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神經內科學主治知識備考:腦血栓形成

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是腦動脈主幹或皮質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增厚、管腔狹窄閉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軟化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

2017神經內科學主治知識備考:腦血栓形成

  【病史採集】

(一)起病較緩慢,常在夜間睡眠,安靜休息的狀態下出現症狀,逐漸加重或呈階段性進展。

(二)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平素有動脈硬化或反覆發作的'一過性腦缺血病史,青年患者要注意是否有風濕,鈎端螺旋體病或其它原因所致腦脈管炎。

(三)神經系統侷限性受損徵(如偏癱、失語)比較明顯,而意識障礙往往較輕。

  【物理檢查】

1、頸內動脈血栓

(1)起病緩慢:側枝循環良好,可無症狀。側枝循環不良(腦瘤型症狀)進行性顱高壓徵,雙側性進行性痴呆。

(2)起病急:側枝循環良好─TIA、癲癇、失語,一過性偏癱。側枝循環不良──表現完全性率中,出現三偏徵。

2、大腦前動脈血栓

(1)大腦前動脈主幹及分出前交通動脈前阻塞,一般無臨牀症狀。

(2)大腦前動脈主幹在分出前交通動脈後阻塞:雙側肢體額葉性共濟失調,對側肢體痙攣性偏癱,肢癱下肢重於上肢,可有排尿困難,伴有輕度感覺障礙,主側半球可有運動性失語和肢體實用症,並常出現精神症狀。

(3)眶動脈和額極動脈阻塞因側枝循環良好可無症狀,有時可出現短暫性肢體共濟失調,肌張力減低,腱反射亢進和強握反射。

(4)胼緣動脈阻塞:對側下肢癱及感覺障礙,伴小便障礙,旁中央動脈阻塞出現對側下肢單癱。

3、大腦中動脈血栓

(1)中央支阻塞:對側上下肢同等程度癱,可出現肌萎縮。

(2)分出中央動脈後主幹阻塞:以面、舌及上肢癱為主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主側半球有混合性失語。

(3)額頂升動脈阻塞:以面、舌、上肢為主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皮層性感覺障礙,主側半球出現運動性失語。

(4)頂後動脈阻塞:感覺性失語,失用、失算,視覺空間定向障礙,失認等。

(5)顳後動脈閉塞:命名性失語,感覺性失語。

4、椎基動脈血栓:輕者可無症狀,重者有:

(1)頭痛:眩暈、噁心、嘔吐、呃逆。

(2)眼球運動障礙,複視,面癱,吞嚥困難,聲嘶,耳聾,咀嚼困難。

(3)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四肢癱與感覺障礙。

(4)顱神經長束受損交叉性癱。

(5)意識障礙(系網狀結構受損)。

(6)出現霍納(Horner)氐徵。

(7)一側或雙側性共濟失調。

(8)黑蒙,眼花等。

5、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延髓背外側綜合徵)

(1)病灶側面部痛温覺消失。

(2)病灶側軟齶及聲帶麻痺。

(3)病灶側肢體共濟失調。

(4)病灶對側肢體驅幹痛觸覺消失。

(5)病灶側出現霍納氏徵。

(6)眼球震顫。

6、大腦後動脈血栓(較少見)

(1)主幹血栓:偏盲,偏癱,偏身感覺障礙,丘腦綜合徵以深感覺障礙為主,自發性疼痛,感覺過敏,命名性失語,可有病側動眼神經麻痺。

(2)大腦後動脈皮層動脈阻塞:偏盲,主側半球有失讀及感覺性失語。

(3)距狀裂動脈阻塞,皮層性偏盲。

(4)旁正中動脈阻塞Weber綜合徵:同側動眼神經麻痺(眼臉下垂,眼球外斜,眼球向上,內收及向下運動不能,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對側偏癱。

暫時性完全性遺忘症多是大腦後動脈血栓所致。

7、腔隙性腦梗塞:是腦實質深穿支梗塞病灶,限於1.5-2.0cm以下腦梗塞,目前已分出22種臨牀表現。

(1)有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史多在50歲發病。

(2)起病緩慢,症狀數小時或數天達高峯。

(3)臨牀症狀較輕,多無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

(4)神經系統體徵較侷限,單純性面,舌癱或單純運動癱或感覺障礙,共濟失調性輕偏癱,吶吃-手笨拙綜合徵等。

(5)腦脊液,腦電圖,血管造影均無異常。

(6)CT掃描可確診在基底節,丘腦,橋腦深穿支供血區,有0.2~2.0cm低密度區。

8、分水嶺梗塞:指兩條動脈供血之間邊緣帶部位缺血性損害。

(1)基底節區分水嶺梗塞:有高血壓,風心病等病史。急性,亞急性起病,無意識障礙,無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起病時血壓高或低,體徵較侷限,CT掃描有典型表現,有前、後、上、下外側,混合等型。

(2)皮層分水嶺梗塞,症狀基本同上,CT表現有前、後和皮層下型。

(3)腦脊液:壓力多正常,缺血範圍較廣泛時,壓力也可增加,蛋白質和細胞數多數正常。

(4)入院前先作CT掃描,必要時核磁共振。腦血管造影能直接顯示腦血管的形態,動脈有無閉塞或狹窄等。

  【治療原則】

(一)藥物治療

1、低分於右旋糖酐:250-500毫升靜脈注射,或丹蔘10~20毫升靜脈注射,每日一次,可連續用10~14天。

2、無禁忌症可應用肝素、PSS、抗血栓酶等抗凝劑。

3、急性期後可用胞二磷膽鹼250-50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靜滴,可適當應用複方氨基酸、新鮮血漿。

4、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尼莫通、腦溢嗪、西比林、心痛定等口服。

5、其它如潘生丁50~75毫克,每日3次,阿斯匹林0.3~0.6克,每日1~2次。

6、病變範圍較大者,可酌情短期內甘露醇及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可減輕或預防腦水腫的發生。

7、護腦藥,同腦出血。

(二)鍼灸,理療,體療:在恢復期應用。

(三)手術治療:對於顱外頸內動脈狹窄和阻塞,可酌情施行手術治療。顱內動脈閉塞可採用顱內顱外動脈吻合術,大腦中動脈完全栓塞也可考慮手術治療。

三、療效評定標準:

(一)治癒:同腦出血。

(二)好轉:同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