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推薦】科學教案範文十篇

校園2.0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科學教案範文十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教科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點單元中的第四課。

本單元是從“電和我們的生活”這一課題開始,然後逐漸進入到“點亮我的小燈泡”、“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電路出故障了”等活動。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首先通過“調查家中的電器”開始(“電和我們的生活”一課中的),體驗電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整理已有的電知識;然後學生用一根電線和一節電池點亮一個小燈泡,當小燈泡被一次次點亮後,學生開始認識電和電流。漸漸的他們不再滿足於點亮一個燈泡,這便進入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中。由於用了幾根電線連接了好幾個燈座和燈泡,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件器材出了問題,所有的燈泡都不會亮,於是就出現了“電路出故障”;於是就有了學生要努力排除故障,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的慾望。在此慾望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以實事為依據,分小組討論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大膽猜測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隨後引導學生討論檢測電路故障的方法並指導學生製作一個電路檢測器。最後,引導學生設計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檢測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查出故障原因,並將其排除。

二、設計理念:

1、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在科學學習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參與科學探究的活動中自己提出問題和假設,自己設計解決方案和實施計劃,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最後由自己得出結論並進行表達與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到知識的同時,獲得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科學的情感和態度。

2、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國小生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國小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的科學素養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態度都必須親身經歷某些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悟、最終內化。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學會做一個電路檢測器,並學會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

3、讓學生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動過程,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學生經歷分析電路故障原因和檢測電路故障原因的過程中,培養他們注重實是,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小組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帶有故障的串聯電路(1個壞的小燈泡、1根沒有剝絕緣皮的電線,1節廢電池),製作電路檢測器的材料(電線若干根、電池盒1個、小燈泡1個、燈座1個)。

2、教師準備:

有1個小燈泡的無故障的串聯電路,1個電路檢測器。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展示台下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的串聯電路:

提問:大家請看,這是一個以前我們連接過的能使兩隻小燈泡同時發光的電路,誰能説説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講解: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環路,燈泡就會亮起來。這個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有電流通過的環路就叫做電路。

2、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電路

談話: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

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説明什麼?(學生回答後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討論、分析:

請大家分組討論、分析,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表一”中。

2、交流:

你們認為,可能有哪些原因導致電路出故障了?(板書學生分析的結果)

3、整理記錄:

請大家根據剛才同學們的發言,把自己的記錄補充完整。

(三)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1、討論:

你準備用什麼方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2、學習用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1)學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展台展示“電路檢測器”)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做的電路檢測器,然後自己也試着動手做一個。

注意:

①做好後一定要先試試小燈泡亮不亮;

②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它來檢測人的身體或220V的電路。

(2)學習使用電路檢測器:

(展台下)教師演示檢測一根電線;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説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結果相反,則説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3、分組討論制定檢測計劃:

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一個檢測計劃(也就是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把計劃寫在“表二”中。

交流、彙報:你們組制定的檢測計劃是怎樣的?

4、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原因:

現在,請同學們按照自己訂的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邊查故障,邊記錄(可以把結果記錄在“表三”中);

②數數本組的電路共出現了幾個故障。

5、交流、彙報:

(1)你們組檢測到了哪些故障?請你上台來和大家説説你們組是怎樣檢測的?(在展台下)

(2)大家認為他們小組的檢測怎麼樣?

(四)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故障已經找到了,你能排除這些故障,使這些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請動手試試看。

(五)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的電路故障有:電池沒電了、電線的外皮沒有剝掉、小燈泡壞了。如果今後遇到了其它故障,你會怎麼辦?

請大家注意,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裏檢測簡單的電路,絕不能用來檢測家用220V電器電路,否則會出危險。

科學教案 篇2

一、複習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和大家共同度過這難忘的40分鐘。下面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好不好?遊戲規則是:根據我不斷地提示,看誰最先猜出謎底。(課件出示提示)(師板書:地球)

地球有一個大家庭,是什麼呢?(板書:太陽系)地球只是太陽系一顆普通的行星,如果讓我們乘坐宇宙飛船來到太陽系,就會看到太陽系的其他成員。(讓學生説説太陽系的其他成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如果讓我們繼續乘坐宇宙飛船飛出太陽系,就會來到------?(板書:銀河系)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的一部分,我們的地球也只是銀河系普通的一員。

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銀河系。

二、深入探知

那麼關於銀河系大家想知道一些什麼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形狀、組成、大小)

下面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去查閲課前蒐集的資料(課件出示問題)。

(學生帶着問題查閲資料)

1、認識銀河系的形狀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銀河系的形狀,根據課前查閲的資料,你認為銀河系是什麼形狀的?(學生彙報,教師相機出現銀河系不同形狀的圖片)

