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精】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的意義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精】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

本課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比,並會正確地求比值。

2、引導學生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啟發,揭示課題

師:今天很高興能在這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們班的同學都到齊了,看看男生有幾人呢?(29人),女生有幾人?(25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現在你能不能根據我們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提出數學問題,並會用以前學過的什麼方法進行比較?

啟發學生提問題,解答後教師板書。

比差關係:用減法29-25=4(人)

比倍關係:用除法29÷25=

25÷29=

師:從男生和女生的比較中可以知道,比較數量的意義和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求一個數量比另一個數量多多少(比差關係)用減法,另一種是求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比倍關係)用除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在對兩個數量用除法比較的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方法——比。

2、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二、新知探究

l.教學比的意義。

師問:29÷25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比較)

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求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倍,又可以説成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9比25。(板書: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9比25)

扶放啟發:請同學們想一想,仿上例(指29÷25),那麼25÷29又可以怎麼説呢?

(生説後師板書: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25比29)

小結:從求我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倍比關係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應注意的是: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不能顛倒位置,否則,比表示的具體意義就變了。(如29比25是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25比29是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數進行了比較,請同學們再看下面一個例子。

(投影出示)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教師提出如下幾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投影出示)

(1)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應怎樣計算?

[用除法計算:100÷2=50(千米/小時)]

(2)題中的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麼?2小時呢?(路程、時間)

(3)汽車的速度又可以説成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是幾比幾?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的意義:

師啟發:從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比較兩個數量的倍比關係可以用什麼方法?(用除法)又可以用什麼方法?(比的方法)那麼表示兩個數的相除關係又可以怎樣説呢?板書: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完善板書:比的意義)

接着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比的意義(提出如下問題啟發):

(l)兩個數的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相除關係)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相除”兩字下面點上着重號,然後讓學生齊讀兩遍。

(2)上面兩例,它們的`解法有什麼共同點?(都用除法,又可以説成幾比幾)

(3)兩個例中的各個比有什麼不同點?(第一個例子中的比是同類量的比,第二個例子中的比是不同類量的比。不同類量比,得到的是一種新的量,如路程和時間的比表示的意義是速度。)

2.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同除法的關係。

(一)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比的讀、寫法2、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分別叫什麼??3、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

4、比值可以怎樣表示??5、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二)各小組根據提綱自學。

教師巡迴查看,瞭解學生學習中的疑難,以便有目的的開展教學。

(三)逐步彙報並舉例。

1、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3、15比10記作15∶1010比15記作10∶15

4、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3∶2=3÷2=

引導學生根據比值的定義,弄清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

5、理解比和比值的聯繫和區別。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通常是安排在國小的最後階段進行教學的,由於比與分數有密切聯繫,把比的一些最基礎知識提前放在分數除法中教學,既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又可以為以後學習基本方面的知識以及比例的知識打下較好的基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比的意義和比的基本性質。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為學業提供實踐、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進一步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認知比的意義及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材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週一,我們來到學校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生:(齊説)升國旗。

師:是呀,五星紅旗是我們祖國的尊嚴和榮譽的象徵,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老師手中也有一面紅旗(出示紅旗),瞧,五星紅旗是如此的燦爛、如此的美麗,但你知道嗎?它還藴藏着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呢!你想了解它嗎?老師告訴你:它的長為3米,寬為2米,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又如何解答?

生1:我能求出五星紅旗的周長。

生2:我能求出五星紅旗的面積。

生3:我能求出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師: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好,有哪些是表示倍數關係的呢?

學生説後,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2=12÷3=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倍數關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新的關係,是什麼呢?

板書標題:比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因此,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來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決問題。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自主探究,團結合作。

師:比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1:比表示一場比賽的比分。

生2: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生3:比表示兩個數相除,又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比關係。

師:你説得非常好,老師同意你的觀點,既然比表示兩個量的倍比關係,這道題中有哪兩個量?它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後,小組彙報討論結果,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完成板書:

長與寬的比是3比2=3÷2=1

寬與長的比是2比3=2÷3=

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兩個量進行比較的例子有很多(投影出示)。一輛汽車2小時行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口答)那麼汽車的速度我們又可以説成什麼和什麼的比,是幾比幾?

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再一次引導學生口述,鞏固記憶)

(投影出示)學校買來10個籃球,共花800元,每個籃球多少元?

師:你能按照上面説法説一説嗎?

師:剛才我們將兩個量進行比較,既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來表示,那麼什麼叫做比呢?

生1:兩個數相除可以寫成兩個數的比。

生2:比也表示兩個數相除。

生3、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師:你真聰明!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又叫做”是什麼意思?

生1:表示兩個數的關係,可以是相除關係,也可以是比的關係。

生2:具有相除關係的兩個數,都可以用比來表示。

生3:同樣具有比的關係的兩個數,也可以用相除關係來表示。

師:大家的發言非常的好,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比也有符號,怎樣來寫比呢?

以“3比2”為例,引導學生説出比的各部分名稱、讀法和寫法,以及怎樣求比值。

學生小組討論、彙報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逐一板書:

長與寬的比是3比2,寫作3:2=3÷2=1

師:大家都認識了比的各部分名稱,其實比與分數、除法還有許多聯繫奧妙呢!你知道嗎?

生1:比的前項相當於被除數,後項相當於除數,比值相當於商,比號相當於除號。

生2:我發現比的前項相當於分數的分子,比的'後項相當於分母,比值相當於分數值,比號相當於分數線。

生3:我發現比值是用比的前項除以後項得來的。

生4:老師,既然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數,又相當於分母,而除數、分母都不能為0,因此,我覺得比的後項也不能為0。

師:你的觀察非常仔細,説得非常好,非常對1

生5:老師,既然比的後項不能為0,為什麼在體育比賽當中經常會出現“2:0”、“3:0”呢?

