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帶分數與假分數互化等。難點是用除法意義理解分數意義。那麼《分數與除法》的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最新的《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範文吧!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範文(1)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產生和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分數的產生時,平均分的過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要用分數來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把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藴涵着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但是都沒有明確提出來,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之後,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不論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假分數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

1.直觀演示是學生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前提:由於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已經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比較熟悉,所以本節課教學把一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時並沒有讓學生操作,而是計算機演示分的過程,讓學生理解1張餅的就是張。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多少張餅,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充分操作,體驗兩種分法的含義,重點在如何理解3張餅的就是張。把2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張?繼續讓學生操作,豐富對2張餅的就是張餅的理解。學生操作經驗的積累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本節課圍繞兩種分法精心設計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邏輯的問題串,“逼”學生進行有序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的,只有把知識放在一個完整的系統中,學生的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比如學生在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練習時對0.5÷3=,部分學生會覺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師解釋:這種分數形式平時並不常見,隨着今後的學習,大家就能把它轉化成常見的分數形式。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範文(2)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分數與除法,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而在國小階段數學知識之所以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絕不僅僅是知識演繹的結果,而是具體的模型、圖形、情景等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學之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就國小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儲於學生腦海裏的狀態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應當是抽象與具體可以轉換的數學知識。整節課教學有以下特點:

1.提供豐富的素材,經歷“數學化”過程。

分數與除法關係的理解,是以具體可感的實物、圖片為媒介,用動手操作為方式,在豐富的表象的支撐下生成數學知識,是一個不斷豐富感性積累,並逐步抽象、建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供豐富數學學習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發現的結論,從文字表達、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經歷從複雜到簡潔,從生活語言到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個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問題寓於方法,內容承載思想。

數學學習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方法自然就寓於其中;學習內容則承載着數學思想。也就是説,數學知識本身僅僅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以知識為載體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就分數與除法而言,筆者以為如果僅僅為得出一個關係式而進行教學,僅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實際上,藉助於這個知識載體,我們還要關注藴藏其中的歸納、比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理解與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後面學習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比、百分數打下基礎,所以,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在整個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教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測與交流等教學活動.”這説明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主動的參與。”

成功之處有,不足之處也有。課後反思之,對分數與除法的聯繫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但是它們之間還有哪些區別卻並沒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歸納。除法表示兩個數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數是一個數。這説明課前我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深入,還沒有把握住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時要多查閲資料,以便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範文(3)

《分數與除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從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在講這節課之前,本來以為是很簡單的一節課,學生在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時也一定會很容易,唯一的難點是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我想只要藉助實物圓形紙片給學生演示一下,學生就會理解了,但當我講完這節課後,才發現我的想法太簡單了,我把學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學生了,這部分知識雖然有一部分學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在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還很困難。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時, 能夠藉助直觀形象的實物圖,通過動手操作、演示説明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這對於國小生來説,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由於我在教學時,疏忽了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演示説明的時候,叫的學生少,如果能多叫幾名同學演示説明,再加上教師的及時點撥,我想這部分學生在理解這一難點時,就會比較容易了。

二、學生不是理想化的學生,不要指望他們什麼都會,因為學生之間畢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在教學“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應分多少張餅?”時,我讓學生藉助圓形紙片在小組內合作進行分割,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我才發現有的同學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分,圓紙片拿在手上束手無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學分;小組的同學分完後,演示彙報時,有很多同學都知道怎麼分,但説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心理認知特點。

三、小組的全員參與不夠。在小組合作進行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時,有的小組合作的效果較好,但有的小組有個別同學孤立,不能很好的與人合作,我想,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如果能讓小組長佈置好明確的任務分工,讓每個人都有事可做,小組合作的效果就會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