師:關於銀河系的形狀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問題,銀河系的形狀為什麼有時候像是鐵餅?有時候像是織布的梭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你介紹的真詳細,銀河系不管是像一個不斷旋轉地大鐵餅,還是像一個織布的梭子,這都是科學家們在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下做出的模擬或猜想。“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許只有我們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銀河系,才能一窺銀河系的全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我們站的位置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時,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真所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那麼以後在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認識。

2、認識銀河系的組成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銀河系的形狀,那麼銀河系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學生彙報,師生交流。(教師出示課件500多億顆恆星,20xx多億顆行星)

500億,我們來想象一下500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現在全世界大約有65億人口,如果把一顆恆星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銀河系恆星的數量將是全世界人口數量的近8倍,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啊。

3、認識銀河系的大小:

那麼擁有這麼多恆星的銀河系有多大呢?根據你的資料誰能説一説?(學生彙報,教師相機出示課件直徑10萬光年,中心厚度20xx光年)

(教師強調:由於銀河系是在不斷地運動着,所以數據會出現一些差異)提問:光年是什麼單位?(學生彙報,課件出示什麼是光年,計算出1光

年大約等於10萬億千米)

以神7的速度作比較:神7的速度大約8千米每秒,大約需要4萬年!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直徑約10萬光年,厚約20xx光年。(出示圖片)也就是説光沿銀河系直徑要走10萬年,光穿過銀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xx年。如果我們從地球上以光速飛行的話,到銀河系的中心還需要約2.8萬年呢。多麼遙遠的距離啊

看到這些,你感到銀河系怎麼樣?(學生彙報)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銀河系。

教師描述(同時課件出示背景音樂),在晴朗的夏夜,當我們仰望星空,你會看見一條淡淡的光帶橫貫蒼穹,那就是銀河。現在我們坐上光速飛船飛離地球,穿過太陽系,置身於茫茫宇宙中。我們從銀河系的“上”方看下去,銀河系就像一個不斷旋轉的大鐵餅,我們又來到它的“側”面,看過去它又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銀河系是由500多億顆恆星、20xx多億顆行星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集團,這麼龐大的集團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而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所有的星系也只是宇宙中極小的一部分。

4、認識宇宙

教師:銀河系之龐大已經令我們震撼,但相對於宇宙來講,這麼龐大的銀河系還只是宇宙中極普通的一個成員,那麼宇宙是什麼?宇宙中除了銀河系還有哪些成員呢?(板書:宇宙)(課件出示問題,學生閲讀科學在線)

1)宇宙是什麼

2)認識宇宙的組成

3)認識宇宙的大小

4)宇宙既然是無限空間,那麼宇宙是什麼形狀的呢?

剛才我們在講銀河系的時候,有同學用“龐大”來形容,你能不能也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宇宙呢?(板書:浩瀚的)

5)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錄像,瞭解一下現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5、認識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和宇宙之間的關係。

教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很多有關銀河系和宇宙的知識,那麼,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和宇宙之間的關係呢?

或者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教師:關於宇宙你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提宇宙的起源?宇宙中還有沒有生命?宇宙是怎麼誕生的?宇宙中的黑洞是怎麼回事?宇宙將來會怎麼樣等問題,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如宇宙中還有沒有生命進行爭論)

四、結束語

看來同學們都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好奇,希望大家課下繼續查找資料,讓我們共同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我們敬愛的温總理曾經説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做一個關心民族和國家命運的人。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這種變化叫熱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後體積會變大,受冷後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的實驗效果

2、製造一個簡易的觀察水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課件

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引導學生猜測

1、出示一瓶水、飲料。

上課前老師和大家説一個奇怪的現象。你們想聽嗎?老師去買飲料,但我卻發現所賣的瓶裝飲料沒有裝得滿滿的(課件),這是為什麼呢?大家想知道是為什麼嗎?

2.學生猜測。

(二)清楚的觀察水受熱或遇冷後體積的變化

冷熱會對液體有影響嗎?要想知道這個答案,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找出答案。

師出示同樣的兩套裝置,把它們放進温度不同的兩杯熱水中應該可以看到什麼現象?

1.師:通過氣球皮鼓起來的程度,我們無法判斷着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燒杯、燒瓶、玻璃細管、膠塞。

請同學們小組內研究討論一下,怎樣把這些實驗材料組裝成實驗裝置?

