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班科學教案【薦】

校園2.27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薦】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説話習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重點:

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活動難點:

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小鼓、圓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種瓶子盒子、植物種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樂器一件。

2、錄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帶,“大自然的聲音”的磁帶各一盤;錄音機一台。

3、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4、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例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1、通過遊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好多的小演員來給小朋友表演節目。配班教師報幕:“現在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小演員很害羞要在屏風後面演唱,我們猜一猜他是誰好不好?”(教師在屏風後邊用樂器演奏。)提問:小朋友誰在為我們唱歌?(幼兒回答樂器在唱歌)你是怎麼知道的?(聽到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小樂器是怎樣來唱歌的。

2、讓幼兒瞭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發出聲音。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叫樂器發出聲音。

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叫手中的樂器發聲。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通過操作活動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相鄰的兩組幼兒交換樂器。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説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4、利用實驗遊戲,叫幼兒懂得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體碰撞後發生震動產生的。

配班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主持人怎麼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為什麼嗎?配班教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説要用這面大鼓來伴奏。”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震動而發出鼓聲)。

玩遊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叫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1、幼兒嘗試叫所有的物體發聲。

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能發出聲音呢?幼兒在自身和活動室找出聲音,並説出通過什麼方法叫它發出聲音的。

(1)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叫幼兒用完整的話説出。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2)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尋找發聲的物體。(幼兒自由去找能發聲的物體,並叫它發出聲來 )請個別幼兒説出發聲的物體是什麼,怎樣叫它發出聲音的。例如,桌子會發聲,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發生碰撞就能發出聲了。

2、操作活動。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種子、橡皮筋等製作樂器。教師出示自制樂器,請幼兒説出它是怎麼發出聲音的,老師用什麼物品做成的。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相互討論並進行樂器製作。

提問:你的樂器是用什麼做的,它是怎樣發聲的?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回答並進行樂器演示叫自制樂器發出聲音。

三、分辨聲音

1、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幼兒回答:小鳥的叫聲。第二段是什麼聲音?幼兒:颳風和打雷的聲音 。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鳥叫的聲音好聽,風聲和雷聲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聽到風聲和雷聲很害怕。

2、聽錄音“大自然的聲音”幼兒找出好聽的聲音。

3、幼兒説一説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什麼樣的聲音好聽,什麼樣的聲音不好聽。教幼兒懂得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

4、教師小結:大自然中萬物通過震動和碰撞發出了好多聲音,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多聽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在遊戲活動當中輕輕的説話,不免噪音,養成良好的説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用自制的樂器為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進行伴奏 。

五、活動延伸

1、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繼續探索,讓它們發出不同的聲音,並想象這像誰發出的聲音。

2、提供動畫片,聽一聽有什麼聲音,鼓勵幼兒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動物走路的聲音。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幫助橡皮娃娃過河,激發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強烈情感,體驗“玩中學”的探究樂趣。

2、自由選擇、嘗試使用不同的材料,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起來,培養幼

兒的探究精神。

3、區分直接使用漂浮材料和改變材料形狀的方法,培養幼兒能夠針對實際問題,尋求解決辦法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橡皮娃娃1個,展示盆1個,操作盆1個,展板1張,音樂。

學具:橡皮娃娃若干,小盆每組1個、單張記錄紙若干張、

試驗材料:泡沫、木板、碗、瓶蓋、氣球、木棒、紙、彈珠、石頭、膠布若干分批擺放在材料展示台上。

教學過程:

一、疑問導入,引起興趣。

教師:秋天橡皮娃娃去郊遊,在路上遇到一條河,橡皮娃娃想過河,誰有好辦法幫助它?

