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合集6篇

校園2.77W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合集6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個蘋果重200( )

一箱蘋果重15( ) (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如:3噸)

2,請學生説説對"噸"的認識(同時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麼作單位比較合適 )

(2)那麼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築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 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讓學生説説他們的重量。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多少千克 (約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繫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麪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 )個( )的重量是1噸。

(5)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

B:小明體重35( )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舉重運動員,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請學生聯想他能挺起幾個學生,幾個佔旭剛就可以挺起一噸)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再請學生説説什麼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 )千克 (2)2450千克=( )噸( )千克

填好後分別指明學生説説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 )噸 6噸20千克=( )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五),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 )噸 3噸=( )千克

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千克

7噸38千克=( )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本單元教學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後,不再需要通過平均分的操作尋找得數,而是用口算求商。教材只編排一道例題,着重教學用口訣求商的思考方法。為了便於學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想想做做把口訣求商的教學分成兩段編排,第1~5題,被除數為12以內數的除法;第6~9題,被除數是比12大的數的除法。練習五是全單元的綜合練習,以除法口算為主,適當穿插乘法內容,起組織新的認知結構的作用。教材還編排了許多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引導學生及時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

1. 被除數在12以內的除法。

例題的圖畫是10個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組的場景,計算分成幾組的算式是102。學生知道這是一個平均分的實際問題,會很自然地想到操作學具。分圓片不僅得出了答案,還從中看到5個2人是10人(即二五一十),從而感覺除法計算可能和乘法口訣有關。在此基礎上,教材及時告訴學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訣算,這使口訣求商的教學成為有意義地接受。

用口訣求商應該怎樣想?例題教學的方法是: 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用補充口訣的形式獲得除法的商。正如例題示範的二(五)一十,商是5。根據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訣,有些學生能直接找到那句口訣,而且想得很快。也有些學生暫時達不到這樣的程度,需要依次背口訣才能找到適宜的口訣。指導學生背口訣可以從一幾得幾開始,按先橫後豎中間拐彎的次序進行。試一試裏計算84,只要橫着背4的乘法口訣: 一四、二四。計算123要拐彎背3的乘法口訣: 一三、二三、三三、三四。想想做做第2題裏每組的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訣,讓學生體會乘法口訣既能口算乘法,也能口算除法,從而理解口訣求商的方法,還滲透了乘、除法間的關係。第3題分別用2、3、4的口訣求商,按被除數從小到大依次計算各題,就是從口訣一幾得幾逐句計算除法,有助於比較熟練地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第5題根據乘法口訣找規律填數,本單元教學時可經常進行這樣的專項練習。

2. 被除數比12大的除法。

口算被除數大於12的除法沒有編排例題,通過想想做做第6題教學。在列出算式205和204以後,由白菜卡通提出用哪句口訣算,把被除數是12以內數的口算經驗遷移過來。讓學生知道,雖然被除數和除數都變大了,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訣求商。再通過第7、8題的練習,學會選準適宜的那句口訣,較快地算出商,逐漸改變從一幾得幾依次背口訣的狀況。所以,這一段內容的教學要着眼於基本技能的形成。第9題是首次進行除法口算測試,主要檢查學生是否學會了口訣求商以及計算的正確率。可以給學生2分鐘時間,要及時發現問題並隨時矯正。其中61這樣的題在前面沒有見過,如果發生錯誤,要引導學生想口訣一()得六。

3. 看乘法口訣説除法算式。

口算除法是根據算式尋找適宜的乘法口訣,練習五第1題則是根據乘法口訣説出除法算式,引導學生換個角度進一步體驗表內除法與乘法口訣的關係,從而更好地掌握口訣求商的技能。

教學這道題要對照着第21頁的乘法口訣表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看一句口訣説兩道除法算式,像教材的場景圖那樣,同桌一個人説四六二十四,另一個人説244=6和246=4。第二步找哪些口訣只能説出一道除法算式,這項學習任務較具挑戰性。聯繫以前哪些口訣只能説出一道乘法算式的經驗,想到這些口訣也只能説出一道除法算式。第三步是根據一句口訣既説乘法算式,又説除法算式,把新舊知識融合起來,能體驗乘、除法間的關係,更好地掌握表內除法。

