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對新時期中國肖像油畫發展的思考分析論文

愛好2.28W

新時期以來,隨着中國的油畫藝術迅速推進,肖像藝術的創作也得到全而復甦從而進入繁榮發展期。在有識之士的提倡下,自1979年後在全國舉行的各次重大的美術展覽中,優秀的油畫肖像作品頻頻出現,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首先是人的主體意識覺醒和藝術表現意識的深化,恢復了油畫作為藝術科學的自律性,使藝術家自身的創作價值得到尊重,進而對民族及個人命運深刻思索和對美的心靈和美的意境積極追尋,為我國肖像藝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在創作上,題材的拓展主要體現在藝術家對生活中普通人的關注,改變了只是為革命導師和少數英雄人物畫像的清寂狀況,開拓了肖像藝術創作的廣闊天地。1980年羅中立創作的《父親》在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具有劃時代意義。這幅運用超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以類似巨幅領袖畫像的普通農民肖像畫的出現,在極“左”控制的年代是難以想象的。在此先後創作和展出的其他優秀肖像畫作品,如《塔吉克新娘》(靳尚誼)、《紅燭頌》(聞立鵬)《鋼水·汗水》 (廣廷渤)、《北方姑娘》(楊飛雲)、《國魂一一屈原頌》(朱乃正)、《康巴漢子》(陳丹青)、《紅花崗的懷念》 (吳海鷹)、《小翟》(何多等)、《創業艱難百戰多》(張祖英)、《黃土高原的母親》(尚揚)等優秀作品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藝術家主體精神覺醒所啟動的創作潛力。

對新時期中國肖像油畫發展的思考分析論文

其次,隨着改革開放和國內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國的油畫家有機會直接而對歐洲藝術大師的真跡,感受到正宗油畫技法的藝術力量,進而感悟到中國油畫要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必須要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把歐洲油畫精華真正學到手。1980年前後,以北京和四川為先興起了一股歐洲古典繪畫熱,人們如飢似渴地汲取着大師的營養,追求着油畫的純正品位,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藝術的高峯。

這種狀況的直接影響是,作為歐洲油畫的精華,達·芬奇、倫勃朗、委拉斯開茲、德拉克洛瓦、安格爾、塞尚、凡·高、畢加索等藝術大師所創作的優秀肖像珍品,成為藝術家重要的關注對象。在實踐中人們感悟到對歐洲油畫肖像的研究,是學習和掌握歐洲油畫的重要渠道。肖像藝術要求在有限的空間裏去表現畫家的精神境界和藝術追求,需要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及繪畫技巧。所以肖像畫水平的高低,往往又成為衡量一個油畫家創作水平的重要標誌。從另一角度着眼,也正因為這門藝術可依據的因素少,使得畫家在非常集中的領域內去探索很重要的藝術課題,便於體現畫家對變革中的中國油畫所涉及的藝術個性、語言修養和形式的探索。以上的這幾方而因素,無疑是中國油畫肖像藝術能有大幅度推進的動力。由於20世紀80年代初對歐洲古典油畫的大力推薦及研究的深入,使得我國油畫的繪畫技巧和表現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促進了油畫肖像藝術的寫實主義深入,而藝術的表現性、抒情性的融入,又為提高肖像藝術的表現力和向更廣泛領域的開拓創造了重要的客觀條件。

另外,近幾年後起之秀的崛起為油畫肖像藝術的發展增強了活力,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創作力量。他們的努力體現在創作的各個方而。例如有的畫家在運用古典油畫技法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努力尋找、表現中國現代人物精神;有的着力於從民間藝術和地方風俗中探尋個人的創作特色;也有的致力於現代造型手法研究,運用西方現代主義的創作理念來反映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思考,尋求在作品中體現某種現代哲理等。多種探索的共存局而,使1978年以來的二十餘年成為中國肖像畫歷史上發展最為繁榮的時期。無疑他們對各種藝術表現、風格語言的創造成績或探尋過程中的經驗,對油畫肖像藝術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新古典主義肖像畫