二、實驗操作,解決問題。

1、直接使用漂浮物幫助橡皮娃娃過河。

(1)教師:要讓橡皮娃娃安全過河,首先要讓它浮在水面上,老師準備了很多材料,請你想一想、試一試哪些材料可以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

交代操作要求:每人每次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把能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和橡皮娃娃一起放到前面的水盆裏。注意保持地面乾淨。

(2)幼兒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把成功的操作放到展示盆裏。

(3)教師:你用了什麼材料?怎樣幫助它的?請你來做做看。個別幼兒演示並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教師小結:原來本來就會浮在水面上的`東西可以托住橡皮娃娃讓它也浮在水面上。

2、改變物體形狀幫助橡皮娃娃過河。

(1)教師:紙也想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誰來幫助它想想辦法?個別幼兒回答。

教師: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木棒、氣球,還有一些繩子、皮筋、膠布等輔助材料,請你動動腦筋把他們變一變,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使用的方法。

(3)教師:你用了什麼材料?怎樣幫助它的?請你來做做看。個別幼兒演示並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教師小結:原來把材料的形狀變一變也可以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問題動動腦筋想想辦法就可能會解決問題。

三、創設情境,體驗成功。

教師:橡皮娃娃要過河了,讓我們用剛才學到的各種辦法幫助橡皮娃娃過河吧。

幼兒拿着自己成功的操作幫助橡皮娃娃逐個過河,體驗成功的感受。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氣象與軍事的關係。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裏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瞭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瞭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瞭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温度、穿衣指數等)

四、瞭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關係,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温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麼?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温度、温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説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説:為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説: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觀察動物的基礎上,發現動物的行走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激發幼兒觀察動物行走方式的興趣,發展幼兒語言表達潛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袋鼠,鳥,公雞等。

2、課件-動畫片:你能飛嗎?

2、各種動物卡片和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看動畫片,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此刻,教師請你們看一個很搞笑的動畫片,高興嗎?

2、誰來給大家講一講,動畫片裏演了什麼?

(幼兒互説,引起講述興趣)

二、展開

1、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在動物園裏看到了哪些動物?

想一想,小動物是怎樣行走的?

(喚起幼兒已有經驗,討論,互説,發展語言表達潛力。)

2、自主探索

(1)結合所帶給的動物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説出畫面內動物名稱,並説出它們是怎樣行走的。

小兔子

袋鼠

金魚

小鳥

公雞

(2)讓幼兒觀察畫面內動物的腿有什麼不一樣,是怎樣行走的。

3、拓展思維

(1)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公雞和小鳥都有翅膀,他們行走的方式一樣嗎?

(2)如果一種動物換成另一種動物的行走姿勢,能夠嗎?(引導幼兒分析、比較動物的腿的不一樣特徵)

(3)請小朋友學一種小動物行走的姿勢,讓別的小朋友猜,看能不能猜對。

4、幼兒表演,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1)教師那裏許多動物的頭飾,請到的.小朋友能夠上來選一種,然後學頭飾上的動物的行走姿勢,並且要向大家報一下

我是×××,我會走,走走走。

我是×××,我會跳,跳跳跳。……

(2)幼兒自由表演

(提高幼兒的表演潛力及口語表達潛力。)

5、動物分類

(1)每個幼兒一張動物卡片,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自我卡片上的動物和其它小朋友卡片上的動物行走方式一樣,還是不一樣。

(2)按動物的行走方式進行分類,分為飛、跑、跳、遊、爬、蠕動。

三、結束

組織行走方式相同的動物走到一齊,跟隨音樂共同參與遊戲活動。

延伸活動

到操場上去比一比哪種行走方式快。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操作,使幼兒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2、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要保護蚯蚓。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六隻盆:盆裏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隻小盆子,一雙筷子;

3、每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範圖,錄音,圖書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徵

1、觀察泥土,尋找蚯蚓。

盆子裏的泥土是怎麼樣的?(泥土上面有一個個小洞洞)這是怎麼回事呢?泥裏藏着什麼呢?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徵。

(1)蚯蚓長得怎麼樣的呢?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在哪裏?

(2)幼兒觀察蚯蚓“走路”時的動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時一伸一縮的現象。

小結:蚯蚓的身體圓又長,象細細的管子,而且身體滑滑的,軟軟的,有許多節組成。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它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身體下面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一伸一縮向前蠕動的,有些時候還會把身體捲起來。

二、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1、小實驗:將蚯蚓放入水中,觀察蚯蚓會怎麼樣?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乾濕兩種泥,讓幼兒觀察,泥有什麼不一樣呢?(一邊幹一邊濕)

3、找一找蚯蚓在什麼地方呢?想一想蚯蚓為什麼在這個地方呢?

