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校園2.71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1

語文園地的教學,重在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我以習作為例。習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校園裏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裏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先帶學生到校園裏走一走,選定自己喜歡的一處地方駐足觀察、思考,完成片斷練習。片斷內容可以是細緻地景物描寫,也可以寫寫發生在此地的一件事情。

然後,全班評改。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描寫方法(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一“我的發現”一欄中有體驗、有訓練);事件記敍的過程中,是否與此地的景物、環境有所聯繫。

最後,讓學生選擇經典的片斷再次遊覽校園,列出遊覽的先後順序,加上開頭和結尾,將精彩片斷連成篇。

這樣的習作指導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學時以過程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評價為輔。我認為,在開放的作文活動中,有利於學生喚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寫我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以生活為主線,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學生樂於探究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

教學思考:

語文園地的教學要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現出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實踐的。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2

上完二年級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和“展示台”兩部分後,對我的觸動非同一般。“口語交際”一部分,讓學生明確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後,讓學生説説到哪兒秋遊,學生在組織語言時説的很完整,很通順。“我建議大家到……因為……”“我想讓大家到……因為……”。不光學生的語言組織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在進行作業展示時,由於星期天給學生布置了做樹葉貼畫的作業,學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紛呈,有用樹葉粘貼成小兔子的,有用樹葉粘貼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各樣植物的樣子……我問學生是自己做的,還是和家長共同完成的。有的説是自己做的,有的説是和家長一起完成的。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3

首先,從教學目標的實施看,我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即:

1、通過對漢語拼音的認讀,是學生鞏固了漢語拼音,區別了聲母、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

2、通過舉例,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反義詞,通過遊戲,使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反義詞知識,加強了語言積累;

3、通過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認讀,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授來看,我基本上在這節課中解決了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分類,同時通過與生活聯繫,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通過舉例説明,使學生掌握了反義詞。

第三,從教學過程的實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淚”。導入方面,我採用激情導入法。通過“一起去語文樂園中玩幾個有趣的遊戲吧”的談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從學生的回答——我最喜歡玩遊戲了——可以得到體現。然後導入學習內容。第一個內容是“我會寫”,通過邊認讀邊擺拼音卡片的方式,將卡片擺成S形狀,然後在黑板上出示兩座房子,讓學生將玩累的拼音寶寶送回家。這個環節的實施,學生基本能區分聲母和韻母,也能準確地將聲韻母進行分類。第二個內容是反義詞的學習。我通過一句“送完拼音寶寶回家,我們去看望一下生字寶寶吧”導入這個環節。然後邊出示課本上已有的反義詞卡片,邊讓學生認讀生字。接着通過“出”和“入”的舉例對比,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反義詞;進而再配以口頭練習進行鞏固;最後通過“對字”遊戲和一張練習卷,讓學生基本掌握反義詞。但由於我的考慮不夠周全,使練習卷出現了不符合學生實際程度的難認字,致使學生個別不會做;另外由於調控課堂不夠穩當,使得學生與家長交流過多。第三個內容是“我會連”。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問話“那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認識漢字呢”激發學生從生活中認字的興趣,導入第三環節的教學。然後出示課本已出現的詞條,讓學生認讀;接着出示圖片,請學生用剛讀過的詞條進行説名;最後通過“我點你讀”的遊戲,讓學生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在生活中認字。但這一環節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讀完詞條後,本應該出示圖片,讓學生用詞説名的,但由於思維的短路,使得這個步驟與接下的課外延伸出現了交*現象,致使後面“我點你讀”的遊戲有些重複。

總體而言,這次的公開課對我來説又是一次重要的鍛鍊,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從這節課中,我收穫了經驗,認識到了本身存在的問題,使自己的教學得到了改進,使自身得到了成長。因此,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一切一切!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4

這次我上的是《語文園地一》,在教學的過程中,自己就感覺有很多問題存在,後來和學校其他老師討論後,終於有所頓悟,希望自己能從這節課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後不再犯同樣的問題。

首先,自己上課的聲音要調整,要慢慢學會有輕重緩急、有抑揚頓挫。老師的語言、情緒在很大程度上都能感染孩子,有時甚至還能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能引起孩子對問題的思考和重視等等。在這方面,自己不僅要在以後的上課中時刻注意,時刻提醒自己,更要向別的老師多學習,去體會去感受,看別的老師是如何讓課堂變的更雅、更美,在雅中、在美中透露出活潑輕鬆的一面。

其次,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就在於讓孩子寫關於春天的四字詞,這樣確實是在加大孩子的難度。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講,積累主要是讀,而讀也是有多種方式的,可以自由讀,小老師教讀等等,還可以在圖片中感受着讀,我想可能這樣的方式應該是更適合一年級小朋友的積累方式。通過這個環節的失敗安排,就提醒自己以後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年段特徵,要做對孩子事倍功半的事情。

