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健康管理師

哮喘如何冬病夏治

夏季來臨,中醫的“冬病夏治”又掀起了高潮,其中的“主力軍”就是眾多的哮喘患者。那麼哮喘如何冬病夏治呢?一起來看看!

哮喘如何冬病夏治

  陽氣充足,外邪不侵

中醫認為,人體的“陽氣”在抵禦外來邪氣對人體入侵時具有重要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若人體陽氣充足,外邪就無法侵襲;若陽氣虛弱,抵禦外邪侵襲的能力下降,外邪就可乘虛而入。

哮喘病患者由於反覆發作,肺、脾、腎三髒陽氣漸虛,加上冬天的病魔纏身,秋冬收藏精氣無力,隨着春夏肌膚的開泄,陽氣更加顯得不足。因此,在春夏季節養護陽氣,以抵禦外邪入侵,對哮喘患者就很有必要。

  春夏養陽,三伏最佳

養護陽氣最好在何時進行呢?中醫説“春夏養陽”,意思是説在春夏季節,可利用氣温高的有利時機,來補充人體抵禦外邪的陽氣。從立春後天氣漸暖,到夏至後氣候炎熱,自然界陰氣漸消、陽氣漸長,故稱春夏為陽。直到農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陽氣發展至極盛階段,是一年中氣温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陽氣也有隨之慾升的趨勢,體內寒凝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所以,在此時採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哮喘緩解期的中西醫治

中醫防治哮喘病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的“冬病夏治”最具有特色,最受廣大哮喘患者的歡迎。

按照“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中醫提倡“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的治療原則,意思是在疾病發作時應使用止咳化痰平喘等消除哮喘症狀的方法,疾病平緩時應使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其扶正祛邪之法,與西醫在緩解期進行的全身免疫調節和抗炎治療有相通之處。這一理論是哮喘臨牀治療的指導思想。

中醫認為,造成哮喘反覆發作的根本原因是肺、脾、腎三髒功能衰弱,導致“痰”這種邪氣長期停留體內不能消除,中醫稱之為“伏痰”。中醫從辨證論治的角度,在治療時有針對性地從補肺、健脾、益腎、化痰等方面入手,通過扶助正氣、祛除邪氣,進行全身整體的調節,改善患者的全身免疫缺陷,消除氣道炎症,從而控制和預防哮喘的發作。對於哮喘病緩解期的治療,中醫具有獨特的優勢。

哮喘病的發病機理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結合,以及免疫功能不平衡所致。因此,避免過敏原、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控制氣道變態反應炎症是治療哮喘的根本。

西醫對哮喘的治療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急性發作期主要是解痙和抗炎治療,應用支氣管擴張劑、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減輕氣道黏膜水腫和炎症,控制哮喘的發作。緩解期是兩次發作的中間間歇階段,疾病相對穩定,這時主要是消除氣道的慢性炎症,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預防哮喘復發。除了避免過敏原及誘發因素外,可繼續吸入維持量糖皮質激素,採用免疫調節劑(斯奇康、胸腺肽、匹多莫德等)。也有報道在夏、秋季應用斯奇康0.5毫克,隔日1次,18次為1療程,對預防哮喘的發作有一定的療效。

中醫提倡“扶正固本”、“冬病夏治”等原則,從補肺、益腎和健脾入手來防治哮喘,調節哮喘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以預防哮喘的發作。兒童哮喘緩解期也可用“冬病夏治”法治療。

事實上,中、西醫結合治療哮喘都遵循“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藥物療法

主要有內服法和外治法。

內服法由於患者體質、病程、病情輕重、陰陽偏盛偏衰的個體差異及臟腑失和的不同類型,“冬病”患者緩解期多表現為肺氣虛弱、肺脾兩虛、肺腎氣虛、脾腎陽虛、氣虛痰阻、痰阻血淤等多種類型,因此內服藥物必須辨證選藥,主要調節肺、脾、腎三髒功能,扶正祛邪,多以補肺健脾、健脾益腎、温腎壯陽、化痰活血、温經通絡為治則,可選用不同的中藥方劑,如補肺湯、生脈散、二陳湯、六君子湯等,也可選用中成藥,如玉屏風散、生脈飲、金匱腎氣丸、冬蟲夏草製劑等。筆者所在醫院的“肺康沖劑”適合於屬氣虛痰阻血淤的患者。

外治法包括中藥穴位貼敷、中藥離子穴位導入、中藥穴位注射。均需選用助陽祛邪、温經通絡的藥物,應用不同的方法,使藥物經體表穴位進入體內,穴位的選擇多為肺俞、心俞、脾俞、腎俞、膈俞、大椎等,每次可選3~4組穴位。中藥穴位貼敷法,是將藥物加生薑汁調成膏狀,使用專用皮膚貼劑,將藥物貼敷在相應的體表穴位上;中藥離子穴位導入法,是將藥物濃煎成汁,應用專用的中頻離子導入治療儀,使藥物經體表穴位進入體內;中藥穴位注射,是將藥物加工為針劑,應用注射器將藥物注入體表穴位。