小結:蚯蚓喜歡在潮濕的泥土中生活。

三、瞭解蚯蚓與人類的關係

1、蚯蚓生活在泥裏吃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並自己在教室裏尋找圖書,圖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麼作用?

小結:蚯蚓吃的是泥裏腐爛的東西,有時鑽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爛的樹葉,它在泥裏生活,使土壤變得鬆散,莊稼,植物就長得好了,它的糞便還可以作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它也是家禽,家畜,魚最喜歡吃的飼料。

3、蚯蚓的本領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們人類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蚯蚓養起來,然後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為人類服務。

四、延伸活動:

1、和幼兒一起到田野裏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飼養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鬆土的現象。

3、做蚯蚓再生的實驗,讓幼兒瞭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領。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認識螺絲,知道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瞭解螺絲旋轉上升的特性。

2、通過操作活動,知道螺桿和螺帽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接、固定物體,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以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3、瞭解螺絲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準備:

1、每幼兒兩塊螺絲玩具,不同直徑的螺絲。

2、細鐵絲、雙面膠、透明膠、小細繩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螺絲的結構

1、“今天,徐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有趣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請你們拿出前面的螺絲,看一看,玩一玩,試試能不能把它分開?”

2、幼兒操作。

3、集中交流。

“螺絲能不能分開?你們有沒有看仔細,螺絲長什麼樣子的啊?”(出示課件介紹螺絲各個地方的名稱。)

教師小結:這是一枚螺絲,這個可以拿下來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叫螺帽。這個長的長長的東西,叫做螺栓。在螺栓上有一圈一圈的螺紋,有螺紋的地方叫做螺桿。除了螺桿上有螺紋,螺帽裏面也有螺紋,因為有螺紋,所以螺桿和螺帽能夠緊緊的咬合在一起。

(二)玩螺絲,知道螺絲有匹配的特性

1、老師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絲若干。

“老師這兒有許多不同大小的螺栓和螺帽都混在了一起,請小朋友幫幫忙,給它們配對,用你們的巧手把螺桿和螺帽擰在一起,看哪組快。”

2、幼兒操作,匹配螺絲。

3、交流。

“你們一組一共配對了幾個螺絲啊?”(請幼兒介紹螺絲配對的方法)小結:我們給螺絲配對的時候,要選擇一樣大小的螺栓和螺帽,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擰不上去,螺絲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擰緊才算配對成功。

(三)操作試驗,總結螺絲作為固定連接材料的優點

師:“我們剛才認識了螺絲,也和螺絲玩了一玩,現在,我給你們介紹一些其他的材料,他們是細鐵絲,繩子,雙面膠和透明膠。請你們選用籃子裏的`一種材料,把中間有孔的積木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好嗎?”(遊戲材料:螺絲、細鐵絲、小細繩、雙面膠和透明膠,放在四個容器裏,幼兒分成四組,每人兩塊中間有孔的積木玩具。)

2、幼兒操作。

3、交流。

“你用了什麼材料來固定的?”(把5種材料固定的玩具分別展示出來)

比較“我們來比一比,那種材料固定的最牢。”

4、教師總結:用螺絲作為固定連接材料是最方便、真結實的,螺絲的本領真大。

(四)尋找螺絲,進一步認識螺絲的作用

1、“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教室裏或者別的地方,哪些地方是用螺絲連接固定的?”

2、幼兒自由發言。

3、小結。

出示課件總結“螺絲被運用到了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我們的剪刀是用螺絲固定的,爸爸媽媽戴的手錶裏面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固定,我們的電視機中間用到了螺絲固定,爸爸的汽車上也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今天我們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問一問,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螺絲。除了我們今天用到的這種螺絲,還有什麼樣的螺絲?”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感知氣温情況變化的興趣。

2、引導幼兒感受冬天氣温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變化與氣温的關係。

3、引導幼兒學習動手製作冰花、欣賞冰花,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礦泉水瓶、清水、細繩、花瓣、樹葉、小石頭等。

2、温度計若干。

活動過程:

1.在天氣不是很冷的時候佈置幼兒回家製作冰花後,請帶來冰花的幼兒講講怎樣做的冰花,請沒帶冰花的幼兒講講為什麼沒帶。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裏做成的?”(冰箱裏)

“你為什麼不放在院子裏或房間裏凍冰花”?

