菜是一次有趣的活動,大家去過挖野菜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關於野菜的話題作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關於野菜的話題作文

  挖野菜作文【1】

春風送暖,陽光明媚,油菜花片片金黃,我和媽媽,還有劉嬸她們提着籃子去挖野菜。

嬸嬸每年春天靠挖野菜增加收人,所以她準備了超級武器,不同於鏟子,也不像小鍬,而是頭上尖尖,前面彎彎的像一把手提小鋤頭。

來到野外,遍地綠油油的麥苗,風吹麥浪,視野開闊,心情舒暢。濕潤的泥土散發出春天的芬芳,田野裏野菜遍地開花。野菜在哪兒?它們有的害羞着呢,它們藏在嫩綠的麥苗下,怎麼也不肯探出頭來。有的挺立在石縫朽木間,傲然生長。劉嬸專業熟練,公雞啄米搬一挖一棵,不一會就一堆入筐,一邊挖還一邊給我們上着專業課,“葉子上長毛的不能吃,刺舌頭,開了花的也不要,看葉子綠得都發黑,花開了幾簇,太老了,不能。,葉子肥嫩,碧綠碧綠的,開水裏走過,香着哩,野菜餛飩、野菜餃子、野菜炒年糕,野菜燴草雞蛋雞蛋……噴香噴香,城裏人也識貨哦。”我也對着野菜,一鍬一鍬地挖,可是笨手笨腳、手忙腳亂的,野菜都被挖散了。我有些急了,對準另一棵野菜使勁挖下去,連根帶泥都拽了起來,“啊!”一塊泥巴飛到了我的嘴巴里。“呸,呸呸。”我趕緊吐了出來。劉嬸和媽媽轉過頭看着我的樣子都哈哈大笑起來。沒等我來得及發脾氣,媽媽就和顏悦色地走了過來,掏出手帕給我擦了擦嘴巴,笑着説,“不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看,先用輕輕地用左手攏住整棵野菜,再用右手拿着小鍬,對準野菜的根部,輕輕地挖就好,你再試試。”我振奮精神,拿過小鍬,照着媽媽的樣子,重新挖了起來。果然,名師出高徒,我一下子就學會了,一棵野菜完完整整地被我拿在了手裏,我又一抬手,這顆幸運的野菜就躍入了我的籃子裏。我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我手腳可就麻利多了,沒到晌午,我和媽媽就滿載而歸。

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動手,把野菜的黃葉、枯葉撿掉,再把它們放在大水池裏,給他們痛痛快快地洗個澡,野菜們在水裏自由自主地,身上亮晶晶的,真漂亮。這時爸爸也特意趕回來和我們一起準備豐盛午餐。爸爸剁餡,媽媽和麪,我打下手,不大會功夫,一大盤野菜餡餛飩就出鍋了,真是滿屋飄香。

我迫不及待地招呼大家坐下,爸爸説:“開動!”我立即夾起一隻放進嘴巴,咬一口,嗯,真是春天的味道呀,裏面還有我們一家人的愛,這也是幸福的味道吧。

明年春天,我們還會去挖野菜,約嗎?

  家鄉的野菜作文【2】

前幾天菜市場上有人在賣野菜,綠盈盈的葉子嫩生生的,散發着清香,讓人垂涎欲滴。又是一年春來早,望着青翠芬芳的野菜,我彷彿看到人們在田野挖野菜的身影,聞到了野菜的清香,家鄉一望無際的田野便呈現在我的眼前。

我小時候,還有生產隊,那時糧食不足,大家對野菜情有獨鍾。每到春天柳樹變綠,迎春花開了的時候,人們都要肩挎一隻竹籃,攜帶一把小鏟,到廣袤的田野裏挖野菜。

挖野菜真是一種享受。耳畔的風輕柔柔的,陽光曬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小鳥在頭頂啁啾,藍天上飄浮着朵朵白雲,人們的心情是那麼舒暢。站在田間地頭,站在和煦的春光裏,只是那麼隨意地一瞥,一棵棵嫩嫩的,帶着春天清新氣息的野菜便進入人們的視野裏了。三個一羣兩個一夥,鄉鄰們一邊談論着村裏的趣事,一邊興致勃勃地挖起了野菜。一棵又一棵新鮮的野菜從土裏挖出來,扔進我們的竹籃中,田野中迴盪着歡笑。

