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校園9.55K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

今天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青山不老》這篇課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後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反思了我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閲讀提示的要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説説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並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以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老人為什麼一定要種樹”,“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着的精神,緊接着追問老人為什麼要如此執着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再説説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

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2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合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説説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領,“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老人為什麼一定要種樹”,“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並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着的精神,緊接着追問老人為什麼要如此執着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説説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選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個詞概括大、小環境的特點等設計,是讓學生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課堂反饋及時

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後5分鐘,出示自己設計的課堂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練習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説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

六、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分頁標題#e#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若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表示環境的`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較多,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我看來,“高效”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從高效來看,在這一節課中似乎有了一點兒蹤影,可是高效的語文課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實,而且是有藝術性地展開,我的課堂中是缺失的,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勢必要創設一些情境,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是一堂課40分鐘,要實現高效,應怎樣處理呢?今後要積極摸索。

萬變不離其宗,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後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3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重點是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教學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反思自己這節課的得與失。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閲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以“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創造了這塊綠洲”統領整個教學過程,先讓學生想象作者在説這句話時的語氣、心情會怎樣?再找找出體現老人年紀的語句,想象老人的形象。學生通過讀句子想象,一個飽經風霜、臉上刻滿歲月痕跡、手上長滿老繭的晉西北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接着我讓學生找找如此年邁的老人創造了什麼樣的奇蹟。通過找句子、想象畫面、談體會,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八旬老人創造的奇蹟令人敬佩。然後馬上組織學生找一找老人再怎樣的環境中創造出了這片奇蹟。在交流中插入晉西北的資料,讓學生想象老人植樹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學生再一次被老人的綠化山林、造福後代的執着精神所震撼。此時再讀“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時,學生充滿了對老人的敬重之情。因為這個教學環節比較深入,因此學生對作者為什麼説“青山永遠不會老的”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最後以小練筆“如果為老人塑造了一座銅像,你站在銅像前想對老人説些什麼心裏話”結課,學生在寫話中再次感悟老人和青山一樣偉大的精神。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少,老師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教師的預設過多,引導方面稍顯僵化。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4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這一課的閲讀提示是“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創造的;聯繫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説‘青山是不會老的’。”這一提示為我提供了這篇課文學習的流程:默讀—思考—交流。

根據提示,我把課堂教學分成了四個階段:一是初讀階段。請學生輕聲讀課文,掃清朗讀障礙。二是默讀自悟階段。我請學生根據提示充分默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解決問題。三是彙報交流階段。我請學生先來交流“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學生回答後我便把學生引入“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創造的”的交流。這個問題的交流側重於抓住重點詞句“肆虐、風雨同舟、歸宿、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輝”、“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來感悟自然環境的惡劣。為了讓學生更深的體會到環境的惡劣,我藉助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取得良好的.視覺和教學效果。第四階段是引導點撥階段。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我先讓學生理解“另一種東西”,通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表層意思和內在含義,體會到這“另一種東西”是——老人與環境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最後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會老去”的含義。

這堂課我比較滿意的是學生學得比較輕鬆,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但同時也存在不足,比如,學文和寫文沒有恰當適時地相結合來教。

我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這一課的閲讀提示是“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創造的;聯繫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説‘青山是不會老的’。”這一提示為我提供了這篇課文學習的流程:默讀—思考—交流。

根據提示,我把課堂教學分成了四個階段:一是初讀階段。請學生輕聲讀課文,掃清朗讀障礙。二是默讀自悟階段。我請學生根據提示充分默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解決問題。三是彙報交流階段。我請學生先來交流“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學生回答後我便把學生引入“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創造的”的交流。這個問題的交流側重於抓住重點詞句“肆虐、風雨同舟、歸宿、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輝”、“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來感悟自然環境的惡劣。為了讓學生更深的體會到環境的惡劣,我藉助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取得良好的視覺和教學效果。第四階段是引導點撥階段。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我先讓學生理解“另一種東西”,通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表層意思和內在含義,體會到這“另一種東西”是——老人與環境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最後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會老去”的含義。

這堂課我比較滿意的是學生學得比較輕鬆,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但同時也存在不足,比如,學文和寫文沒有恰當適時地相結合來教。