“為什麼院子裏、房間裏凍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讓幼兒感知氣温是否適合凍冰花,不急於關注冰花的造型欣賞。)

2、請幼兒帶温度計到幼兒園,認識温度計後分別放在室內和室外,每天觀察、記錄氣温的變化。

3、在天氣寒冷時再佈置幼兒凍一次冰花,要求幼兒在室外凍。請幼兒觀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時水會結冰。

4、觀看冰燈、冰雕的錄像、圖片,向幼兒介紹哈爾濱冰燈,為下一活動《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識鋪墊。

幼兒園科學、健康領域生成活動:捲起報紙做運動

生成原因:

“追、趕、跑、跳、碰”這一課程單元進行了剛一週,發現幼兒對於運動性的遊戲十分感興趣,孩子常常信手拈來,隨意物件在他們的手中就能玩出許多新花樣。上週結合海嘯賑災活動請幼兒收集相關資料,一張帶來的報紙在林海韜小朋友的手中被捲成了小棒,海韜小朋友一邊揮動着一邊唸唸有詞:“接球、過網……”,其他的幼兒似乎也來勁了,紛紛搶過報紙耍弄起來。緣於對“魔法繩”活動的思考,我設想,一張簡單的.報紙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簡單的繩子一樣成為孩子既動手動腦又快樂學習的好素材呢?於是,我大膽地嘗試了將報紙與運動主題結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動,試圖通過有趣的活動設計將運動與學習巧妙地融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折、卷活動中感知報紙承受力的變化。

2、發揮幼兒創造力,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

活動準備:

1、用皺紋紙在地面佈置成小河的情景。(4條小河)

2、報紙足量,玩具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動物到了河邊沒法過河,哎,有張報紙,我們用它搭座橋讓小動物過河吧!

觀察:立即有幼兒提出:“報紙那麼軟那麼輕,小動物怎麼過河呢?

師:那你們想想辦法吧!

二、幼兒操作探索:如何幫助小動物過河。

觀察:幼兒兩人一組積極地行動了起來。大部分幼兒都能很快地將報紙進行摺疊,讓其變得牢固,讓小動物安全過河,並激動地跳起來:“我們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兒兩張椅子的間距太近,不用折報紙就能讓小動物安全過橋,經教師引導後才又做嘗試。

三、為了讓幼兒摺疊報紙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狀),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獨木橋小動物很害怕,怎樣才能讓橋變寬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兒再度探索操作。

觀察:經過反覆的嘗試、引導,有幼兒折出了瓦楞狀的橋、有欄杆的橋。

四、嘗試用報紙做運動。

1、師提議:“不如我們用報紙來做操吧!”

觀察:拿着又大又輕的報紙做操,幼兒有些不滿意,很快有幼兒將報紙捲成棒,於是大家都高興地這樣做,然後大家一起高興地做棒操。

2、師又提議:“既然報紙又可折又可卷,我們用它做材料,開個小小運動會吧!

觀察:孩子們很興奮,回顧了暑期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比賽項目後,幼兒很快創造性地用手中的報紙玩起了這些項目:

1、用報紙捲成棒,兩頭摺疊讓其站立,反覆多個,當成跨欄的欄杆,幼兒學百米跨欄冠軍劉翔越過欄杆,比賽跨欄。

2、簡永川小朋友用捲成的小棒當成槓鈴,學石智勇練舉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將報紙團成球,用報紙小棒擊球玩棒球遊戲。

4、還有幼兒將報紙折成一個面當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類遊戲,另有幼兒玩起了擊劍、跳高、跳水等項目。小小的紙棒在他們的手中妙用無窮,孩子們開心極了。有幼兒問:“紙棒可以帶回家嗎?”户外活動時他們又把紙棒帶了去。

備註:

反思:

這是一個科學與健康領域相結合的活動,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非常地積極和興奮。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橋”活動中,教師的要求不夠仔細明確,如椅子的間距、怎樣叫安全過河等,以及教師對科學探索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沒有明確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動效果有些不盡人意。在後半部分的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令教師十分欣喜,小小紙棒在幼兒手中玩出的花樣讓教師也感受了無窮的樂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時不愛動、年齡小的幼兒也非常投入地參與了這些遊戲。這個活動非常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看來,無論再小再簡單的物品,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設計,就一定能成為孩子快樂學習的好素材。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利用不同的材料製造人工雨。

2.創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創造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説説我認識的雨

1.小朋友,你們看到過下雨嗎?你們看到的雨是從哪裏來的?

