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範文

1.教材簡析:

我所説課的篇目是《拿來主義》,它是職高語文一年級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提煉文章主旨。學習本文,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提煉議論文的主旨。

《拿來主義》一文是魯迅先生寫的關於如何正確對待外國文化方面的一篇雜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批判了國x黨反動派和一些人對待外國文化的錯誤態度,闡明瞭批判繼承外國文化的基本原理、正確態度和方法,指出了“拿來主義”對於創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義。魯迅先生對外國文化的見解,時至今日,仍然放射着思想的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

2.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

A.把握文章思路、結構和觀點;

B.揣摩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

C.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B.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C.訓練學生概括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

學習魯迅對待外國文化的態度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外國文化的態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A.明確什麼是“拿來主義”,理解比喻論證的方法;

B.揣摩犀利幽默的語言,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

教學難點:

明確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着重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4.教具準備:

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二、説教法

採用“疑問教學法”,即激疑──質疑──析疑──釋疑,以培養學生積極質疑問題、獨立思考問題、主動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學法

教師“疑問教學法”相適應,學生採用“疑問學習法”(即生疑──質疑──析疑──釋疑)進行學習。

四、説教學程序

本課文教學分兩課時進行。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文章層次,突破“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這個難點,突出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這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疑──簡介寫作背景導入新課,讓學生想問能問。

這篇文章寫於1934年6月4日。

當時,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着兩種錯誤態度:一種是全盤肯定,全盤吸收;一種是全盤否定,盲目排斥。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利於我國革命文化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着重闡明對待外國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

二、質疑──教給學生質疑方法,讓學生善問會問。

閲讀課文,圍繞文章的思路、結構和觀點質疑,理清文章思路,明確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揣摩犀利幽默的語言。

三、析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善思會議。

(一)篩選重排疑難問題。

(二)採用探究式析疑。

1.採用個體探究式析疑,通過因果論證法的分析理清文章層次。

(1)通過背景介紹,結合課文閲讀,你認為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麼?這可以從文中哪些語句反映出來?

(2)根據文題,你知道本文會寫些什麼?

(3)從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指出文章哪些自然段寫的是“原因”,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呢?哪些自然段是寫的是“結果”,即什麼是“拿來主義”?哪些自然段寫的是“結論”,即文章主旨?你認為文章應該怎樣劃分文章段落?各段寫的是什麼意思?

(4)作者寫作的思路是什麼?本文的論證方式是怎樣的?

2.採用羣體探究式析疑,主要通過例證法、類比法等論證方法的分析突破“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這個難點。

(1)第一段主要論述的是什麼?這段是否回答了“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是用什麼方法回答的?

(2)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樣批判“送去主義”的?可分為哪幾層?每層各寫了些什麼?

(3)在論證“什麼是送去主義”時,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的?送去主義的表現和實質是什麼?

(4)在論證“送去主義的危害”時,作者又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的?

(5)在論證“送來的危害”時,作者又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的?

3.通過揣摩犀利幽默的語言,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

(1)本文語言犀利,幽默諷刺,請找出第一段中的語句加以體會,理解其真正含義。

(2)“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含義各是什麼?

四、釋疑──導解導結導練,讓學生善解會練。

(一)導解釋疑,探求問題的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略)。

(二)導結激活,梳理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導練激勵,鞏固學生的知識技能

選擇判斷正確的一項:

1.下列詞語中加黑的字注音、書寫均無誤的一組是()。

A.殘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x片(yā)腦髓(suǐ)

C.自栩(xǔ)玄虛(xúan)

D.吝嗇(sè)蹩進(piē)

2.《拿來主義》一開始就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目的是()。

A.使人們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所以,先從歷史的發展談起。

B.對兩種主義的否定,就是從反面論證了拿來主義的正確,是對比烘托的手法。

C.文章主要立足於破,因為是駁論文。

D.文章拓開,使文章產生波瀾。

3."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的正確理解是()。

A.反映中國人對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

B.中國人信奉"小國寡民"的思想,習慣於"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C.對別國的先進經驗自己不去學習,也不許別人來傳播。

