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育隨筆-搞好幼兒遊戲豐富幼兒生活

文學1.54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隨筆-搞好幼兒遊戲豐富幼兒生活,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隨筆-搞好幼兒遊戲豐富幼兒生活

遊戲是幼兒的玩耍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娛樂性活動,也是對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的主要手段。遊戲同社會生活條件有着密切的聯繫,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社會活動。今天,幼兒遊戲無論是內容和玩法都日趨現代化、科學化,這也是一種幼兒將來能夠適應社會潮流的需要和迫切要求。所以,遊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農村幼教資資金有限,玩具器械少,設施不足,致使幼兒的遊戲活動內容缺乏。作為一名農村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幼兒所處的風俗、習慣,挖掘整理傳統的具有農村特色的遊戲,在此基礎上,合理的設計、創造出一些具有現代氣息的遊戲,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豐富幼兒生活。

一、蒐集整理傳統遊戲,發展幼兒能力。

1、傳統遊戲具有農村特色,突出了農村特點,同時,它具有鄉土氣息接近農村幼兒生活,幼兒很容易接受。傳統遊戲通常配有兒歌,兒歌在傳統遊戲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它能激發幼兒遊戲的慾望和興趣,使其受到教育。比如蒐集到一首兒歌,它是這樣説的:“打羅羅,熱羅羅,熟了麥子請婆婆。哪兒坐,炕上坐,燒餅果子一大摞。臨走時,還怪餓,再捎着一筐羅。”兒歌中的“老婆婆”,正是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及模仿能力的好角色,於是以兒歌為基礎整理“婆婆”來了的遊戲。四名幼兒圍成圓圈蹲下來扮成“燒餅果子”五名幼兒圓圈內扮演“老婆婆”,全體幼兒説兒歌,等兒歌説完時“老婆婆”立刻抓住蹲在地上的幼兒,最後只剩下一位“老婆婆”,什麼也抓不到,她算輸了,然後遊戲重新開始,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幼兒的反應能力。

2、汲取精華,剔除糟粕。

傳統遊戲長期流傳下來,受民間傳統習俗和文化的影響,難免出現不健康的內容,所以在整理時不能照搬,比如:有這樣一首兒歌“小老鼠旮旯裏卧,三天沒有摸着糧食磕,一扒頭,貓大哥,王八羔子要吃我”這首兒歌總的來説是可取的,可是其中這句“王八羔子要吃我”這對幼兒文明禮貌教育有不良影響。經過仔細推敲,把它改為“拽耳朵要吃我”,並把他設計成“貓吃老鼠”的遊戲。這個遊戲玩起來很活躍,“老鼠”可以盡情的躲閃,“貓”想盡辦法捉“老鼠”,在活動中不僅讓幼兒瞭解老鼠是偷吃糧食的壞傢伙,貓是老鼠的`天敵,而且培養了幼兒愛護益畜,愛惜糧食。

3、改舊為新,變枯成活。

農村有些傳統遊戲玩起來很枯燥、單調。如:幼兒剛學走路時,為了讓幼兒走得更有興趣,成人總是説這樣的兒歌:“采采,採藕了,採了一筐兩簍了,再採點就走了。”這個遊戲是針對1—3歲幼兒玩的,如果讓6—7歲的學齡前兒童玩是沒有多大興趣的。農村有一種娛樂活動,“踩高蹺”可以參考這種活動,把易拉罐用釘打兩個眼,再用繩子穿上,讓幼兒把腳穿在裏面,兩手拽着繩子踩。開始他們很不習慣,可是教他們邊説兒歌邊踩,節奏感很強。還可以給他們設計很多種隊形練習,這樣既鍛鍊了幼兒手腳的協調能力和身體的平衡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興趣。孩子們邊做動作邊説兒歌,玩起來特別高興。

平時多注意觀察幼兒的自發活動,一般他們的遊戲很單調,沒有規則。如:他們在玩“摸瞎”這個遊戲時,幼兒隨便眯起眼睛,亂追亂跑,而那些躲避的幼兒就散逃開,躲得很遠很遠,使眯眼者無從捉到。可以把他們組織起來,給遊戲制定規則,再把兒歌添進去給遊戲增添色彩。下面是我經過整理的遊戲:在地上畫一個大圈,六名幼兒站在圈內,用布矇住一名幼兒的眼睛,全體幼兒喊“開始”這樣“眯眼者”就開始了,他嘴裏不停地喊“天”,其他人就喊“地”。在這個遊戲中,被矇住眼睛的幼兒只能憑藉感覺去捉。這樣就增加了趣味性,只有加強引導,才能使孩子們玩的更有趣。