學生小組研究討論後並試驗組裝

2.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3.師問:細玻璃管起到作用 ?紅墨水能發揮什麼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組討論。

4.交流討論結果。

5.提出實驗要求:(1)小組內要有分工合作(2)仔細觀察水柱是怎麼變化的(3)作好記錄(4)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6.教師巡視指導

7.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問:液麪是怎樣變化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

細玻璃管裏液先慢慢上升,後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後停止上升,最後慢慢下降 ,怎麼解釋這種現象?

通過實驗我們大家知道了什麼?

8.那麼水受冷後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

9.組織學生彙報

10.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三)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

1.師:除了水你還知道那些液體?你們自己帶來了什麼液體。

用同樣的方法,看看你們自己帶來的液體是不是和水有一樣的性質。

2.小組彙報實驗情況:是用什麼液體?實驗看到了什麼現象,説明了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3.歸納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許多液體受熱和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性質?

4.小結: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飲料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四)總結

1.現在誰來和大家説説瓶裝的液體為什麼都沒有裝滿呢?

2.請大家看看這瓶紅茶和水,為什麼紅茶比水留空的空間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細細想來,還真的有怎麼多科學道理。生活中的科學真是隨處可見呀。希望大家在以後遇到這樣的問題,也能想今天一樣認真思考,積極動手,你將會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祕。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利用玩具引導孩子科學地探究其中的奧祕,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它能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究慾望,並能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本活動通過兩次實驗,不僅使幼兒瞭解打氣筒的構造及作用,而且更還使幼兒樹立了“用事實説話”的科學探究精神。

活動目的:

1、在實驗中瞭解玩具打氣筒的構造及其作用。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能拆裝的玩具打氣筒人手一個。

2、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出示拆卸的玩具打氣筒,提出嘗試要求。

2、 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1)教師提問:打氣筒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口子,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

2)幼兒預測,並記錄預測結果。

3)幼兒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現結果: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你猜對了嗎?(出氣孔)

3、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1)教師提問:另外這個口子有什麼用呢?假如我們把這個口子堵起來,打氣筒打起氣來會怎麼樣呢?

2)幼兒預測。

3)幼兒實驗,並記錄實現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驗結果:這個口子堵起來行嗎?為什麼不能把它堵起來?(進氣孔)

4幼兒正確使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

5、 師幼共同收拾活動場地。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佔據空間,但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並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佔據空間

1、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並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麼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

2、出示材料,用這些材料能否讓裝在瓶子裏的水上升並流出來?(保證不傾斜瓶子)

3、聯想平時喝盒裝飲料時,有什麼經驗?這些材料該如何使用?

4、知道學生分組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並思考:橡皮泥有什麼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麼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麼?

5、分組實驗完成後,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生的現象。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1、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後,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麼?

2、請各小組實驗,請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3、生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實驗情況: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麼不能進入杯子裏面。

思考討論:這兩個實驗都説明了什麼?你們對空氣的性質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三、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

1、出示注射器,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後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麼不同。

2、生實驗

3、彙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同。並請學生思考,注射器裏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麼變化,並嘗試結合圖來進行解釋。

4、生交流自己的畫和自己的想法。

5、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槍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壓縮後的空氣的特性)

6、把這節課所瞭解的關於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補充。

教學後記

科學教案 篇6

《洞洞裏的動物》本着激發孩子探索、觀察的興趣,旨在藉助多種幼兒感興趣的形式來幫助他們瞭解、認識住在樹洞、地洞、山洞裏的動物,引領幼兒一起走進神祕的“洞洞”世界。再通過創設遊戲情境,來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學習帶來的愉悦。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住在洞洞裏的動物;

2、初步瞭解洞中動物的生活習性及特徵;

3、培養幼兒觀察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自制生活在洞裏的動物PPT課件;

2、地洞、樹洞、山洞等背景,相關動物貼絨;

3、音樂:舞曲一段;

活動過程: 一、兒歌《神祕洞》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我們唸的兒歌裏説到了一隻什麼動物?它喜歡住在什麼樣的洞裏?除了毛毛蟲,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也喜歡住在洞裏的?(請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

(評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引導幼兒與老師、與同伴相互交流,有助於激發孩子探索、觀察的興趣)

二、創設遊戲情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 1、教師簡要小結後以森林裏舉行“洞洞舞會”,邀請住在洞洞裏的動物前來參加,到底誰會得到邀請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啊?

(評析:“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此環節教師注重創設遊戲情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積極性較高)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生活在地洞裏的螞蟻:“排隊地上跑,身體細又小,做事最勤勞,紀律第一好”。

(評析:採用幼兒最感興趣的謎語形式,在輕鬆和諧的互動氛圍中獲得愉悦感與成就感,效果較好)

猜出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看一看,想一想。可引導幼兒交流:你們在哪裏也發現過螞蟻?它長得什麼樣子?生活在什麼地方?平時喜歡吃什麼?