2.下大雨時是怎麼樣的?什麼聲音?(嘩嘩譁)下小雨時是怎麼樣的?什麼聲音?(淅瀝瀝)可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

3.你知道雨有什麼用嗎?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1.參觀材料:老師準備了很多材料,請你用小眼睛仔細看一下

(1)幼兒參觀

(2)交流:你看到了什麼材料,教師根據幼兒説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導幼兒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們能用這些材料把水變成雨嗎?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選你喜歡的材料找一塊空地進行嘗試,注意不要將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別的小朋友身上。

幼兒自由探索

(1)可樂瓶降雨

(2)管小雨

(3)海綿雨

(4)樹葉雨

(5)牙刷雨

(6)小手來降雨

3.請幼兒分享自己是怎麼樣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給花草樹木下場雨

大班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秋天的樹,知道幾種常見樹的名稱,感受樹與季節發生着同步的變化。

2.學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自己發現的樹的不同特徵,感受樹的多樣性。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幼兒觀察桂花樹、橘子樹、玉蘭樹、梧桐樹。

1.提問:你認識這些樹?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説説這事一些什麼樣的樹?它們的葉子各是什麼樣的?(如桂花樹枝頭墜滿小小的桂花;橘子樹屆滿了果實,玉蘭樹長着綠綠的葉子,梧桐樹樹葉變黃了等)

2.秋天到了,你發現這些樹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樹的開花、結果、落葉這一明顯的變化角度來進行描述)

3.你還知道關於這些樹的特別的祕密嗎?(引導幼兒説出這些樹有先長葉再開花、先開花再長葉之分)

二、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 秋天多美好》第16-17頁的畫面。

1.提問:這些樹你認識嗎?你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你是用什麼辦法認識它的?

2.這些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三、幼兒進入樹林,在尋找認識樹的過程中,鞏固對各種樹的名稱和特徵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幾種樹葉,問:"這些樹葉分別是從哪棵樹上落下來的?你能將這些樹葉送回到樹媽媽的身邊嗎?找到後站在這棵樹媽媽旁邊。"

2.幼兒説出判斷的理由:你是怎麼知道這片樹葉就是這顆樹媽媽的寶寶呢?(引導幼兒從樹葉的形狀等特徵來判斷、推理)

3.觀察樹媽媽:這顆樹媽媽長什麼樣?(引導幼兒按整體外觀、樹幹、樹枝、樹冠、樹葉的順序觀察)

4.給樹媽媽製作名稱標牌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説出樹媽媽的名字。老師在小卡片上寫名稱,並掛到樹上。

5.遊戲"摸摸ⅹⅹ跑回來",鞏固對樹的認識。

幼兒聚集在教師身邊,教師説出一種樹的名稱,讓幼兒跑去找,找到桂花樹後摸摸樹幹跑回來,看哪個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帶回幼兒園。

並説説喜歡的理由教師收集幼兒對樹感興趣的問題,指導幼兒將有關樹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張貼在主題牆上。

五、繪畫:我眼中的樹。

1.幼兒繪畫。

2.分享交流,感受樹的多樣性。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我結合主題和幼兒一起到户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我們一起從教室出發,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對這次親臨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公園,我們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羅漢松,看到了柏樹,看到了梅樹……在幼兒的作品中,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種各樣的樹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王伊諾小朋友一個內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樹畫成了一個俏姑娘,有着長長的辮子,隨着風在左右擺動,因為在她眼裏柳樹姑娘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儀的桃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紅的,黃的,紫的……因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歡的。

小百科:樹木是木本植物的總稱,有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之分,樹木主要是種子植物,蕨類植物中只有樹蕨為樹木,中國約有8000種樹木。分為榕樹;楊樹;柳樹;柏樹等。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玩水中發現水灌進瓶子與水從瓶子上小洞流出時水流的不同變化。

2、在玩水中得到動手能力的培養。

活動準備:

三大盆水;瓶身有一個洞的瓶子和瓶身有兩個洞的瓶子,數量大於幼兒人數;記錄表;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你玩過水嗎?喜歡玩水嗎?用什麼材料玩過水?

