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看雲識天氣》教案

校園3.03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看雲識天氣》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雲識天氣》教案

《看雲識天氣》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層次美、語言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教學難點:

雲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複雜,難於區分

教學設想:

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説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利用所創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説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操作:

一、第一個教學板塊:導入,檢查預習(3分鐘)

1、導入:同學們,昨天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大家瞭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麼,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遊季節,假如你正在外地旅遊,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為了避免被雨水淋濕的尷尬,你該怎麼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雲識天氣(板書課題),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2、點出常用雅詞和諺語:

二、字雅詞: 峯巒 招牌 點綴 預兆 輕盈 綾紗 鱗波 崩塌 瀰漫 徵兆

四字雅詞: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白雲朵朵 陽光燦爛 烏雲密佈 大雨傾盆 絲絲縷縷 朦朧不清 密密層層 連綿不斷 羣峯爭奇 聳入天頂

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朗讀,整體感知(15分鐘)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採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雲和光彩?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並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 (粗略板書)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演讀,理清層次(10分鐘)

1、明確任務:請大家任選一種雲,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

①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

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2、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説自講,在書上作記號

3、學生髮言,先各自預演,後課堂交流。(邊演邊完善板書)

4、小結: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雲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説讀,品味語言(15分鐘)

1、讀第一段,(分兩種讀法導讀)用一個字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美)

2、語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是使用了優美的詞語,有的是使用了某種表達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謀篇的形式。這篇文章有很多美點,小到一個詞語、句子,大到幾個段落,可謂俯拾皆是。下面請大家用“美在……,因為……”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説一句評論式的話。怎麼説呢?像這麼説:如:

本文的語言美在“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因為它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六、第五個教學板塊:尋讀,課外延升(2分鐘)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雲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雲”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説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

3、學生收尋並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看雲識天氣》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理解説明的思路及説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比喻的妙處。

2、掌握並學習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説明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2、培養學生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理解説明的思路及説明方法。

3、掌握並學習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説明的寫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2、培養學生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關於天氣狀況的諺語及自然現象

【教學方法】

比較法、研討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風雲變幻,氣象萬千。天氣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天氣的變化自有它的徵兆。在生活中有許多諺語正説明了雲與天氣的關係。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呢?如“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天上鈎鈎雲,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看來雲是天氣的“招牌”的確不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作者的解讀吧。

二、整體感知

1、自由閲讀課文,劃出本文的過渡句或中段落中心句並給文章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總寫雲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天上的雲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從而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7)説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2、雲有哪些形態和光彩呢?它們分別有什麼特徵以及分別預示着怎樣的天氣狀況呢?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下表:

類別

特徵

天氣情況

雲的形態晴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

卷積雲

像鱗波

它不會帶來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陽光

高積雲

像羊羣

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

卷層雲

彷彿白色綢幕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高層雲

像毛玻璃

它預示着將要下雨或下雪

雨層雲

佈滿天空

雨雪就開始下降

積雨雲

形成高大的雲山

馬上就會下暴雨

雲的光彩暈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3、自然拓展

過渡:雲真是變化多端,很奇妙。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於觀察的人一定會發現,除了雲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你發現或聽説過嗎?它們預示着怎樣的天氣呢?

明確:燕子低飛,要下雨。雞遲遲不願入籠,是下雨的預兆。蜻蜓低飛要下雨。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蜘蛛張網補網兆天晴……

4、質疑設懸

通過剛才的學習,以及同學們對諺語和自然現象的收集,我們發現只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細小的事物,都會發現它藴藏着的獨特的魅力。但當我們需要將它們描述出來,又怎樣才能做到精彩、生動、有趣呢?那我們下節課再來品讀。

第二課時

一、承上課時導入

二、品味語言

1、用一個詞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

優美

2、生動優美的語言主要是運用了哪些手法來體現的呢?試在文中找出來並舉例説明。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説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

“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寫捲雲聚集成卷層雲時用“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雲變成高層雲時,用“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寫高層雲變成雨層雲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捲雲”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峯模糊”、“雲山崩潰”、“烏雲瀰漫”描繪“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雲”變化為“積雨雲”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説説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説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5)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三、解析方法

1、手法的運用是為了將語言變得生動優美,那為了將事物説明得更加清楚,還得講究運用一定的説明方法。例如:打比方、分類別等等。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舉例説明,並説説其作用。

(1)打比方。

例:①“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招牌”時商店的標誌,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比喻準確。)

②捲雲絲絲縷縷地漂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

(將捲雲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潔白的紗”,説明其輕盈、潔白。把成羣排列的卷積雲比喻成“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形象地説明了卷積雲的特點。)