(評析:課件的展示讓幼兒在視聽覺相互協調的欣賞過程中感受到了“洞洞”的神奇與多姿多彩,以此幫助幼兒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可模仿螞蟻爬的動作。

同法引導幼兒觀察住在地洞裏的田鼠。

發散性思維:還有哪些住在地洞裏的動物?(交流)

(評析: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觀察、探究,並模仿動物的動作,進一步萌發了幼兒參與活動、自主探索的願望,幼兒參與性強)

(2)依次類推出示住在樹洞裏的小鳥、松鼠等;發散性提問後幼兒交流,教師小結。

(3)同法引出住在山洞裏的蝙蝠、熊等動物,發散性提問後幼兒交流,教師小結。

(評析: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方法,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知識經驗,大膽自信地向同伴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以此創設互動的學習氛圍,體驗分享與交流的樂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創設舞會情境。

師:原來啊,是這些住在地洞、樹洞、山洞裏的動物得到了邀請。瞧,小動物們都來參加洞洞舞會了(點擊出示最後一張課件)我們和它們一起來跳個舞吧!(放舞曲音樂)

全體幼兒隨音樂舞動。

(評析:通過創設舞會情境,引導幼兒玩一玩,跳一跳,讓他們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學習帶來的愉悦。)

3、遊戲:送動物回家。

出示地洞、樹洞、山洞背景圖及相關動物貼絨,“舞會結束了,小動物們也累了,我們來送它們回家吧!”

請個別幼兒來把動物送回相應的“洞”中。

(評析:大部分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充分體驗到了親身操作帶來的樂趣,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藉助多種有趣的活動,引導幼兒猜一猜、看一看、説一説、貼一貼,來幫助幼兒瞭解、認識住在樹洞、地洞、山洞裏的動物,引領幼兒一起走進神祕的“洞洞”世界。活動中注重創設遊戲情境,來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從中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和學習帶來的愉悦。孩子們探索、觀察的興趣較為濃厚。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知道測量氣温的方法,能夠用温度表測出當時某個地方的氣温。

(2)啦解氣象站測量氣温的工作原理。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不同地點測量的温度數據中發現問題。

(2)能夠從親身經歷的活動中體會數據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願意從事收集數據工作,樂於研究自己提出的問題。

(2)有重證據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準備:

1.空氣温度計,百葉箱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複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學會使用温度表。

(1)觀察温度表,認識温度表的各個組成部分。

(2)學會温度的讀寫。

(3)用温度表的模型練習温度的讀寫。

(4)重點指導零下温度的'讀寫。

2.測量教室裏的空氣温度。

(1)學生測量、記錄教室內的温度。

(2)比較教室內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學生討論各組測量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現問題。

(4)學生彙報各組測得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現問題。

3.測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討論哪些因素會影響測量的數值,在此基礎上討論本小組測量的方法。

(2)確定測量的地點,並對自己小組的測量結果作出預測。

(3)學生分成小組測量各個不同地方的温度,並記在P83的活動記錄紙上。

(4)彙報數據,討論測量結果和預測的結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討論測量温度的規定和百葉箱的由來。

(1)觀察P41的“一天氣温變化的記錄圖表”。

(2)思考:從表格中你能發現什麼?

(3)學生彙報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總結數據中隱藏的規律。

(4)討論:怎樣測量氣温才比較可靠。

(三)課後研究:

指導學生繼續收集天氣數據,並且記錄在天氣日曆上。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教具:5張小熊的圖卡(顏色和裝扮各不一樣)貼在教師身體的各個部位,有口袋的圍裙(當作一個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個(分別當作其他小熊的家)貼在4張大椅子,幼兒操作大圖。

學具:每人2張小熊圖卡(1張是大家和教師一樣的小熊,還有一張分別和教師的其他小熊圖片是一樣的),幼兒用書,彩筆一支,人手一個小簍子。

活動目標

樂意參與數學活動。

能按教師的指令操作,並願意邊操作邊講述。

通過觀察一組物品的色彩、圖案等細節發現相同的物品,並將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遊戲:找小熊

1、教師:"我身上藏了許多小熊,請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2、教師念兒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裏?"請個別幼兒找出來。

3、教師將找到的小熊圖卡展示在展板上,請大家向小熊們問好。

二、問題解決

1、教師戴上貼有小熊標記的圍裙,請幼兒找出和圍裙上一樣的小熊。

教師:"這是小熊的家,請你們找出一隻和它一模一樣的小熊。仔細看一看,比一比,它們什麼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師引導幼兒邊送邊説:"小熊,我送你回家。"

