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模板九篇

校園2.08W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模板九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一)教師提問: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些圖形面積的公式是什麼?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積

5.642=11.2(平方釐米)

答: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1.2平方釐米.

三、質疑調節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穫,並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

(1)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2)求三角形面積為什麼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還有別的方法嗎?

(演示課件:三角形剪拼法)

四、反饋練習

(一)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求畫斜線的三角形的面積.

(二)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課的主要特點是: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2、注意滲透轉化的思維方法和平移的思想,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新知的生長點,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探究活動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活動目的

1.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張長方形和三角形白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學生以長方形的一條邊為三角形的底,畫一個最大的三角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係.

2.引導學生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沿着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高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係.

3.啟發學生將三角形折成兩個長方形,並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係.

4.分小組討論這種方法與新課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異同點.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説明

“幾個”和“第幾”的知識學生並不陌生,因為生活情境中經常用到它們。幾個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説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於剛入學的學生,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的設計重在指導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動物園為情境,在門口排隊買票為主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使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幾個”和“第幾”的含義,並瞭解“第幾”的相對性。

2.重視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本節課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髮現,知道了“幾個”表示物體數量的多少,而“第幾”是其中的一個,明確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能區別“幾個”和“第幾”,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現在有幾人在排隊?誰排第1?那位叔叔現在排第幾?軍人阿姨呢?讓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着密切的聯繫,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小遊戲,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聽好了,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右手,聽口令,好,開始,左邊的眼睛在哪裏?(學生指自己的左眼)右邊的耳朵在哪裏?(學生指自己的右耳)輕拍你的前胸3下,輕拍你的左肩5下……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賞你們,老師要帶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你們想去嗎?(想)

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售票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動物園的售票處,人們井然有序地在排隊買票)

設計意圖:由教師與同學們做口令遊戲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明確前、後、左、右、這幾個準確方位,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學習第幾。

(1)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圖中的情境。

(學生描述)

(2)説一説,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

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進入動物園,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一説)

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後面的兩位阿姨呢?後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幾人?後面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再次在具體情境中明確第幾,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説一説軍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教育學生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設計意圖:模擬現實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知第幾的含義,深化了學生對序數含義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2.區分“幾個”和“第幾”。

(1)請同學們再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誰?有誰願意上台前數一數,指一指。

(學生上台前數一數,指一指)

同學們已經明確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樣都是“5”,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2)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圖中有5人,這裏的“5人”表示事物的數量,叔叔排在第5,這裏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樣是“5”,意義不同。

(3)討論圖中的兩個“5”分別表示什麼。(學生明確:“5人”表示購票的人數,“第5”表示買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兩個含義。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比“5”和“第5”兩個數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數基數和序數含義的理解。

3.感知“第幾”的相對性。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出示課堂活動卡)

(1)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區分“幾個”與“第幾”。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演示第一人買完票走了,後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排隊的位置變了,順序也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序數的相對性,突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4.請幾位同學上台前。

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從左數第2位是誰?A同學從右數排第幾?從左數排第幾?她的右邊有幾人?左邊有幾人?

5.分小組做排隊遊戲。

設計意圖:通過排隊遊戲,使學生明確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後從1開始數起,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進一步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 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圖景

看上面的圖片,你們能説一説,圖中反映的是什麼現象?哪些是將物體放大?哪些是將物體縮小?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談話導入生活中存在許多放大與縮小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例4:按2:1畫出下面三個圖形放大後的圖形。

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把圖形按2:1的比放大是什麼意思?

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直角思考:三角形的斜邊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怎麼辦?

是不是隻要把兩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可以了?

比較兩幅圖的長有什麼關係?寬呢?

讓學生畫出放大後的圖形,畫直角三角形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完後,可以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或量一量的方法,發現放大後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後讓學生觀察對比原圖形和放大後的圖形,看發生了什麼變化。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討論、交流,瞭解到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後,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變。(圖形的周長擴大到原來的2倍,面積擴大到原來的4倍。)

問題:如果把放大後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得出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縮小後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獨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樣思考與操作的,並及時糾正錯誤。

2.總結

問題:把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二、鞏固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後的圖形,再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畫的,縮小後有關邊的長度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幾格?

三、全課小結。

什麼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麼原則?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麼關係?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編排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取了動物運動會這一場景作為主題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圖中的動物運動員有狗、兔、猴三類,按照參加運動項目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跳高和長跑兩類。可教材並沒有把“同一類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告訴學生,而是在熱鬧的場景中,通過卡通人物的提問,來啟發學生自己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通過以上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使學生充分經歷了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特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和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讓學生在自己喜愛的情境中進行數據整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3、能正確地填寫統計表,滲透統計思想及方法,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4、結合教學研究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傾聽、表達、合作三個方面進行評價,並用當節課所學的統計知識對以上三個方面統計,發現問題,提出可行計劃。

教學重點:體驗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難點: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自我介紹及本節課教學內容簡單説明。

2、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又開始了。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都趕來參加這難得的盛會。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去參加呢?那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正在幹什麼!(引導學生看主題圖)

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觀察與交流。

2、解答。

項目合計跳高長跑

只數

動物種類合計狗兔猴

3、比較、感受統計。

三、應用實踐、體驗不同。

1、做課本第93頁的第2題。(1)讀題 ;(2)解答; (3)訂正;(4)説一説。

2、做課本第93頁的第1題。(1)理解“最”字;(2)建議調查方式;(3)學生調查;(4)你發現了什麼?

