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8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8篇)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1

本節課創設“兒童樂園”一系列問題來展開教學活動的。我從遊樂園的情境導入,組織小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節課是通過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數不同的加法算式),過渡到有相同加數的特殊的加法算式,並且是説出幾個相同加數連加和是多少,在課堂上讓學生列出算式如:

4+4+4+4+4+4=24,3+3+3=9,2+2+2+2=8

之後,讓學生會感覺到這樣的算式太麻煩了,算式寫得這麼長很不方便,學生要求能不能用簡單一點的算法來進行計算。看來我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讓學生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由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可以用乘法計算。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趣味卡片、掛圖,學具盒的運用以優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並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是在課堂上出現的關於計算錯誤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對於數學教學來説,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培養學生的數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2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3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教科書關於小數乘法的意義有明確規定: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活動,得出下列四個算式:9.6×515.5×0.78.5×0.95580×0.025然後花了很大氣力引導學生去歸納它們的意義9.6×5是表示9.6的5倍是多少或5個9.6的和是多少,15.5×0.7是表示15.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有些學生有些糊塗,我便告訴學生,如果第二個因數比1小,習慣上我們不把它説成倍數,而是從分數的意義入手,引出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然後我又幫助他們總結規律,要看後面的數是大於1還是小於1。小於1的,就是表示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大於1的,要看是整數還是小數,是小數的,就是幾倍;是整數的,可以有兩種表示方法……學生們一半清醒一半醉。

我的.困惑:“倍”的概念,究竟是什麼?如果無關大雅的話,把15.5×0.7説成的0.7倍又何妨呢?至少可以少難為一點我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既然“5個3是多少?”可以寫成“5×3”了,那麼小數乘法的意義為什麼還要分為“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難道15.5×0.7的意義説成0.7的15.5倍是多少不可以嗎?

我的想法:我曾不止一次問自己:數學是什麼?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如果這個問題都回答不了,好象有點説不過去。但是誰又能真正説清楚數學究竟是什麼呢?美國數學家柯朗在他的《數學是什麼》的書中説道:“……對於學者,對於普通人來説,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數學經驗,而不是哲學,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數學是什麼?”有關專家説:“數學就是人們的一種主觀建構,從某種程度上説它就是無中生有。”所以,我想我們不能動搖數學的客觀性,但我們也應該關注到數學的主觀性。在關注數學事實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數學經驗。面對數學,我們千萬不能認為自己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教學數學,我們一定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讓數學走出封閉,走向開放。我們不能老是讓學生接觸封閉的數學(條件唯一,答案唯一)。數學的魅力就在於數學的探索性與想象力。只有充滿着想象的數學,才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節乘法意義的練習課,而練習就不能是簡單地重複,就不能是機械地做題,練習意味着要讓學生實現認識上的突破。乘法意義是抽象的,怎樣讓學生深刻地理解這一內容,我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1、 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乘法。

聖誕節快到了,3×4特別想為自己開一個大型的化粧舞會,想把自己打扮打扮,讓自己變個樣子。聽到這個消息,學生們可熱情了,都在幫3×4出注意、想辦法。有的説可以變成3+3+3+3或4+4+4,有的同學建議它變成4×4—4或4×2+4,還有的説把它設計成3×6—3—3,……,學生的方案很多很多,從這些方案中可以看出他們知道乘法與加法的聯繫,知道3×4就表示3個4或4個3。

老師的'一句話:“淘氣的3×4變成了12個方格子,可以嗎?”打開了學生的視野,3×4不僅可以變成連加、乘加、乘減算式,還可以變成平面圖形。接着,3×4又變成了立體圖形,又變成了線段圖,但不管怎麼變,3×4表示的意義都是3個4或4個3。在這一環節中,數與形實現了完美的結合,乘法意義的幾個模型一一體現,活潑的教學情境中不失濃濃的數學味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充分認識了乘法。

 2、 從不同的層次理解乘法。

沿着3×4的化粧舞會繼續研究,3×4可以表示4個3,再添一份就是5個3,再添一份就是6個3……如果有這樣的100份、1000份、10000份呢?學生脱口而出: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個3。這是學生對乘法意義認識的突破。當教師出示有這樣的N份時,學生輕鬆地説出就是N個3。這是對乘法意義的高度概括,學生的認識再一次實現了突破。教師的設計是層層深入的,學生沿着教師指引的方向,在朝着更深、更遠邁進。

3、 在不同的策略中運用乘法。

同樣是求一盒巧克力有多少塊,這個説用3個7再減3,那個説3個5再加3也行,還有同學説3個6也行。從不同的解決問題策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個性化理解,看出學生可以對乘法意義進行靈活的應用。

整節課圍繞乘法的意義展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在遊戲、討論中實現了對乘法意義的深入理解。

為學生打開一扇窗,學生將收穫一個視野。

為學生指明一條路,學生將收穫一個思考的方向。

為學生提供一個舞台,學生將收穫一個創造的天地。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5

一、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幾個幾”的表達方法。

二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進行描述;而在課堂教學中,是首次認識“幾個幾”這種表達方式。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形成對“幾個幾”的感性認識。例如:

(1)看圖

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主題圖,引導學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組,每組就是1個2只,兩組就是2個2只,三組就是3個2只……

(2)操作

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並説一説:每幾根小棒一組,一共有幾組,也就是幾個幾根小棒?