我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5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統領課文的三個問題:

1、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這樣的奇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作者為什麼説青山是不會老的?整節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層層深入,老師進行引導、點拔、喚醒,進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內涵,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動靜結合,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領,“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了奇蹟”,“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朗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悟老人執著的種樹精神,領悟老人投身山林、改造山溝、保護家園,造福子孫後代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

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學生總結:是自然環境的惡劣,是老人的年老、瘦小,是家庭生活的艱苦和同伴、老伴的相繼離世。當老農面對眼前這一切困難與痛苦時,他仍然繼續堅持種樹;當面臨享福與吃苦的抉擇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吃苦,選擇了開闢山溝、改造山林的艱苦之路。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獻給了這片青山。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能理解老人身上的那種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的精神。緊接着追問:老人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種樹?老人能和山川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通過引讀相關的語段,學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那種保護環境、綠化家園、造福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此基礎上,説説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不足之處

在理解大環境險惡的時候,把事先設計好的相應情境忽略了,應出示一些相應的表示環境的圖片或相關的知識鏈接,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哎!真是歲月催人老,時光不待人啊。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切入點,進行對文本的剖析,學生通過精讀、思考、感悟,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從文本中感受到了青山不老的精神,情感達到了昇華,心靈受到了薰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6

今日我與孩子們一齊學習了《青山不老》這篇課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經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後教師們與我交流了教學經驗我將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景,反思我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閲讀提示的要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説説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並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以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老人為什麼必須要種樹”,“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經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經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取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應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經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立刻能理解老人身上執着的精神,緊之後追問老人為什麼要如此執着地種樹,經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説説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重視學生概括本事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是讓學生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學生能用自我的話進行理解概括,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本事,又體現了語文的工具行。

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能夠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可是教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景,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後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一堂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7

《青山不老》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珍惜資源、保護環境”主題下的第四篇文章,這是一片略讀課文,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充分自讀自悟,並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學生在結束時都有自己的感悟,我讓學生填空:撫着這塊石碑,我想(對馬爺爺説:“”;看着這片樹林,我想(對全世界説:“”

其中王欣源寫道:撫着這塊石碑,我想感激地對馬爺爺説:“馬爺爺,您的這種綠化祖國的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讓我們敬佩。您瞧!這就是您千辛萬苦種出來的樹林!多麼遼闊,多麼美麗啊!馬爺爺,雖然您人已去世,但您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

看着這片樹林,我想自豪的'對全世界説:“你們看!我們祖國土地多麼翠綠!我們祖國人民精神多麼偉大!我們的偉大人民馬爺爺告訴我們‘青山是不會老的!’他的精神永遠是寶貴的!”

馬國棟寫道:我想發自內心地對馬爺爺説:您真偉大,只一個人就在那裏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為保護環境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我真不知道您是怎樣堅持15年的,要是我,一定受不了每天那麼枯燥的生活……

看着這片樹林,我想深情地對世界説:你們看,這麼大的一片樹林,其實是由一個瘦弱的老人種植的,你們能想象嗎,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創造了這樣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老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植樹;就是這樣一個老人,經過15年的努力,終於將荒蕪的土地變成了清新的、耀眼的綠色!

胡妍寫道:撫着這塊碑,我想敬佩地對馬爺爺説:馬爺爺,您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青山。您不顧這裏的惡劣環境,不論生活多麼艱苦,您始終堅持植樹。因為您知道,這條山溝需要您不斷地種樹綠化。您和青山是密不可分的,這青山養育了您,於是您用盡一生的精力來回報青山對您的養育之恩,您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奇蹟般的創造出了這片綠洲,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

看着這片樹林,我想認真地對全世界説:貪婪的人類啊,如果你們還不知覺醒,繼續砍伐樹木,那麼這個世界上的綠色,將會一點點地從我們眼前消失。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身邊的綠色,讓世界變成一片充滿生命的綠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8

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電子白板也日益發展,它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大顯身手,加快了學生與語文知識的相融相通,電子白板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它使常規的教學如虎添翼,為了能更充分地發揮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先進作用,我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在教學《青山不老》一課時,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利用電子白板,突破教學重點。

