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

文學1.0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

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1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各種興趣班,希望能讓他學到各種本領。其實,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説,能力的培養源於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時,能力自然就培養起來了。但家長往往忽視這一點,不經意間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下面就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們班的真實故事。

我們幼兒園每週一都會舉行遊戲大會,全園小朋友要到操場上進行户外體育活動。大班的小朋友則承擔了和老師一起擺放器械的任務。

恰逢上週末颳了一場大風,操場上滿地的落葉妨礙了孩子們擺放器械。看到這麼多樹葉,欣欣説:“要不我們直接把器械放在樹葉上吧?”亮亮説:“不行,樹葉上都是土,大家的衣服該髒了。”欣欣説:“這裏葉子這麼多,沒法玩,讓弟弟妹妹去別的地方玩吧。”亮亮忙打斷他的話説:“那可不行,上週弟弟妹妹們在這裏玩得可好了,今天遊戲大會他們肯定還會來,我們一定要在這裏擺好玩具器械。”

“這可怎麼辦呀?“

儘管滿操場的葉子成了難題,但孩子們很清楚自己的任務是擺放器械,讓大家能順利地參與遊戲。看到大家這樣有責任感,我十分欣慰。

這時,布魯指着遠處的老師大聲喊:“你們看!老師們在收葉子呢,咱們一起收吧,一會兒這裏就能幹淨了。”這一想法似乎説到了大家心裏,大家趕緊學着老師的做法,找來大黑塑料袋裝葉子。

孩子們按照以往的經驗,有的幾片幾片地撿;有的大把抓起葉子扔到垃圾袋中;有的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住幾片往袋子裏扔。

正當大家幹勁十足地用自己的方法收着葉子時,保潔老師提醒道:“孩子們小心,別劃傷手。”小謙連忙説:“放心吧,我們的手沒事,不過要是能找到保護手的工具,不讓手直接觸碰到葉子就太好了。”

此時,大家並沒有向老師求助,而是各自在嘗試解決問題。欣欣提出:“要不咱們在操場上找找,有沒有不讓手碰到這些葉子的工具?”大家表示同意。不一會兒,依依得意地舉起兩隻手説:“你看我用兩個泡沫板,兩手一張一合收集起葉子,不會散落多少,還不會傷着手。”有的孩子模仿她的動作,並改用兩個簸箕一張一合地收集葉子;有的找來了硬紙板、小鏟子模仿着;有的向傳達室的老師要了一些塑料袋套在手上;有的把塑料袋直接罩在葉子堆上,一下就能收起一袋子的葉子。

幹着幹着,布魯着急地喊道:“咱們得快一點兒,要不遊戲大會開始之前就幹不完了!”欣欣説道:”哎,你們快看呀,我用球拍鏟一下,能鏟到好多葉子!”

亮亮着急地説:“我試了,這樣是能收集很多,可葉子很輕,一走動葉子就都飛了!”聽了他的話,欣欣把垃圾袋拉到他身邊説:“你在垃圾袋子旁邊鏟.鏟完趕緊放進去,葉子就飛不了。”這時和他一起收葉子的小謙説:“你剷起來之後用手在上面壓着點兒,趕緊倒進垃圾袋裏,這樣速度還快。”亮亮把兩個人的方法都試了試,覺得還是在垃圾袋旁邊鏟更節省時間

亮亮自主地發現問題,並聽取同伴的建議,又親自嘗試,最終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快速收集樹葉的好方法。

幹着幹着,大家又發現了新方法。鄺鄺拿起保潔老師的大笤帚,把分散的樹葉掃成了樹葉堆。

見此情景,幾個孩子立馬向他跑去,把他掃來的葉子運到垃圾袋中。就這樣,孩子們的分工合作開始了。大家用笤帚、小鏟子、簸箕、紙板把葉子堆在一起,三三兩兩地一起幹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場地在遊戲大會前被順利地清掃乾淨了。

看着大家想出了這麼多辦法收集樹葉,還能相互幫助,主動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給大家:同時又通過親身實踐,將同伴傳授的經驗不斷內化,最終轉化為自己的新經驗,我真替孩子們高興。

回到班中,我繼續觀察着孩子們的發現。布魯説:“我的白羽絨服上有一層土,都是剛才鏟葉子時蹭髒的。”鄺鄺説:“我的手上都是黑泥湯.以後不能直接用手收樹葉了,那樣容易把手劃傷。”

見孩子們討論得興致正高,我把剛才大家收葉子活動的記錄講給大家聽,還給他們展示了記錄的照片。

孩子們邊欣賞照片,邊不斷提出新的建議:“下次不能再用玩具收葉子啦,玩具該壞了!”“塑料袋套在手上也可以收葉子,這樣手就不冷了,還不會扎傷。”“用笤帚把葉子堆一起好收,但笤帚好長、好沉。用起來不方便。”“娃娃家的小笤帚、小簸箕就挺好的,長短挺合適的。”最後孩子們約定,每天晨間勞動時,承擔清掃班級平台和外接樓梯的落葉的任務。