眾多的野菜中,我最喜歡薺菜,薺菜又叫地菜,因為它是匍匐在地上的。它與菠菜有幾分類似,但是它的葉子上有淺齒,細看,一層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閃耀。挖薺菜時,我們需用小鏟順着根部向深處挖,不然它的根容易斷。有時,薺菜與別的綠色植物混淆在一起,我們總要貓下腰,瞪大眼睛仔細尋找,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讓薺菜成了漏網之魚。如果你運氣足夠好的話,在山腳下、溝渠旁可能會發現連片生長的薺菜,一個地方盡情採上一大把。

挖野菜次數多了,也就有了些小插曲。有一次,我和一羣小夥伴沒多久就挖了滿滿一籃子野菜。這時,午後的太陽灑下金黃而柔和的光芒,泥土如此芬芳,空氣又新鮮無比,春風更撩撥的人心裏癢癢的。看看時間還早,大家一致決定玩一會兒再回家。藍藍的天空下,小夥伴們無拘無束地奔跑,田野廣袤的綠毯上綻放着五顏六色的野花。我們像一隻只快樂的蝴蝶,相互追逐打鬧,盡情享受着春的愜意。

太陽落山了,該回家吃飯了,可是,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我怎麼也找不到野菜籃子了。我慌了神,出來挖野菜,野菜沒有挖回家,連籃子小鏟也丟了,回家怎麼給大人交代呢?坐在地上,沮喪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淌下。小夥伴圍上來,不停地安慰我。大家從各自的籃子裏你拿一把,他取一掐,交到我的手裏。那淡綠色的葉柄挑着肥大的葉子,在風中温柔拂動。看着手裏的野菜,我才化涕為笑。

令人高興的是,回家的路上,在一個小山坡下我發現了自己裝滿野菜的竹籃,心裏一塊石頭才落地。現在想起夥伴們相互間的友誼,心裏不盡感慨萬千。

滿載歸來。晚飯時,母親仔仔細細地把薺菜一棵棵擇好,洗淨,水焯之後撒上鹽,滿足我們全家的飲食需求。薺菜可炒食、涼拌、做菜餡、做菜羹,食用方法多樣,風味獨特鮮美。不帶花的薺菜比較鮮嫩、好吃,也不必加蒜、姜什麼的來調味,因為薺菜本身就清香無比。

諺語説“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詩經裏説“甘之如薺”,可見薺菜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中藥書籍裏記載,薺菜有和脾、利水、止血等效用。“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乍暖還寒的時節,嬌豔的桃花李花,害怕風雨的吹打,但不起眼的薺菜花,卻星星點點迎着風雨開放,可見越是平凡的事物往往越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哦,野菜,在這春風鼓盪的季節,遠望故鄉,彷彿依稀看到,晴空下,春風拂動着野菜綠綠的葉子,可愛的野菜們在向我招手……

明媚的春天是屬於平凡的野菜的。

  熟悉的一種野菜作文【3】

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於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分,只因釣於斯遊於斯的關係,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裏的鄰舍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後有時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東住過十幾年,南京東京都住過六年,這都是我的故鄉,現在住在北京,於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鄉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單市場買菜回來,説起有薺菜在那裏賣着,我便想起浙東的事來。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鄉間不必説,就是城裏只要有後園的人家都可以隨時採食,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隻“苗籃”,蹲在地上搜尋,是一種有趣味的遊戲的工作。那時小孩們唱道:“薺萊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後來馬蘭頭有鄉人拿來進城售賣了,但薺菜還是一種野菜,須得自家去採。關於薺菜向來頗有風雅的傳説,不過這似乎以吳地為主。《西湖遊覽志》雲:“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齊菜花。諺雲:三春戴養花,桃李羞繁華。”顧祿的《清嘉錄》上亦説,“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號眼亮花。”但浙東人卻不很理會這些事情,只是挑來做菜或炒年糕吃罷了。

