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口腔執業醫師強化鞏固試題及答案

口腔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包括病史採集與病例分析、口腔檢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急救技術、基本診斷技術和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醫德醫風實例考核六部分。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口腔執業醫師強化鞏固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口腔執業醫師強化鞏固試題及答案

  A1型題

1、對診斷消化性潰瘍穿孔最有價值的臨牀表現是

A.突發上腹部劇痛

B.腹式呼吸消失

C.上腹部壓痛明顯

D.上腹部有反跳痛

E.肝濁音界消失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肝濁音界消失是穿孔後氣體導致的,其他的不是特異性的。A不是穿孔的特異性表現,不是穿孔也可以有痛。

2、在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胃蛋白酶

B.乙醇

C.胃酸

D.反流的膽汁

E.不規則進食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幽門螺旋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發病的主要因素。

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潰瘍的最終形成是由於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這一概念在"Hpylori時代"仍未改變。胃蛋白酶由從主細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經鹽酸激活轉變而成,它能降解蛋白質分子,對粘膜有侵襲作用。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決於胃液pH,這是因為胃蛋白酶原激活需要鹽酸,胃蛋白酶活性在pHi4時才能得到維持。由於胃蛋白酶活性受胃酸制約,因而在探討消化性潰瘍發病機制和治療措施時,主要考慮胃酸的作用。胃泌素瘤患者有大量胃酸分泌,可產生難治性消化性潰瘍;無酸情況下罕有潰瘍發生,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促進潰瘍癒合。因此胃酸是潰瘍發生的決定因素。

3、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中,所謂損傷因素主要是指

A.粗糙食物的損害作用

B.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C.反流的膽汁/胰酶的侵襲作用

D.神經/精神因素的長期作用

感染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正確答案是B。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中,所謂損傷因素主要是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1.胃粘膜防禦功能的破壞是形成潰瘍的重要原因。

2.發病因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長期服用非固醇類抗炎藥(如阿斯匹林);吸煙;長期精神緊張;高鈣血癥;遺傳等。

題幹中問的是損傷的主要因素,E可以説是誘發或加重因素。故不選E。

4、胃及十二指腸疾病以出血為主要表現者。其原因鑑別主要依靠

A.鋇餐透視

B.胃液分析

C.下胃管

D.急診胃鏡檢查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急診胃鏡在活動性出血時可以應用

不但可以直視出血部位還可以噴灑止血藥物止血。

5、胃炎的急診胃鏡檢查應在上消化道出血後

A.1周內進行

B.5天內進行

C.4天內進行

D.3天內進行

E.1~2天內進行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根據急性胃炎的誘因,臨牀表現,一般可做出臨牀診斷,但是要確診要行急診胃鏡檢查,一般應在大出血後24-48小時內進行,可見以多發性糜爛,出血灶和黏膜水腫為特徵的急性胃黏膜損害。

6、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理改變中屬癌前病變的是

A.明顯腸上皮化生

B.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

C.胃小凹上皮增生

D.假幽門腺化生

E.假幽門腺化生伴腸上皮化生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這道題選B

非典型性增生 是癌前病變的形態學改變。指增生的上皮細胞形態和結構出現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還不足以診斷為癌。表現為增生的細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漿比例增大,核分裂像增多,但一般不見病理性核分裂;細胞層次增多、排列較亂,極性消失。非典型性增生多發生於鱗狀上皮,也可發生於腺上皮。鱗狀上皮的非典型性增生, 根據其異型性程度和或累及範圍可分為輕、中、重度三級。輕、中度非典型性增生(分別累及上皮層下部的1/3和2/3),在病因消除後可恢復正常。而重度非典型性增生(累及上皮層下部超過2/3尚未達全層)則很難逆轉,常轉變為癌。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

