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2017」

導語: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哦。下面是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登高》,需要學習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2017」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高中語文《登高》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

學生誦讀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導入語:人們往往喜歡在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勃勃。而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人們登高望遠,飲酒作賦。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就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樣是登高,“詩聖”杜甫又是怎樣的處境與心情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內心世界,去領略他的才情,去觸摸他的靈魂深處。下面,我們來學習杜甫的七言律詩——《登高》。

(二)品讀詩歌,初步瞭解

1.教師範讀,學生默讀。

學生注意詩歌的字音、節奏、節拍、韻腳,體味本詩音韻低沉,迴環的原因。

2.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注意四點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把握節奏,三是注意輕重,最後要求讀出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

結合註釋默讀,領悟詩歌的大意。

再次朗讀,思考問題:可否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概括這首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悲涼。

  (三)精讀詩歌,賞析內容

1.先看詩的頭兩句,也就是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首聯主要是寫景。景物有: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個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這些景物給我們的感覺是顯得十分悲涼、悽清。“哀”字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艱難。也是全詩的`詩眼。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一系列描繪哀景的詞,既是自然環境的客觀描繪,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與投影。正像清代詩人王夫之所説:一切景語皆情語。這種,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請大家注意。

2.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提問:聯繫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想到了什麼?

明確:落木蕭蕭:①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會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覺。②也許會加重鄉愁,他會問自己,這常年飄泊的生活何時能結束。

“不盡長江”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會超越時空的限制,聯想到歷代的一些優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悵望千秋一灑淚”以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

3.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提問:什麼是“作客”?是否和現在的“做客”相同?

明確:“作客”和現在的“做客”不同,這裏的“作客”是客居他鄉的意思。杜甫這裏是漂泊他鄉、流浪他鄉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時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是長久的,不斷的。“常”作客。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

4.尾聯:艱難苦困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提問: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從哪聯的哪句詩知道的?

明確: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由於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提問:這是一種什麼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明確: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髮叢生,兩鬢染霜。

提問:杜甫為什麼“苦恨繁霜鬢”“新停濁酒杯”呢?

明確:國家的艱難,人民的苦難,激起杜甫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無奈年老多病,無能為力,他怎能不悲愁萬端?古人認為有酒方能澆愁,無奈多病不能喝酒,這種愁悶,這種傷憂,怎麼了卻、怎麼疏解?只能鬱結在詩中,鬱結在心頭!因此,我們讀這首詩,解這首詩,既要把握詩境對錶現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發的內涵——詩人杜甫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剛烈情懷!

  (四)拓展延伸

朗誦比賽,分小組誦讀這首詩,看哪一組讀得更有感情。

  (五)佈置作業

賞讀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專業知識類】

【參考答案】

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杜甫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一首名作。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2.賞析頷聯。【專業知識類】

【參考答案】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 “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阪”“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