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8篇

校園3.72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翻譯全文,各累詞彙。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三成語,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寓意。

二、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翻譯,理解文章內賓。

2、由“龐然大 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引出文章寓意。

三、教學設想及準備:

1、讓學生對作家、作品做簡要的瞭解,反覆誦讀,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寓意。

2、通過投影,結合自己思考題,引發學生對黔之驢的新解,擴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由《左傳》中成語故事“外強中乾”導入。

二、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結合註釋試譯全文,積累文言詞彙。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理解文章的寓意。

(指導學生預習新課,先自讀,然後分段朗讀,及時正音)(5’)

三、作家作品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被後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文學成就包括多方面,有論説、寓言、傳記、遊記等。

四、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翻譯全文。

2、記下有疑問處,互相討論質疑(10分鐘後比較自學效果)。

五、根據譯講要求,翻譯全文。

1、文中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驢子的反映和老虎的心理變化過程?

簡析:“龐然大物”是經虎的眼光來顯示它的心生畏懼,“以為神”更是敬畏之至。“蔽”、“窺”、“稍”更反映老虎既好奇,急於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終不敢搏”可見虎之謹慎,“稍稍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後”,“蕩倚衝冒”可見虎之生性大膽和工於心計。

2、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呢?試從好事者、驢、老虎等角度談談你的看法,五分鐘後各抒已見。

比如,首先可以黔之驢真的沒有用處嗎?為什麼稱船載驢以入的人為“好事者”呢?你為驢子感到悲哀嗎?你又為老虎感到驕傲嗎?

簡析:

(1)黔之驢並非廢物,而是“虎落平原”,沒有發揮自己的特長,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若在內地它吃苦耐勞可負重千里。

(2)“好事者”未能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沒有能使驢子進入“用武之地”,“止增笑耳!”

(3)老虎,我為你驕傲。“你”膽大、心細、勇猛而不失謹慎,無論外物是如何貌似強大,“你”毫無畏懼,善於鬥爭,所以能取得勝利。

(4)驢子,我為你悲哀。無論是做人還是驢,都要有自知之明,徒有其表,名不符實,輕舉妄動逞英雄,只會落下可恥的下場。

六、課堂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談談這則寓言對你的啟示。

附板書:

黔之驢

柳宗元

好hào窺kuī載zài驢:黔無驢龐然大物一鳴再鳴蹄之

載以入:連詞“而”虎:以為神且噬已覺無異能技止此耳

以(之)為神:介詞“把”,“之”代指驢寓意:辛辣的諷刺了貌似龐然大物,實以為且噬已也:動詞“以為”則外強中乾,遇到困難就黔驢技

蹄之:名詞活用為動詞窮的人。

益習其聲:益“更加”,習“習慣”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過新年嗎?為什麼?

學生交流。

師小結:

過新年時,我們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會,還可以收到親朋好友的祝福和壓歲錢。同學們是幸福的,幸運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麥,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女孩卻在大年夜凍死在了街頭,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這就是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要説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故事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麼?

板書:

3、預習中,你遇到了哪些疑問呢?請提出來,我們一塊探究吧。

(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4、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交談確定本節課解決問題的方法: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有感情朗讀、在腦海中浮現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等。

  三、學習課文

1、學習1~4自然段:

⑴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賣火柴的小女孩走進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可以邊讀邊劃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寒冷”“飢餓”“沒快樂”“沒人愛”,並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⑶ 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啊!誰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僅飽受着寒冷、飢餓的折磨,回到家爸爸還會打她,沒有一個人關心她、愛她,她的生活中沒有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快樂!我想,此時小女孩的悲慘可憐已經撥動了我們每個同學的心絃,誰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愛心的孩子。

⑷ 可是當時的小女孩幾乎凍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終於,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書,比較一下,你有什麼發現呢?