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秋天的變化,分享探究發現的快樂。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想法,大家在一起不斷碰撞,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最終孩子們將掃落葉所需的工具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記錄了下來。

大家發現,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方法,但並不是每種方法都好用。有的方法能夠完成任務,但費時費勁;有的方法既節省力氣又節省時間,並且有的事情大家合作的效果也非常好,能夠提高效率。在不斷討論中,孩子們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意見,也使自己的經驗更加的豐富、充實。小小的收落葉事件,能看到孩子們諸多的成長。

由此看來.家庭生活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也應該儘量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日常的家務勞動,和孩子一起制訂家庭勞動公約,劃分自己的責任區以及任務。讓孩子用易懂的方式記錄,培養前書寫能力。同時培養他遵守承諾的規則意識以及認識時間、合理分工等統籌的能力。通過勞動,孩子不但可以認識各種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更能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問題。

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孩子,讓他自己去實踐、去成長吧。

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2

又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香噴噴的幹炒雞塊,嫩嫩的小青菜,白白的米飯加上一碗番茄蛋湯就是孩子們今天的午餐了。小朋友看見了,有的拿着雞塊啃着,有的邊啃雞塊邊吃飯,也有的邊吃青菜邊吃飯……咦,佳佳今天怎麼了?我想起了早上佳佳的阿婆和我説:老師,佳佳不喜歡吃蔬菜,不吃就不吃了。看着現在佳佳對着自己的小碗皺着眉頭,我走近摸了摸他的頭:“佳佳今天是不是不舒服啊?”他搖了搖頭,繼續看着碗裏。“是不是今天的小青菜老師盛的太多了”他不説話,還是盯着自己的小碗。“小青菜是很有營養的,今天我們先吃一點,好不好?”佳佳看着我點點頭,開始着手吃飯了。中午他阿婆來接時,我當着佳佳的面跟她阿婆説:今天佳佳很棒的,開始吃青菜了,回去你們也可以給他吃一點。第二天早上,她阿婆高興的跟我説,佳佳從出生到長這麼大第一次吃青菜,我笑着説,慢慢來先讓他一點一點的來改變,不吃蔬菜肯定是對他的身體不好的。

孩子中午吃飯的問題還很多,佳佳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罷了,其實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如換種方法試試,比如允許他少吃一點,比如讓他和旁邊的小朋友比賽,又比如糾正他吃飯時的姿勢…..這些方法都比我以往大喊大叫:“快點吃”要來的好。因為快點吃目的是不明確的,而讓孩子少吃一點是針對具體孩子的具體方法,是從孩子本身的利益,孩子的思維出發的,是一種孩子利於接受的思維方式。

其實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有他自身的原因的,比如孩子不吃飯,對於孩子來説滿滿的一碗飯,還有那麼多的菜,特別是有他們不喜歡吃的菜,其實真的是一個負擔,而在這種時候如果作為教師用一種命令式的口吻,則更會加重孩子的這種心理負擔,此時,不如讓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想一想,也許這一碗飯就不那麼難解決了,使他的心理負擔得以減輕:認為老師是站在他的立場,吃飯是為了他好的一件事,也許他就能輕鬆而愉快地進餐了。

這也讓我想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他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的,而有一些想法他們並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所以只好用他的行為來表現。作為我們成人,特別是我們老師,更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換個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也許我們的孩子會快樂許多,自信許多,勇敢許多,改變許多。

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3

這天,午飯時間,大家吃炒胡蘿蔔絲、肉末豆腐和排骨湯。鑫鑫看着碗裏的胡蘿蔔絲,在那裏撥來撥去,也不吃進嘴裏,也不挑出來,就是一個勁兒地在那撥。我感到很奇怪,走到他跟前説:“鑫鑫,你怎麼不往嘴裏吃呀?”峯峯看看我也不説話,我又對他説了一遍,他這才不急不慢地説:“這個菜沒味道,不好吃。”我説:“這個菜有營養,尤其是胡蘿蔔營養豐盛,經常吃會越來越聰明,身體會越來越強壯,不愛生病。而且你的眼睛會變得很亮的哦!”他還是不動手吃。

於是,我又説:“那你少吃點兒,但是不能不吃。”我把他碗裏的菜撥出去點兒,他看到少了點兒很高興,笑着説:“這些我都能吃掉。”只見他挑起一口菜就往嘴裏送,邊吃邊對我説:“真香。”

就是因為在家裏的嬌生慣養,導致鑫鑫有了壞毛病。他不愛吃的就不吃,愛吃的就給他多吃,養成了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形成了營養不均衡,飲食不得當的現象。可是他的家人卻沒有充分地認識到這個問題,還在遷就他,他不吃就不讓她吃。

為了他吃飯的問題,我們想了好多方法激勵他,家長配合的也很積極。通過大家的不斷努力,鑫鑫現在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有時候能吃的快了,也不怎麼挑食了!但還需要繼續加油!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鑫鑫會越來越棒的!