調查一個小組,組中每個同學最喜歡的一種電視節目和最喜歡的球類活動,再在全班交流,把結果分別填在下面的統計表裏。

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合計體育文藝動畫人數

最喜歡的球類活動合計羽毛球籃球乒乓球人數

四、課堂評價、提出計劃。

1、其他教師評一評。

2、互評。

3、統計。

4、説一説。

五、回顧總結、設想運用。

1、你今天學了什麼? 2、生活中你想用統計嗎?

2、生活中你想用統計嗎?

可能讓學生自己觀察表格,説説表格的具體意思,獨立思考應該怎樣收集圖中的數據,然後再小組討論。在填表的時候,提醒學生注意,在觀察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定的`順序,不要有遺漏。

全班交流彙報,説説表中得到的結果。思考:我們把剛才的這個過程,稱之為什麼?引出課題統計。

思考討論:上面這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你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從自己的統計經驗出發,講講自己的體會,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

三、聯繫實際。

教師談話:看完了動物王國裏的運動會,小朋友們想不想也開展一次自己班裏的運動會呢?要開運動會,得調查一下小朋友們都喜歡什麼比賽項目。

學生小組合作,經歷數據處理的全過程,並完成以上的兩張表格,然後全班交流,最後整理填在老師準備的表格中。

四、拓展練習。

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張表格。

思考: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張表,對同樣的圖形進行統計,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比較兩次統計的結果,説説你發現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五、整理歸納。

在小組裏説説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你想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去做些什麼呢?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並知道愛護人民幣。

3.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當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通過認一認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8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玩具熊等、筆、橡皮、尺、練習本等若干。每人一個錢袋(內裝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設計

從生活出發,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老師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師:猜一猜,用多少錢買來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錢?(請回答。)

看一段錄像。教師邊看邊問: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錢的示意圖。問:“零花錢可以用來幹什麼”?

滲透德育: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獻愛心等。

師: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板書:)

(看課件)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小朋友。

(課件出示配音):嗨!大家好,認識我們嗎?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學得好。

1.師:我們現在使用的是我國發行的第5套人民幣(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仔細看,問:這些錢你們都認識嗎?

a.區別新版和舊版:以10元為例。

課件顯示放大“10元”,問:這是多少錢?你是怎麼認識的?點擊數字“10”和漢字“拾”,點擊單位“圓”(大寫)。

課件顯示放大“10元”(新版),師:這是多少錢?你是怎麼認識的?

師:對!看人民幣上的數字和數字後的'單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師:這兩張10元的人民幣有什麼不同?(圖案、大小、顏色等等)。

師:10元錢可以用來幹什麼?

b.區別紙幣和硬幣。

課件顯示5角紙幣,師:你是怎樣認識的?

課件顯示5角硬幣,認一認。

課件同時出現5角紙由和硬幣,區別不同。

課件出示背面,師:背面是什麼?(國徽。)

師: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誌。許多人民幣上都有國徽,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它,不要故意損壞它。

2.隨意點一張人民幣(大額人民幣。),集體回答。

20元、50元(新、舊版),100元(新舊版)。

3.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些人民幣,把它們拿出來。

活動形式:2人一組,一個拿一個認。

4.分類:這麼多的錢放在一起,多不整齊,請小朋友按規律分一分。

◆按單位分:元、角、分(板書)

◆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按數大小分。

◆按新版、舊版分。

師:請同學到展示台上展示。

5.請小朋友們把錢推到左上角,看教科書第47頁,你發現書上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人民幣有什麼不一樣?(課件顯示。)

師:像這樣,在人民幣的左下角有一道紅色斜線,這樣叫樣幣,是不可以使用的。

換錢遊戲:進行簡單的計算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不知道聰聰、明明認識了沒有?

(課件顯示配音)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按單位有元、角、分。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來做一個換錢遊戲,好嗎?

一張2角可以換______個1角。

一張5角可以換______個1角。

小朋友們,動手換一換吧!

活動形式:2人一組,可以左右2人一組,也可以前後2人一組。

反饋:請2組,分別反饋2題。

2.情景對話:出示課件並配音。

聰聰:“明明,明明,你到哪去。”

明明:(手裏拿着一堆錢)“我拿10個1角錢去買一把尺。”

聰聰:“你拿這麼多1角錢,丟了一個多可惜呀!”

明明:“那怎麼辦呢?誰來幫幫我?”