打比方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雲的特徵更加鮮明。

(2)分類別

根據雲的不同特點,把雲分成不同種類,這樣使説明條理更清晰,更明確。

(3)作比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説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雲和天氣關係的特徵。

四、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同時,作者善於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説明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説明變得非常生動形象。

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耐心思考。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細心思考,一樣可以從小事情中發現大道理來。

【板書設計】

雲是天氣的“招牌”總形象打比方

雲與天氣的關係分生動分類別

看雲識天氣的意義總準確作比較

《看雲識天氣》教案3

一、教學目標

①快速閲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七年級語文上冊《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三、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四、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説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説明角度和説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五、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①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説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説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②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2、整體感知

①出示學習目標。

②聽讀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

[明確]

①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對於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3、重點研討

①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説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説,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雲”又分為“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

②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

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於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於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説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4、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先説什麼,後説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5、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6、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雲識天氣》教案4

學習過程

流程及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和方法

一、目標解讀(1分鐘)

學習目標:

1、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尋點探究,並體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2、學習打比方、分類別等説明方法

學習重點: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尋點探究,學習打比方、分類別等説明方法

學習難點:

學習打比方、分類別等説明方法

二、夯實基礎 (課堂5分鐘,課前預習15分鐘)

精讀第一段

1、要給第一段劃分層次的話,應該怎樣劃分?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每個層次的內容。

2、第一段中“姿態萬千”和“變化無常”在文中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的?

3、品味一個詞

這一段中有一個詞語特別有意思,你知道是哪一個嗎?

三、能力提升(35分鐘)

1、“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這些雲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麼説明方法?

比比誰找得最多!

在文中找出最少兩處運用了上述説明方法的句子。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這又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你知道嗎?

這種説明方法跟我們以前在散文、記敍文中學過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比誰找得最快!

在文章當中找一找運用了上述説明方法的句子吧!

3、比比誰找得準!

《看雲識天氣》中還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舉例説明!

四、總結梳理

五、過關檢測

《課時優化》

説明文的常用結構模式:

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

2、事物説明文多用總分式,

3、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4、遞進式:事理説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

5、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説明文知識小解:

説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常見的八中)等等。

説明文語言特點:

科 學、 、周 密、等特點

《看雲識天氣》教案5

【教學目的】

1、學習並啟發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體會説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

生動的説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説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並朗讀課文補充資料:雲和天氣有着密切關係,看雲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説明文是怎樣把有關雲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二、整體感知

雲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如文中所説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説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試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是: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麼作用? 領會説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三、課文研討

1、詳細研究各種雲同天氣的關係。

列表:

雲的種類形狀位置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雲交雲,雨淋淋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雲,雨快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雲往東,刮陣風;雲往西,披蓑衣

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雲吃霧下,霧吃雲晴

試着用科學現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後一段作用

1、觀察雲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後告訴我們侷限性作用?

五、總結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雲識天氣嗎?

六、佈置作業

1、説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本。

【教學反思】

雲和天氣有着密切的關係,對其科學知識是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學性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而不是純科學的學習,可在提問的方式上多樣化,用文學的形象化充實科學的東西,這樣駕馭語文教材的能力會提高的更快,除了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外,也不應忘了對其表達能力的提高。

《看雲識天氣》教案6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常用的説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2.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積累文中比喻句,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並學以致用,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二、重點與難點:

1.學習常用的説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2.鞏固比喻的修辭,積累文中比喻句,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三、課前準備:

1、課前蒐集一些資料(包括圖片、影像等)加深對看雲知識和天氣知識的瞭解。

2、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雲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五、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語:“雲往西、披衰衣,雲往南、雨綿綿”生動的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風雲變幻,氣象萬千,天氣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天氣的變化自有它的徵兆。現在,請同學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你能説出圖中那飄浮的雲彩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二. 檢查預習:

1、聽寫下列字詞:( 共10個)

峯巒 預兆 輕盈 均勻 崩塌 瀰漫

徵兆 一霎間 千姿萬態 變化無常

2、結合課文解詞:(共8個)

① 峯巒

② 一霎間

③ 預兆

④ 輕盈

⑤ 瀰漫

⑥ 徵兆

⑦ 千姿萬態

⑧變化無常

三、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明確:“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理清文章思路:(學生回答後,教師明確)

文章共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説明雲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天上的雲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從而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1層:(2-5)寫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

第2層:(6)寫雲的光彩和天氣的關係。

第三部分(7)説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3.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學生邊默讀邊填寫後,教師明確)

晴天雲簡表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温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矇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雲 捲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佈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佈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第二課時

一.探究表述之美:請大家選一種雲和彩,以第一人稱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

1.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抓住特徵描述:

2.讓別人明白你將帶來怎樣的天氣,與天氣的關係。

示例:大家好,我叫捲雲……

二.探究語言之美:

1、請大家用“我認為”-------”句美,美在----”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説一句評論性的話。

例如:我認為“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牀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這句美,美在作者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等等。

2、齊讀第1自然段,並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作者運用比喻和排比學習這段語言,要讓學生熟讀,細細體味語言的美妙,盡情想像藍天白雲的奇妙變化,引導學生看出説明角度的變化,並且總結寫作經驗: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來説明事物。再讓學生模仿寫作。)

三、探究寫法之美:學生分組發現寫法上的獨特之處。

1.美在:層次清晰。

2.美在:抓雲的主要特徵來説明。

3.美在:運用引用,作比較,分類別等多種説明方法來説明事物。

4、語言嚴密準確。例如“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低而厚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此句為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

四、交流積累之美:(小組交流在課外蒐集的關於天氣的諺語)

例如:

天低有雨,天高旱

日落烏雲起,半夜聽雨聲

今晚日落烏雲洞,明朝曬得背皮痛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有雨四方亮,無雨頂上光

雲往西、披衰衣,雲往南、雨綿綿

早風雨,夜風晴

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春南夏北,磨墨無水

雨打五更日曬

一點雨一盞燈,落到明朝也不停

南風吹清明,田禾大有成

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菜園裏少歡喜

東閃太陽紅,西閃雨重重,北閃當雨射,南閃閃三夜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五、教師總結:這是一篇科普説明文,文章緊扣題目,層次清晰。首先從總體上指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説明可以看雲識天氣。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文章中運用了分類説明、比喻説明等的方法,由現象到本質有序地展開説明,尤其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起人們閲讀的興趣,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只要我們善於觀察也能寫出這樣精彩的文章來的!

六、練習寫作:

課外觀察自然界的現象,用《看--識---》為題,寫一則觀察日記。要求:用比喻,擬人句描寫;用分類別等方法説明。

《看雲識天氣》教案7

一、 由《火燒雲》導入

二、閲讀課文,瞭解大意

要求:1、找出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提示:1、晴天雲簡表

2、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3、雲的光彩簡表

三、多媒體教學,理解課文內容

1、 簡單核對各種表格內容

2、 出示雲彩圖片,要求學生説出其名稱及特點、對應的`天氣情況。

3、 總結看雲識天氣的基本方法

四、品味文章語言

1、 找出文中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2、 仿照文中例句造句

五、學習本文的説明方法

結合《課課練》第六題,重點分析課文第三小節

六、實踐

看雲識天氣,出去預測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

七、作業

1、 收集一些關於天氣的諺語,分類積累

2、 每天抽個時間,練習看雲識天氣,判斷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輪流發佈天氣預報。(一個星期)

《看雲識天氣》教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交流中,瞭解雲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雲還會變成雨、雪、霧等落下。

2、激發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不同天氣情況下雲的PPT,觀察適宜的天氣,並選擇適當的時間。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認認識天上的雲。

活動前要求:

1、請小朋友抬頭看看天上有什麼?雲是什麼顏色的`?有什麼形狀和樣子?你覺得雲象什麼?

2、雲會不會動?是怎麼動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後回教室交流各種各樣的雲1、你看到的雲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2、除了今天見到的雲,你有沒有見過別的雲?是什麼樣子的?你在什麼時候看見的?

2、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雲呢?

⑴幼兒自由表述⑵出示PPT師幼共同介紹、小結不同的雲與天氣的關係。

三、引導幼兒討論雲隱含的變化1、我們已經知道雲的形狀會變化,那麼雲除了形狀會變,其他還會變嗎?會變成什麼?

四、延伸活動結合不同的天氣,在一日活動中隨機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雲,豐富幼兒的感受。

《看雲識天氣》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快速閲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⑵ 領會運用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妙處。

⑶ 初步學習説明文的基礎知識。

2、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初步掌握説明方法。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研討探究──鞏固練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快速閲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⑵ 初步學習説明文的基礎知識。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初步掌握説明方法。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説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1、出示學習目標。

2、説明文:

説明方法:下定義、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列數字、圖表説明、事例説明。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峯巒 一霎那 點綴 綾紗

瀰漫 暈頭轉向 月暈 崩塌

2、根據釋義寫出詞語:

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峯巒)

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預兆)

輕巧優美。 (輕盈)

(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瀰漫)

即將出現的跡象。 (徵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讀課文,思考:

⑴ 雲和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詞語是什麼?它運用了哪種説明方法?

