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奇妙的聲音小班活動

修訂後的新教材特別增加了一些活動方案,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主題,拓展教師開展主題的思路。成熟的活動方案只是有效開展活動的基礎之一,教師還需要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對現成的活動方案進行解讀與剖析,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開展實踐,在分析調整的基礎上實現有效。

奇妙的聲音小班活動

面對現成的活動方案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包括:材料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增減;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如何在活動中加以落實: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能力,考慮活動中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如何解決:幼兒在活動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等。

以下通過新教材中的小班主題活動“好聽的聲音”裏的活動方案“奇妙的聲音”,具體闡述如何對活動方案進行仔細解讀、層層剖析。

優點和困惑

確定活動方案後,我們先從“優點和困惑”入手進行解讀。該方案的優點在於:活動材料簡單、常見、易收集;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小結語言清晰:學習方式靈活,既有幼兒的分散自我體驗,也有集中讓幼兒共同探究,一張一弛和動靜交替的環節設置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

教師的困惑主要集中在:教案中提到“各種瓶子”,到底要準備多少瓶子?活動中要提供那麼多材料,如何擺放才能不干擾幼兒的注意力?活動強調讓幼兒“自由地選擇喜歡的瓶子”,如何在滿足幼兒意願的同時兼顧班級常規?活動中三個環節都需要往瓶子裏放東西,這三次“放”有何不同?

材料和場地

首先,我們將方案中的10種材料調整為6種,即黃豆、回形針、紙、硬幣、棉花和紅棗,去掉了種類相同且聲音區分度不大的物品。這6種材料都是幼兒熟悉的,發出的聲音具有鮮明的特點,便於幼兒區分。

其次,我們將各種瓶子調整為兩種瓶子,瓶身用紅、黃、綠等顏色的手工紙進行遮蓋,目的是方便幼兒傾聽、觀察後進行表述。

在場地安排上,我們預設了兩種方案:1.擺放6張桌子,每張桌子上都有6種材料,幼兒圍着材料坐成一圈;2.幼兒圍着教師坐成半圓形,身後擺放幾張桌子,每張桌子上放1種材料。

小班幼兒好動,易被外界環境干擾,讓幼兒圍坐在有材料的桌子邊,必然會引起教師對常規的提示,影響幼兒的傾聽和觀察,尤其對新教師來説,第二種方案更加穩妥。如果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且已經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第一種擺放方案也未嘗不可。

環節和常規

要解決教師的困惑,我們必須細化活動環節,甚至對教師的教學語言進行預設分析。

1.巧用材料

我們準備了一個筐,裏面放置了比幼兒人數多一些的瓶子,每個瓶子裏都裝了一粒黃豆。我們讓每個幼兒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瓶子,告訴他們瓶子裏藏了一樣東西。這一設置與原先方案中強調的“自由地選擇喜歡的瓶子”似乎不同,卻避免了幼兒可能出現的爭搶現象,解決了“自由與規則統一”的問題。雖然面對的是同樣的瓶子,但幼兒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瓶子。

當幼兒發現瓶子裏有東西,很想探究瓶子裏裝了什麼時,可以讓幼兒打開瓶蓋,發現大家瓶子裏裝的都是黃豆後,再讓幼兒蓋上瓶蓋搖一搖、聽一聽,説説自己的發現。這樣的環節處理解決了方案中第一環節需要梳理的'經驗點:幼兒發現瓶子裏有東西就能發出聲音,空空的就沒有聲音。

第二環節藉助照片先讓幼兒看清三樣材料,然後聽聲音猜每個瓶子裏分別裝的是什麼。這樣可以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同時降低難度,增設思維階梯,避免幼兒盲目猜測,提高了活動的有效性。

最後一個環節用兩個被遮起來的瓶子挑戰幼兒的傾聽經驗,增加活動的樂趣。

2.巧用語言

當幼兒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瓶子後,有的教師會説:“搖一搖,聽一聽,猜猜瓶子裏是什麼?”其實當幼兒拿起瓶子的剎那,黃豆會隨着瓶子的晃動發出聲響,這個發現會讓幼兒不由自主地晃動瓶子並且相互模仿。因此,教師這時的提示是多餘的,只需靜心觀察幼兒的表現。

標籤:小班 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