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樂器

小提琴演奏的左手技巧

樂器1.85W

任何一種技巧的學習必須尋求科學的方法,找到了科學的方法加上有邏輯地、循序漸進地練習,必定會讓我們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讓小提琴演奏得心應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提琴演奏的左手技巧,歡迎參考~

小提琴演奏的左手技巧

小提琴演奏是一項需要左右手協調配合的技術,左手主要負責音準,右手主要負責音樂。左手的基礎技巧包括:手指起落;換把;揉弦;左手撥絃;泛音。要正確地掌握這些技巧首先要搞清楚左手手指如何運動才是合理的,我的觀點是:省力——是左手手指合理運動的原則。以此為原則來訓練左手手指將獲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談談關於左手技巧的訓練。

  一.手指的起落

  1.準確性和獨立性

左手手指起落的關鍵是手指在運動中的準確性和獨立性。首先,要確保每一個按音的手指都要提前準備在音的上方,就如同林耀基先生所強調的“音準的空中鍵盤”要準備好。這裏“音的上方”是指垂直方向,因為直線的距離是最短的,最短的距離中手指起落需要的時間和力量就最少,根據這個定律來調整指尖準備時的高度和指尖按弦時的力量就能保證我們用最省力的動作來完成每一次手指的起落,準確性也就更高。另外有一點要強調一下:不能或略了左手大指的作用——調整手指在運動中的平衡。大指要充分發揮它的平衡作用,首先要做的是讓大指放鬆,大指在五個手指中力量是最大的,而且手指習慣的用力方式就是“捏”,就像拳擊手準備出拳時握緊的拳頭,所以必須要提醒小提琴演奏者:通常來説大指用力過度是造成左手手指運動不自然及影響手指運動準確性的首要原因。對於大指沒有養成正確習慣的演奏着來説,練習中隨時檢查和調整大指的狀態是必要的。

下面介紹一個訓練左手手指的方法:一把位,A弦,重複練習每一個手指的起落動作。要求:大指位置在一二指之間,手肘自然下垂,手腕放鬆(往琴頭方向凸起和往琴頸方向凹陷都是不對的),然後就可以開始起落指訓練。要點:不參與動作的手指都要保持鬆弛狀態,不能被起落手指的動作牽連;落指要站穩但力量不要過分,抬指要立刻放鬆;每一次手指的起落要迅速、要在拍子上,必須

使用節拍器而且用小節奏練習;手腕不能幫忙,它的正確狀態是安靜和休息,每個手指的起落都只能依靠手指本身的力量。

正確的手指起落狀態加上正確音高概念的培養是保障演奏出好的音準的基礎,所以儘早開始系統的聽覺訓練對於小提琴演奏者來説非常重要。在以上練習之後可以用史拉蒂克的《小提琴技巧練習》和舍夫契克的《小提琴左手技巧練習》進行更完善的左手指法訓練。

另外,左手撥絃練習對手指的`獨立性(特別是力量較差的3指和4指)也會有很大幫助,因為在左手手指撥絃時要求兩個手指同時做不同的動作。要點是:在做左手撥絃練習時要求每個手指撥絃的音量要一樣。通常小指的音量是最小的,那是因為小指的力量和獨立性還不夠好,那麼其他手指在這時應該等待小指的成長,所以在練習中要以小指撥絃的音量為標準。在撥絃一章中有詳細的説明。

  2.按弦的力量和速度

“每個手指都應該按照他天生所具有的力量大小獨有彈性地落在指板上”——卡爾·弗萊什,這句話已經把落指的方式解釋得很清楚了。另外要補充一點:根據左手演奏速度的變化而調整左手手指按弦的力量是聰明的選擇。通常來説,演奏慢速沉重的旋律時按弦的力量要大一些;演奏快速靈巧的旋律時按弦的力量就要越少越好。除了左手演奏的速度變化與按弦力量有關之外,換把時指尖的壓力也是有所變化的,在後面換把一章裏將詳解。

另外,通過一些符點節奏練習可以增強手指的彈性和對速度控制。

如果演奏者不能演奏出有表現力的音準或演奏不好左手撥絃和Trill這兩種技巧,是該演奏者沒有解決好左手手指獨立性、彈性和按弦力量與速度關係的具體表現,可以嘗試用以上方法調整和練習,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二.換把