二、初次嘗試玩水

1、提出要求:四人一組,用瓶子玩水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拿瓶身有一個洞的瓶子玩水。

3、交流玩水過程中的發現:(1)把瓶子壓下去灌水時瓶口有水泡泡冒出。

(2)瓶子灌水後一半沉下去,一半浮在上面。

(3)小洞裏流出的'水像噴泉。

4、教師示範玩水,要求幼兒觀察小洞裏流出來的水的情況:説一説,像什麼?水流有什麼變化?

三、再次玩水,證實猜測。

1、出示瓶身有兩個洞的瓶子(一上一下),請幼兒猜測:瓶子灌滿水後,兩個小洞裏流出來的水一樣嗎?哪個洞噴出的水遠一些?

2、出示記錄表:(?表示想,小手錶示做)

怎樣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讓幼兒説一説

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然後説一説。

3、幼兒動手操作,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4、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5、教師操作,並提出問題:上面的水近,下面的水遠,為什麼?

四、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尋找、發現魔術表演的祕密,喜歡探究魔術表演的奧祕。

2、通過嘗試魔術表演,感受魔術的神奇,體會表演魔術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魔術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未來的魔術師》。

2、每兩人一塊手帕、一枚硬幣。

3、玻璃杯、盛有涼水的大水杯、明信片、水盆。

4、紙袋、寬大的外套、細長形狀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導入活動

(一)幼兒隨音樂入場。音樂漸低,幼兒圍坐在一起。

教師:

1、剛才進教室時聽到音樂了嗎?是很動感有些神祕的音樂,它的名字叫《未來的魔術師》。魔術師!

2、有沒有看過魔術表演?在哪裏看到過?

(二)教師:魔術表演看上去感覺像有魔法喲!魔術師表演魔術時真的有魔法嗎?

二、觀察發現魔術的祕密。

(一)教師表演《聽話的小磁鐵》。

提問:猜一猜小磁鐵為什麼這麼聽話?(幼兒回答--請不善於表達的幼兒來回答)教師:原來小祕密在這兒呢!

(二)教師表演《百寶袋》。

提問:猜一猜這個魔術的祕密在哪裏?

總結:其實魔術的祕密有時候就藏在特別製作的小道具裏。

(三)教師表演《流不出來的水》魔術,激發幼兒的興趣。

(紙片託水:取一隻塑料小杯,裝滿水。將硬紙片蓋在杯口(紙片比杯口略大)。用手按住了硬紙片,迅速將水杯倒置。將按住紙片的手輕輕移開,可見紙片托住了杯中的水,使水不會流出)。

提問:猜一猜魔術的祕密可能是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有的魔術是運用科學的小道理來表演的'。

教師總結:當然魔術師的手法應該很熟練,這樣才不會露出破綻。

三、合作分享

寶貝們今天愛動腦筋、勤思考,也積極回答問題了,表現很棒。那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表演給聽課的老師,你們願意嗎?

四、結束語。

在科學區準備了幾種魔術道具,小朋友可以試試。幼兒退場,出現音樂。

活動反思:

活動中感到孩子們很感興趣,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説魔術還是太陌生,脱離生活太多了,所以表現得有點茫然,需要老師不斷的引導,有的甚至是直接給出答案。另外就是學習魔術時孩子們表現的不自信,這個和經驗不多有很大關係。

改進措施:

1、讓孩子們在活動前一段時間就有意識的看一些"小小智慧樹"的小魔術表演。

2、讓孩子們練習一個或兩個簡單的小魔術表演的經驗。

3、在活動結束前可以有觀看魔術大師的魔術,讓孩子們有一個視覺上的提升。

小百科:魔術是以不斷變化讓人捉摸不透並帶給觀眾驚奇體驗為核心的一種表演藝術,是製造奇妙的藝術。更簡單的説,他是一種違反客觀規律的表演。

大班科學教案12

孩子們對玩水有着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裏,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歡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一樣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本事。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能夠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一樣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裏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細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齊,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齊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教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能夠來繼續進行嘗試。