  非藥物療法

主要是鍼灸、拔罐、理療,遵循經絡學説,協調臟腑,平衡陰陽。

在以上諸法中,中藥穴位貼敷療法,因其有方法簡便、安全無痛、療效確切、費用低廉的優勢,近年來倍受患者青睞,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中醫內病外治療法。

應該指出的是,無論那種治療方法,均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冬病夏治哮喘除了藥物外敷治療,還有鍼灸療法、拔罐療法、推拿療法、飲食療法等。鍼灸療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腎俞、足三裏、豐隆等穴,三伏時節隔日1次,共15次。拔罐療法取膻中和雙側膏肓、肺俞、脾俞、腎俞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鐘,隔日1次,共15次。推拿療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兩旁開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兩旁,每次捏脊10遍,每日1次,連續30日。以上方法對哮喘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適應能力選用。

  中藥穴位貼敷防治咳喘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屬於鍼灸療法中的“天灸”類,又稱敷灸法、藥物灸法,是在人體的不同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藥物透過皮膚角質層及毛囊、汗腺等,通過經絡,由外向內、由表及裏直達病所,以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

將中藥穴位貼敷用於治療咳喘,源於清代《張氏醫通》中的白芥子塗法,是選擇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絡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藥,做成貼敷製劑,依據臨牀辨證和個體差異,貼在患者相應的穴位上,達到針藥並用的治療效果。

穴位貼敷防治咳喘符合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它不但可以有效緩解發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症狀,還可以有效地減少咳喘病患者的`發作次數、發作程度,延長咳喘病的發作間歇時間,達到截治病根、驅除夙根、標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治哮喘病。

因為穴位貼敷屬於中醫外治法範疇,不經過消化道,很少通過肝臟、腎臟代謝,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口服用藥,與口服藥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有不少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長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癒,往往忽視了對兒童哮喘的治療,以致病情反覆發作,直至長大成人仍為哮喘所擾。

“冬病夏治”的方法中,以穴位敷貼最易被患者及家長接受,臨牀上應用穴位敷貼來治療兒童哮喘也取得了較好療效,據報道,有效率約為80%~90%。

與成人不同的是,兒童敷貼的時間較短,穴位敷貼療法的時間性要求較嚴,治療時間為陽曆7~8月,在頭伏、中伏、下伏第一天敷貼,則療效最佳,因為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

敷貼的穴位一般取定喘、肺俞、脾俞等背部穴位。敷肺俞既可散肺中留伏之寒邪,又可補益肺氣;敷脾俞可調整脾胃功能;敷定喘可有平喘止咳之功效。敷貼時間依患者的耐受度為限,一般每次2~3小時,病情嚴重者可適當延長時間。

敷貼當日禁食生冷、油膩、辛辣品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哮喘在兒童時期的發病率很高,因為反覆發作、遷延難愈,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對哮喘患兒進行積極的防治,從而預防哮喘的發作,對小兒哮喘的治療具有重大意義。小兒皮膚薄嫩,髒氣清靈,經脈穴位敏感,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效果更好於成人。穴位貼敷宜選在夏季“三伏”天進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我院使用的穴位外敷藥物,是參照古方,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細辛、肉桂等藥研細末,用生薑汁、香油、凡士林等調成膏狀,做成直徑約為1釐米的藥餅,用膠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選擇肺俞、風門、厥陰俞、脾俞、心俞、膈俞、膏肓、腎俞等,每次選用左右對稱6個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開始敷貼,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時,可根據貼藥後的感覺而縮短或延長貼藥時間,敷後局部有蟻走感或皮膚出現發紅、灼熱、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貼後皮膚微癢舒適者可酌情延長貼藥時間。敷貼10次為1療程,一般連續敷貼3個夏季。

  敷藥後的處理

穴位外敷療法對大多數患者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皮膚容易過敏的人使用後會出現一些局部皮膚反應,最常見的是局部皮膚髮紅、發熱,甚或燒灼感、刺麻癢感,屬於正常的治療反應。

皮膚髮紅不需處理。

刺麻癢感不要搔抓,搔抓後不能使癢感減輕,反而引起疼痛。若癢感難以忍受時,可在局部塗擦止癢的藥物,如皮炎平霜等。

皮膚起泡泡內為淡黃色液體,時間短的幾小時即可消失,長的可持續數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結痂。氣候炎熱、貼敷時間長,容易起泡。水泡小的讓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塗一些氧氟沙星凝膠;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針頭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膚不擦破並乾燥,外塗擦氧氟沙星凝膠或用艾條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塗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護。

色素沉着有個別患者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屬正常現象,十餘天后色素可自行消退。所以,首次接受穴位貼敷治療時,最好不選擇暴露部位的穴位。

對於皮膚極度敏感者,採用貼敷療法要慎重。貼敷時間以2~4小時為宜;在貼敷藥物過程中,如果遇到局部皮膚瘙癢或有滲出現象,應該立即去掉貼敷藥物,用温水輕輕擦洗貼敷局部,儘量去除遺留在皮膚表面的藥物殘渣。

標籤:夏治 冬病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