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優化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果

前不久,鎮中心國小舉辦了一次教學活動,我代表本校上了一堂一年級數學課,我選的是《認識人民幣》第一課時——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本課教學內容是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取幣、換幣。教學難點是人民幣的換與取。 課前我精心準備:反覆研究教材,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尋找大量的一元以內的人民幣,作為小小銀行;設計小組活動;還製作了課件。期待能把課上好。

優化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果

公開課在中心國小舉行,參加聽課的都是本鎮教師,我心裏的負擔少了很多。前面半節課進展順利,一切按照預設進行: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新課,教學人民幣的認識,學生們都能積極踴躍地參加的教學活動中來。接着利用小組活動,用不同的方法拿出1元錢,教學元與角之間的進率。我設定的活動要求是小組成員之間討論、交流怎樣拿一元錢。這時,我發現學生們的表現與我設想的大相徑庭。不是所有活動由小組長一人包辦了,就是大家一窩蜂的強上去,亂哄哄的。根本沒有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有的只是學生自己單獨的想法。這是,我頭上的汗一下子冒出來了,不知怎麼辦才好,只好任由學生處理。我只好按部就班地完成我的教學活動。

課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聽取其他教師的建議。而我反思最多的是小組活動環節。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最明顯的特徵,合

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力點。可我上課時小組合作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活動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之間交流很少,並沒有形成1+1>2的`效果。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

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形成有效的小組合作呢?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在課堂上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髮展過程。

2017年區三等獎

優化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果 [篇2]

在實踐新課程理念,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關鍵是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合作與獨立、探究與接受這三對辯證關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有積極的意義。首先,合作學習能激發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其次,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團隊精神,凝聚人心,增進認識與理解。最後,合作學習促使學生進行不斷地自我反省。現代社會重視人與人的交往與合作,注重培養人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因此教學實踐中要強調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現就結合

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不同的學生有着不一樣的認知風格。有的學生喜歡獨立思考,而有的學生則喜歡與人交流,這兩種認知風格並不影響學生的認知發展。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偏愛的、較為穩定的學習方式,我們不必強求一律。但對於喜歡獨立思考的學生,我們應注意鼓勵他們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而對於習慣與人交流的學生,我們則應引導他們經常進行獨立思考,使兩類學生的個性得以更健全的發展。

《優化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果》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