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高效課堂261教學模式範文

熱點2.49W

一、261教學模式解讀

高效課堂261教學模式範文

261教學模式,“2”即導學案和自學單,“6”即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六個環節,“1”即一份檢測鞏固單。

“2”,導學案和自學單。上課前,教師通過充分備課,設計出導學案。導學案非教案,它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建立在學生自學基礎上的、重在教師導學、引學、助學的一種教學設計、策略。它於傳統教案體現出完全不同的教學理念,傳統教案重在“教”,是教師“牽”着學生走,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體現出教師的主體地位——滿堂教、全堂灌、一堂言,而學生只是處於被動的接收地位,變成了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儘管教案中也設計有學生的種種活動參與,但就整個教學活動而言,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並沒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尊重,課堂上學生都得圍着教師轉,使本來應該讓學生演“主角”的課堂,變成了學生只是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配角”,學生學習的內在潛能及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並沒有充分挖掘及調動起來,這樣的教學,違揹着學生的發展規律,泯滅與踐踏着人本身所具有的學習潛能,違揹着教育規律。而導學案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之上,去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設計方案。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研討,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整個教學過程的學習流程,讓學生在該流程的引導下,去自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親身學習的實踐體驗中,學會了學習,鍛鍊了能力,培養了素質,這樣的教學真正實現了還學生以課堂自主權、學習權、探究權、話語權,教師只是扮演着幫助者、引導者、提升者的角色。

導學案的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課題、課型、課時、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教學策略及方法、導學過程、教學感悟及反思(參考樣表見附件1或不以表格形式設計)。自學單,即教師給學生自主學習所提供的自學提綱,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流程表、路線圖、導向標,是教師給學生搭建的學習舞台。內容包括:課題、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內容提綱及問題、自學中的疑難和困惑、學習收穫小結(參考樣表見附件2或不以表格形式設計)。自主學習提綱主要是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以問題形式呈現給學生,但它不僅僅是知識問題的簡單羅列,它的設計一定要體現出“五化”,即系統條理化、知識問題化、階梯層次化、具體且細化、拓展應用及生活實踐化,並且要將對學生思維過程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性教育融入其中,這樣學生就會在問題的引導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一步一個台階地獲取着知識,從而達到了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教育。

“6”,教學過程中的六個環節,即出示目標→自主學習(問題導學)→小組交流→展示點評→總結提升→達標檢測與反饋。

(1)出示學習目標。每節課利用1—3分鐘時間進行導課,並將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能夠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新的一課的學習。特別需説明的是學習目標非教學目標,兩個概念隱含着兩種完全不同的內涵和理念,教學目標的出發點着重於“教”,着眼點在教師,體現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而學習目標則是站在學生“學”的`角度,為“學”而定,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學習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是一節課的方向標,是通過一節課的學習我們想要學生所要達到的境界或目的。學習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而不要籠統、模糊、不着邊際,不僅要有知識目標,更要有通過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與方法的體驗,培養學生探索與運用知識的能力與本領,還要在此過程中融入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包括磨練學生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以及豐富的內心體驗與心靈世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等等)。總之,學習目標的確定要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使教學成為豐富的、有靈性、有靈魂的過程,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2)自主學習。學生在自學單的引導下,通過閲讀教材,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可以查書籍、閲資料,但不可與其他同學交流,意在教育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之間若遇到什麼困惑、問題,可在充分考慮無果的情況下,做上標記,待在小組交流或展示環節再進行解惑、探討。

(3)小組交流。自主學習之後,組內同學間通過“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的形式,針對自學中的疑問、困惑共同探討交流,相互幫助、共同學習提高。這期間要充分發揮小組長、學科組長的作用,重點幫扶學困生、後進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學生可將基礎性知識牢固掌握,而通過組內交流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做出標記,在展示環節,再進行探討解決。