師:你提出的問題真好!有哪位同學來幫老師解釋呢?

學生回答後,老師強調:在體育比賽中的“2:0”、“3:0”只表示每隊各得多少分,而不表示分數的倍比關係,與數學中的比的意義不同。

生6:老師,比可以寫成除法形式,除法可以寫成分數形式,請問比可以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師:當然可以(指),像2:3可以寫成,但還是讀作2比3,而不能讀作三分之二。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學生在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團結合作,交流探討,並通過觀察、歸納、類比、猜想等方法,在一種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探索新知,理解新知,並能掌握新知,構建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自信心,從中感受到學數學和做數學的樂趣。】

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活動一:算一算

求比值:4:50.8:0.4:

學生獨立完成後,看比值、找規律。

活動二:説一説

(投影出示)你能把它們分別組成比嗎?

1、小剛9歲、小麗13歲2、鋼筆5支、鉛筆8支

3、小林身高120釐米,小強身高130釐米。

4、六(1班)有60人,六(2)班有61人。

活動三:相信你

小強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釐米,小強説他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對不對?你認為呢?

活動四:辨真假

師: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在今年世界錦標賽中,我國小將王皓以4:0的比分橫掃德國名將波爾,勇獲冠軍。請問:這個比分與今天所學的比有何不同?

活動五:填一填

0.25==():()=()÷()=

【通過課堂中的合作與學習,學生已獲取與構建新的知識,教師科學、巧妙的設計習題,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並能正確地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達到學習、理解比的意義,真正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46頁—4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求比值。

2、在引導學生知識的發現和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事物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並從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性。

教學重點: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背景陳述】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在創設的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注重“學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課改的一個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我這裏的是一節隨堂課,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下面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案例描述】

教學過程:

一、回憶生活素材,導入新課。

師;生活中經常有同學説誰比誰高點,誰比誰矮點。也就是説我們要經常比較數量。師: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很多是來源於生活。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長、寬各大約是多少米?生:長大約是4米,寬大約是3米。師:你們根據這兩個數據,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生1:黑板的面積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長是多少?

生3:長是寬的幾倍?板書:4÷1生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1÷4

師: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用除法對黑板的長和寬進行比較,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方法。(板書:比)

[評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説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導入新課時,教師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教室裏的各種素材引入課題,不僅是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親切自然,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意識。

二、充分感知,建構意義1、整理生活素材

師:如長是寬的幾倍,除了用4÷1來比較,還可以説成長和寬的比是4比1。(板書:4÷1=4:1)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除了用1÷4來比較,還可以説成什麼呢?(1÷4=1:4)師:同學們用剛才調查方法,説説教室各種事物還能得到什麼數據。你還能把它們用比的形式説一説嗎?

生1:我班男同學人數是32人,女同學人數是23人。男生與女生的比是32比21。生2:教室裏的窗户扇數是48扇,門的扇數是2扇。教室窗户扇數與門扇數的比是48比2。生3:教室的長大約是9米,寬大約是6米。教室長與寬的比是9比6。學生可以説出許許多多的數據。(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2、再次回憶生活素材,學習新課。師: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教室裏面還有哪些勞動工具,你平常留意過它們的價格與把數有什麼關係嗎。我們請兩位同學去數一數掃帚的把數,也請全班同學想想每把掃帚要多少錢。根據這些數據你能提什麼出什麼問題?生:教室裏有23把掃帚,從街上買回來要46元錢。生:掃帚總錢數與掃帚把數的比是46比23。(板書:46:23)師:同學們真是聰明,請比較黑板上的最後一組比與前面的幾組比在數量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前面的比是同一種數量相比較,最後一組比是不同的數量相比較。生:這些相比的數都是隻有兩個數。師:相同的數量可以進行比較,不同的數量也可以進行比較。相比的數最少要有兩個。師:同學們還能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數的比是不同的數相比,請同學們多多舉例説明。生:車輛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等等數據的比都是不同數量的比。生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是這些數的比是怎麼得出來的。誰能説説什麼是比?生;這些比都是從兩個數相除引出來的,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比的定義)師:比是由除法變成的,由於除法的除數不能為零,比的哪一項不能為零呢?請同學們討論。

3、練習: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⑴比的前項是0,後項是1。⑵比的前項是1,後項是0。⑶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0。

學習比的寫法:師:你們學會了比的意義,那麼比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來學習比的寫法。請學生自學課本上比的寫法。請學生上黑板板書比的各部分名稱。師;比是由兩個數相除得到的,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去求比值呢?生;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這就是求比值的方法。師:我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個比。比有時也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如:9:6也可以寫成9比6。在這裏它不是一個數,是一個比。

師:從這道題你能發現比值的取值範圍嗎?

生:比值可以是整數,可以是小數,但更多形式是分數。

4、練習①説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和後項,並説出比值。

(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師:比除了可以寫成這種形式外,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板書:1:4=),請同學們讀一讀。特別注意分數形式的比。

[評析]: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能採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探究,在分析比較中抽象概括出比的意義。同時,教師加強了引導,學生則採用了討論法、讀書自學法來進行探究學習。多種機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規則發展的機會,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5、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①比與除法的聯繫:師:請同學仔細觀察比與除法有什麼聯繫?同桌討論。並填寫下表:

比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除法

分數

②比與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同桌討論。生自學課本,並完成上表。師:可能有的同學發現了三者並不一樣,比是表示兩數的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代表一個數的。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比的意義後,為了區別數學中的“比”和體育比賽中的“比”的不同,我運用學生活動中常使用的小遊戲“錘子、剪子、布”,雖然遊戲時間很短,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師:下面請大家來做一個遊戲,“錘子、剪子、布”好嗎?要求是兩人一組,賽四局,然後彙報比分情況。

(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生1:(很高興)四局比賽我贏了,4比0。

生2:我和同伴打平局2比2。

生3:我和同桌的比賽結果是2比3。

……

師板書:4:02:32:20:43:1

生:老師,比的後項不能為0,這裏為什麼是0呢?

