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仡佬族會有怎樣的婚禮習俗

仡佬族是貴州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自稱“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這樣一個古老的民族,會有怎樣有趣的婚俗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仡佬族會有怎樣的婚禮習俗

  仡佬族風趣婚俗:新郎竟難辨新娘

仡佬族青年男女歷來實行自由戀愛,除節日、集會和趕集時的交往相識之外,主要的戀愛方式就是在 "走坡 "中傳歌互答交友。 "走坡 "的季節是陽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輕人身穿盛裝,男女各自結伴,到集市上尋找對歌的夥伴。找到滿意的對手後,就邀到風景美麗的山坡草坪上開始對唱。以歌為媒,一問一答,相互滿意,互贈信物。最後託媒人通報家長,確定婚期成親。

媒人先由男方拜託,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兒的生辰八字交給媒人轉遞男方。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後,認為與兒子的八字相合,這門親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親方式各地略有差別,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過門前一個月,同村寨的同輩姑娘自願組成十人儐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與新娘日夜相伴,幫她做新鞋,縫嫁衣,備粧奩。成親的那天,十姐妹與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樣,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撐同樣的"姐妹傘",剪同樣的髮型,扎同樣的辮子,甚至連舉止姿態都相近相似。若非親友,真不知誰是新娘,誰是儐相。到了新郎家,十一個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熱鬧非常。

接親的當天,許多地方都有設"歌卡"的習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親時,要唱答盤問方能通過"歌卡"進入新娘家。同樣,女方送親隊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問歌才能進新郎的家門。有時從早一直唱到晚,圍觀看熱鬧的人擠得水泄不通。最後若答不上來,那就自問自答,或由家長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欄門歌"結束。在長時間的對歌中,主人要供應好吃好喝給客人,以保證對歌時精力旺盛,情緒飽滿。

新娘進屋後,許多地方要"鬧歌堂",即在洞房內外擺擂台賽歌,男女唱答。高潮時,喝彩聲、歡笑聲、響成一片,成了青年人顯露才華的極好場所。

  仡佬族風趣的婚禮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的三五天便開始“哭嫁”。娶親時新郎不親迎,而是於婚期前一日派轎伕在天黑前到女家。進門前,女方有專人主持“攔門禮”,要行敬酒、鋪氈、恭候等禮數,每道程序都有傳統的對答禮詞,必須唱得合乎規矩,否則要遭鬨笑。姑娘出嫁時先將花轎抬進堂屋,由新娘的兄長或叔叔將新娘“拉出”裏屋,給祖宗父母磕頭,爾後“強抱”入轎中,表示對孃家的戀戀不捨。孃家人把轎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給男方轎伕。轎前有兩人持大刀開路,花轎周圍有彩旗和藍傘簇擁,途中鳴號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熱鬧。到新郎家拜堂後,新娘要重新梳粧打扮,然後到寨中寬敞處讓大家欣賞、逗笑,以便和鄉親們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禮更有趣。新郎騎馬去迎親,有4個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着竹掃帚,另2人抬着酒肉禮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幾個壯漢攔路“搶劫”,把“搶”來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這點禮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門,有一羣人手執木片圍“打”新郎,男方執竹掃帚要全力保護突圍。新郎跑進女方家門,馬上有“敬親酒”招待,而且新郎與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畢,新郎將新娘“抱”上馬背,新郎執韁引路而歸。

隆重的婚禮宴席分二台或三台,即要連續吃二三道不同的席。第一台是茶席,只吃茶、油炸食品及乾鮮果品。第二台是酒席,要喝白酒,吃各種涼拌拼盤。第三台是正席,除必有的兩碗扣肉外,還得有各種烹炒的.民族風味。

婚宴中,仡佬族還用咂酒招待客人。咂酒是將酒釀好後密封於外抹柴灰拌黃泥的壇中插上兩根竹竿,一彎一直,竹節沒有完全打通。飲用時打通竹節,直管進氣,彎管咂吸而飲,飲酒時有專門唱“打鬧歌”的歌手助興,使客人感到一片温馨。