D.反映有些中國人對外國人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

4.第3段的中心是()。

A.揭露"送去主義"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實質。

B.諷刺尼采自詡太陽,反對"送去主義"。

C.反對"送去主義",主張"拿來主義"。

D.主張"拿來主義",反對不給子孫留點禮品。

5.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A.比喻論證B.對比論證C.類比論證

6.第3自然段運用的説理論證方法主要是()

A.比喻論證B.類比論證

C.對比論證D.因果論證

7.第4自然段“拋來”與“拋給”在實質上的主要區別是()

A.“拋來”動機良好,“拋給”企圖較壞

B.“拋來”動機較壞,“拋給”動機良好

C.“拋來”一般不帶有壞的動機和目的,“拋給”是有目的有企圖的

D.“拋來”和“拋給”的説法表面似有區別,但本質一樣

8.第5段中有5處引號,對後4處引號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第1處表示否定,第2處表示強調,第4處表示特指

B.第1處表示否定,後3處表示強調

C.第1、2處表示否定,第3、4處表示特指

D.第1處表示否定,後3處表示特指

9.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啟,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拋給"的實質和後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義的具體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後果,後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義"的危害性,揭示了"拿來主義"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後果,後文提出"拿來主義"。

D.前文分析了"拋來"與"拋給"的區別,後文提倡"拿來主義"。

10.3~7段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A.對比論證B.類比論證

C.因果論證D.舉例論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分析“怎樣實行‘拿來主義’”,總結全文。

教學設想:

採用“疑問教學法”,以學習和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為突破口,分析怎樣實行“拿來主義”,突出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疑──通過複習導入新課,讓學生想問能問。

二、質疑──根據質疑提示,讓學生善問會問。

請同學們閲讀第7-10自然段,圍繞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和“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充分質疑問難。

三、析疑──個體探究式和羣體探究式相結合,讓學生善思會議。

(一)篩選重排質疑問題。

(二)採用探究式析疑。

1.學生析疑主要採用羣體探究法進行析疑,突出教學重點一:比喻論證。

為此,我根據學生的質疑,重新設計了兩個問題來突出此重點。

(1)對待外國文化有哪幾種態度、行為,作者是如何評價的?“大宅子”、“孱頭”、“昏蛋”、“廢物”各比喻什麼?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2)拿來主義者對待不同性質的外國文化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呢?“大宅子”、“魚翅”、“x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各比喻什麼?運用比喻論證有什麼作用?

2.主要採用個體探究法進行析疑,突出教學重點二: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問題:結合前面的分析,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即拿來主義的基本原則、正確態度和方法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語句的?

3.採用個體探究法,通過分析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提煉文章主旨。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五句話,這五句話分別回答了什麼問題?本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什麼?

4.採用羣體探究式析疑,應用擴展。

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半個多世紀了,今天,重讀先生的文章,猶在耳邊迴響。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如何去拿呢?

四、釋疑──導解導結導練,讓學生善解會練。

(一)導解釋疑,探求問題的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略)。

(二)導結激活,梳理學生的知識結構。

1.歸納中心。

2.歸納寫作特點。

(三)導練激勵,鞏固學生的知識技能。

一、指出課文中下列詞語的含義。

1.拿來

2.使用

3.毀滅

二、指出下列比喻的喻體。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三、選擇題:

如果以“思想上應該裝上‘窗紗’”為題,下面哪些論據採用了較適合的比喻論證方式()

A.江河橫流,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B.生活中的窗紗是為了防止蒼蠅、蚊子、灰塵...

C.一切人都有愛美之心,西裝革履、燙髮口紅,是時代的美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根據所給觀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請同學們口述其論據,其他同學給以評析。

例如:

觀點——做事要有恆心,不間斷,才能成功。

論據——(1)滴水穿石(2)鐵杵磨成針

觀點:

1.客觀環境往往對人有很大影響

2.要掌握真本領必須勤學苦練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就不能成功

4.學生往往越過老師,後人往往越過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