4. 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五第9~13題是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有三個特點: 一是與解題有關的.信息分別在圖、文字或對話中,如第8題裏的我們是指圖畫裏的4個小朋友,第9題是栽小車裏的30棵樹。信息呈現方式的多元會給解題造成困難,要通過在題目裏知道了什麼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收集信息,經過有序整理保留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敍述條件和問題,掃除解題障礙。二是通過估計培養推理能力,滲透函數思想。第11題先回答茄子卡通的問題哪兩人抬的次數少,要根據南瓜總個數相同,每次抬的個數少(多),抬的次數多(少),結合推理進行估計。再分別計算女同學、男同學抬的次數,驗證估計。第10題把15盆花分別平均排成3行或者5行,計算每行的盆數,為第11題的估計作了有益的鋪墊。第13題把12個圓排成不同的行數,給教學留出了估計和推理的空間,使學生又一次受到函數思想的薰陶。三是在綜合情境裏解決問題。第12題圍繞購買五種食品,已經提出了三個問題,還要繼續提出其他問題。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條件,根據問題的需要準確地選用條件,能感受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繫,體驗常用的數量關係,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p.13、14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並注意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檢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小;(2)繼續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製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裏,看看水面各在哪裏。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裏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裏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説,並説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説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課就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麼,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裏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麪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麪積”、“黑板的長、寬和麪積”、“窗户的長、寬和麪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麪積”等。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室內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測量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並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麼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説明量到最後不夠1分米的,按四捨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釐米的,分米數加 1,不滿5釐米的捨去。

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

4.組織交流討論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麼?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三、室外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室內活動後,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1.小組活動

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捲尺或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後用工具測量。最後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並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組織交流討論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麼?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四、評價體驗,活動小結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後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悦。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一、背景設計

空間與圖形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作了比較具體的要求,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等。而角的認識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但對於剛進入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對角的知識比較抽象。雖然生活中對角已積累一些經驗。但對角的幾何圖形還是第一次認識。教學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經歷活動增加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創設認識和理解數學角的情境。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概括,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學習需要的分析)。

1、實際是什麼?(認知起點能力)

學生在認知上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能夠識記平面圖形中的角及實物中的角。

2、應該是什麼?(認知上達到使能目標)。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識記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的大小,學會畫角並能實際理解應用。

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基礎性知識掌握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撐握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會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夠識記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識別角有大小,學畫、能識記理解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過程,初步體驗空間與圖形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二、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重點:經歷活動,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教學難點:經歷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關係。

突破方法: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繫,其次藉助直觀動演示,使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與學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運用動手操作法、直觀演示法、互動交流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並藉助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從而變教為誘、變誘為思、以誘達思。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活動角、剪刀、水彩筆、木棒、紙。

四、教學媒體的選用

1、設計思想: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的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是很抽象的,教學時必需通過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先認識實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後經態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鏈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書角,師:你認 識嗎?讀一讀,説説你是怎樣理解的?(或者説生活中你在那裏看到角)

師:是呀!這些角生活中處處可見,而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角是數學意義的角,數學中的角是怎麼樣的呢?老師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好嗎?

2 出示實物圖:(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認為的角在哪裏?

畫角:看來大家對角的認識有些不同,能畫出你心目中的角嗎?

3 談話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意義的角具有仕麼樣的特點呢? 1、説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選擇自己喜歡 的圖形)

3 畫角:在紙上試畫,説説畫的角是怎樣的)

為學生學習數學角創設具體情境打開思路,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根據

二、操作感知、自主構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觀察,正確感知:

1課件演示角的形成過程(從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問:你又發現了什麼?

2、畫角、課件演示(從一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的線)。

3、師:動動小手也畫一個角,好嗎?

4、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畫的。

5、學習角的各部分名稱(自學教材)。

6、練習內化、豐富表象、課件演示。

①判斷,深化表象(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迴歸生活,深化認識。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數學意義中的角,所具有的特點,那麼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數學意義中的角。

課件演示(實物圖: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觀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過程

2、學生畫角

3、彙報你是怎樣畫的

4、彙報角各部分名稱

5、學生練習、評價 通過從實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過程讓學生感知角的特點,然後通過看、畫、找等多種感官活動初步建立角的表象,進一步感受數學源於生活,其次藉助於媒體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二)做角操作內化、實踐體驗 1、談話: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誰的手最巧?