我在教學《青山不老》一課時,就巧妙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來進行教學的:我把重點段落作為資源事先儲存在白板中,當理解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我先出示了課文描寫的那種綠意盪漾的畫面,在學生有了直觀感受的同時,又出示了課文中相關文字,“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根據學生回答勾畫出文中的重點詞“全”,抓住兩個“全”理解句子,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如果在普通媒體課上,老師在製作課件時,就要把想突出的重點句子、重點詞語都事先編好顏色做成無數張幻燈片和各種鏈接才能完成,並且教師還要受電腦鼠標的制約,一次次點,不敢離電腦太遠,很是麻煩。但這節課用“交互白板”就不同了。我們只要把重點段落作為資源事先儲存在白板中,隨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拖出來,隨着學生對任意一個或幾個重點詞的理解用各種顏色在白板上勾畫出來,而且這一過程可以保存下來,如果學生之間理解上有異議,可以回放學生的思考過程,便於學生的深度思考。這樣互動的教學,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利用電子白板,能增加課堂的容量。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在他的《發生認識論》中指出,人類對於知識地掌握總是從感性過渡到知性。而藉助電子白板,就恰恰可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一些不足,讓學生通過視聽等直觀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學內容。作為國小生,理解能力相對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圖象、聲音、動畫等來彌補學生的學習弱點,突破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還能很快地出示相關資料,節約時間。如:在教學《青山不老》》一課時,對晉西北這一大環境是怎樣的,學生了解不多。隨後,我利用電子白板,在網上找到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在理解老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了這樣的奇蹟時,我出示了晉西北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讓學生對晉西北這一惡劣險峻的環境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這樣,學生心中就自然的萌發了對老人的傾佩之情。另外,教師有效地利用“交互白板”的資源整合功能,加大了課堂的容量,而且效果很好,這樣課堂的高效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但由於自己對電子白板的功能瞭解不夠,運用不熟練,課堂上不能很好地讓其發揮應有的功能。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自身能力與素質的培養,熟練掌握並駕馭它,努力尋求其與語文教學的最佳契合點,使之發揮更大的效益。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9

用真心點燃真情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早晨,和南樓國小六年級四班的同學一起學習了《青山不老》一課。到現在心情還是難以平復,不知為什麼那麼容易感動,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的過程,那位老人的形象一直在我眼前盤桓,他的堅毅不屈、無私奉獻、拳拳愛心……當然,更令我佩服和感動的是眼前這羣孩子,你聽他們的學習心得多麼深刻:“老人15年如一日創造了這片奇蹟,他把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無限的價值——不老的`青山。老人的精神真的好令人佩服!”“多麼無私的老人,他已經與這片青山融為一體,相互依存,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

課文學到最後,孩子們對老人的那份情懷已然透徹地理解,於是就勢讓孩子們有感情地讀,在悠揚的樂聲中,那片綠意盪漾的山林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一個女孩子説:“我彷彿聽到了鳥兒在唧唧喳喳地歌唱,歌唱這美麗的綠洲,歌唱它們美好的家園”“我彷彿看到了每一片樹葉都閃動着生命的光”一個女同學補充;“我還聽到了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好美!”小胖墩兒真摯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至此,孩子們對老人15年如一日創造的這片山林充滿了喜愛,對老人充滿了敬重與欽佩。讀到作者樑衡看着老人的背影,鼻子不禁一酸這句時,同學們的情感已經達到高潮,有人説:“老人給子孫留下了一座青山,同時也留下了一種永遠不滅的精神——無私奉獻、堅定執着”;有人説“是啊,這精神就像文章中那句話‘有了這黃土,綠樹才得以生長,有了綠樹才守住了這片土。他們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老人和這片青山,互依互存”“老人已經把自己的生命融入這片熱土!”