二、搞好角色遊戲,正確靈活分配角色

角色遊戲是幼兒通過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使幼兒得到最大的滿足和極大的快樂,它既是幼兒心理髮展的需要,又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在扮演角色時,把自己看成是主人,並模仿成年人所做的各種工作。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使幼兒的態度積極,精力集中,思維敏捷,在玩玩樂樂中增加知識,發揮出了他們潛在的智慧和能力。實踐證明,角色遊戲確實是開發幼兒智力的重要手段。

由於幼兒的年齡不同,各種能力均有差異,這就需要正確的分配角色,為每個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機會,因此應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合理地分配每一個角色。

1、根據年齡分配角色

幼兒年齡的大小直接關係到生活經驗的多少。農村幼兒園多為混合班,為此應把幼兒的年齡與遊戲中角色的難易程度結合起來,讓年齡不同的幼兒擔任不同的角色,根據年齡的大小分配主次角色,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大帶小從而達到活動的目的。如在角色遊戲《老鷹捉小雞》中,針對老鷹與小雞的性情特點及幼兒年齡分配角色,老鷹在這個遊戲中是強者,當然要選一個年齡大一點、身體壯一點的幼兒來做,老母雞也要選一名年齡大的來做,因為老母雞在這個遊戲中擔負着保護小雞的任務,並且有一定的能力與老鷹拼打,至於那些“小雞”就最好選用年齡小的,讓他們在老母雞袒護下使遊戲開展的激烈,並從中得到遊戲的樂趣,這樣分配就自然而然能使他們在“老鷹天上飛,小雞地下跑,老鷹捉小雞就是捉不到”的叫喊聲中活躍氣氛進行遊戲,從而達到鍛鍊幼兒靈活的躲閃能力。培養幼兒集體活動的協調性的目的。角色遊戲的主體,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不同年齡段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實現自己的想象,滿足自己的願望,從而使各方面得到發展。

2、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與水平,擔任遊戲角色。

同一年齡的幼兒,能力發展有所不同。因此在角色遊戲中讓較強的幼兒擔任複雜一點的角色,讓能力差的幼兒擔任簡單的角色,在角色遊戲《醫院》中,醫生這個角色比較複雜,由於地處鄉村,無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瞭解一些關於醫院等各方面的知識,因此只能讓一些開着家庭診所的幼兒來當醫生,因為他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家庭影響,在這個方面比別人更有經驗和模仿力。當然,從另一方面説,如果幼兒經常到診所看病,並且有一定的記憶力和模仿力的話,當然可以充當這個角色。總之要根據其實際能力與水平分配角色,這樣遊戲能使幼兒在快樂的環境中增長知識,有機會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

3、讓大組幼兒自己組織遊戲,分配角色。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大一點的幼兒自己動手,動腦組織遊戲,分配角色。如在遊戲《娃娃家》中,大組幼兒當爸爸,當媽媽,他們又組織了小組幼兒當孩子,大組幼兒還主動製作遊戲工具,安排遊戲環境,雖然有時把灶具放在牀上,把臉盆和碗放在一塊……但是他們還是陶醉於自己創造的小天地中,充滿着歡樂,洋溢着興奮。所以在大一點的幼兒的組織領導下,小一點的幼兒也會積極投入到遊戲中去。幼兒參與組織遊戲不但能提高幼兒遊戲的積極性,而且能從小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參與競爭意識。

此外,在分配角色中常會出現意外分歧和爭執。例如,某幼兒想當媽媽,大家不同意;兩個人都想當司機,誰也不肯讓步,結果發生爭執。這必須採取一些措施幫助幼兒解決爭執。例如:啟發幼兒開展並列主題遊戲,使孩子的願望都能得到滿足,輪換角色,有時還採用選舉、猜拳的辦法解決。這樣就可以使孩子在歡樂平和的氣氛中游戲。從而起到遊戲的目的。

三、正確評價,總結遊戲

遊戲結束後,孩子們往往還在興致勃勃的談論着玩過的遊戲,應及時組織孩子評價和總結遊戲。這樣不僅能滿足孩子的慾望,還可以使遊戲更好地的發揮教育作用,提高幼兒的分辨能力,促進遊戲水平的提高。

1、討論。如果遊戲中發生了糾紛,就要讓幼兒討論是非,如果幼兒由於缺乏生活經驗,討論不出結論,就找機會讓孩子們通過參觀,接近現實生活,豐富生活經驗。

2、現場評議。有的遊戲開展得很好,為了教育全體幼兒,可以保留遊戲現場,組織現場評議,讓小朋友自由發表意見,談談對遊戲的看法及對其中一些人物的評價,這樣講評可以使孩子繼續處在遊戲之中,使孩子回味無窮。

綜上所述,只有緊密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挖掘整理傳統遊戲,創造遊戲,搞好角色遊戲,才能豐富幼兒生活,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