第三,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講,識字寫字是重點,是需要用多種方式來做到真正的落實。但在這堂課中,寫字顯得尤其不落實,主要就表現在我指導的很不細緻。在孩子之前的學習寫字過程中,一直都是以寫字為主,寫詞語都很少,但這次是寫句子,這就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指導的時候,應該做到以下幾條:讀通讀準;邊讀邊想對應的字;寫好(字要擺正,注意關鍵筆畫;字的大小要均勻),課師生共同提醒,在提醒中回想字該如何寫;提醒一定要打句號。應該讓孩子在第一次完整地看拼音寫話時就有這樣一個思維過程,所以我想在以後的看拼音寫話時,再重新來一次。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5

上了這麼多節語文園地課,對於怎麼上還是沒有一個頭緒。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講下去。這樣的課堂遠遠達不到活力課堂的要求。在調研課中,我選擇了上園地一,這是一個挑戰。上完課下來,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如何把“設疑、探究、生成、評價、應用”運用在複習整合課中,需要繼續探討。從園地內容看,有“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台”這幾個內容。我把“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放在一節課上一起講。對於這兩個內容,如何連接、如何過渡是備課時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以前講這些內容時,我並沒有認真思考連接和過渡的問題。但是對於一節完整的課,這是不行的。於是,在課上,我設計了闖關的形式,通過“我會讀”“我會背”“我會認”這幾個關卡連接。課堂上,孩子們對於這種闖關形式興趣可大了,所以整節課學生的積極性還算不錯。但是這個形式,我沒有設置闖關目標。其實我也考慮過這一點,但實在找不到一個任務,所以就選擇只是挑戰自己而已。

從這節課看來,我對教材的研讀與把握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在“我會讀”環節,我開始只是按往常的教學設計,毫無新意與創意。後來經指導,把多音字放在句子中,這樣學生對多音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讀音和意思就更好把握了。備課不僅要認真,還要鑽研,這樣才能更好讓學生更好掌握。在背詩歌環節,我按照二年級在經典文化學習中的方法讓孩子們用不同形式讀,大致説詩句意思,比賽背誦,説背誦方法。在“讀讀背背“內容上,我對教材重點的把握有偏僻,把重點放在了認字上,應該是把重點放在區別上,可通過組詞形式區別。

備課,還是備課,鑽研,繼續鑽研,學習,永無止境,才能實現活力課堂。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6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交流平台”讓學生根據學過的課文進行想象,説一説文章中所描寫的畫面。再找出有關句子進行品析,學習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畫面、聽到聲音、聞到味道。“書寫提示”結合課本中給出的三點提示指導學生書寫。“日積月累”讓學生自讀詩句懂得大概意思。在初步感知後,可讓學生反覆誦讀,直至背誦,還可通過抄寫,幫助記憶。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力,開展自學。學生結成小組互相討論,互相解決難題,既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交流能力。

三、不足之處

“日積月累”對詩句的理解沒有給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時間,只是老師用口述的形式簡單的説給大家,學生對詩句根本沒有理解,以至於在背誦時死記硬背,感到困難。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教授“日積月累”時,我會採用課件展示的方法,用更現代化的方法滲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7

新教材除了課文的更新,語文園地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就本學習園地內容而言,“交流平台”“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其中,每個園地保留的項目是“交流平台”“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而“書寫提示”“識字加油站”相機出現,由此看來,每個單元學習完之後的交流和積累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園地的教學除了要延續課文學習的內容知識,更要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回憶自己的課堂教學應該説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會很多,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簡單總結。

1、教學效果(思效)。

就“交流平台”來説,主要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以及對於相關課文知識的運用和積累。這部分的學習,教師做到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積累運用。學生在讀、説、交流中發現寫景文章主要的在於想象畫面,通過看、聽、聞、想,將語言文字具體化,在腦中形成畫面感。這部分的學習等於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系統的“複習”,通過這個環節的交流,學生對於本組課文的內容進一步理解了。

“書寫提示”是新增的練習項目,字體範例內容是《觀潮》中的語段,最主要的是旁邊的提示,對於書寫的格式、標點符號、書寫態度都有明確要求,讓學生對於寫字要求更加明確。

在“日積月累”的處理上,教師做到了放手讓學生自由誦讀,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樂趣。

2、教學收穫(思得)。

(1)通過交流平台,學生對於本組課文的重點有了進一步的把握,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強化了語言文字訓練。尤其是在“詞句段運用”部分,學生不僅透過這些詞語與句段對於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強化了語言文字訓練。用“風”“煙花”“雷雨”“小狗”説幾句話,並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時”“頓時”“忽然”,這其實是對於詞語的辨析和運用;而“過了一會兒”“一會兒工夫”則是對於語言組織方面的規範。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於如何豐富語言、如何條理性表達有了更深的認識。