黃花麥果通稱鼠麴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採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小孩們有歌讚美之雲:

黃花麥果韌結結,

關得大門自要吃,

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

清明前後掃墓時,有些人家--大約是保存古風的人家--用黃花麥果作供,但不作餅狀,做成小顆如指頂大,或細條如小指,以五六個作一攢,名曰繭果,不知是什麼意思,或因蠶上山時設祭,也用這種食品,故有是稱,亦未可知。自從十二三歲時外出不參與外祖家掃墓以後,不復見過繭果,近來住在北京,也不再見黃花麥果的影子了。日本稱作“御形”,與齊菜同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採來做點心用,狀如艾餃,名曰“草餅”,春分前後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

掃墓時候所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雲英。農人在收穫後,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很被賤視的植物,但採取嫩莖滴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着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尤為小孩所喜,間有白色的花,相傳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辭典》雲:“此草與蒲公英同是習見的東西,從幼年時代便已熟識。在女人裏邊,不曾採過紫雲英的人,恐未必有罷。”中國古來沒有花環,但紫雲英的花球卻是小孩常玩的東西,這一層我還替那些小人們欣幸的。浙東掃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隨了樂音去看“上墳船裏的姣姣”;沒有錢的人家雖沒有鼓吹,但是船頭上篷窗下總露出些紫雲英和杜鵑的花束,這也就是上墳船的確實的證據了。

  故鄉的野菜【4】

人生就像一篇若隱若離,意猶味盡的散文,時而朦朧,時兒頓悟;時而枯燥,時而優美;時而忽視,時而想起;我們每走過一個地方,都會留下我們的足跡,在那裏曾經留下的歡聲笑語就像一粒粒晶瑩惕透的珠子,跳動着生命的樂符。

然而,走過的地方多了,我們播撒的珠子也慢慢多了。暮然回首,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身後有無數晶瑩剔透的“小精靈”跳動着生命的樂符。在你無意識或有意識的一個個去回憶,去品味之時,你已把她們串起來了,是無數個小生命緊緊的聯繫在一起,閃閃發光,無形間創作了人生最優美的散文。

周作人先生的歷程也可以説是一篇耐人尋味的散文,他人生散文的優美在於他善於發現,善於回味。即使偶爾思想如掙脱了束縛的野馬奔闊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但他毫不迷茫,能夠讓狂放的思想停滯在昔日的一幕幕,撲捉曾經的樂趣。正如他在《故鄉的野菜》一文中,他能讓狂放已久的思想停留與故鄉的一幕幕,甚至小到故鄉地域野味的氣息。如文中所提到的“野菜”,包括“薺菜”“馬蘭頭”“黃花麥果”“紫雲英”等等,從文中也可以看出,周作人先生搬了幾次家,按理説走過的地方太多,目歷也就更多,至於那些小到地方的野味兒也就自然的經不起歲月的蹉跎,時間的淡忘。但周作人先生從人生歷程中找回那些播撒已久的珠子,並去慢慢的品味,與其説他在記憶中品嚐野菜的味道,不如説他在記憶深處品嚐故鄉的味道,在記憶中觸摸,汲取故鄉的氣息。(

即便是作者後來又看到了,且品嚐到瞭如同故鄉的野菜,但他總是覺得沒有昔日的味道,總感覺眼前的野菜不如家鄉的野菜,而且,最令作者刻骨銘心的是野菜的吃法,甚至櫪櫪在目。或許,我們可以説講究吃法也是吃家鄉的人文氣息,那股人文味兒,給作者靈魂深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相信,我們都是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家鄉的人文氣息,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有家鄉的烙印,每個人走過的地方也都留下了些晶瑩剔透的珠子,只是我們缺少一顆善於品味的心,缺少那份對故鄉一如既往的眷戀。留在我們身後的,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珠子獨自發光。

時而回首一下走過的路,拾起一路播散的晶瑩剔透的珠子,感受着生命的樂符,小心的把他們串起來,串起人生最優美的散文。

手心上的生命多了,自然就更容易被摔碎,讓我們抓緊手心上的每個小精靈吧,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擁有很多。

標籤: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