大班科學教案13

設計意圖:

為配合“遠離禽流感”的宣傳,我園設計了“病毒”這一科學活動,指在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初步瞭解(流感)病毒,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準備:顯微鏡、錄像、圖片、細菌標本、病毒示意圖、健康小衞士粘貼標誌(幼兒人數相等)。過程:放錄像(兒童醫院門診及有關禽流感的報道)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為什麼會生病?傳染的禽流感?

幼:因為感冒、怕冷、缺少鍛鍊,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幼:病毒二、播放病毒有關資料

1、在顯微鏡下你看到了什麼?

幼:細菌?不知道是什麼.

2、你們觀察到的是病毒,那什麼是病毒呢?我們請醫學院的'叔叔給我們講解一下好嗎?

三、醫生講解內容病毒是什麼?有什麼危害?病毒並不可怕,科學能戰勝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麼?

小結:

科學家本領真大,發現了這麼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沒有想過為了人類的健康,也做一個科學家呢?我們應該怎麼做?

幼:不許禽流感病毒進入我們身體內、多鍛鍊、開窗、不到疫區、大預防針,幼兒製作宣傳圖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來預防禽流感的傳播,其他的人還不道,你想用什麼辦法來告訴他們?(討論: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給他們看預防禽流感的錄象,可以直接説給他們聽。)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圖片有筆請你們來做宣傳廣告,告訴大家怎樣預防禽流感,好嗎?(分組合作宣傳圖)

結束:

現在讓我們來做健康小衞士,每個小朋友貼上標誌,讓我們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兒拿着宣傳畫出活動室。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關。

2、運用材料自由操作,獲得小球減緩速度的方法,學習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培養有條理、有序的操作習慣,激發探索與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橡筋、席子、積木、沙、記錄表A、B、鉛筆)

2、VCD機,(有關斜坡的內容)

活動過程:

1、引入:小朋友你們玩過滑滑梯沒有?滑下來時的感覺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玩小球滑滑梯的遊戲,請你們用積木、紙板搭成滑梯,看誰的小球滾得快。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關係。

(1)老師交代要求:幼兒三人為一組,兩人分別用不同數目的積木和紙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輛小車同時滑落,一人負責記錄比賽的'情況,可輪着交換玩。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A,老師巡迴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

提問:比賽結束了,你們的小球贏了嗎?告訴老師,做完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才會贏呢?(幼兒自由議論,將自己發現的説出來)

提問個別幼兒,在黑板記錄情況:第一局誰嬴了?為什麼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

(老師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範、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現了:積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鬥,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兒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關係。

“在下斜坡時滑得太快會很危險,得想個辦法減慢速度,小朋友你們也一起來想想辦法,讓小球滑得慢起來。

(1)老師交代要求:兩個滑梯下面都是放五個積木,幼兒在一個滑梯上用老師給的材料進行嘗試,另一個滑梯保持原狀,然後兩個小球同時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沒有減慢,最後填好記錄表。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B,老師巡迴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

提問: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了各種方法使小球慢了起來,誰能告訴我,你用了什麼方法使小球慢起來,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在黑板簡單記錄)

老師示範、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關的,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積極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兒介紹斜坡防滑的方法)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與我們實驗有關的例子,請小朋友先看看錄像,再想一想,為什麼?

(2)知道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不斷去探索,發現更好的方法。好!那我們就把我們發現去告訴開車的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進取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歡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必須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揹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進取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

教師引導:教師今日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遊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能夠怎樣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摺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着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供給足夠的報紙,之後,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着自我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麼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先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遊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此刻,我來當籃球架(教師把小揹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揹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着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供給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悦情感。所以,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堅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瞭。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能夠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一樣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資料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資料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資料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歡樂的。

(二)迴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團體玩報紙,到自我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終環節中自我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我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我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歡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着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採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歡樂。

標籤:科學教案 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