生:比賽中的比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

生:這個2:2可以化簡比嗎?

(沒等我組織學生討論,就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2:2只表示雙方各得二分,不表示相除關係,不可以化簡。

生:4:0表示對方得0分。

……

師:對!説得好。這是比賽中的一種計分形式,目的是讓觀眾看清兩隊得分情況。

生(楊崇俊):足球比賽的計分也有幾比幾,但它與今天學的比的意義不同。體育比賽中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結果,而我們數學裏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關係。

[評析]: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小遊戲”,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他們感興趣的條件下理解“比”的意義。在活動中,學生不是聽眾,而是參與者,他們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感受,並隨時提出不同的質疑,無論是質疑還是得到的啟迪都是最大的收穫,可以説是小小的成功。

因此,教師精心創設探索、操作實踐的情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真切體驗、領悟、發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讓課堂中的每一分鐘都有滿分的收穫。

三、鞏固練習:

①、蘋果是梨的,蘋果與梨的比是():()

②、我班的男生是女生的1倍,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③、400千克與0.2噸的比是():()(能直接説出比嗎?為什麼)強調不同單位名稱不能直接相比。

④開放題:選擇合適的數量組成比

我校共有學生780人,教師38人,本學期中平均每個學生獲得優點卡3張,五年級有學生170人,本學期共獲得優點卡560張,其中五(1)班有男生20人,平均每人獲得優點卡3.5張。

學生回答後講評。

[評析]: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對於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採用同桌討論學習、自學的方法,讓他們交流、啟發,實現有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正是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思維的過程。最後一個開放題的設計,注意聯繫了我校的特色建設,讓學生在“再創造”的過程中鞏固新知,創新思維。

四、小結歸納,應用拓展

全課小結: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想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惑?把你的收穫説給你的好朋友聽,相互評價一下,學得怎麼樣?如果有什麼疑惑,説給大家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好不好?

[評析]: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的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結尾部分重點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有序地梳理,並且幫助老師解決難題,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同時在相互的評價中,使每個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課後反思:

《比的意義》是學生初次接觸比的知識的第一個內容。能否透徹理解比的意義,對於比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説這節內容在整個比的知識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比的意義》中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如:比的意義、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比值的求法、比與除法和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比的後項不可為零。如何把這麼多的知識,通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並解決?多個知識點緊促而成功的串聯是我課前備課中的一個主體思想。因此入課時,引導學生通過對教室裏黑板長與寬的比較,引出“比”來,讓學生感受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們課題思想的一個體現。接下來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始終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問題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出現和解決不是程序式的,而是抓住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展開教學。教師在不是被學生牽着走,而是讓學生自己走。遊戲和練習題都體現了開放性。這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本課重點、難點都得到了突破,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豐富的教學內容。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4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效果預測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介紹。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39正比例的意義。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着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係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係,學生理解並掌握這種數量關係,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並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正比例的教學進一步滲透函數思想,為學生今後學習打下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難點是能準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關鍵是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內容,新課標有關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認識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關係,並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通過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情感態度: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二、學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數學能力。在學習正比例之前已經學習過比和比例,以及常見的數量關係。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變化規律。學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數據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較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通過遊戲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歸納正比例的特徵。

四、學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並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於説,善於説。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六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用遊戲的方法將學生帶入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後面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引導觀察,啟發思考

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計算遊戲得分,並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得出:得分隨着贏的次數的變化而變化,他們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初步滲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環節:創設情景,觀察實驗

用多媒體呈現數據的獲取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水的體積和高度是兩個相關聯的量以及二者之間的變化規律。

第四環節: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在反覆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體驗使學生感受到獲得新知的樂趣。

第五環節: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第六環節:全課小結

六、效果預測

在教學的始終,我一直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正比例的意義,加上課件的輔助教學和課堂練習,學生在理解掌握並且運用新知上,一定會輕鬆自如。所以,我預測本節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具體環節的安排上,可能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懇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

2、認識分數單位,感受到單位的價值。

3、體會到數學好玩,進一步喜歡數學。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調節氣氛

二、簡單提問,找準學生知識起點

師:這兒有一個關於分數的問題,一起來看看,説是豬八戒吃西瓜,他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麼用分數表示豬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師:能説説是怎麼想的嗎?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師:那麼,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變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麼分數?

生:

師:説説怎麼想的?這個分數表示什麼?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佔猴子總數的六分之三

師:還想到了什麼分數?

生:

師:説説是怎麼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頭兒子的難題----引出單位

(課件播放動畫片:小頭爸爸出去買沙發套,到了商店發現忘了測量沙發的長度,於是打電話讓大頭兒子測量一下,可是家中沒有尺子)

師:這可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可以找個東西代替尺子測量。

師:一起來看看大頭兒子是怎麼解決的。

(課件繼續播放故事:大頭兒子想起可以找個東西代替尺子測量,於是他問爸爸戴領帶了沒有,爸爸回答戴了,於是他從家中找出一條爸爸的領帶進行測量,他先將領帶對摺,發現不行,再對摺,還是不行,又對摺了一次,折出這很後放在沙發前)

師:你知道大頭兒子將領帶平均分成了幾份嗎?