(3)畫一畫

每5個圓圈一組,畫3組,就是幾個幾;你能用三角形畫出2個4嗎?

(4)遊戲

根據老師拍手的次數,説説看,老師一共拍了幾個幾下?

同桌同學一起玩拍手遊戲。

讓學生運用手、眼、耳、口、腦,通過觀察、操作、想象、聽、説多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二、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

通過教材第二個例題“一共有多少台電腦”這個實際問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

有關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數學常識,通過讓學生看書自學和集體交流來教學。

本環節的重點是溝通乘法算式意義與“幾個幾”之間的聯繫,儘管沒有明説:“一個乘數是相同的加數,另一個乘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但要引導學生思考並口述乘法算式的含義。如:

四乘二就表示4個2,為什麼其中一個乘數是4呢?因為加數2有4個;為什麼另一個乘數是2呢?因為相同的加數是2。

從而使學生對乘法的意義逐步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

三、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乘法計算的價值,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通過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對比,在強烈反差中,使學生認識到求幾個幾用乘法算式表達比較簡便,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例如:請學生列式計算9個2的和,看誰寫得快。

四、加強對比,避免加法運算的負面干擾。

剛剛接觸乘法計算時,學生容易把加法和乘法混淆。

例如把2個5相加,寫成5×5;把5和4相加寫成4×5;把2乘3的積算成5。

這樣的錯誤是很正常的,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第通過一些對比練習,讓孩子儘快弄清二者之間的區別。

五、抽象過程循序漸進。

由於二年級學生是初次接觸乘法,認識“幾個幾”,接受新知有個過程。

在教學中,必須通過不同的情境,大量的實例,幫助學生積累足夠形象感知,才能讓學生領悟到這些不同實例的相似之處,從而在腦中建立起乘法意義。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6

課時1課時

所屬教材目錄冀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章第1節

教材分析

要求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掌握乘法所表示的意義和讀法。本節內容是在學了100以內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後學習的,學生有了紮實的加法基礎。同時學好本節內容也為學習乘法口訣表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連加和連減。對於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有紮實的計算基礎。更容易理解和學習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初步認識乘法,知道乘法比加法簡便,掌握乘法的意義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比法認識乘法,掌握乘法的意義和讀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比法學習,認識乘法比加法簡便。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並掌握乘法算式的意義和讀法。

難點

理解並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

教學策略與設計説明

通過連加算式的舉例引出乘法的意義。通過對比法理解乘法比加法簡便。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5分鐘)

老師在黑板上列出連加算式:

3+4+5=10+20+30=

2+2+2=5+5+5=

師巡視學生計算情況,並適當予以糾正。

二,探究新知(15分鐘)

大家觀察上面四個連加算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師引導學生回答後,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更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師板書:

4+4+4+4+4=

此算式可寫成4×5=

3+3+3+3+3=

此算式可寫成3×5=

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4+4+4+4+4

5個4相加,可以寫成4×5或5×4。

讀作:4乘5或5乘4。

三,課堂鞏固練習(5分鐘)

5+5+5+5+5+5

寫成乘法算式是(),

讀作()

點名四個學生上黑板計算,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四,課堂小結2分鐘

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和讀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我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五,佈置作業1分鐘

完成本節書上課後題。

板書設計

乘法的.認識和意義

4+4+4+4+45個4相加

可寫成4×5或5×4。讀作:4乘5或5乘4。

教學反思

我對本節課比較滿意,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比法,讓學生直觀感受乘法比加法簡便,學生容易掌握。我最滿意的地方是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都想上黑板做算式題。本節課總體上達到了我期望的水平,但也有不足之處。在鞏固練習階段,部分學生容易把乘法算式讀錯。例如:5×6。部分學生讀作:五乘六或者5乘6等於30。這些都是錯誤的讀法。原因如下:1,學生把乘法算式的讀法和100以內數的讀法混淆;2,算式中沒有的數想當然地讀出來。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特別強調乘法算式讀法中數字要小寫,沒有的數不要讀。辨別5×6和5×6=30的讀法不一樣。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7

乘法的意義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第18頁的內容。本節課中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大多數學生是陌生的。同時也有個別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會背誦幾句乘法口訣,但這部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義是是這節課的重點。教學一開始,我從主題圖入手,請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讓學生自主地列出加法算式,然後請學生給算式分類,從而發現有些算式加數相同,逐步引出乘法算式,進行新課的教學。整堂課思路比較清晰,學生髮言非常積極,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教學的放與收把握不好。學生擺小棒並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後,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導致在後面講兩個乘數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後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從這節課上使我認識到: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於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

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國小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是當今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通過這節課,讓我知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的'問題是: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們的知識起點,課前預想孩子們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可以更好的發現他們在學習中的問題。在上課的時候,更要充分利用起學生課堂的“生成”,讓其變成“智慧”在課堂中閃光,還應該多鼓勵學生多説多表達,並且留足時間,讓學生能充分説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教學與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的關係一課設計的環節基本相同,都是先通過情景,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然後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充分讓學生思考,並觀察,分析,比較由乘法算式轉換成乘除法算式所發生的變化,最後再通過學生的交流與討論,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乘除法的'意義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求邏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反思本節課教學,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為本,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如在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時,最後總結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來統領兩種運算之間的關係中,教師只是純粹地備教材,忽視了對課堂環節的預設和生成,高估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講解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只是單憑教師的講解,抽象的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標籤:乘法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