與中國油畫藝術總體發展一樣,寫實主義仍然是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的主流。在我國的肖像畫家中,靳尚誼的當代肖像畫創作具有代表性,其作品以純正的藝術語言和鮮明的創作個性,成為中國肖像藝術走向成熟的標誌。他在1983年創作的《塔吉克新娘》,成為當代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的典範之一,由此進入藝術創作生涯的黃金期。《青年女歌手》《果實》《醫生》《黃賓虹》《孫中山》《小松》《畫家》《八大山人》等一批充滿時代特色、體現多種類型人物形象和精神風貌的作品,在藝術上所進行的成功探索,產生了廣泛影響,吸引了大批後學者,對中國油畫肖像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綜觀靳尚誼的藝術,是在不倦的藝術探索中一直致力於把歐洲古典主義油畫精髓及它所體現的崇高理念,在當代中國現實條件下,較好地與民族傳統精神交流融會,並豐富了深厚的人文主義精神,開創了中國新古典主義學派,表達了他個人對生活理想的追求。而其作品中所顯現的優美、靜穆、典雅的境界,則給人以永恆的藝術享受。他的藝術成就及遠見卓識曾影響了一代年輕藝術家。今天,人們把寫實主義作為中國肖像藝術的主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包括了靳尚誼與其他風格類似的畫家們。

《康巴漢子》(陳丹青)生動體現了在藏北高原上具有強悍粗獷生命力的羣像,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寓意深厚,給人以較強的情感衝擊;而王沂東則以他在沂蒙山區的家鄉生活作為依據,創作了《劉二叔》《鐵蛋》《蟬鳴》等作品,表現了山區深沉濃重的自然風氣及純樸無華的民風;《白求恩》(湯小銘)、《記憶的歌》(楊飛雲),《出生地》(郭潤文)、《青春》(林永康)、《回族大娘》(徐芒耀)等作品,以細膩的筆調在嚴謹的古典樣式中,注入了現代社會中某種人的不安的靈魂所潛藏的情感衝擊力,體現了畫家精神和感情上的獨立思考。寫意性肖像畫

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寫實主義深化的同時,寫意性、表現性、抒情性的逐漸融入,導致了油畫藝術語言的多樣化及豐富性。以寫意性來説,1985年朱乃正創作的“初夏”有其代表意義。作品表現了一位在西北工作的女藝術工作者,以初夏為標題,既是作畫時的自然季節,又是人的生命狀態的一種聯想。畫傢俱有廣博的文化修養,既擅中國書法藝術,又具傳統詩文素養,揮寫自如的筆意和清爽優雅的色調,使自然界的初夏和人的青春年華融為一體。人物性格和瞬間神態的抓取鮮明自然,畫而上大寫意的筆觸具有很強的表現性,為作品增添了清新的感覺,透出了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詹建俊創作的《馬大爺》,繼續發揮了他在大型創作中特有的氣勢宏偉、筆觸剛勁有力、節奏流暢的特色。畫而上流動的強勁筆觸和幾大色塊的映照穿插,以及獨具匠心的構圖安排和頭部與身體的取勢,用筆及形體有韻律的自如結合,特別是精彩的臉部結構及神態刻畫,都十分耐人尋味。這張肖像畫幅而不大,但藴含在肖像中的情感衝擊力令人注目。此外,像《蒙族姑娘》 (妥木斯)、《塔吉克姑娘阿依古麗》(全山石)、《紅色的遐想》(葉立夫)、《女畫家肖像》(謝東明)、《韋啟美》(孫建平)、《自畫像》(俞曉夫)、《來客》(忻東旺)等,都屬發揮肖像油畫寫意性特點的優秀之作。象徵性肖像畫