生:8份。

師:那你知道沙發的長度了嗎?

生:知道。

師:請大家獨立把答案寫在作業本上。

(指名交流結果)

生:

師:為什麼是?

生:大頭兒子把領帶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發的長度佔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個,所以表示為

師:爸爸叫大頭兒子測量沙發長度,為什麼大頭兒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為尺子有單位,比較容易看出長度

師:那大頭兒子沒有尺子上的單位,又怎麼測量出了沙發長度的呢?

生:將領帶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這個單位,然後數數有幾個這樣的單位就可以了。

師:原來分數就是這樣產生的,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分數。

(板書課題)

師:分數的再認識究竟是認識什麼?你對分數有哪些問題?

生1:分數是什麼?

生2:為什麼要認識分數?

生3:怎麼確定一個分數?

師:現在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一起來認識分數。

師:大頭兒子在測量沙發長度是產生了這個分數,那這個分數是怎麼產生的?

生:先把領帶平均分成8分,這樣就有了八分之一這個分數單位,然後再數數有幾個這樣的單位就行了。

師:也就是説,首先要創造一個單位,這在測量中很重要,那麼如果要量一個教室的長要用什麼單位?

生:米。

師:量一枝鉛筆的長用什麼做單位?

生:釐米。

師:為什麼你會做這樣的選擇?

生:因為測量較長的物體就會選擇較大的長度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就選擇較短的.單位

師:正是這樣,不光是測量長度,測量面子、重量等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説不同的尺子就是單位不同。大頭兒子用領帶來測量沙發的長度,他創造了一把尺子,其實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單位。

師:一起來看一組分數,你知道他的單位嗎?

(出示一組分數,指名説出分數單位,教室板書)

師:觀察一下這些分數單位,你發現了什麼?

生1:所有的分數單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數單位與原分數比較,分母不變,分子都變成了1。

師:是的,像這樣分子是1的分數又叫分數單位。你知道為什麼大頭兒子在測量沙發時要創造八分之一這個單位,而不是創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單位呢?

生1:因為只有創造八分之一這個單位才好數。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數不出有幾個這樣的整單位。

師:原來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單位呀!

師:古埃及人在進行分數運算時,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數,因此這種分數也叫做埃及分數。埃及分數,曾經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課題,但它隱含着十分豐富的內容,許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們去揭開。

(二)、大臣們的難題-----規定單位

(課件演示動畫過程,古代君臣一行幾人正在花園中賞景,皇帝一時心血來潮,詢問大臣們眼前的池塘中有幾桶水,並限時回答否則重罰,這下可忙壞了大臣們,大家七手八腳的拿桶來測量,可怎麼也搞不清楚,這時旁邊的一個小孩哈哈大笑説: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這樣大動干戈嗎?我知道)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慾望、衝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課前準備

1.蒐集自己喜歡的人生格言。

2.預習課文,並以小組為單位,製作生字生詞卡片。

A案

第一課時

暢談生命,激發情感

1.談話導入:小時候,在小院的牆角丟下幾顆葵花子,不料過了一些日子,竟然長出了兩棵葵花秧苗。我不禁驚歎起向日葵那頑強的生命力。相信同學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能列舉一些嗎?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説一説從這些生命現象中感悟到了什麼?

2.簡介作者:台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着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杏林子對於生命的感悟。

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自主學習: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讀幾遍就讀幾遍,達到目標為止。

2.小組合作學習:搶讀生字生詞卡片,比一比誰認的生字又快又多,請優勝者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輪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全班交流:請一個小組向全班同學介紹識字成果,再請一個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學習: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共寫了幾個事例,

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請學生將三個事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讀自悟: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互相交流、質疑、辯論、研討,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情況,並予以個別指導。

3.全班交流:請學生先讀一讀自己選擇的段落,然後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悟。教師抓住每一部分中含義較深的語句提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之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讀出瓜苗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作者積極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1.自主品讀:輕聲吟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反覆誦讀。

2.小組交流:小組同學每人讀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説説自己喜歡的原因。

3.集體賞評:學生自由交流彙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回讀全文,自我總結學習收穫。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讀背説寫,積累運用

1.舉行朗讀比賽: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一比誰讀得好。教師引導學生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議,並請讀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成功祕訣。

2.練習背誦: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意藴深厚,稱得上是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遠把它裝在記憶的寶庫中?下面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

3.積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這段話是著名作家冰心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關於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訴給大家?

b.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摘錄的名言,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4.佈置作業: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也可以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對於生命的感悟。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7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好,這一節課又是我們的數學課,數學,顧名思義,“學習數”,當然,“學習數”並不是我們數學的全部,但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請同學們告訴老師,我們都學過了哪些數啊?(單數,雙數,小數,整數,質數,數,自然然,等等……)

師:對,我們已經學過了這麼多數,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研究分數的意義。

出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一)分數的產生。

1、再現舊知識。

師:同學們看,我們有這有兩個小朋友正在爭論兩人該怎麼分吃一個餅。同學們,你覺得該怎麼分呢?

生:平均分,從中間切開。

師:哦,同學們都説,從中間分開,平均分。老師知道了。這樣分。(操作課件分餅)

師:嗯,這個方法真不錯,那你能用學過的分數表示每們小朋友分得的份數嗎?

生:12(師演示操作。)

師:你能説説這個12它表示什?

生: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餅的12。

對,在進行分物,測量或者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2、你還能説出哪些像這樣的分數。你能分別指出它們的名稱嗎?