7、慢性胃炎HP陽性推崇的治療是

A.鉍劑+兩種抗生素

B.鉍劑+西沙必利

C.鉍劑+硫糖鋁

D.鉍劑+稀鹽酸

E.鉍劑+胃蛋白酶+兩沙必利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A,

根據內科學教材根除HP的標準治療方案就是.鉍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

所以答案選擇A

【該題針對“慢性胃炎”知識點進行考核】

8、HP相關性胃炎推崇的治療方法

A.單一用藥

B.2種藥物聯合治療

C.3種藥物聯合治療

D.鉍劑+對症治療

E.鉍劑+硫糖鋁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選C。

不同的醫院或醫師有自己的方法,目前教科書中推薦質子泵抑制劑或鉍劑+其它兩種抗生素,其中質子泵抑制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方案根除率高,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

質子泵抑制劑(PPI)作用於壁細胞胃酸分泌終末步驟中的關鍵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地失去活性,導致壁細胞內的H+不能轉移至胃腔中而抑制胃酸分泌。目前至少有四種PPI已應用於臨牀,分別為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潘托拉唑和拉貝拉唑。

鉍劑屬於胃粘膜保護藥,通過其粘附覆蓋在潰瘍面上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繼續侵襲潰瘍面、促進內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和刺激表皮生長因子分泌等抗潰瘍。臨牀上常用枸櫞酸鉍鉀。

9、慢性胃炎經檢查HP陽性需選用

A.質子泵抑制劑

B.西沙必利

C.嗎丁啉

D.稀鹽酸

E.鐵劑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目選A

質子泵抑制劑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而且有關報道提示還有抗HP作用。

10、HP相關性胃炎需選用

A.膠體次枸櫞酸鉍

B.阿托品

C.嗎丁啉

D.胃復安

E.胃蛋白酶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膠體次枸櫞酸鉍在胃的酸性環境中沉澱於潰瘍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性隔離膜,從而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對潰瘍粘膜的'侵蝕,促進潰瘍癒合。本品還可使胃粘膜局部前列腺素濃度增加,刺激碳酸氫鹽和粘蛋白的產生,從而保護胃粘膜;並能與胃蛋白酶發生整合而使其失活。這些都有助於潰瘍癒合。本品對幽門螺桿菌(HP)具有殺菌作用,而治療HP胃炎並可防止潰瘍復發。

【該題針對“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1、淺表性胃炎的病理,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粘膜充血,水腫或伴有滲出液

B.少數有糜爛及出血

C.胃腺體部分消失

D.粘膜有淋巴細胞,炎細胞浸潤

E.某些呈疣狀胃炎的表現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佔全部胃炎的50%~85%左右。本病的發病高峯年齡為31~50歲,男性發病多於女性。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基本病變是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與固有膜內炎性細胞浸潤,有時可見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腸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體的減少。病變部位常以胃竇明顯,多為瀰漫性,胃鏡檢查為胃粘膜充血、水腫及點狀出血與糜爛或伴有黃白色粘液性滲出物。目前國內按炎性細胞浸潤粘膜層的深淺將本病分為輕、中、重三度。凡浸潤粘膜淺層1/3者為輕度;涉及中1/3者為中度;超過粘膜層2/3者為重度。

12、淺表性胃竇炎胃鏡下可見錯誤的是

A.病變多呈瀰漫性

B.粘膜呈紅白相間或花斑狀

C.粘液分泌增多

D.表面常覆蓋白色滲出液

E.粘膜皺襞變平或變細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本題選E。

下述為新版病理學教材中的描述(四版或5版教材中的描述與此不同)

淺表性胃炎胃鏡下:胃粘膜充血和水腫,有時可見糜爛和出血。

萎縮性胃炎胃鏡下:胃粘膜變薄,呈灰黃或灰白。粘膜皺襞減少變細,甚至消失,粘膜光滑。粘膜下血管分枝清晰可見,有時可見出血和糜爛。

13、慢性胃炎的特異症狀是

A.進食後中上腹疼痛

B.飢餓時上腹痛

C.嘔吐苦水

D.反覆上消化道出血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慢性胃炎本病在臨牀上缺乏特異性症狀,不少患者無明顯症狀出現。故選擇E

臨牀表現上,慢性胃炎缺乏特異症狀,症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大多數慢性胃炎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泛脹、泛酸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