20世紀80年代的肖像畫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具有紀念碑性質,其中象徵手法的運用在創作中相當突出。1979年由聞立鵬創作的《紅燭頌》是這類作品的代表,其創造性不僅在於選取了生動的人物形象,尋找到了紅燭、烈火等象徵性的語言,更在於畫家把聞一多的肖像和紅燭與烈火組成一個統一體,構成一個真正的、別人未曾發現的意象,使寫實與寫意、理性和感性、抽象和具象較好地結合,使燭、光、火三者的邏輯發展與聞一多崇高、壯美的人格得到較好的結合,增強了藝術表現力與內涵深度,從而達到更為寬廣的境界。韋爾申創作的《吉祥蒙古》抽去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對三個不同年齡蒙古婦女的刻畫,傳達出對這個富於滄桑感的民族的歷史思考。宋惠民創作的《聖山》則通過一位飽經風霜的母親的感人形象和遠處聖山神祕而聖潔的陽光互為襯托,象徵性地表現出對一個古老而又偉大民族的情感寄託,以凝重的旋律吟唱着畫家對生活在世界屋脊地區的西藏人民和高原土地的熱愛。這類作品中還有《紅花崗的懷念》(吳海鷹)、《紅星照耀中國》 (沈加蔚)、《青春》(何多等)、《啊!蒙古·蒙古》(張祖英)等,體現了一個時期人們的精神指向。表現性肖像畫

隨着現代藝術浪潮的衝擊,不少畫家在探索擴展肖像畫的傳統表現樣式,更着力於表現現代人物在社會變遷中的精神狀態和體現整體的形式美感。段正渠創作的《東方紅一一民間歌手李有源》,畫而表現的是一位迎着初升朝陽,高唱着信天游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陝北農民歌手。背景施以大而積的紅色,充滿着強烈的感性色彩,前景人物表情豪放、青筋突暴,沉醉於縱情的高歌之中,在粗獷而濃烈的基調中達到和諧。整幅畫而動感十足,具有強烈的感情衝擊力,創造出一種原始蠻荒的美感,也隱喻了畫家對主題的揭示。曹達立於1985年創作的《小舟》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一位印尼巴厘島的著名女舞蹈家的真實形象。他把海洋、熱帶植物、小船及青年舞蹈家組成一個新的幻覺空間,以寄託自己的情思和對第二故鄉的深深眷戀。而羅爾純以獨具個性的手法創作的《咪咪》,表現手法簡潔,色彩單純樸素,略作誇張的人物造型及有個性的構圖處理,使畫而具有較強的形式感,着力揭示出人物內心的流動心緒。戴士和創作的《林風眠》造型簡練,略帶誇張的變形,使人物情感表露與創作個性得到鮮明的展現。除上述作品外,《我輕輕地敲門》(俞曉夫)、《有紅色背景的肖像》(謝東明)、 《父與子》(劉小東)、《敏感者》 (朝戈)、《青年小卡的肖像》(毛焰)、《沿子》(李天元)、《夏日海灘》(劉明)、《阿克蘇少女》(克里木)、《閉着眼睛的頭像》(周春芽)等,都從不同角度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的獨特觀察,進行了具有個性特徵的探索。他們在破壞原有的模式中尋找新的富有表現力的切人點,這種“破壞”也是建設的過程,中國的油畫肖像藝術正是在這種不懈探索的過程中,煥發其勃勃的生機,在不斷的變化中向前發展。

在我們關注這一時期中國油畫肖像畫家對各種形式探索所做出的努力時,還看到在創作取材上與以往歐洲肖像藝術相比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大都展現了中國的普通人,特別是各類勞動者的生命狀態和對精神世界的探尋,創造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點和生動人物性格的作品,給人以親切、樸實、清新的感覺。這也和中國油畫家一直保持着與生活密切聯繫、與動盪的社會變動同呼吸共命運的特點分不開。綜觀20世紀80代以來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的進程,其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及大量優秀人才的湧現,表明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經過百年曆程後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它經過了數代人的努力與積累,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變化有直接關係。