生:12,24,57……

(二)分數的意義。

1、認識單位“1”。

(1)動手操作:

同學們,我們已經熟悉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現在請你們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誰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畫一畫)

(2)展示學生成果。

(3)出示課件,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彙報,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説出每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4)概括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四分之一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學生乙:有的是把一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有的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師:對,一個實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幾個單個的物體組成的,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5)像這樣的整體,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一筐雞蛋,一堆煤,一個年級的人數,一些桃子,一個年級的人數………………)

師:也就是説,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強調平均分)

2、學習分數單位:

(1)出示課件:師引導學生填一填。

(2)説説,這些分數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3)分數單位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的分數單位。

(4)分數單位的特點。

A、都是幾分之一。為什麼:分數單位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

B、分數是由分數單位組成的,因為不同分母的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數有不同的分數單位。

三、課堂作業設計。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呀?你學會了嗎?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蘇教版P40頁例3、練一練及練習九的3----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並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週一的早上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那麼,你們對國旗都有哪些瞭解呢?(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都説出了自己的想法,説明你們都很熱愛我們的國家,希望你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五星紅旗是莊嚴而美麗的,並且它與我們數學也有着密切的聯繫,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比例(板書課題:比例)

師手指課題:從課題中我們不難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關係,你們還記得比的意義嗎?(學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們就先來用比的知識解決幾道題。(出示四幅圖在一起的)

2釐米

3.2釐米

4.8釐米

3釐米

6.4釐米

4釐米

9.6釐米

6釐米

二、新授

師:畫面上出現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國旗,請同學們任選兩面國旗來算一算它們各自長與寬的比值是多少?然後觀察結果,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板演,觀察到比值相等,教師板書:兩個比相等)

師:那我們就可以將這兩個比用等號連接。(教師板書學生彙報的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邊指着這組相等的比一邊説:好,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義補充完整)。這就是比例的意義(把課題板書完整)請同學們齊讀。

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學生回答,等式;有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師:你還能從四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學生寫在練習本上,然後彙報。教師板書)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麼寫?(學生口答)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繫,那麼比就是比例嗎?

學生從形式上區分:比由兩個數組成;比例由四個數組成。

學生從意義上區分:比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三、鞏固應用

(一)數的比例

課本.40頁練一練。(學生彙報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師板書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兩個具有放大關係的三角形

3釐米

5釐米

4.5釐米

7.5釐米

師: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這個圖形?(學生講這是兩個相似的三角形,幾個數字分別是它們的底和高。然後彙報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師:通過剛才的幾組題,我們進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義,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課本41頁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交流。)

2、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花了9元錢,李剛買了5本同樣的筆記本花了15元。(你能根據題中的數據寫出幾組比例式嗎?並説出理由。)

四、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的積極和認真,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穫肯定很多,那誰來説説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説)

師總結:同學們説的很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比例,並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還會自己根據數據組比例,看來同學們這節課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識。

五、課堂檢測

1、下面哪些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對號。

10:2和35:42()0.6:0.2和:()

:4和3:():和12:8()

2、在下面的六個比中,選擇兩個比組成比例。

::4:71.4:2.8:10:15

3、寫出比值是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

4、小強3分鐘走了180米,小剛1小時走了3.6千米。小強説他們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時間的比能組成比例,小剛説不能組成比例。請問:誰説的對?

六、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九4題、7題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特別是理解單位“1”、分子、分母的意義,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養學生動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主動參與,在操作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數的意義,正確認識單位“1”。

教學難點:

單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圖片,電子白板。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 自學、帶着問題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活動一: 複習導入

1、提問:

(1)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

(2)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 2/ 1)?

活動二:

1、關於分數,你知道了分數哪些知識?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能説出幾個簡單的分數嗎?

2、關於分數,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為建立單位“1”打下基礎。

活動三:

探究單位“1”是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

初步得出: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活動四:探究單位“1”是許多物體的一個整體。

引導學生説出:原來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看作一個整體,現在是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

練習:舉例,然後説出各個例子中的單位“1”。

設計意圖:把單位“1”從一個物體過渡到一個整體,初步建立單位“1”概念。

小結:單位“1”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指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能説説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單位“1”,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為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基礎。

練習

活動五:歸納分數的意義

⑴我們學到這裏大家能説説什麼叫做分數?(同學試着説説)

⑵讀讀書上是怎麼説的?

⑶課件出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再讀一遍。

⒎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同桌同學説分數,説名稱。

活動六:鞏固應用?? 拓展練習?? 思考題

?課件出示

(五)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麼?

板書設計: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分數的產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數的意義

1/4? 3/4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

分數與除法

教材第66頁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重點難點

1.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

圓片。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老師:5除以9,商是多少?(板書:5÷9=)如果商不用小數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後,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二)教學實施

1.學習例3。

(1)板書例題。

小新家養鵝7只,養鴨10只。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2)指名讀題,理解題意並列出算式。板書: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得出結果。

7÷10=

所以養鵝的只數是鴨的。

四)思維訓練

1.把8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長多少米?

2.把一個5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6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數表示)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觀察、操作,同學們發現了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的被除數,分數的分母相當於除法的除數,除號相當於分數的分數線。

2.真分數和假分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材第69頁的例1、例2及第70頁的“做一做”。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及特徵,並能辨別真分數和假分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三重點難點

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及特徵。

四教具準備

例1及例2中圖形的教具。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複習:什麼叫分數?