(4)展示點評,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共性和疑難問題進行交流展示、成果彙報。教師可將需要展示的問題以指定或抽籤的方式分配給各組,一人展示,組內其他成員補充、説明,外組成員進行質疑、點評。展示過程中,同時根據展示、點評時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得分(得分工作可由教師來完成,也可採取組間推磨式的指定人員或其它方式來完成),為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提供得分依據。展示點評時要依據“人人蔘與,個個展示”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進去,可分層要求,程度好的回答難度大的問題,程度弱者可展示簡單知識,總之,我們要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以發展。為鼓勵後進生的參與發言,在評價機制上,可採用“倒金字塔形”,即優等生的展示、點評、發言,積低分,後進生可積高分,充分調動後進生髮言參與的積極性。需要特別指出,哪些問題需要展示,哪些問題和知識不需要展示?不需要展示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學會的不展示;通過小組內交流討論能夠解決的不展示。需要展示的:重點與難點、關鍵點、易錯點、易混點、易考點、質疑點、拓展點、探索點、提升點、應用點、共性問題、需要引申及挖掘的問題。外組學生點評時,要從學生展示時的表現和展示知識兩層面進行評價,點評要有深度、力度、廣度,切忌為點評而點評,過於簡單化、形式化,要能開啟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內在潛能。此環節,教師點評也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學生髮揮如何,表現如何,課堂氣氛是否濃厚熱烈,能否將學生的思維調到最佳狀態,學生潛能能否最大程度的激發開來,全在於教師的把握、點燃、激勵、引導、提升。展示規則及要求:①脱稿展示②展示者面向學生,大方自然②語言規範、精煉、準確、流利,聲音洪亮且有禮貌(比如:我給大家展示的是……,謝謝你的點評!……我的展示完畢!……)③其他同學認真、靜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④有秩序、有禮貌地進行補充、質疑、點評。

另需説明,學生展示和學生講解的關係。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讓學生講解代替老師的講解,但須知兩者有着本質不同。首先理念不同,展示體現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參與,要求人人蔘與,個個展示,而講解更多站在教的角度,一人講,其他學生被動接受,雖然是學生的講解,但他仍然是“小老師”的角色,未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只不過是這個“教”由教師讓給了個體的學生,它照顧的是個體而非全部。其次,表現形式不同。展示可以讓學生以舞蹈、唱歌、課本劇等多種形式出現,而講解只是小老師的個體表演。新課改主張展示,不主張講解,因為論講解,學生永遠不及老師,效果永遠未有教師的好。當然,我們可以讓學生擔當起主持人角色(可以小組為單位輪流主持),代替老師主持教學流程,實現講解和展示的完美結合,培養綜合性人才。

(5)總結提升。學生在通過自學、討論、展示交流後,每個同學每個小組都要及時總結反思本節或本單元所學內容、所思、所悟及收穫,然後再逐一或抽小組彙報。總結,既要有知識方面的,又要有知識之外諸如思想覺悟、應用收穫、能力提升等方面,引導學生全面提升。

(6)達標檢測與反饋,即利用檢測鞏固單,對學生知識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反饋。檢測鞏固單的命題要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知識實際,切忌隨意性拼湊或借用整張單元卷、練習冊,試題需要精選、重組、自編。建議實行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共同編寫檢測單下的二次復備,集體備課下的檢測單,通過試題的精選,能準確把握知識點、考點、重點、難點及各種題型,相對來説具有權威性,但一定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進行二次篩選、復備,對症下藥地進行鞏固、檢測,因為各班學生基礎、性格特點及作風不一樣。其次,檢測鞏固要注意獨立性原則。檢測,不是練習,不得隨意討論,目的是通過獨立自主檢測,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再次,以小組為單位,做好互批互改,得分評價與總結,評出最佳學生、最佳小組及進步幅度獎。最後,檢測注意靈活性原則,並非節節課都檢測,可以一節課、一個單元,也可以一週一檢測,形式要靈活,教師可視情況而定,但必須得有。

特別説明,上述六環節之間的運用,可靈活掌握,無固定的時間分配要求,根據所學內容各環節可長可短、可緊可鬆、可簡可略,六個環節科可一氣呵成,也可分幾課時完成,可一節課內通過小步子、快節奏地完成六個環節,也可利用幾節課來完成六個環節的大循環,教師可視課題而定,可視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二、“261”教學模式之下的課型及操作步驟

“261”教學模式之下的課型分為自主學習課、展示交流課、檢測反饋課。各課型操作步驟如下:

自主學習課,即上課後利用簡短的時間(1—2分鐘)導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學生在自學單、自學提綱的引領下進行自主學習(該環節同學之間不討論,強調獨立、自主,並做好筆記、記錄,有疑惑、問題可用紅色筆標記,待小組討論時加以解決)→小組內交流討論,解決組內的困惑(通過“生幫生”、“兵教兵”、“優帶差”的形式達到人人過關,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請教老師或待組間展示時去解決,併為下一步小組之間的展示做好準備)。教師在該課型中的作用就是穿插於學生及各小組之間,與學生平等地交流、解惑、幫助指導學生。