(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寒冷、飢餓、沒快樂、沒人愛。)

在現實生活中,可憐的小女孩飽受飢寒,沒有快樂,沒人關愛,於是,幾乎凍僵的她才會在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幻覺。

2、學習5~11自然段:

⑴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我們都來讀一讀,想一想:

此時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幸福、快樂、暖和、温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讀出來嗎?自己試着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⑵ 可是,火柴滅了,殘酷的現實仍舊擺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

自己試着讀一讀,此時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小女孩彷彿從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獄的深淵,巨大的反差帶給她的是更大的失望與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⑶ 暖烘烘的大火爐讓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於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來了香噴噴的烤鵝、出現了漂亮的聖誕樹,誰來讀一讀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圖片)願意讀的一塊讀。

⑷ 多麼美好的一切!然而,伴隨着火柴的熄滅,這一切又瞬間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這種幸福感受的轉瞬即逝了,所以當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現時,她是怎麼説的?指名讀。

(出示句子。)

再讀一讀,想:

從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時是怎樣的心情?

四個鮮明的感歎號,一聲聲的呼喊,告訴我們小女孩此時的渴望、迫切。帶着這樣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⑸ 她多麼渴望把奶奶留住啊!於是她趕緊擦着了整把火柴,這時,她又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讀一讀第11自然段。

小女孩又看到了什麼?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課前談話

猜謎語

小朋友們,第一次給你們上課,我給大家帶來了幾則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説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牽牛花)

胖娃娃,滑手腳,紅尖嘴兒一身毛,齊天大聖最愛它。(桃子)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荷花)

身體長又長,開花黃又黃,臉蛋兒像太陽,籽兒香又香。(向日葵)

你坐得最認真,這個謎語獎給你答。你的小手舉得最直,請你答。

恭喜你,你答對了,201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真不愧是猜謎大王。

  二、導入課題

(過渡)剛才大家猜謎語功夫很高,那就再獎一個謎語給大家,噓!聽好了,看看誰的小耳朵最靈!小小傘兵隨風飛,飛到東來飛到西,降落路邊田野裏,安家落户紮根基。(蒲公英)

1.介紹蒲公英

這是什麼啊?大家一起説。(蒲公英)是的,小朋友,你們看到過蒲公英嗎?你來説一説?

瞧,這就是蒲公英,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絨毛,(出示詞卡片,讀),這個絨字可不簡單,在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呢?認真看老師寫這個字。請小朋友們拿起筆,在生字本中寫一個。(寫的時候要提醒,你的寫字姿勢最棒!)

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放下筆。讓我們再和它打聲招呼——讀絨毛。

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其實呀,這絨毛裏帶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種子,每當春天來臨,蒲公英就會開出一朵一朵黃色的小花。你瞧,這朵蒲公英花就已經展開了自己金色的——花瓣(讀詞語)!

花開過後,蒲公英才結出一個個毛茸茸的絨球。

2.質疑解疑

A.今天,我們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進那金色的草地。(板書:金色的草地),一起讀課題。

B.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誰再來美美地讀。,讀到這裏,愛思考的小朋友腦海裏會有什麼問題呢?

這金色的草地在哪裏呢?為什麼這草地是金色的?

請你自己讀一讀這段話吧,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回答問題,要求説完整。

金色的草地在我們鄉下的窗前。

請你用因為,所以這片草地是金色的。

(你引用了這段話中的一句話,這方法挺不錯。你把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説得更清楚了。)

  三、初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捧起課文紙,大聲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完後給每個自然段標上號。

1.小朋友們讀得真投入,詞語寶寶在招呼我們了——

釣(diao)魚使勁合攏(long)

觀察有趣手掌玩耍

一本正經引人注目

A.請學生個別讀。合攏,我們來做個動作,還可以把什麼東西合攏呢?——書可以合攏、眼睛可以合攏(閉上的意思)點到即可。

B.第二行,誰來?你的小手最直,請你。

這個耍是我們本課的生字,你能幫助大家來記記這個字嗎?(而+女)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還有其他辦法嗎?(要的上面部分換成而),你用了換一換的方法。小朋友們要特別注意區分這個要和耍字。

C.兩個字的詞語寶寶讀的很順溜,加大難度,四個字的,能讀嗎?誰來?

讀準一本正經(經的讀音第一聲)你知道什麼是引人注目嗎?(很吸引我們的)那你瞧瞧,我們教室裏的什麼東西很引人注目呀?把話説完整。

D.讓我們一起來跟這些詞語打一下招呼。釣魚——起

2.句子:有些詞語特別調皮,都藏在了句子中,誰來讀?

