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定風波》評課稿:詩詞教學中“範讀”應該得到凸顯

文學2.67W

聽了課回來,我謹記周老師的教誨,要找一個點來評課,而且還必須得是不足之處。可是找什麼點呢?這一節課,從導入到解析再到補充背景挖掘情感,幾乎該有的都有了。以周老師的教學功底來説,基本不會出現能讓我抓住的漏洞。回顧自己的詩詞教學,與這節課反覆比較。終於讓我找到了一個問題。

《定風波》評課稿:詩詞教學中“範讀”應該得到凸顯

首先,關於這節課的優點原則上我同意在我之前和之後交作業的各位老師的所有意見看法;其次,我只説朗讀這一點。

這節課上,周老師對學生的誦讀作了反覆的指導,無論是整體誦讀還是關鍵詞句的處理,都做了強調,並且在指導誦讀的過程中,巧妙地將詩歌的內容和情感也做了點撥,這樣的設計思路是很好的,但是實施下來之後我發現學生的誦讀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在對詩歌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之後,理應有質的變化,但沒有出現。這是第一個體現。

第二個體現:在點撥關鍵詞的朗讀,以求突出詩歌情感時,感覺教師點撥的比較吃力,學生的領悟也顯得比較吃力。在這個環節上花了不少的時間,但是卻沒有看到學生有精彩的朗讀表現。

第三個體現:語文課堂應該書聲琅琅,這節課上確實體現了書聲琅琅。整節課上學生朗讀的時間和機會很多,但是整體上朗讀的水平卻不高,一方面學生的素質不夠高,另一方面,我覺得學生沒有學會朗讀這首詞。

讀的很多,指導的很充分,但卻沒有在誦讀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反覆思考之後,覺得原因在於學生沒有一個示範,缺少模仿的對象。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模仿,朗讀亦然。

周老師在開始帶領學生讀,師讀小序,生讀正文,這個環節中看出學生在朗讀方面比較欠缺,周老師立即指導應該如何讀出蘇軾的情感,明確“淡定”、“從容”,再引導學生讀出“微醉”之情。但是“淡定”、“從容”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語調去表現這種心態?學生顯然不能理解。如果教師能示範一下,那麼學生理解起來會容易很多,課堂的'推進也會比較順利。而且詩歌教學應該強調情景的

建立,在第一時間帶領學生進入情境,去體會情感。第一遍學生朗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應該試圖從另一條途徑去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教師範讀,調動情緒,感染學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教師反覆點撥“微醉”、“任”、“吟”、“嘯”等關鍵詞,但是都停留在抽象的語言描述上,沒有具體的示範,反覆的指導也沒有質的突破。話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我覺得在這個時候,學生就已經到了“憤悱”之時,應該給予明確的示範讓學生模仿。但感覺周老師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拘泥於學生的主體和課堂的生成性,刻意的凸顯這兩點,反而使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示範。在這些細微的情感體現之處,如果能夠給學生做個示範,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情感探究會更加深入。

我在教學詩詞的時候,面對國中生(還是生源質量較差的那一類)不敢指望課前充分的預習和在家裏自己朗讀。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有時會採用這樣的做法:先讓學生讀,齊讀、個別讀、交叉朗讀。充分的朗讀之後,我再做範讀,讓學生自行比較,品味。然後讓學生再次朗讀。讀到一定程度之後,讓學生説為什麼要這樣讀,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表達什麼樣的情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詩歌中哪些詞語體現出這樣的情感。解決以上幾個問題之後再補充相關的背景資料,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在高年級的課堂上,學生逐步掌握了用聲音表現情感的方法之後,範讀便少了許多,更多的是學生朗讀,同樣是充分的朗讀之後,再來談情感的理解。還會讓學生互相點評,自行品味字詞。這樣的教學方法,可能顯得教師在朗讀上比較強勢,會抑制了學生能夠的自主探究。但是我覺得在必要的時候,適當的範讀是不可缺的。而且詩詞的教學就是應該在誦讀中完成,教師作為課堂的高度標杆和指導者,在學生不能自主達成學習目標的時候,教師的範讀和對問題的指引點撥是等效的。不存在學生不理解的問題可以點撥而學生不會朗讀卻不能範讀以免被指生成不足和過於強勢的顧慮和擔憂。

周老師在這節課上表現出對範讀的迴避,估計是出於自身誦讀的短板因素,實際上一來教師的誦讀我覺得不必要求象李默然或者陳鐸那樣的藝術家的水平,甚至連字正腔圓也不必刻意追求,只要能夠傳遞出詩歌中藴含的情感就是好的朗讀。以周老師上課的激情,傳遞情感是沒有問題的,何必迴避?就算是在不願,也有方法可以解決,可以考慮用錄音來做示範,只是靈活性稍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