人們回顧歷史就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在20世紀末,當西方藝術已從現代主義發展到後現代各種藝術形式,包括裝置藝術、大地藝術等都在不斷推出、展示,各種影視傳媒、攝影技術高度發展,呈現繽紛多彩的局而,而在中國的油畫肖像藝術卻獨能得到提倡與發展,並且日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的確,歷史常常有相似之處。作為油畫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肖像畫在歐洲出現很早,但當時主要是侷限在少數顯赫的權勢階層,如教廷宮室的王公、貴族作為歌功頌德與傳世之用。巧世紀後由於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提倡人的自我主體精神的覺醒和個性解放,衝破了歐洲中世紀教廷、神權的束縛,推進了歐洲文化的新生。文藝復興時期相繼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藝術家,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波提切利、提香等,都留下了不朽的肖像名作。

他們崇尚的理性和科學的精神,把對“人”的研究和表現作為藝術探索最中心的課題,形成了歐洲油畫中肖像畫的獨特位置。從米開朗基羅《聖家族》、拉斐爾《聖母像》等作品中,我們可看到在宗教性的肖像畫中把神靈人格化;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則是在普通人中注入了一種理想精神,把凡人神靈化,從而體現出重視人的尊嚴和價值的人文主義思想。之後有德國的荷爾拜因、丟勒等,都在他們的作品中透出了畫家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超越了具體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反映了對當時社會和個人的愛憎表達。17世紀歐洲肖像油畫進入了鼎盛時期,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在《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中,把教皇內心的貪婪、陰險和冷酷,在一副威嚴的外表下展示得入木三分。而他作為宮廷畫師,又通過肖像作品對在宮廷地位低下的玩偶侏儒、宮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並賦予其人格不可侵犯的尊嚴,表現了生活在底層的人物的機智、詼諧和憂患。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成就,他一生經歷多變,晚年貧困潦倒,他那眾多的自畫像,既因具備了當時藝術上最為豐富的表現力而成為經典之作,也是他一生對社會、人生酸楚體驗的真實寫照。到18至19世紀的歐洲,隨着社會變革和新興資產階級的興起,市民階層產生,肖像畫的需求更傾向於日漸擴大的中產階級和市民階層,顯示了更加繁盛的景象。另外,18世紀法國畫壇也經歷了革命性的變化。大衞一生創作了大量肖像作品,如《馬拉之死》和他的羣體性的鉅作《拿破崙加冕禮》是史詩般的作品,可以指名道姓説出全體出席加冕禮的重要人物。作品在整體的宏觀把握和具體細節的精妙刻畫之間的協調結合,堪稱經典之作。

大衞之後被稱為學院派古典主義的代表安格爾,浪漫主義的代表德拉克洛瓦和西班牙的戈雅、格列柯都在肖像畫創作中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而繼浪漫主義之後,歐洲畫壇更是畫家個性覺醒的時期,藝術風格多彩紛呈。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米勒,印象派畫家馬奈、德加、雷諾阿,都以自己鮮明的個性創作了許多精彩的作品。而後期印象主義畫家塞尚、高更、凡·高和之後的莫迪利亞尼、馬蒂斯、畢加索,則以極具感情化的藝術語言,把畫家個人的主體創造意識提到一個新的境界。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歐洲油畫中,幾乎所有的人物畫大師,都是傑出的肖像畫家,都把對“人”的本身及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和畫家個人的情感與理念,寄寓於肖像畫藝術的創作之中,而各個藝術流派幾個世紀以來對藝術表現形式及風格的探求,也都是圍繞着如何能更好地體現個人對社會及人的精神境界的探索和表現這一主題,創造了極具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油畫肖像藝術這座藝術寶庫。西方肖像畫藝術由於經濟發展而興旺,也是文藝復興以來對人的價值重視的結果,而我們中國的油畫肖像畫與西方相比歷史尚短。一方而,從歷史上看,中國自唐代以來,由於文人畫的興起和精神關注點的轉向,長期以來山水畫和花鳥畫佔有了很大份額,人物畫逐漸式微;另一方而,油畫傳入中國後,鑑於當時中國的歷史原因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提倡英雄人物、領袖和工農兵羣體意志,個人的價值未獲充分重視。直到改革開放以後社會整體觀念發生變化,經濟發展的需要勢必要重視人的創造價值,從而激活了人的精神追求,逐漸形成對人的個人價值的尊重的社會環境,為中國油畫肖像藝術拓展了藝術表現的題材和內容,拓寬了中國油畫家的藝術視野。而隨着國家改革開放,中外藝術交流不斷增強,藝術表現新形式、新觀念的導入,又多方而地豐富了肖像畫創作的形式語言。正是歷史發展所造成的機遇,促進了這門新興藝術學科的順利發展。

