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頭目脹痛的艾灸解決方法

概述

頭目脹痛的艾灸解決方法

頭目脹痛是指單側、兩側出現的頭部和眼部脹痛,病程日久、失治、誤治可導致目盲。

本症與內科中的“雷頭風”、“偏頭風”易於混淆。“雷頭風”、“偏頭風”雖有頭脹疼痛,或一側頭痛,但沒有目睛受損之候,臨牀應予鑑別。常見病因及症狀

(l)痰濕上逆:頭痛,目脹,視物昏暗,瞳神散大,伴噁心,嘔吐清水痰涎,或胸悶身重,納呆,渴不欲飲,苔白膩或黃膩,脈濡細或滑數。

(2)肝火犯胃:頭痛偏甚如劈,目珠脹痛欲脱,瞳神散大,視力驟降,伴有煩躁易怒,口渴欲飲,嘔吐頻作,舌紅苔黃,脈弦滑數等一系列火熱實證。

(3)肝陽上亢:頭痛一側偏重,目珠脹痛,瞳神或大,視物模糊,可見虹視,頭暈泛惡,口乾咽痛,舌紅苔薄,脈弦細。

(4)陰虛火旺:頭痛頭暈,目珠脹痛,瞳神或大,兩眼昏花,可見虹視,心慌心悸,夜寐不安,五心煩熱,舌紅苔少,脈細數無力。

病情分析與鑑別

(l)痰濕上逆頭目脹痛:多為痰飲內盛之體,或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陽虛濕困,濕濁上蒙清竅,陽氣不得上榮頭目而致。然其有熱化寒化之別,中焦氣虛,或進食生冷,濕從寒化,寒痰上蒙清竅而見本症。脾失健運,胃氣不降,故嘔吐清涎,舌苔白膩,脈濡細。若素體陽盛或胃有藴熱,濕從熱化,痰熱上蒙清竅而見本症。中焦痰熱阻滯,濁陰不降,故頭暈、噁心嘔吐,津液不能上乘,故口渴反不欲飲,舌苔黃膩,脈滑數。寒化熱化的鑑別在於:寒化症狀為嘔吐清涎,頭痛,苔白膩,脈濡細;熱化症狀為噁心嘔吐,口渴反不欲飲,頭暈,苔黃膩,脈滑數。

(2)肝火犯胃頭目脹痛:多為素性急躁,暴怒傷肝之人,怒則氣上,肝火旺盛,上灼清竅,故頭目脹痛,瞳神散大,視力驟降。肝膽經上行於頭側,故頭痛如劈,目珠脹痛;情緒波動則肝鬱化火,故常隨情緒波動而陣作;肝火橫逆犯胃,故嘔吐頻作;肝火內盛,故舌紅苔黃,脈弦滑。

肝火犯胃頭目脹痛與痰濕上逆頭目脹痛:雖均有頭目脹痛與嘔吐之症,然其病因病機不同。前者病勢急重,主要是由於肝火犯胃,火性炎上而致,後者病勢較緩,主要是由於脾虛痰濕阻逆,清竅被蒙而致。二者不難鑑別。

(3)肝陽上亢頭日脹痛:多為素體肝腎陰虛之人,肝腎陰虛則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清竅被擾,故可見虹視及瞳神或大;脈絡受阻,不通則痛,故可見頭目脹痛;肝陽上亢,熱盛生風,故頭暈泛惡,肝陰耗傷,故視物模糊。腎陰虧虛故腰膝痠軟。伴見口乾咽痛,舌紅苔薄,脈弦細等陰液虧損之症。

肝陽上亢頭目脹痛與肝火犯胃頭目脹痛:二者均與肝有關,然前者為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肝陽上亢,其病機是肝腎陰虛,屬虛;後者為肝氣鬱滯、肝鬱化火,肝火上炎,其病機則由於肝火犯胃,屬實。臨牀重在明辨虛實。

(4)陰虛火旺頭目脹痛:多為憂思過度,心血耗損,或肝血不足,陰虛虛火上炎,清竅被擾,故見頭目脹痛,伴見虹視及隨神或大;心肝血虛,無以上榮頭目,故見頭暈目昏;心主失養,故心慌心悸,夜寐不寧,舌紅苔少,脈細數無力。

頭目脹痛一症,臨牀辨證與肝最為密切,由於肝鬱氣滯,化火生風,故以頭痛目脹為主證。另因肝為剛髒,常易橫逆乘土,影響脾胃升降,故每伴嘔吐。一般預後尚好。但若治不及時,亦可延誤病情,而有目盲之危。艾灸取穴

艾灸體會

中藥和鍼灸同時運用,可相輔相成,中藥有五臟六腑的歸經,腑穴歸屬十二經,無論是中藥還是腧穴發揮作用都是有選擇性的,某藥、某穴對某臟腑、某經絡的病變各起主要的治療作用,從歸經學説,可以看出腧穴與中藥在治療上的`內涵關係,由於中藥對人體疾病的治療作用與腧穴對人體疾病的治療作用其醫理其近,將兩者有機地結合應用於臨牀治療,相得益彰,療效更佳。

標籤:艾灸 脹痛 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