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反比例意義課堂教學互動生成案例及反思

師:我們初步學會了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你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關係的例子嗎?

反比例意義課堂教學互動生成案例及反思

試一試,然後同桌説一説。

全班交流:

生1:買果的總錢數一定,單價和買的千克數成反比例。

生2: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

生3:修路的總長度一定,每天修的路程和天數成反比例。

生4:圓柱體的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成反比例。

生5:圓的周長一定,圓周率和直徑成反比例。

生6:(好生)我又不同意見,我認為生5説得不成反比例。

這時教室一片騷動,議論紛紛:

生5:圓的周長不是等於圓周率乘直徑嗎,它們是相乘關係,積又一定,為什麼不成反比例?

師:有道理,剛才我們在研究反比例意義的時候,已經明確了這兩點(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係的必備條件),有不同想法的同學能説説理由嗎?

生6:像上面成反比的例子,當粉筆的支數一定時,每次拿的支數越多,需要拿得次數就越少;相反每次拿的支數越少,需要拿的次數就越多。在變化的過程中,每次拿的支數和需要拿的次數一個量擴大,另一個量反而縮小。雖然圓周率乘直徑等於圓的周長(一定),但是圓周率是一個不變量,不存在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着變化的.規律,所以圓的周長一定時,圓周率和直徑不成反比例關係。

師:誰還有話要説?

你還能舉出像這樣不成反比例關係的例子嗎?

生1:正方形的面積一定,邊長和邊長不成反比例。

生2:圓的面積一定,半徑和圓周率不成反比例。

……

師:那麼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係,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

  引導學生總結: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

(2)、在變化的過程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課後反思:

有效的課堂應追求簡單和實用。本節課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鞏固與應用這一環節,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關係的例子”來加深對反比例意義的理解。學生憑藉大量熟悉的數量關係、計算公式等進行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地表現自己,並能及時地暴露問題。例如:生5説出了“圓的周長一定,圓周率和直徑成反比例”時,這是我備課時沒有預設到的,當問題出現時,我沒有急於作出肯定,而是把問題拋回給學生,想不到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了,生6的回答竟如此地玩美,併成為本節課的一個亮點,真令我感動。由此可見,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互動生成的課,才是真實有效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