最後,用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作為這節課的結束“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全班齊頌八個大字——“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0

這片課文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描述的山林景象,院子裏的綠意濃濃,山溝的綠意盎然,山野的綠樹成蔭描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習品讀。然後引導學生去理解老農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去創造奇蹟的,從而去理解老農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情懷,在此基礎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於晉西北的相關資料,瞭解綠色作物在那裏生長的不易。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圍繞老農創造了什麼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創造奇蹟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義的這三個問題展開自學,自學的時候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自主性。並且讓孩子們在自學的時候動筆,圈圈畫畫,批註點評,寫下心得體會。引導學生交流的時候我注意把握重點,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終我讓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把自我想對老農説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寫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側重,有的`讚揚老農堅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農拋棄個人的利益甘願在清苦的環境中改造山林,有的驚詫老農所創造的奇蹟……總之,這次的小練筆孩子們有自我獨特的感受,寫出了自我的真情實感。

山野老農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可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讓人為之感動,為之敬佩,沒有豪言壯語,僅有含辛茹苦的堅持;老農的身上沒有熠熠生輝的光環,可是他那種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精神卻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可是帶給我們的感動是真實的,是無窮的……不明白在教學中我有沒有把這份感動帶給學生,可是我想,讀他的故事,對孩子們卻是一種真實的心靈的滌盪!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1

新課標對略讀課文的學習目標定位:資料上做到3點:

1、粗知大意,這篇課文講的是這些人和事。

2、增長見識。(世上竟有這樣的情和景,人和事)。

3、有所感悟,(感受、啟迪)。

方法上:要求自讀自悟為主,教室更加放手。

目的上:

1、訓練學生略讀本事,不要求咬文嚼字。

2、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上,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我執教的這一課,目標定位十分的準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能提出問題。

2、利用導讀抓住三個問題:想一想這些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創造的,聯繫課文資料,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説青山是不會老的。我抓住這3個問題,引導學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開討論交流。來解決問題,並因勢利導地幫忙學生理解含義深刻地句子。

⑴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屬。

⑵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我的'價值,他已經將自我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為什麼説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個問題,經過寫一寫。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真正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略讀課文教學,我收穫不少。我明白了:

1、粗知不是淺知:

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樣嚴格細緻,只要求粗知大意,但並不意味着就能夠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淺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句、學詞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閲讀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2、自主閲讀也不是自學:

略讀課文應當有更多的自主閲讀的時間,把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閲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當有更多的交流自我讀書心得的機會。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説得更少、更精到。但略讀成為一項教學活動的時候,作為教師勢必應當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地閲讀。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2

在李老師《例談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的培訓後,我一直在自己的教學中探索如何確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在課堂上做到學生語言文字的落實。就我正在上的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來説,本單元的主題是懂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闡述道理,今天我要學習的是最後一篇《青山不老》,作者主要從環境的對比中然讀者感受普通農夫改造山林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從而領悟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

在課前,我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確立在:通過環境對比來感受老人植樹造林的艱辛和付出的巨大努力。但是要如何落實目標,並且要讓學生真正的從文字中感受到前後環境的巨大變化,是個難題。首先,我們的學生沒有體驗過晉西北那種惡劣的天氣,其次學生在沒有體會的前提下更不會領悟到環境改善後的`來之不易,又怎能體會到是“了不起的奇蹟”。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兩次説話練習,首先在學習作者描寫大環境惡劣時引用的一段話:“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根據這句活讓學生想象畫面,並用自己的畫描述出來。這個想象説話,只憑一個學生是表達不出來的,需要引導,全班合作。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根據註釋理解作者引用的這句話的意思。從風很大入手,讓學生想象,風大時會怎樣。有一同學説:“黃沙漫天,狂風怒吼”對此我讓其他學生糾正這句話應該是怎樣的順序,同學們説:“應該是狂風怒吼,黃沙漫天”,接着我又引導學生説:“這樣的天氣下,你如果是這裏的村民,你會怎樣”,“驚慌失措、膽戰心驚、提心吊膽”學生們接道。我又説:“在這樣的環境和心情下你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呢?”此時學生不像前面那樣順口就説出來,在經過思考後有學生舉手了,一學生説:“我會趕緊跑回家,把家裏的門窗都關好,找個地方躲起來”接着就有學生踴躍參與:“我會嚇得直哆嗦”“我會大聲喊我爸爸媽媽”······最後我讓學生分小組,把自己想象的情景在小組裏交流。在這個説話練習中不僅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到惡劣環境的可怕還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第二個説話練習是在學習經過老人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後課文對環境改善後的環境描寫。此時我又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這個村的村民,再一次面臨大風天氣,你會怎樣”這一次的説話聯繫就比第一次好多了,學生能夠完整的語句表達出人物的心情、動作及語言。從中也可以看出學生對文章的領悟有了深層的體會。