3、不足之處(思失)。

雖然我感覺在這次的語文園地學習中,就是複習、積累和運用,應該是沒有什麼難度,但是依然有些許遺憾:尤其是“語句段運用”部分,這些詞語學生能夠理解,但是在運用方面過於狹隘了,很明顯學生缺少“生活”。在平時教學中應該以生活為主線,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語文園地教學的源泉。

現在來説,學生雖然不缺少“生活”,但是的的確確缺少對於“生活的觀察和發現”。

4、改進措施(思改)。

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實踐的。因為這也是每個園地學習遇到的共性問題,讓語文走向生活,並且與生活有機結合,這樣的機會需要老師帶領學生去創造。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8

【教學案例】

今天,我上了語文園地一(人教版),“日積月累”中選取了中國傳統對聯中的幾幅精品,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迴文聯(如: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學生們對它的熱情也非常的高漲,我認為這是讓學生練習寫作的一個最佳時間,於是讓學生們學着寫。一開始,學生們無從下手,寫出的對聯總是走不出課本上的束縛,學生似乎找不到能表述的內容,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開拓他們的視角,我首先給他們寫了一個:

水戲魚兒魚戲水蝶戀花兒花戀蝶

老師成了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學生們的顧及全消失了,思維便沒有約束,甚至有些不着邊際,但正是沒有了約束,學生們寫出的東西反而妙趣橫生:

日照鏡兒鏡照日月映窗台窗映月(王曉港)

天高水低水高天地連山脈山連地(劉廣璞)

高連低處低連高天連山頭山連天(王浩然)

水愛魚兒魚愛水山戀水來水戀山(武翠娟)

鼠戀米兒米戀鼠蜂愛蜜來蜜愛蜂(楊智涵)

這些對聯雖然在韻味和格調上還有些幼稚,但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其格式已經有了初步的掌握,而且每幅對聯中的事物關係挑取得恰當合理,尤其是最後一幅,更是顯示出孩子的童真,使整幅對聯增添了許多活潑天真的味道。如果説着寫對聯還是“練筆”的話,那麼下面的這幅對聯就是成熟之作了:

天陪霞紅霞陪天水伴潮藍潮伴水(張賢輝)

整幅對聯選取了兩個場景:晚霞、漲潮,而且兩者可以融合為一幅美景圖。每聯的第一個字“天”和“水”,一上一下,兩者相對恰如其分;第二個字“陪”和“伴”意思相近,而且上下組成“陪伴”一詞;第三個字“霞”和“潮”都是自然的變化;第四個字“紅”和“藍”也都是色彩,搭配也十分恰當,而且給整幅對聯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教學反思】

學生的思維是需要引導的,而老師在必要的時候做示範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能力是無極限的,只是缺乏一根導火線。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9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積累。

比如寫作文,學生手中掌握了豐富的作文材料,習作時就會有事可敍,有人可寫,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難就轉化為易,心理上的懼怕也就變為喜歡了。語言材料積累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好比良庖之於各種原料,廚房中有了林林總總的原料儲藏和品類齊全的佐料供給,高明的廚師才能輕鬆自如、遊刃有餘地做出令我們常人眼花繚亂、嘖嘖稱奇的美味佳餚。試想,倉儲空空如也,佐料山窮水盡,任是手段再高明的廚師不也會陷入無米之炊的巧婦般的窘境嗎?因此,要使國小生成為結構和組織語言文字的烹飪高手,生活中悉心做好積累材料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實際上,國小生從入學開始學習語文,就已經開始了有意識的積累。先是對字的積累,再是對詞的積累,直至句、段、篇的積累。一個學生寫的作文,不管是好是糟,他都在寫的過程中運用了自己積累的字、詞、句等內容。積累得多的孩子往往語言豐富,作文生動優美,作文結構合理,構思也巧妙。而積累得少的孩子寫的作文往往蒼白簡單。如果一個學生腹中空空,要讓他把作文寫好,就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

所以,學生把語文學好的基礎就是進行大量的、科學的積累。語言千日功,靠得是積累。語文教學竅,積累最重要。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10

“交流平台”訓練中,我引導學生了解並掌握了3位同學的讀書方法後,還啟發學生回顧自己平時的一些閲讀方法,幫助學生總結,獲得閲讀技能。同時,將這一方法運用到“詞句段運用”與“日積月累”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從語句中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詞句段運用”訓練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以理解“感受生活”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圍繞中心進行語言表達。另外,還適度地把學生引到“語文園地”外,仿寫句子,表現不同畫面所呈現的美麗風光。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篇11

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也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少講多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律,提高語文素養。

本次習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校園裏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裏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先讓學生課下仔細觀察學校中你認為最美的地方,作好記錄。然後運用我的發現中的句式進行描寫。接下來全班評改。

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描寫方法(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一“我的發現”一欄中有體驗、有訓練。)是否運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

最後加上開頭結尾,還是要運用總分總的結構,這樣一篇習作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