【該題針對“慢性胃炎”知識點進行考核】

14、慢性胃體炎的主要表現為

A.血清抗壁細胞抗體陽性

B.血清內因子抗體陰性

C.胃液酸度正常

D.血清促胃液素含量低下

E.約10%發生癌變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選A

慢性胃體胃炎是自身免疫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細胞的胃體粘膜萎縮為主,血液中有抗壁細胞抗體,伴惡性貧血的可查到內因子抗體,自身抗體攻擊壁細胞,使壁細胞總數減少,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或喪失,血清胃泌素顯著升高,對發生癌變的機率相關流行病學並未闡述。

【該題針對“慢性胃炎”知識點進行考核】

15、慢性胃炎常見的症狀和體徵是

A.上腹飽脹不適,食後加重

B.長期上腹痛,進食後緩解

C.上腹不適,反酸,腹瀉

D.上腹部疼痛,向肩背部放散

E.貧血,消瘦,上腹部可見胃型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科教材有如下描述:

約70%—80%的患者可無任何症狀。有症狀者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適、飽脹、鈍痛、燒灼痛,這些症狀一般無明顯節律性,進食可加重或減輕。此外也可有食慾不振、噯氣、反酸、噁心等症狀。這些症狀的有無和嚴重程度與慢性胃炎的內鏡所見和組織病理學分級無明顯相關性。胃粘膜有糜爛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長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者常有疲軟、舌炎和輕微黃疸,一般消化道症狀較少。體徵多不明顯,有時可有上腹輕壓痛。

此題選A

【該題針對“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6、不宜用於慢性胃炎治療的藥物是

A.消膽胺

B.解痙藥

C.制酸藥

D.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E.抗生素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選D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如強的鬆、地塞米松、可的鬆等,這類藥物有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後,會誘發加重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胃出血和穿孔。所以,本題選D

【該題針對“慢性胃炎”知識點進行考核】

17、慢性胃炎,有膽汁反流。治療上最好用

A.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B.生胃酮

C.甲氰咪胍

D.硫糖鋁

E.口服鏈黴素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選D。

硫糖鋁:能與胃黏膜的黏蛋白絡合形成保護膜,以保護胃黏膜免受膽汁損傷

18、慢性A型胃炎的診斷依據是

A.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

B.血清抗壁細胞抗體陽性

C.X線鋇餐可見龕影

D.胃液MA0升高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這道題的答案是B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變. 臨牀分型隨着對慢性胃炎檢查方法的進步和對其病因發病機制認識的提高,對慢性胃炎的臨牀分型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早在1947年,Schindler根據半屈式胃鏡所見和胃粘膜盲目活檢的結果,將慢性胃炎分成淺表性、萎縮性和肥厚性3類.自70年代廣泛應用纖維胃鏡之後,1973年Strickland和Mackay提出萎縮性胃炎可根據病變部位分為A、B二型.A型的病理主要是胃體部瀰漫萎縮,而胃竇粘膜基本正常,其發病機制常為自身免疫,可發展為惡性貧血.B型者其萎縮性病變在胃竇粘膜,而胃體粘膜無明顯萎縮.

【該題針對“慢性胃炎”知識點進行考核】

19、慢性胃炎活動期判定根據是

A.胃粘膜有糜爛

B.胃粘膜出血

C.胃粘膜中性粒細胞增多

D.胃粘膜主要呈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E.胃粘膜有過形成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C

慢性胃炎炎症靜息時浸潤的炎性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活動時見中性粒細胞增多

20、慢性胃竇炎發病的病因最重要的是

A.急性應激性疾病

B.沙門菌感染

C.幽門螺桿菌感染

D.自身免疫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選C。記憶題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發現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竇粘液層接近上皮細胞表面有大量幽門螺旋桿菌(campylobacter pylori)存在,其陽性率高達50-80%,有報道此菌並不見於正常胃粘膜。凡該菌定居之處均見胃粘膜炎細胞浸潤,且炎症程度與細菌數量成正相關。電鏡也見與細菌相連的上皮細胞表面微突數減少或變鈍。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桿菌抗體。用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和組織學變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認為,此菌可能參與慢性胃炎之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