2、師巡視

3、師:通過展示你們發現了什麼? 1、做角:用毛線、吸管、小棒等學具做角。

2、交流做法

3、展示、相互評價

4、議一議 做、比、議、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性的多樣化,這一過程即鞏固對角的認識,又為學習角的大小架起了橋樑。

(三)感知大小實踐活動、感悟體驗 1、引導觀察,比較大小。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

2、創設衝突,引發爭論。

師:你能畫一個很大的角嗎?

3、在視頻儀上展示,提問:你認為哪個角大?為什麼?

4、直觀演示:

①課件演示:有兩邊重合,向左旋轉;②拉活動角

5、師:根據觀察和活動,上面的角到底誰大,它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觀察、説一説哪一個角大?

2、學生畫角,小組討論。

3、學生仔細觀察,感知它的'變化

4、學生拉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距離有關) 讓孩子經歷實踐活動溝通了學生經驗與知識的聯繫,獲得感性知識並掌握角的本質特徵,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交叉開的程度有關,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總結欣賞延

伸 1、師:這節課,每位小朋友都開動腦筋,經歷指、畫、做、摸、想等活動,獲得了許多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師完成板書,認識角。

3、欣賞發現美。

師:同學們,角不僅不數學中被應用,而生活也被廣泛應用,古今中外許多建築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

(課件演示:伴隨着悠揚的音樂,欣賞古建築物)

4、小小設計師用角或者有角的圖形拼出你喜歡的圖案。

5、生談收穫

6、帶着音樂,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價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使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油然而生。

四、自我評價

1、以生動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與教學活動中,藉助於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深入淺出的化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使學生進的大小,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成功的快樂。

2、《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為此,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在練習中昇華,從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產生了數學學,用數學的需要。

3、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活,迴歸生活。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時,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教學中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了一個悠揚動聽的音樂和一幅幅美的圖片和建築物,這樣一個情境,不僅讓學生看到了角的廣泛應用,並感受到了數學的魁力,從而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2-4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自主探索除數是兩位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

3、感受數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節能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學生介紹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教師記錄下幾組典型數據。

(設計意圖:介紹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輕鬆愉快話題,使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開始學習。)

2、讓學生觀察記錄的數據,討論:冰箱容量和功率有什麼關係?得出:一般情況下,電冰箱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電冰箱的容量越小,功率就越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數感,豐富生活經驗,並自然引出節能冰箱。)

3、教師談話並介紹節能冰箱與普通冰箱每天的耗電量,讓學生計算兩種冰箱每月的耗電量。然後交流。

(設計意圖:冰箱耗電量學生不太熟悉,教師給出每天的耗電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課程資源。)

二、解決問題

1、提出第一個問題,學生自己列式並用計算器計算。

(設計意圖:用計算器計算,滿足學生急於知道答案的好奇心,也為下面用豎式計算活動經驗。)

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計算結果,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列式,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結果。

(設計意圖:交流列式的想法,用語言描述計算的結果,讓學生在具體問題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除法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三、豎式計算

1、教師談話,提出用豎式計算的問題,並板書豎式,提出:0.34有兩位小數,要把除數轉化為整數怎麼辦?為什麼?

使學生明白:要把除數0.34轉化成整數34進行計算,要擴大100倍,根據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25.5也要擴大100倍。

(設計意圖:試算前的討論,既是已有知識經驗的回顧與遷移,也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培養,及自主建構知識的重要過程。)

2、學生自主計算,並與計算器計算的結果對比,然後,請板演的同學説一説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設計意圖:在思路的基礎上,自主計算並檢驗,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計算的方法。)

3、提出“節能冰箱每個月的耗電量夠普通冰箱用多少天”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列式並用豎式計算。然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補充相關問題,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掌握計算方法,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4、提出“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和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的問題,讓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討論、瞭解除數是一位、兩位小數計算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過程是對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方法的整合和理解的過程。)

5、提出“用自己的話説説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計算”的要求,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教師。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怎樣計算,就是計算方法、歸納的過程。)

6、提出第二個倍數關係的問題,鼓勵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並要求説一説是怎樣想的。然後,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檢驗計算的結果是否一樣。

(設計意圖: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給學生開放的、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列式解決問題的空間,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激發學生探求結果的願望。)

四、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