2.用分數表示出下面各圖的塗色部分。(出示教具)

請學生分別説出每個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實施

1.提問:比較上面三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小?並説明理由。

2.學生觀察後,試着回答。

學生:(第一個圓)平均分成了3份,這樣的3份也就是一個整圓,表示1,而陰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請學生分別説出另外兩個分數。

3.老師指出:像上面的3個分數都是真分數。我們過去接觸過的分數,大都是真分數。那麼,你能説説什麼叫真分數嗎?

4.讓學生獨立思考後,與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結: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於1。

6.老師再出示例2中圖形的教具。

7.請學生分別用分數表示每組圖形中的陰影部分。

提問:第一幅圖中,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幾份?表示有這樣的幾份?怎樣用分數表示?

老師強調:第二組圖和第三組圖中每個圓都表示“1”。

8.比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與1比較。學生觀察圖,試着進行比較,與同桌交流。老師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陰影部分佔據了整個圓,所以等於1;所表示的陰影部分佔據了1個圓還多,所表示的陰影部分佔據了2個圓還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師指出:像,,這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請學生舉出一些假分數的例子,引導學生多舉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

10.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0頁的“做一做”。

(l)學生先獨立完成第1題,然後訂正。

(2)學生再獨立完成第2題,引導學生觀察:表示真分數的點和表示假分數的點,分別在直線的哪一段上?

(四)思維訓練

1.在分數中,當a小於()時,它是真分數;當a大於或等於()時,它是假分數。

2.在分數(a>0)中,當a小於或等於()時,它是假分數;當a大於()時,它是真分數。

3.分數單位是的最小真分數是(),最小假分數是()。

4.寫出兩個大於的真分數()和()。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徵,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數相等,假分數大於或等於1。通過學習,要會正確區分哪個分數是真分數,哪個分數是假分數,並會正確應用概念靈活解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假分數

教材第70頁的例3。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帶分數,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重點難點

掌握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四教具準備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二)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中使學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三、教學準備

米尺、綵帶、磁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還會用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估計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用直尺來驗證一下。

3.誰願意把你測量的結果告訴大家?

學生彙報預設:

學生1: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20釐米。

學生2: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米2分米。

教師:課桌的長度如果以米為單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表示。

(2)認識小數嗎?在哪兒見過小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和記錄的過程中發現有時得不到整數結果,從而引發認知衝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嘗試探究,理解意義

1.認識一位小數。

教師:出示1米長的彩條,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長?把1分米改寫成

用“米”做單位的分數怎麼表示?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交流想法。

教師總結: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1米。

教師:3分米,7分米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應該怎樣表示呢?小數呢?請同學們試着寫一寫。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交流分享學生的思考過程。

教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每組分數和小數,你發現了什麼?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像這樣,小數點的右面有1個數字,這樣的小數,就稱為一位小數。也就是説,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

練習:用小數怎麼表示?呢?0.5怎樣用分數表示?

參考答案:0.9,0.6,。

2.認識兩位小數。

教師:我們都已經知道了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猜一猜:兩位小數可能與什麼樣的分數有關?

1釐米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應該怎麼表示?小數呢?4釐米呢?8釐米呢?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教師:觀察每組中的分數和小數,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1:分數的分母都是100。

學生2:小數點的右面都有2個數字。

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都非常正確。類似剛剛學習的一位小數,像這樣,小數點的右面有2個數字的小數就稱為兩位小數。也就是説,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猜想出兩位小數和什麼樣的小數有關,有意識地促進遷移,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3.小數的'意義。

教師:結合我們剛才對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認識,自選兩位以上的小數進行研究,完成表格。

學生先獨立研究,再彙報交流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教師:通過你的研究,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1:我發現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三位小數。比如: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這樣的一份就是1毫米,也就是米,寫成小數就是0.001米。

學生2:三位小數就表示千分之幾。

教師:其他同學還有誰也研究了三位小數的意義?誰願意也來説一説?

學生預設:我選擇的小數是0.023,也是一個三位小數,可用分數表示為千分之二十三。

教師:説得非常好!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就表示千分之幾。那麼四位小數表示什麼?五位小數呢?

學生:四位小數表示萬分之幾,五位小數表示十萬分之幾。

結合板書,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回憶一下我們剛才的探討過程,和同伴交流一下,你都發現了什麼?

學生1:我認為分母是10、100、1000、10000等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學生2:我知道了十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千分之幾可以寫成三位小數……

學生3:也就是説,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小結: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4.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

教師:大家都知道分數中,十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呢?

學生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歸納整理: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藉助對“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的直觀認識,獨立探究三位小數、四位小數、五位小數……表示的意義,最後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突破了重難點,同時也滲透了小數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1.第33頁做一做。

2.第36頁練習九第1題。

3.填空:

0.6 裏面有6個( );再增加( )個 0.1就等於1。

0.25裏面有( )個0.01。

32個0.001是( );32個0.01是( );32個0.1是( )。

4.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小數。

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再讓學生彙報答案,集體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在對比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同時有意識地結合生活實際體現知識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根據小數意義理解生活中常見的小數所表示的含義。

(四)總結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介紹對小數發展具有傑出貢獻的兩位數學家。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的知識,最後通過課外延伸向學生介紹與小數發展相關的數學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知道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認識單位“1”,知道許多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

教具:

課件、各種形狀的紙張、水彩筆等。

引入:

1、分蘋果

師:今天老師帶來三個蘋果,準備分給兩個同學,誰能幫老師分一分?

生:一個同學分一個。

師:那還剩下一個怎麼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師:那也就是説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一份是麼?