弟弟也假裝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假朝讀音欠輕聲)

3.請小朋友們捧起課文紙,再輕輕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的哪兩件事呢?(把大概內容説到就好)

“我”在草地上和弟弟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絨毛。

“我”發現草地會變顏色,還知道了變化的原因。

  四、重點研讀

1、指着板書説——兄弟倆在這金色的草地上盡情地玩耍着。有一天,“我”發現金色的草地還會變顏色呢。草地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呀?請你讀第3自然段,用橫線劃出來,再讀一讀這些句子。

A.草地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呀?誰來把你找到的句子讀一讀?

B.老師也找到這段話了,出示這段話,請你自己讀一讀,圈一圈有關的詞語,草地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呀?

C.指名請小朋友説。(板書:早晨綠色……)

D.你能用下面的填空連起來説説草地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嗎?

我發現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時候,又變成了_____________。

2.草地的顏色變化真多,當時的“我”會有怎樣的心情呢?(驚奇、驚訝、不解)

真是多變的草地,你能把這令人多變使人驚奇的草地通過朗讀帶到大家面前嗎?

3.現在我把這段話,抽亂你還能排一排嗎?

你為什麼這麼排,而且一下子就排好了,有什麼小竅門嗎?

這段話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所以啊,我們寫話的時候,也要注意句子之間的順序。

分三組早、中、晚再讀。

4.讀到這裏,你有什麼問題嗎?

是啊,課文中“我”也和小朋友們有這樣的疑問,你找到了嗎?

你來問?

你再來問?

我們一起來問?

5.是啊,這是為什麼呢?請小朋友們趕緊讀課文,找出答案。找到了用波浪線劃出來。你知道了嗎?自己自讀自劃。

出示這段話。

誰來説,草地這麼多變跟誰有關係呀?(蒲公英的花瓣)

蒲公英的花是什麼樣子的?(出示句子: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出示兩張圖片)

拿出你的小手,讓我們來做做蒲公英花變化的樣子。合上、張開,合上、張開。

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

一朵蒲公英張開,能讓草地成為金色的嗎?

那第二朵誰來開?你讀

第三朵,誰來

第四朵,

讓我們所有的花朵都開起來吧,一起讀——

6.此時此刻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

花朵一朵,一朵合上的時候,你又看到了什麼呢?

是啊,花朵合攏時,一起讀,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7.是啊,多麼有趣的蒲公英,多麼可愛的草地啊!大自然真是奇妙。老師也想和小朋友們合作着來讀一讀這段話。師生合作讀。

現在,你知道了草地變顏色的原因了吧?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句來説一説。

早晨,( ),所以草地是綠色的。

中午,( ),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 )。所以草地又是綠色的。

交流。

8、連起來讀第三自然段(配點音樂

9、引到最後一段最後一句,引出金色的草地,金色的童年,快樂成長……

  五、小結佈置作業

1、小結語:

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看到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也弄清楚了草地變化的原因。大自然是多麼奇妙呀!你仔細觀察也會有所發現。這片金色的草地還帶給兄弟倆很多快樂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機動)請小朋友們把今天學過的喜歡的句子收藏在積累屋裏。

  板書:

金色的草地

絨 瓣

早晨 合攏 綠色

中午 張開 金色

傍晚 合攏 綠色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菱形的定義,知道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

2.掌握菱形的性質定理1和性質定理2,井能用定義判定一個四邊形是菱形.

4.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菱形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提高能力.

5.通過教具的演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平行四邊形與矩形、菱形的從屬關係,通過畫圖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菱形的性質定理.

2.難點:把菱形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綜合應用.

三、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四、教學手段

(做一個短邊可以運動的平行四邊形)投影儀、透影膠片.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用投影儀打出)

1.什麼叫做平行四邊形?什麼叫矩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矩形中對角線與大邊的夾角為36°,求小邊所對的兩條對角線的夾角.