請同學回答。

明明:謝謝你!現在我知道了。1元錢可以換1、2、3、4……10(集體數)10個1角錢。1元=10角(板書)。

實踐活動

(課件顯示配音)我們不僅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元、角之間的關係,同學們想不想活動活動,老師準備了一些小獎品,獎給活動中表現好的同學。

1.教師領學生換:老師手中有1元錢,能換你手中幾張2角錢?(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幫忙)。

2.生生互換(解決不同的付錢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簡便的。

師:拿一件玩具,這件玩具1元1角,有幾種付錢方法?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請小組彙報。(組員可以幫忙。)發給點子最多那組獎品。

表揚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許多種方法,再説出哪種方法最簡便。

3.(課件顯示配音)小朋友們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好,讓我們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樂)

選4名售貨員,開始自由下位買。

滲透: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後洗乾淨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小結

(課件配音)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學會了很多知識,你們都學會了什麼?

(課件配音)你們説得真好,小朋友們再見。

全體學生:聰聰、明明再見!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歸納相鄰體積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課前準備:

正方體 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單位間的.進率。

3、提問:(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釐米,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二、引入新課

到底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驗證一下。

猜想

1、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 出示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提問:體積是多少?

給一條稜塗色,提問:稜長多少釐米?(10釐米。)

提問:體積是多少?

(101010=1000(立方厘米)。)

教師:由此可知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立方厘米?學生口答後老師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教師:如果把剛才的圖理解為稜長1米,即體積為1立方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請生説一説推導過程。

教師:能説一説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1000。)

(3)完成課本34頁表格,進一步區分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2、體積單位的互化。

(1) 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化,現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換?如何計算?並説出這樣計算的理由。

學生邊討論邊試算。然後歸納,老師:大化小,乘進率。

3.81000=3800立方分米

(2)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生獨自完成,集體訂正,説明計算過程。

(3)説一説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學生討論後歸納,老師小結。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三、鞏固提高

1、試解下面幾題

①2米3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教師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轉化?沒轉化的部分如何辦?

②5.3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課本做一做

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作業佈置 課本P36練習八:1。(寫出轉化過程)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

2.初步學會較容易的除法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列式計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師板書:500×3=1500(克)

(二)變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幾筒奶粉1500克?

教師板書: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結:整數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課件演示:

2.小結: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3.練習:根據,寫出下面兩個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學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題意,並列式:21。45÷15

2.小組討論,理解算理,嘗試計算.

3.課件演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例1)

4.練習:68。8÷4 85。44÷16

5.總結計算法則: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

四、課堂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計算.

1.兩數的積是201。6,一個因數是72,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

五、佈置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

101。7÷9 79。2÷6 716。8÷7

(二)一台拖拉機5小時耕5。55公頃地,平均每小時耕地多少公頃?

六、板書設計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説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説説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釐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釐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彙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釐米做單位是100平方釐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釐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釐米,那麼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釐米)

師:總結並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於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彙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麼?平方米和平方釐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釐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係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係,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嗎?你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説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釐米,也就是200平方釐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麼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着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説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釐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釐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説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3600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釐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釐米,邊長是多少釐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並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穫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佈置作業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內容:

【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標明確流程清晰預設充分意圖明顯行文嚴謹回顧全面

⑴教學內容。

要寫明所教學的內容是哪個版本第幾單元(第幾信息窗)第幾頁。

⑵教材簡析。

要寫明本節教材的來龍去脈,即本節的知識基礎和為哪些後續知識做準備(即承上啟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現的素材意圖。

⑶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都要兼顧,不僅要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⑷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要找準,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

(5)教學過程

1.教學環節要清楚明白。每一個大環節、每一個大環節中的每一個小環節都要層次清楚,目標明確。

2.重要知識不要遺漏,尤其要注意練習環節。以前老師們往往不注重練習環節的設計,只是呈現練習題的內容,而對於練習過程的預設、練習題的處理沒有一一寫明。現在要求要把練習的的每一個環節呈現出來,要充分預設。

3.要注意和教學實錄的區別。教學實錄的形式一般是師:生:,教案撰寫則要運用諸如談話、引導、提問、小結等用語。

4.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有設計意圖,即這一環節你之所以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注意,設計意圖不是教學環節。

5.預設要充分。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在這個環節會出現什麼情況,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教師分別應採取什麼措施,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做到胸有成竹、遊刃有餘,這樣就會達到心中有學生的境界。(教案右側,有專門寫預設與設計意圖的地方,寫的時候請註明預設:設計意圖:幾個字)

6.回顧要全面。課堂“總結回顧”時,不能走過場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預設,要引導學生對全課的所學知識點、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進行梳理歸納,在交流時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以前的知識進行前後的.聯繫,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總結提升。

7.撰寫教案時行文要嚴謹。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號、大小標題的序號寫法、標點符號等等都要非常規範。

教案撰寫的水平,體現了老師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靈活調控課堂

的能力,從而為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