生:是。

2、(幻燈出示書上的圖片),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古代,因為生產的需要,人們為了測量,把物體分成一段、兩段、三段,不夠一段了,不是整數,不能用整數的結果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出來該怎麼辦呢?(出示幻燈,找同學來讀)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就用分數來表示。

一、學習一個整體的分數

1、幻燈出示1/4,這就是一個分數,它讀作什麼?(生答四分之一)誰能説説它的各部分名稱?它表示什麼?(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師:課前老師讓你們準備了教具,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來吧。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

(1)任意選桌上的的材料創造1/4

(2)用你喜歡的方式把1/4表示出來。

(一)、學習一個物體的1/4

(材料:一張正方形紙、一張長方形紙、一張圓形紙,一根一米長的綵帶)

1、展示彙報

(1)師在同學中分別找到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的1/4

誰能説説你是怎麼做的?

(2)生展示,師幫助強調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邊做,師邊幻燈演示。

2、師小結:以上我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這就是我們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書“一個物體”,“平均分”“1份”“1/4”)

3、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下面老師要考一考你們,你們怕不怕?

(出示幻燈練習題),請説説陰影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4、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巧克力蛋糕,準備獎勵給表現好的同學,(幻燈出示)這是一塊正方形的蛋糕,我們可以用正方形來代表它,它是原來蛋糕的1/4,猜猜它原來是什麼樣子的,請同學們做一回設計師,在你的練習本上畫一畫它原來的樣子。

5、請小組內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討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啦?

6、學生展示,老師幻燈演示。

同學們,你們真是優秀的設計師。其實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在這裏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學習一些物體的1/4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這又是一塊蛋糕,露出的部分是這個整體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來會是什麼樣子麼?同學猜測。

師出示圓形的蛋糕

(2)老師這裏還有一塊蛋糕,用分數表示是1/8(幻燈),請同學們猜猜這次的蛋糕原來的是什麼樣的?

同學們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動手畫一畫原來是樣子。然後小組討論。

同學展示作品。

師:大多數年同學畫的都是圓形的蛋糕,可是這次的蛋糕不是圓形的了,而是由8塊單獨的蛋糕排列組成的。請看大屏幕。(幻燈出示)

師:同學們很聰明,你們的表現太出色了。這次的蛋糕不是一個了,而是一些物體了。(板書“一些物體”)請同學們看看我們剛上課時擺的1/4,你能找到你用一些物體擺出的1/4嗎?説説你是怎樣做的?

請2名學生到前面投影儀上展示,教師在旁邊指導,讓學生説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燈出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請同學讀)老師板書“一個整體”

請同學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説説你把誰看成一個整體了?你是怎麼樣分的?誰願意來為大家做個示範?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再找兩名同學展示)

3、請同學們看看你剛剛分的1/4,都是1/4,為什麼有的同學分得的是1個物體,有的是2個物體?

生彙報,這個整體變了,因為四分之一是1個物體的原來是4個物體,四分之一是2個物體的原來是8個物體。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請同學們再説説同樣是一個這一個物體,它可不可以是1/4,可不可以是1/8,可不可以是1/12?

生彙報:可以

師:為什麼?

生:當有4個物體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1/4,當有8個物體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1/8…師:這説明什麼?

生:分子不變,分母變了,説明分的份數變了。

師總結:同學們説得非常好,真棒!這肯定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二、學習單位“1”

1、師:剛剛我們分過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稱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這個“1”加了引號,你知道為什麼嗎?(生答:因為這個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個物體或者一些物體。)

2、師小結,剛剛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內容:分數的意義(板書“分數的意義”)

3、請同學們再看一下我們剛剛分過的物體,它們分別把什麼看作單位“1”了?

(教師舉例課後題)

4、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三、練習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幻燈出示12塊糖),看看誰最聰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燈的練習

四、學習分數單位

1、同學們,請看黑板,其實分數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我們就把他叫做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師:誰能説説剛才題中的分數單位?

生:1/4、1/8、1/2…

師:老師説一個數,看誰能快速地説出他的分數單位。3/4、2/5、8/9…

生搶答。

師:老師還沒説分子呢,有的同學就已經回答出來了,你們發現什麼竅門了麼?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個份數。

師:所以説,分數單位是由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單位“1”,和分數單位。你們這節課的表現非常出色,我為你們而驕傲,讓我們為自己精彩的表現鼓掌。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及學生情況分析:

“比的意義”是國小五年級第十冊教材中第四單元的起始課,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已有的兩個數相比的知識得以昇華,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意義”這部分知識內容繁雜,學生缺乏原有感知、經驗、不易理解和掌握。針對知識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較、總結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1、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並會正確求比值。

(2)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理解並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2、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1、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

2、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能夠發現數學問題。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4、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5、採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於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的活動與安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一則消息引起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學生對這則消息進行討論、交流時,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獲得情感體驗,同時能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義”教學。

第一步給出班級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兩個條件,請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根據學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確是男生和女生兩個量在比,啟發學生思維,除了用以前學的除法知識對兩個量進行比較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進行比較。然後展開“比的意義”教學活動,説成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運用新知識説説。(説明:從學生身邊的數量中提取數學問題,從而引出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傳遞,輕鬆快樂。)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2、比的讀法與寫法、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後組織同學們彙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後,並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能夠寫出幾個比的實例,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彙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3、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零?

通過引導學生看板書,合作交流能夠比較出“比”、“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填寫出表格,再通過“相當於”這一詞的理解,明確他們的區別。

(三)、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學習感受。

通過本節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彙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反比例的意義》是六年制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一單元《比例》中的內容。是在學過“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會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關係,加深對比例的理解。

 學生分析:

在此之前,他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對“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變化規律”、“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經有了認識,這為學習《反比例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設計理念: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改的顯著特徵,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分析、發現、探究、創新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在設計《反比例的意義》時,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克服教材的侷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寬探究學習的空間,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2.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流程:

一、複習鋪墊,猜想引入

師:(1)表格裏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2)這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猜想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比例關係——反比例關係。(板書:反比例)

師:從字面上看“反比例”與“正比例”會是怎樣的關係?