3、請幼兒在自己的簍子中找出和圍裙上相同的小熊並將小熊送回家,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説"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請幼兒仔細看一看小熊家的標記,並將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標記相同的家裏,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説:"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體檢查:看一看每個家裏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練習

1、出示掛圖,介紹操作內容與方法。

教師:"麥斯一家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看一看他們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麼食物?""請找出和她們手上一樣的東西,然後用一條直直的線把它們連起來"。(教師先示範將相同的兩個物品旁的點點用直線連起來,然後請幼兒徒手練習)。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提醒幼兒從點點開始到連線。

3、師幼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教師出示一張正確的操作題,請幼兒檢查自己的操作是否和教師展示的一樣。

備註: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教師用書p77頁。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常見金屬的種類,瞭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也是本單元的一個次級研究主題,主要引導學生探究金屬這一類物質的共同性質特徵。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為什麼使用該種金屬的問題來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金屬的性質部分是本課最重要的活動內容,要求學生逐一進行操作和觀察,以揭示金屬的共同性質。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先動腦再動手,知而後行,才是科學的研究。學習科學是為了服務於生活中,所以在瞭解了金屬的性質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啟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瞭解身邊的金屬製品。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製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製成的?人們為什麼用金屬製作它們?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彙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講述:用金屬製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盃、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鋭利,所以用金屬製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製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鋭利等,那金屬的性質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屬的性質。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説説有什麼發現。(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彙報。

(5)、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裏,過3分鐘後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彙報。

(3)、總結: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釐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麼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彙報。

(5)、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4、總結金屬的性質。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還很多,我們在以後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三、拓展應用:

1、談話:想一想,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製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麼?

2、學生分組討論,彙報。

3、教師總結。

4、課後學生蒐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閲讀。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瞭解什麼是臭氧層空洞,怎麼形成的及現狀。臭氧空洞的危害如何防治?

瞭解臭氧空洞的形成跟人類的關係及其對人類的危害,從而進行正確防範。並減少使用以氯氟烴作製冷劑的冰霜、冰櫃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南極上空出現迄今最大的臭氧層空洞

20xx年9月10日《北京晨報》晨報訊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8日發表一份報告,稱他們在南極洲上空觀測到一個規模巨大的臭氧層空洞,面積達到283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美國領土面積的3倍。這是迄今觀測到的最大的臭氧層空洞,也是南極洲上空臭氧層嚴重受損的徵兆。

自1987年開始,國際社會已禁止使用這些化學藥品,但這些藥品還將會長期留在大氣層裏。臭氧是大氣中的一種微量氣體,主要分佈在平流層,雖然臭氧在大氣中含量很少,但由於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對地球的生態環境和大氣環流有重要影響,臭氧層也就被稱之為"地球的保護傘"。

二:小組交流:臭氧層破壞,大氣臭氧層的損耗是當前世界上又一個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它同樣直接關係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類的生存。

1:臭氧層損耗與"臭氧洞"

2: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對於大氣臭氧層破壞的原因,科學家中間有多種見解。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人類過多地使用氯氟烴類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

③臭氧層破壞對生物圈的影響

由於臭氧層中臭氧的減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紫外線增強,其中波長為240~329納米的紫外線對生物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對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和各種生物,包括人類,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臭氧層破壞以後,人體直接暴露於紫外輻射的機會大大增加,這將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少麻煩。首先,紫外輻射增強使患呼吸系統傳染病的人增加;受到過多的紫外線照射還會增加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發病率。此外,強烈的紫外輻射促使皮膚老化。

臭氧層破壞對植物產生難以確定的影響。近十幾年來,人們對多個品種的植物進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實驗,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顯示出敏感性。一般説來,紫外輻射增加使植物的葉片變小,因而減少俘獲陽光的有效面積,對光合作用產生影響。對大豆的研究初步結果表明,紫外輻射會使其更易受雜草和病蟲害的損害。臭氧層厚度減少25%,可使大豆減產20~25%。紫外輻射的增加對水生生態系統也有潛在的危險。紫外線的增強還會使城市內的煙霧加劇,使橡膠、塑料等有機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3:為什麼地球上的"三極"臭氧層破壞嚴重據觀測,目前臭氧層破壞比較嚴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極"上,即北極地區、南極地區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這"三極"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當地人們向大氣中所排放的氯氟烴數量有限,為什麼"三地"上空臭氧層所受的破壞反而比較嚴重呢?

三:班級討論:我們能做些什麼?

(平時注意預防紫外線的危害,尋找新的代替品即新的製冷劑。提倡使用安全無害的製冷劑產品。積極進行宣傳等)

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