展示交流課,即上課後各小組先簡短交流需展示內容,並做好分工(誰展示XX題、誰補充、誰記錄評價等,分工時儘量照顧到後進生),做好展示準備→進入展示環節,小組之間可按照順序輪流依次展示各題,也可採取抽籤的形式,某小組抽到哪幾題就展示那些題。展示的同時,本小組要及時做補充,其他小組要及時點評、質疑,並根據展示的表現、補充的表現、點評質疑的表現給予得分評價。展示時要做到緊張、高效而有序,勿鬆散、拖拉、雜亂無章,聲音要洪亮等(具體要求可參照附件《課堂展示歌》)。每展示一道題要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總結該題的關鍵點、知識點、注意點、難點、易混淆點、考點等。最後環節,由小主持人或教師做總評、總結。教師在該課型中的作用就是解惑、引導、提升、總評,但要把握好分寸,教師只有在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討論交流、展示互動等各種學習方式之後,仍不能解決或某些問題需要引申而學生做不到時,再上場幫助解決,否則,教師只應該當一個默默的“觀眾”,或曰暗中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檢測反饋課,即每學一課時或一個單元,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鞏固(相當於課時清或單元清、堂堂清、日日清或週週清等)。教師發放通過集體備課精選、精編的試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互批檢查並通報得分(給予記錄評價)→各組彙報存在問題,並展示講解,其它小組及教師點評、質疑、補充→本組總結→主持人或教師最後總結、總評。(學生在檢測單上要做好批註並存檔保存)

另需説明,三種課型並無明顯界限,可獨立、可連貫、可穿插,時間運用可長可短,課時分配可靈活掌握,一切以高效、學生髮展和素質的提高為宗旨和目的,甚或實行課上課下、課內課外、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課型大循環。

三、“261”教學模式之下的學校管理

課堂教學改革並非獨立的單項活動,而是一個科學、精密的系統工程,需要有與之相關的管理制度來保證實施。

1、教學教研管理。

①以教研組或年級教研組為單位,開晨會(由教研組長組織):指出昨天本組教師講課的優點和不足,並指明今後改進的方向(可採用2+2聽評課法,即肯定兩個優點、指出兩處不足,評課要“毫不留情”、“一針見血”,勿當“老好人”,樹立“批評及幫助”的觀念),佈置今天本組教研工作安排(公開課、示範課、達標過關課、優質課、研討會等),並提出要求。

②以年級教研組(大規模學校)或教研組(小型學校)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主持人、召集人、參與人、記錄存檔人)、定課題及備課內容。程序上:教研組長分工:主備人→個人初備→交流討論→形成定稿→二次復備→反思感悟→交流得失(下一次集體備課),依次循環。備課教案,要作為學校教研成果保存存檔(電子、紙質),作為下屆教師上課的重要參考資料,也要作為新上崗教師的必備、必讀、必訓材料。

③每週每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固定安排上公開課、示範課;學期初要安排青年教師上過關課;每月本組安排一輪優質課賽課並頒發榮譽證書。(聽課安排要及時公示)

④學校業務領導及教研組長的巡課制。需要業務領導、教研組長每天固定幾次巡課並記錄,作為評課、績效考核依據,併為評選優秀教研組長、本學科教研組優秀教師提供參考(學校頒發榮譽證,作為評模、評先、晉級加分依據)。

説明:亦可考慮教師全員參與固定教研組反饋會議,實現跨學科交流。

2、行政管理,開好行政反饋會,每週固定開一次。按照主管領導→年級領導→班主任程序,層層檢查,層層反饋、落實、矯正、改進、提高、完善。

3、學生管理,要將班級自主管理和學習小組建設聯繫起來。班級自主管理要全面、具體、細緻。小組建設要注意: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小組機構、職責,小組文化建設及公示(組長、副組長、記錄員等職責及分工,組名、組訓、口號、承諾或約定);做好組長及組員的培訓。

4、班級及校園文化,圍繞261模式核心理念進行佈置、建設。(學生勵志卡)

四、其他幾個問題

1、全面的教育教學質量觀以及教學成績質量與教學進度的關係。

2、貴在堅持,遇見問題積極探討解決途徑、辦法,切勿知難而退。目標明確,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3、教師角色定位:導演與演員、教練與運動員、指揮員與戰鬥員。要知道梨子的味道要親口嘗一嘗、回顧我們自身的經歷,哪些印象最深刻;這道題我講了多少遍了怎麼還不會(反之,可見老師有多麼的笨)

4、作業要求。

5、“臨摹”與“脱帖”。

6、不要吝嗇課堂上的掌聲

7、打造高效自動、程序化運行教學模式(最終目的或最高境界,不治而治、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