3.矩形的一個角的平分線把較長的邊分成5cm、3cm,求矩形的周長。

(二)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其實還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邊形,這時可將事先按課本中圖4-33做成的一個短邊也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4-39,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邊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三)講解新課

1.菱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講解這個定義時,要抓住概念的本質,應突出兩條:

(1)強調菱形是平行四邊形.

(2)一組鄰邊相等.

2.菱形的性質:

教師強調,菱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此外由於它比平行四邊形多了“一組鄰邊相等”的條件,和矩形類似,也比平行四邊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質.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質:

師:同學們根據菱形的定義結合圖形猜一下菱形有什麼性質(讓學生們討論,並引導學生分別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分析).

生:因為菱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所以根據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性質可以得到.

菱形性質定理1: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根據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質定理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引導學生完成定理的規範證明.

師:觀察圖4-40,菱形ABCD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直角三角形有什麼關係? 生:全等.

師:它們的底和高和兩條對角線有什麼關係?

生:分別是兩條對角線的一半.

師:如果設菱形的兩條對角線分別為a、b,則菱形的面積為什麼?

教師指出當不易求出對角線長時,就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般計算方法計算菱形面積.

例2 已知:如圖4-41,A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C交AB於E,DF∥AB交AC於F.

求證:四邊形AEDF是菱形.

引導學生用菱形定義來判定.

例3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2cm,∠BAD=120°,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如圖4-42,求這個菱形的對角線長和麪積.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積.

(2)還可以引導學生求出△ABC一邊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後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計算菱形的面積.

小結:(打出投影)

1.菱形、平行四邊形、四邊形的從屬關係:

2.菱形性質:

①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

②特有性質:四條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組對角.

(四)練習

教材P.153中1、2、3.

(五)作業

教材P.160中6、7、8;P.192中10.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B案

教學準備

張家界山水的圖片;配合朗讀的音樂。

教學過程

↘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①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索溪峪的“野”

②讀了課題,老師有疑問了:“索溪峪”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張家界的一條山溪,那“峪”又是什麼意思呢?可以根據字形來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來,根據字形揣摩詞義真是個不錯的方法呢。)

↘讀課文,解疑惑

①我們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於為什麼説索溪峪是“野”的?看誰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快速地讀幾遍。

②學生解疑。如有困難,則教師提示:

“野”的本來意思是什麼?那麼在文中也是這個意思嗎?

由此引導學生得出“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飾的。

③那麼文章從哪些些方面寫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野物以及人)

↘精讀課文,談“野”論野

①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一個方面,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野”的句子。②比較品評,感悟山“野”

這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不是一峯獨秀,也不是三五峯呼應,而是千峯萬仞綿亙蜿蜒,“十里畫廊”,“西海峯林”,令人浩氣長舒。

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雲天,或橫攔綠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學説到其中一句,建議將其它兩句話一起出示研讀,引導比較、體會。

(2)藉助圖片理解“斷壁懸崖”、“千峯萬仞綿亙蜿蜒”、“不拘一格”等詞語之意來引導學生分別感受“索溪峪”的山驚險之美、磅礴之美、變化之美。

(3)選擇其中一句,自由讀,指名讀,教師隨機點撥與引導;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③領悟寫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1)你覺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麼地方?其實,在常人眼中,這溪水是什麼樣子?(溪水彎彎曲曲,一路朝前流去)為什麼讀文章時你覺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導體會表達效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④體會野物的“野”。

(1)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體現“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談談體會。

(3)野性十足的猴子驚得遊客慌不擇路。有感情齊讀課文,讀出“野”趣來

⑤體會人的“野”

人們親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後,也變得“野”了;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哪一個詞最能看出這一點?(返樸歸真)

大致理解返樸歸真的意思。

再讀這一段,看看遊客們“真”在何處,“野”在哪裏?

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再讀全文,探“野”品“野”

①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索溪峪的“野”。

②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説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炎,一場雷雨,送來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後的不同特點,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孩子觀察這一自然現象,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發現。

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嘩嘩嘩的聲音)學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聲音,雨的聲音都有哪些種呢?什麼樣的雨才會是這樣的聲音呢?

