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要注重培養學生具備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人都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都能從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筆者就如何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進行了探究。

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激發學習情感,讓學生“樂學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才能有效改變學生“被動學”和“不願學”的狀態。國小生年齡尚小,自主學習能力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其他新奇事物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師必須使自己成為激發情感的高手,將學生情感發現線索與數學學科特點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興奮狀態。比如在學習“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就可以聯繫實際設計問題:“草地上有5只小白兔,現在又來了3只,請問這時草地上一共有幾隻?”這樣既能化抽象為形象,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傳授學法要領,讓學生“實踐學”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生掌握知識不如幫助學生懂得如何運用知識。教師可以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和課後延展。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知識點時,我先請學生在課前蒐集有關人民幣的資料,瞭解人民幣都有哪些分類和麪值,顏色;接着在上課時用多媒體展示人民幣,考察預習結果,完善知識體系;課後佈置有關人民幣兑換方面的作業,鞏固知識。

三、重視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學”

國小生還處於認識和學習知識的初級階段,學習能力及習慣尚未形成,所以藉助學習活動、教師幫助和同學互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國小數學教師應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和合作性學習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分組、分題。比如在學習“第幾”相關知識時,我將學生分成小組,製作號碼牌,以小組為一個單位,每人一組1~8的數字卡,請學生自己排列,這樣學生就可以共同探討怎樣排序,共同學習了。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積極配合,共同努力,為國小數學教學貢獻力量。

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篇2]

當前,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比較普遍,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給多少,學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學 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大多數學生頭腦裏只是老師“灌輸”的內容,離開老師,就不會學習了,這種現狀 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後果。 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國小生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呢?下面,談一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形成,是促使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

事實證明,國小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便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力。針對一年級孩子的實際情況,首先,我講一些科學家小時候怎樣立志成才;工農子弟怎樣克服重重困難, 刻苦學習,結果成為農藝技師,養豬、養雞專家等故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孩子心目中樹立一些榜樣,通過具體、形象而生動的語言,讓他們知道該怎麼做,才是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而學習,為人民創造幸福生活而 學習。激發他們“我要學,我想學,我一定要學好”的信心。但是,動機教育是長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 對隨着年齡增長,卻沒有形成良好學習動機,情趣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個別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輔導,直至改正為止。其次,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還必須靠教師良好的教學過程來影響。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觀察力不集中,情趣易變。針對這些特點,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要堅持持久性。通過生動的教學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知識的興趣。為此,我重視運用符合兒童心理特徵的形象語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導操作學具,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樂意,不覺疲倦。

二、教給學習方法,是形成學習能力的關鍵 。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示範,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如在解計算題教師要自覺,認真審題按步分析,認真驗算。在解應用題時,教師要告訴學生老師是從何想起,怎麼想,怎麼做的?讓學生從示範中領悟方法。

教師還要注意進行學法交流,對解一道題,學一段內容,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讓學生自學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着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