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4

每個班裏都有活潑的、膽大的或者膽小的不同類型的孩子。這就是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尤其是小班更加明顯。我們班的點點和豆豆就屬於比較膽小的孩子,無論是什麼情況他們都不願意表現自己,平時説話聲音也很小。

每次表演節目他們總是怯生生的,即使上台了,也低着頭不願意表演,為此家長也很擔憂。作為老師我覺得有必要鍛鍊孩子的膽量。在《我是小雪花》的表演中,我請兩個小朋友扮演雪花其餘小朋友一起表演,可是點點和豆豆就是不肯上台表演。我也沒有特別地要求他們,想着也需要給他們緩衝一下的時間。

當其他小朋友在台上表演的時候,我觀察到他們在自己的位置上笑得可開心了。説明他們很喜歡這個表演。於是我邀請他們上台,可是他們還是不願意。我們的遊戲一直重複地在進行,當很多小朋友都扮演過小雪花了,我再次邀請他們説:你們也來當小雪花吧。他們不語,我繼續説:你們這兩朵雪花只需敲窗,我這朵大雪花會唱歌的哦。這時點點起立了,豆豆一看點點走了他也高興地跟上了。整個表演過程中他們只是敲了敲窗,始終沒開口唱歌。但是看得出他們已經跨出了第一步。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計策,但是他們倆還是有變化的。而且大家一起表演的時候他們也會在後面一起表演。相信我們更有耐心地關注他們,鼓勵他們一定會有進步的哦!

小班的幼兒園教學隨筆5

外行看幼兒教育,總會不自覺地陷入一種誤解:教那麼小的孩子,只需要一點粗淺的日常生活經驗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深的學問,孩子也不理解。所以,當幼兒園老師很簡單。

但近年來,隨着專業化水平的提升,不少人已從教育的專業性上維護着幼兒教師的尊嚴:教育本就是一種極深的學問,不僅有專業的理論,還有專業的技術,不學就不懂幼兒的想法,不學就不瞭解他們的發展規律。

但是,僅僅強調教育專業知識和技巧是不夠的.。幾乎所有的教育情境,都包含更廣泛的人類社會生活經驗和文化科學知識。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時常會暴露出教師在相關知識背景上的侷限。例如,幼兒在遊戲中自發合作,搭建了一座大橋,教師以談話的方式來參與,希望在此基礎上達到指導和提升的效果。但談話總是無法深入,最後導致意興闌珊地匆匆結束。教師提出的問題包括:“你們搭的是什麼?”“它在什麼地方?”“你們這個地方搭的是什麼?”“你們怎樣搭的?”孩子們面對這樣的問題,要麼一句話答完,要麼就不回答。原因在於,教師在面對孩子的作品時,不僅沒有針對橋樑包含哪些教育價值去分析和思考,而且自身也缺乏相應的人文和科學知識。也就是説,自己也不懂橋樑。

關於橋樑的知識非常豐富:橋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包括哪些部分?橋樑的功能是如何通過這些結構實現的?古代的橋樑和現代的橋樑有什麼不同?橋樑對人類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有哪些美好的相關故事?……倒不是説要在這樣一個時刻,將這些知識經驗一股腦地傾倒給孩子;而是説,如果教師有着更好的知識儲備,就可以更好地迴應孩子,在孩子回答“我發現橋的兩頭都有這個高高的東西”時,教師就可以及時地和他對話了:“我知道了,你説的是橋塔,你見過南京哪些橋有橋塔呢?你覺得它會有什麼作用呢?”

中國小不同,幼兒園教師幾乎都是“全科教師”,這意味着幾乎對任何領域都要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儲備,尤其是在綜合課程的背景下。從這個角度而言,不論是在職前教育還是職後成長,我們的學習都更應該具有“通識”的意識。這不僅涉及到是否能給予孩子合適的、正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否引導孩子朝向人類真善美價值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甚至可以説,不瞭解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我們就沒有辦法瞭解兒童的天性和能力,因為後者是需要前者來進行分辨和定位的。正如杜威所言:“我認為為了正確地説明兒童的能力,我們必須具有關於社會狀況和文明現狀的知識。兒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傾向,在我們能夠把這些本能和傾向轉變為它們的社會對應物之前,我們不知道它們所指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具有藝術文化方面的素養,就可以發現兒童作品中藴藏着的可以媲美大師的美感和想象力;如果我們具有科學技術素養,就可以知曉孩子“為什麼拱橋要建得彎彎的”問題背後的價值;如果我們懂得公平和正義的觀念,就能理解孩子“要讓每個人都有一大幢房子”觀念的寶貴……幾乎孩子的任何問題和觀念,我們都能在人類的文化知識和經驗裏找到它們的來龍去脈,並且將之化為孩子成長的重要資源。

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我們作為教師,不僅要有着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永遠保持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生活中學習,從書本中學習,和孩子一起學習。用杜威的話來説,“要讓我們充分揭示在兒童頗為簡單的要求裏究竟包括着什麼,整個物理科學一點也不多……當兒童在作畫或者亂塗一通時,要使我們能衡量兒童心裏所激起的衝動的價值,拉斐爾和科羅的藝術一點也不多……”我們正需要練就這樣一雙“文化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