這節課,的落腳點還是在指導學生的寫作上,既然我們學習了課文的對比寫法,也在課堂上進行了對比的寫話訓練,就現學現用,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練筆:如果你是這個村的一個村民,請你用對比的寫法描述出環境改善前後你的在面對惡劣天氣時的所作所為。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3

今天,是我進行的二遍試講,結合昨天自己的問題和前輩們給予的指導,我深刻的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經過昨夜不停地斟酌問題,改教案,看實錄。終於順利地完成了今天的試講。

雖然昨天的問題已經改正,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不能針對學生的回答而評價。説實話,我品還是真的很少對學生的回答給出一些藝術性的評價,甚至我害怕學生的回答與我的設想不一樣,更害怕學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畢竟我們是兩個年齡段的人。無論我在備課是設想的'在周全,上課的時候還是有漏洞。

接下來,師傅蔡老師將他平時上課的一些語言表達教授與我,並且告訴我,接下來的聽課重點放在老教師對學生的評語上。接下來的一節課,我也着重聽師傅對他們班學生回答針對性的指導。不得不説,師傅總能輕而易舉,教招拆招的講學生的回答引導回自己的想法上。她的這節課其實並沒有他多的語言,真正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有問有答,在合作中將課文學會。真正授之以漁。我想自己想要達到這個水平,還需要十幾年的沉澱。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4

在李教師《例談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的培訓後,我一向在自我的教學中探索如何確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在課堂上做到學生語言文字的落實。就我正在上的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來説,本單元的主題是懂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四篇課文從不一樣的角度闡述道理,今日我要學習的是最終一篇《青山不老》,作者主要從環境的比較中然讀者感受普通農夫改造山林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從而領悟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

在課前,我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確立在:經過環境比較來感受老人植樹造林的艱辛和付出的巨大努力。可是要如何落實目標,並且要讓學生真正的從文字中感受到前後環境的巨大變化,是個難題。首先,我們的學生沒有體驗過晉西北那種惡劣的天氣,其次學生在沒有體會的前提下更不會領悟到環境改善後的來之不易,又怎能體會到是“了不起的奇蹟”。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兩次説話練習,首先在學習作者描述大環境惡劣時引用的一段話:“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根據這句活讓學生想象畫面,並用自我的畫描述出來。這個想象説話,只憑一個學生是表達不出來的,需要引導,全班合作。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根據註釋理解作者引用的這句話的意思。從風很大入手,讓學生想象,風大時會怎樣。有一同學説:“黃沙漫天,狂風怒吼”對此我讓其他學生糾正這句話應當是怎樣的順序,同學們説:“應當是狂風怒吼,黃沙漫天”,之後我又引導學生説:“這樣的天氣下,你如果是那裏的村民,你會怎樣”,“驚慌失措、膽戰心驚、提心吊膽”學生們接道。我又説:“在這樣的環境和心境下你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呢”此時學生不像前面那樣順口就説出來,在經過思考後有學生舉手了,一學生説:“我會趕緊跑回家

,把家裏的門窗都關好,找個地方躲起來”之後就有學生踴躍參與:“我會嚇得直哆嗦”“我會大聲喊我爸爸媽媽”……最終我讓學生分小組,把自我想象的情景在小組裏交流。在這個説話練習中不僅僅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到惡劣環境的可怕還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本事。第二個説話練習是在學習經過老人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後課文對環境改善後的環境描述。此時我又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這個村的村民,再一次面臨大風天氣,你會怎樣”這一次的説話聯繫就比第一次好多了,學生能夠完整的語句表達出人物的心境、動作及語言。從中也能夠看出學生對文章的領悟有了深層的體會。

這節課,的落腳點還是在指導學生的寫作上,既然我們學習了課文的比較寫法,也在課堂上進行了比較的寫話訓練,就現學現用,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練筆:如果你是這個村的一個村民,請你用比較的寫法描述出環境改善前後你的在應對惡劣天氣時的所作所為。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5