生:相反的。

師: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聯繫正比例關係猜想一下,在反比例關係中,一個量會怎樣隨着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變化會有怎樣的規律?

生:(略)

反思:根據學生認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規律,從概念的名稱“正、反”兩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顧名思義”,對反比例的意義展開合理的猜想,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願望。

二、提供材料,組織研究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師: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還需要進一步證明。下面我提供給大家幾張表格,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兩個相關聯的量,一個量是怎樣隨着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迴查看,並做適當指導。)

3.彙報研究結果

(在彙報交流時,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分析到表3時,大家開始爭論起來。)

生1:剩下的路程隨着已行路程的擴大而縮小,但積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總路程(一定)。

生3:我認為第一個同學的説法不準確,應該換成“增加”和“減小”……

(最後通過對比大家達成共識:只有表2和表3的變化規律有共性。)

師:表2和表3中兩個量的變化規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師:這兩個相關聯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完成板書。)

師: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用C表示它們的積,你認為反比例關係可以用哪個關係式表示?[板書]

反思:教材中兩個例題是典型的反比例關係,但問題過“瘦”過“小”,思路過於狹窄,雖然學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過增加表3,更利於學生髮現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這一關係式,有助於學生探究規律。同時還增加了表1、表4,把正比例關係、反比例關係、與反比例雷同(“和”一定)的情況混合在一起,給學生提供了甄別問題的機會。

4.做一做(略)

5.學習例6

師:剛才我們是參照表格中的具體數據來研究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係,如果這兩個量直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你還會判斷它們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嗎?(投影出示例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略)

2.拓展應用。

師: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先自己舉例,寫在本子上,再集體交流。)

交流時,學生們爭先恐後,列舉了許多反比例的例子。課正在順利進行時,一個同學舉的“正方形的'邊長×邊長=面積(一定),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的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爭論。,教師沒有馬上做判斷,而是問學生:“能説出你的理由嗎?”有的學生説:“因為乘積一定,所以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關係。”對他的意見有的同學點頭稱是,而有的同學卻搖頭……忽然,一名同學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叫起來:“不對!邊長不隨着邊長的擴大而縮小!這是一種量!”一句話使大家恍然大悟:對啊!邊長是一種量,它們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所以邊長和邊長不成反比例。後來又有一名同學舉例:“邊長×4=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邊長和4成反比例。”話音剛落,學生們就齊喊起來:“不對!邊長和4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

反思:通過“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這樣一個開放性練習題,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這同時也是對數量關係一次很好的整理複習機會,通過舉例進一步明確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3.綜合練習

四、總結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而現行的國小數學高年級教材,內容偏窄、偏深,部分知識抽象嚴密、邏輯性強、脱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新教材相比明顯滯後。如何將新的課改理念與舊教材有機整合,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探索的課題。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為新課鋪墊。

1、小朋友們,喜歡去麥當勞、肯德基嗎?吃過薯條、漢堡包嗎?

2、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哪裏看看有哪些好吃的東西,好不好?

3、多媒體出示即時練習,指名回答,並説明理由。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文具的用處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説説,你有哪些文具?

2、原來你們有這麼多的文具呀!袋鼠媽媽聽了可真羨慕呀!於是她決定要在森林裏開一家文具店,讓小動物們和小朋友一樣,都能買到各種各樣的文具。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3、出示課題:文具店。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出示教學目標,瞭解今天的學習任務。

2、瞭解圖意,獲取信息。

(1)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們都買了什麼文具呢?

小兔買了一支筆,花了2元錢。

大灰狼買了一個文具盒。

小牛買了3支鉛筆。

(2)們説得真不錯,除了這些以外,你還知道什麼?

大灰狼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1)你真是一個認真觀察的好孩子!現在大灰狼想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他們買文具花了多少錢嗎?請小朋友在組裏互相説一説,然後完成書上的“填一填”。

(2)學生分組交流,解決問題。

(3)師生共同探討:你是怎麼想的,説説你的理由。

(4)小朋友説得真好!大灰狼和小牛為你們喝彩。誰和他們一樣棒,也來説一説。

(5)小朋友們説得太好了!香蕉和小雞想請你們來幫它們解決問題,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6)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4、畫一畫。

同學們通過了大灰狼和小牛的考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請小朋友完成課本48頁“畫一畫”。

(1)學生獨立思考。

(2)讓學生用學畫一畫。

(3)指名回答。

(4)你會用什麼是什麼的幾倍説一句話嗎?

5、經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1)5的2倍是多少?

(2)3的9倍是多少?

(3)6的5倍是多少?

(4)4的8倍是多少?

三、鞏固應用,拓展創新。

1、練一練1、2。

(1)袋鼠媽媽看見小朋友這麼聰明,也帶來了四個問題想考考大家,我們一起來解決,好嗎?

(2)學生獨立完成,師生交流。

2、練一練3。

(1)小朋友們,喜歡去旅遊嗎?

(2)你們去旅遊都離不開什麼交通工具?

(3)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3輛車,你能説出是什麼車嗎?

(4)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5)你知道大客車上有多少位乘客嗎?小轎車上呢?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或圓擺一擺。

四、評價體驗。

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不僅解決了小動物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且最難的思考題都沒有難住你們!現在,誰來説説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文具店

老黃牛花的6元錢 2×3=6(元)

大灰狼花的8元錢 2×4=8(元)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