二、識字

1.初讀生字。

自由地讀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問問周圍的同學。

2.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繫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傍識字法記虹。

3.鞏固識字。

(1)聯繫文中的詞語、句子鞏固識字。如:

壓:壓下來。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亂:亂擺。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垂:垂下來。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虹:彩虹。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2)聯繫自己的生活和閲讀實踐鞏固識字。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

①讀音:垂、沉、陣、蟬、蜘、蛛都是翹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蟬、蜘、蛛四個字都有蟲字旁,蜘的蟲字旁最瘦。

③壓、逃、越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間寬,上下兩頭窄。

(2)我能寫好。

請學生先把每個字臨寫一個,對照總結之後,再臨寫一個,爭取第二個比第一寫得好。

(3)示範講解

彩字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第二撇起筆處在橫中線上。蟲字旁的扁口上寬下窄;蜘字中的蟲字旁要寫得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得短而平,下面的橫逐漸加長,最後一橫又要縮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展示課文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説説看到和聽到了什麼?

二、朗讀感悟

1.比較課文插圖,激發初讀興趣。

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不同景象。

圖1: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户觀賞雨景。

圖2:藍天白雲、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

2.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讀得比你好,請你向他學習;如果你的同桌哪裏讀錯了,或者哪裏沒有你讀得好,請你讀給他聽。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從而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課文,想象圖景。

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整體感悟課文的意境。

4.選讀積累,研讀交流。

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歸類整理詞語。

從以上的詞語中,你體會到雷雨前後有什麼特點?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小組研讀,讀後交流朗讀體會。

5.彙報交流,欣賞評價。

小組表演讀喜歡的那一部分,其餘同學聽讀欣賞,品評讀得好的詞句。如:

(1)壓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烏雲來勢很兇猛。

(2)掛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空中,它十分美麗。

(3)垂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

(4)坐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能感覺到蜘蛛的悠閒和愉快。

6.再讀課文,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積累運用

1.詞語串串燒。

越來越亮

越下越大

越()越()

一動不動

一聲不響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語。

(1)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2)池塘裏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3)()了,()也()了。

3.完成課後讀讀抄抄練習。

(四)實踐活動

1.創造情境,以我為你廣播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學氣象員向市民廣播天氣預報。市民可以通過打電話向氣象台諮詢不明白的問題。

2.課外留心觀察天氣的變化,寫一篇日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適當練習,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並能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計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的依據:學生學過一些含有兩級運算(如乘加、乘減但都是乘在前面的)兩步試題,這些式題由於乘法在前,所以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向右的。學生已經習慣這種運算,為了分散難點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在引導學生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並根據綜合算式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重難點: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的計算。

2、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把分步和成綜合算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口答列式。老師問:5、3、15分別表示什麼?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麼關係?

2、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買水彩筆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説數量關係。

3、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説數量關係。

  二、教學新課

⒈教學例題1。

⑴出示例題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⑵出示問題: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數量關係;2、那3、根據數量關係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

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麼?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3本筆記本的錢+1個書包的錢=總共用去的錢】

⑷根據數量關係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請同學們試着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⒉教學例2。

⑴出示問題: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⑵請同學們列出綜合算式,並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麼?為什麼?

⒊總結運算順序。

⑴比較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⑵提問:如果題目中同時出現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麼?

⑶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説説每題的運算順序。

(2)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

(3)最後交流結果,並指名學生説説為什麼這樣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仔細觀察第2題找出其中的錯誤。

(2)進行訂正。

(3)指名學生説説每題錯在什麼地方,應該怎樣改正。

(4)提問:在計算這樣的綜合算式時要注意些什麼?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提醒:在計算時,要看清運算符號,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學生獨立計算。

(3)組織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為什麼計算結果會不同?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五、佈置作業:

教材第31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二、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題旨。

  三、設計實施:

1、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後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2、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3、配樂示範背誦全詩。

4、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主人”四句,寫餞別時的淒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淒涼環境。最後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忽聞”兩句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5、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絃所發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6、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後,不由自主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看來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裏“曲罷曾教善才服,粧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後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7、賞析最後一段。

點撥:“我”的訴説,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絃,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悽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8、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後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四、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眾禽裏,真綵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