早晨,和南樓國小六年級四班的同學一齊學習了《青山不老》一課。到此刻心境還是難以平復,不知為什麼那麼容易感動,和同學們一齊學習的過程,那位老人的形象一向在我眼前盤桓,他的堅毅不屈、無私奉獻、拳拳愛心……當然,更令我佩服和感動的是眼前這羣孩子,你聽他們的學習心得多麼深刻:“老人15年如一日創造了這片奇蹟,他把自我的雙手、用自我的生命換來了無限的價值——不老的青山。老人的精神真的好令人佩服!”“多麼無私的老人,他已經與這片青山融為一體,相互依存,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課文學到最終,孩子們對老人的那份情懷已然透徹地理解,於是就勢讓孩子們有感情地讀,在悠揚的樂聲中,那片綠意盪漾的山林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一個女孩子説:“我彷彿聽到了鳥兒在唧唧喳喳地歌唱,歌唱這美麗的綠洲,歌唱它們完美的家園”“我彷彿看到了每一片樹葉都閃動着生命的光”一個女同學補充;“我還聽到了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好美!”小胖墩兒真摯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至此,孩子們對老人15年如一日創造的這片山林充滿了喜愛,對老人充滿了敬重與欽佩。讀到作者樑衡看着老人的背影,鼻子不禁一酸這句時,同學們的情感已經到達__,有人説:“老人給子孫留下了一座青山,同時也留下了一種永遠不滅的精神——無私奉獻、堅定執着”;有人説“是啊,這精神就像文章中那句話‘有了這黃土,綠樹才得以生長,有了綠樹才守住了這片土。他們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老人和這片青山,互依互存”“老人已經把自我的生命融入這片熱土!”

最終,用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作為這節課的結束“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全班齊頌八個大字——“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我想孩子們走出課堂時,心境依然是不平靜的,從他們的眼中、臉上,還有中午打來的電話。期望經過一節課能帶給孩子們一些終身受益的東西,帶給他們學習的熱情、完美的情感和好的學習方法。這樣,我的心裏會感到多麼慰藉。

國小語文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是第四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經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結合這節課的設計和培訓教材中的教學反思技能,反思自我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目標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領航者,這節課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創造的?聯繫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説“青山是不會老的”。課堂從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到重點語句的深刻理解,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比較條理,線條清晰流暢,突出了重點。

二、充分自學,以學定教

課堂以自學提示統領,“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充分給學生放時間自主學習,學生經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學生邊讀邊想,只見他們圈、劃,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能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下,能充分自主學習,便於教師作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撥。

三、聯繫實際,突破難點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我引導學生從概括老人的奇蹟,用自我的話説説對老人的看法,從初步的認識到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真正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老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我的價值。他已經將自我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重點語句的出示,讓學生理解“另一種東西”的真正含義,也進一步從中體會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執着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説説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適時訓練,及時反饋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我校實行高效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教學中,詞語的聽寫,到文章重點語句的填寫,再到交流心語,抒寫我心,以及課下的環保宣傳語的設計無一不時對學生學習任務的及時檢查與反饋!僅有課堂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景,才能讓學生有效的學習。

五、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設計中從巍峨青山的圖片到文章重點句子以及目標,學習提示的出示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學媒體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課堂上真正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存在不足及改善辦法:

1、從教學設計上看,整節課的設計比較飽滿,害怕有什麼遺漏之處,這樣面面俱到就在課堂教學中顯得環節緊湊而重點處理有些倉促。一節課的時間不夠用了。我想既然是略讀課文,教師就應當放手讓學生運用本組課文以及已有學習方法學習略讀課文。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結合文章註釋“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感悟自然環境的惡劣的理解還是離學生的現實經驗比較遙遠,如果教師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環境的圖片,會給學生理解更加形象化,能夠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對學生的評價仍是衡量教師綜合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4、課堂上學生的感情朗讀較多,可是教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結合文章的重點語句,學生齊讀的形式較多,離應有的情感學生的朗讀還有必須的距離!僅有加深學生的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本事,增強語感的訓練才能使朗讀更有效!

在我看來,教學設計往往參雜着許多教師的完美願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高效”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景,在注重高效的同時,文本的情感該如何落實就滯留了,更談不及文體的藝術體現了。作為困惑,我想教師必要時要創設有效情境,既要節省時間,又要到達預期的效果還需不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