另外,隨着近幾年油畫肖像藝術的發展,對肖像畫本身藝術規律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作為肖像畫特徵的“肖似”和通過肖像作品表現畫家的自我,以及體現時代變化的精神特點,是這門藝術繼續深入發展所而臨的重要課題,也是衡量肖像作品學術水平的重要一環。過去,由於歷史條件所限,長期以來,我們比較熟悉的是19世紀俄羅斯的肖像畫,如列賓、蘇里科夫、塞洛夫、克拉姆斯科依、涅斯且羅夫、柯林等的肖像作品,還包括歐洲17世紀的委拉斯開茲、維米爾、倫勃朗等的肖像作品。畫中人物造型生動,個性鮮明而又強烈。20世紀80年代前我國的肖像畫創作幾乎都是沿着這個方向前進。而今,隨着我們認識的深入和對歐洲油畫發展更為寬泛的瞭解,我們又熟悉了另一種肖像畫的特色,如安格爾、莫迪利亞尼、凡·高、塞尚、畢加索等畫家的作品。它們更強調通過對象來表現出畫家本人的審美觀念。這類肖像有一定的形象準確性,表現一定的性格,但與對象有很大距離,主觀性較大,形體整理、輪廓線的處理等各種繪畫要素都經過高度概括加工,形成新的審美理念來體現畫家個人情緒,同樣具有強大的精神感染力量。實際上這種變化的內在邏輯也在於現代科技的發展及攝影技術的普遍運用。隨着時代變遷,人的欣賞趣味、生活觀念發生變化,肖像畫已從最初產生的因素一一表現和保留一個具體、真實對象的功能,轉化為發揮繪畫藝術的審美功能,實質上也是作為藝術創作主體的畫家在表現客體過程中更好地展現創作個性和思想情感的這一歷史性變化。正是由於這一認識上的突破,開闊了中國油畫家的藝術視野,使肖像藝術的創作呈現出形式與風格多樣化的生動局而。

除了上述因素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近幾年來隨着中國油畫事業的發展,培養和聚積了一批對油畫事業有着執着追求的優秀藝術家,他們全身心投入這門學科的探索和研究。他們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才使得中國油畫肖像創作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影響日益擴大,進入一個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並逐漸對人民的文化生活產生影響。

當前中國油畫正向成熟期邁進。隨着新世紀的到來,“以人為本”的思想提到了社會的重要位置,時代在呼喚更多具有精神感召力的作品產生,這與作品中體現“人”的生命價值和精神指向有着直接聯繫。而作為以研究人、表現人為主體的油畫肖像藝術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對未來中國油畫向深層次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同時油畫肖像藝術本身所涉及的一系列學術課題,與整個油畫藝術發展而臨的問題有同一性。無論對油畫肖像藝術語言的探索和作品精神力度的挖掘,或是繼承歐洲油畫肖像藝術精華與吸收融會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方而,或是從宏觀角度體現東方藝術獨特審美情趣,或是具體到肖像創作中關於形、神辯證關係的把握,都給我們在藝術探索方而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就反映社會現實而言,中國歷史一一特別是近代所經歷的劇烈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和人民感情的跌宕,無數推動歷史前進的英雄人物和“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展現出的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為我們油畫肖像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

標籤:肖像 油畫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