在談換把之前有一點需要補充:手指的伸張是發展左手技巧中關鍵的一環絕對不能忽略,在養成了手指正確的起落習慣後就可以接觸手指伸張的練習了。對於初級演奏者來説,可以選擇相應程度的手指伸張練習,史拉蒂克的《小提琴技巧練習》、舍夫契克的《小提琴左手技巧練習》和初級的練習曲中都有相應的練習材料。對於中高級的演奏者來説,伸指八度、十度是集中發展手指伸張的練習材料,頓特的《練習曲與隨想曲24首》作品35號和加維尼埃的《24首小提琴練習曲》,都是發展手指伸張最好的教材。

關於換把,許多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在其著作中都有詳細的分析,在這裏我闡述一些另外的我覺得較為重要的觀點。

我把換把分為:兩個方向——前(朝琴馬方向)和後(朝琴頭方向);兩種方式——同指和交換指;兩種效果——無表情滑音和有表情滑音。兩個動作中“前”易“後”難,這是因為“前”的動作順從肌肉習慣性的用力向,“後”則和肌肉習慣性的用力方向相反。這種易難的感覺是微小的,所以對於成熟的演奏者來説不會有太明顯的表現,但對於教授初學者來説就需要注意到這一點(另外想強調一點: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説老師教授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一個全新習慣的開始,保證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教師的職責,等發現錯了再來改,那真是杯水車薪,但沒有實踐也找不不到真理,所以讓學生少走彎路是目前我對自己的要求,不讓學生走彎路應該是每一個教師的教學職責),解決的辦法就是提醒學生“朝琴頭方向換把的時候把琴夾穩一點”。兩種方式中先學同指後學交換指,因為對於初學者來説交換指需要藉助同指換把的媒介音來實現。兩種效果當然要根據作品的風格選擇性的使用。

前面説了一些大的概念,那麼現在説換把的具體動作。首先是手指:要做好三個字——“鬆、換、按”,無論哪個方向;無論哪種方式;無論哪種效果,這三個字是換把時指尖觸弦方式的分解動作,對於初學者來説,把這三個字變成下意識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演奏者總解決不好換把,就是因為初學時沒有老師告訴他這三個字。其次是手腕:它在換把中的任務是——“連接和溝通”,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就是不要僵硬,要自然地融入左手的運動。我想強調的是“連接和溝通”不僅僅是手腕這一關節在換把這一個技巧中的任務,而是我們拉琴用的到的所有關節在我們演奏不同技巧時應該履行的職責,這一點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認為: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時所出現的所有不自然的動作,問題都在關節上。關節通了肌肉才能真正的發揮它的作用!

  三. 揉弦

對小提琴演奏者來説揉弦是一項需要專門練習的技巧,但是無論對於小提琴演奏者還是小提琴教師,首先應該明白的是——揉弦是演奏者對音樂表達的本能需求!簡單一點説:無論是對於音樂的表達還是對於演奏者自身條件來説,揉弦的運用都要做到——自然、合理。

早在16世紀中期,就出現了小提琴這種樂器,最開始它是放在腿上演奏的,之後放在了手臂上演奏,再到後來才放到肩上演奏,由於作曲技法的演變小提琴演奏所需要的音域也更廣,前三個把位已經無法滿足作曲家和演奏者的需要,因此意大利制琴師增加了指板的長度,這樣音域變廣了表現力更強了新的技巧也隨之出現,那就是——換把。到了18世紀末期隨着歐洲社會、文明和思想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樂師已不再只為宗教和貴族服務,小提琴與其他很多樂器也不再只為宗教貴族所獨享,這一切都開始被平民大眾所共享,音樂也擺脱了宗教和權貴的束縛,在此背景下的19世紀初的歐洲音樂也開始了一個新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當然這一切的變化也自然的讓小提琴演奏者延伸出了揉弦這種表達內心音樂和情感的方式,但這項技巧的發展還要感謝德國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施波爾,是他發明了小提琴腮托,才使得揉弦這項技巧得以更廣泛的發展,成為左手技巧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代小提琴教師教授的以及當代小提琴演奏家為了滿足聽眾的需求所要演奏的是從巴洛克時期至今(從17世紀至今),經典的、優秀的作品。近400年的時空跨度,不難想象這些作品在風格和技巧上的差異有多大,對於教師和演奏者來説教授和演奏一個作品的首要職責就是:如何把握各個時期不同作曲家不同作品的風格。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需要教師和演奏者不僅要對西方的歷史、人文、藝術(從17世紀開始)有較全面和深刻地認識外,還要對小提琴發展史、小提琴技巧的發展史和如何教授與應用當今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有清楚的認識才能做到。在這些方面都有相關的著作進行過詳細的闡述,在這裏由於討論題目的限制和自己知識面的不足夠,我就純技巧方面闡述一下我對揉弦的看法:

“寬、窄、快、慢、指、腕、臂”——這七個字是教授和學習揉弦的關鍵。"寬窄快慢"四個字組合成揉弦的四種基本方式:慢而窄、慢而寬和快而窄、快而寬;"指腕臂"是揉弦的三個發力點,要自如地運用這三個發力點就必須要讓關節和肌肉的控制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另外要強調的一點是,初學揉弦務必使用節拍器,保證每一個動作都規範在節奏裏面,這樣才能保證關節和肌肉的控制力得到有效的訓練。任何一種肢體動作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個週期並且每個自然人都存在個體差異,而小提琴演奏的所有技巧都必須靠我們的肢體動作來實現,所以任何技巧的學習不僅要遵從自然規律,還要因人而異,然後對其作出合理地安排,這樣才能達到目的。所以,在練習揉弦時我建議採用"從慢到快,從窄到寬"的次序,具體怎麼做呢?"從慢到快"——節拍器的速度定在一分鐘60拍,從一拍一個動作直到增加至有效的最快動作;"從窄到寬" ——窄是指1/2 度自然半音音域,寬是指一個自然半音音域。"指腕臂"三個發力點怎麼用?這個取決於揉弦的幅度,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那一種幅度的揉弦,都要保持左手關節和肌肉運動的自然性和整體性,不要理解成絕對的動靜關係,簡單地説:指腕發力不是説小臂和大臂就不能動,這個理解是錯誤的。應該理解為主動與被動,並非動與不動!

另外,關於揉弦我還有自己的一個口訣:"幅度調控在指尖,徹底解放腕肘肩",希望這個口訣能幫助大家找到最好的揉弦狀態。

  四. 左手撥絃

左手撥絃算不上左手的基本技巧,因為我們在演奏中使用它的頻率的確不高,但為什麼在這裏要強調它呢?有兩個原因:一,它是增強左手手指力量和手指獨立性的重要練習手段;二,它是增強表現力的重要演奏手段。所以,雖然左手撥絃不是一項基本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但它在小提琴練習和演奏中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忽略的!

下面談一下練習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一,初學左手撥絃建議從E弦開始,撥絃的方向是手指自然收縮的方向。

二,在需要兩個手指同時動作時,按音的手指除了保證音準,另外應該注意的是要使用較多的壓力——甚至多餘撥絃的手指,這樣才能保證聲音的清晰度。

三,撥絃的音量和速度。音量:初學左手撥絃時需要的音量由小指決定,這是因為我們練習的目的是使四個手指的控制力得到均衡發展,所以絕對不能急於求成,棄難求易,一定要循序漸進,等待小指力量的發展。速度:要做到速度控制的自如,用符點節奏練習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另外要補充兩點:一,在練習左手手指撥絃時,儘量保持手腕狀態的鬆弛,這樣能更好的發揮撥絃手指的彈性。二,不間斷練習左手撥絃的時間不要太長,以按弦時指尖有一點微痛感為佳,建議不間斷練習時間不超過15分鐘,每天不超過兩次。

  五. 泛音

如何演奏出優質的泛音,對於左手來説,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準確的位置和壓力;二,在演奏人工泛音(兩個手指演奏的泛音)的揉弦時,第三指和第四指的弧度要與第一指和第二指一致(通常來説前者容易比後者寬)。對於右手來説,對發音點、弓速和壓力的控制也是演奏出優質泛音的關鍵。所以,要演奏出優質的泛音需要雙手的精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