仡佬族的民間高台舞獅,是很受羣眾喜愛的娛樂活動,具有雜技藝術的特色。高台是以8至12張大方桌一層層疊壘而成的,最上面的桌子四條腿朝天,總高度10多米,一個舞獅班子,少則四五人,多則15人。一般同時登台表演的是4人。兩個人扮獅子,把獅頭獅皮披蓋在全身,只露兩腳;另外2人分別裝扮成孫猴和笑臉和尚。有時還有同時出場的小獅子。“孫猴”和“笑臉和尚”揮舞手帕逗引大獅子逐層攀上高台,直至頂端。上攀的動作十分驚險,有正上、倒上、翻上,“小猴”與“和尚”、“小獅”與“小獅”一正一倒向上;大獅子有直上、穿上、穿繞桌子螺旋上,到最高處還要四腳踩桌腿表演,不帶任何保險繩索。所表演的技巧,都有生動形象的名目,如“燕子翻身”、“蛤蟆抱崽”、“鰲魚吃水”、“雛鷹展翅”、“鯉魚曬肚”、“蜘蛛吊線”、“仙猴摘桃”、“滾龍抱柱”、“沖天倒立”、“靠背翻”、“踩高樁”、“疊羅漢”、“旋風車”等,一個舞獅班有時可連續表演四五個小時。有些動作使人屏息斂氣,怦然心動,有些動作又滑稽可笑使觀眾忍俊不禁。

  仡佬族婚姻締結過程

仡佬族青年男女在趕場、過節等日子裏互相認識後,若男方有意,就用紅布或紅紙包着一雙筷子揣在對襟衣的胸口裏,擇日來到女方家,然後從懷裏拿出那雙筷子恭恭敬敬地放在女方家堂屋中的八仙桌上就走了,這是求婚禮,在仡佬族中叫做“送筷求親”。女方家父母接着找親朋好友商議,打聽男方的情況後決定是否聯姻。

過了半年左右,男方會帶一壺特製的糯米酒來到女方家,將酒放在八仙桌上。這時男方會説:“大爹大媽,你家有一朵美麗的鮮花,我搭了一座紅橋,想求大爹大媽把鮮花送給我拿回家去土栽,讓她生根發芽,開出更美麗的花。今日我特提一壺酒來給老人家解解渴,以求老人家開金口。”待男方説完,女方父母就按事先商議好的對策來作答。一般有三種情況:

(1)若不同意這門婚姻,就説:“我家的鮮花若移到你們的寨上怕栽不活。你帶來的好酒我們沒福享受,你帶回去吧。”求婚男子得到這樣的答覆卻不能生氣:“多謝老人家指教。衷心祝福你們家這朵花能栽到土肥水足的花園裏!”然後,在女方家草草吃一頓便飯即將那壺糯米酒拎回家。

(2)若女方對這門親事還不能決定,須對男方進一步瞭解時,女方父母就説:“你這糯米酒還沒熟透,留它再窯兩年吧。”求婚男子聽了這句話就留下來吃頓飯,然後把糯米酒留在女方家回去了。過二、三個月後再找人到女方家詢問情況。

(3)若女方同意了這門親事,女方父母就會很高興地説:“多謝你的好酒,我們一起分享吧。”接着拿來三個大碗,將糯米酒倒在碗裏,由女方父母先喝上一口,然後依次遞給在座的親朋好友輪流喝,直至酒被喝光。喝完酒後,女方父母發話了:“你帶來的美酒味道好極了,甜透了我們的心。願你們的日子像這神仙酒一樣醇香。”這天,女方家要擺一桌酒席來招待男方,隆重的宴席會有清茶、白酒、扣肉、油炸食品、乾鮮果品、涼拌拼盤,還有各種烹炒的民族風味美食。席間要唱歌來助興,主要是女方家的親朋好友出題唱問,男方要以歌作答。目的是要考男方的知識、人品及技能等。其內容主要有仡佬族祖先從哪裏來,什麼時候(季節)栽種、收割等等。被求婚的女子則和女伴們躲在房間裏偷聽,看看男方是否聰明,人品如何,有無工作技能及謀生的本事。至此,這們親事就算大功告成了。

再過一段時間(一般是一年),男方就要準備接新娘回家了。在選定吉祥的日子後,男方要提前兩個月帶着一包紅糖到女方家去報喜並將吉日告知女方。這樣,雙方就準備等待着那一天的到來。喜慶日子到了,這天,新郎哥會帶上幾個男伴(主要為男歌郎)穿着傳統的仡佬族服飾,拿着一匹自織自染的藍土布、一袋紅糖、一壺糯米酒、一隻大公雞、一肘豬肉和十二個糯米粑前來接親。待到達女方家裏男方會將所帶來的肉、酒等交給女方親朋。新郎和男伴則要拿着那匹土布站在門前庭院中央迎接而不能直接進入女方家大門。這時十來個着盛裝的姐妹會和新娘一同邁出家門。待新娘站停後,新郎隨即把已挽成繡球狀的藍土布的一端拋給新娘,圍護住新娘的姐妹們會接住這拋過來的繡球並迅速將它解開,拴在新娘的腰上。這時,新郎會適時牽起繡球的另一端拉着新娘回男方家。到了新郎家不用拜堂而是直入洞房。至此,良緣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