明確: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從哪些方面説明的。找出標出説明角度變化的句子。

明確:從雲的形態,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

⑶ 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做練習冊P59第二題。

形態變化 天氣徵兆 產生分佈情況及色彩 天氣徵兆

4、説明方法:分類説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為若干類別,再加以説明的方法。這種分類別的説明方法不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説清楚,而且會使説明的條理更清楚。

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⑵ 語言訓練。

⑶ 初步學習並運用説明文的基礎知識。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語言訓練,初步掌握説明方法。

一、研討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

學生齊讀第一段,完成練習冊P59第3題。

教師講解:記敍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説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説明事物,叫比喻説明,簡稱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文章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二、語言訓練

1、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

2、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三、教師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先説什麼,後説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四、拓展延伸

1、《三級講練》課外閲讀。

2、積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等。

五、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雲識天氣》教案10

【教學目的】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説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説──分説──總説”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説明雲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應為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雲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⑴ 認真看“閲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⑵ 掌握課文註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⑶ 朗讀課文,註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説明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雲和天氣的關係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雲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 霎(與“剎”區別) 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

暈(還有一個音) 朦朧 連綿不斷(注意加粗字寫法)

解釋詞語:姿態萬千 點綴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瀰漫

四、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提示:聯繫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説後分説”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説後總説”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本文是“總説──分説──總説”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説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説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説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説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説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説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1、為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後練習二,説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為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才……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雲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徵,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着,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係?起什麼作用?

學生髮言,歸納。

“薄雲”“晴朗”;“低而厚密的雲層”“陰雨風雪”──承上説明“雲的各種形態”,啟下引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為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説明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第H層(第6段),説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

按課後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雲的“位置”一欄。

雲種類 雲的形狀 位置 天氣的情況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 最高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卷積雲 像粼波 很高 它不會帶來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 2千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陽光

高積雲 像羊羣 2千米左右 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卷層雲 彷彿白色調幕 高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高層雲 像毛玻璃 低 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雨層雲 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就開始下降

積雨雲 形成高大的雲山 更低 馬上就會下暴雨

由上面雲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係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徵”“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説明這部分説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説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

“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寫捲雲聚集成卷層雲時用“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雲變成高層雲時,用“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寫高層雲變成雨層雲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捲雲”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峯模糊”、“雲山崩潰”、“烏雲瀰漫”描繪“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雲”變化為“積雨雲”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説説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説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光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露 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緻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後讀第7段課文,説説每句話寫了什麼,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侷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後兩句話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看雲識天氣》教案11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

2.複習分類説明的方法。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説明順序的知識。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難點: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看雲識天氣這部分,由於雲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學生一時難於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

解決辦法:

1.通過分組討論進行製表的方法,並結合講解,從而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瞭解雲層、光彩的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2.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雲與天氣的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3.講講、讀讀、寫寫、練練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能力。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進行説的比賽,其中還培養觀察能力。

2.聽音樂,描述可能出現的畫面。

3.分小組討論,進行製表。

4.蒐集有關識別天氣的諺語,班上交流,並建立一個小天氣預報站。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雲密佈,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噹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麼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説,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的變化。(訓練學生聽、説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雲和天氣的關係的課文——《看雲識天氣》。

(一)明確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雲識天氣。

3.打比喻、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雲的形態、變化及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説明了怎樣看雲識天氣。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提問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説明什麼的文章?

説明雲和天氣關係的文章。

(2)從題目上看,你還能讀出什麼來?

體裁説明文,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2.讀課文,第1段老師範讀,第2題全班女生齊讀,第3、4兩段分別由兩名女同學朗讀,第5段、第6題分別由兩名男生朗讀,第7段全班男生齊讀。

3.劃分斷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説明為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説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4.這樣分段,體現了什麼説明順序?

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

5.閲讀第1段,回答下面各題。

(1)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

(2)如何分層?

第一句是第一層,最後一句是第三層,中間是第二層。

(3)第一段中哪些內容照應“姿態萬千”,哪些內容照應“變化無常”?

“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師,像奔馬……”這些內容與“姿態萬千”相照應。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這些內容與“變化無常”相照應。

6.分組討論製表,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第一組閲讀第3段,討論並製出晴天雲彩簡表;第二組閲讀第4、5段,討論並製出陰雨冰雹雲層變化簡表;第三組閲讀第6段,討論並製出光彩識天氣簡表。

晴天雲彩簡表

名稱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卷積雲

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漸漸消散

兩千米左右

較薄

陽光温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羣成羣的扁球狀排列,兩千米左右

兩行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名稱形狀

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着,彷彿蒙上白色的綢幕,捲雲慢慢向前推進

晴轉陰

高層雲卷層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雲塊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的雲山,烏雲密佈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高積雲的邊緣

裏紫外紅

華環小到大晴,華環大到小陰雨

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出現在早、晚,太陽照紅雲層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7.同學交流如何看雲識天氣。

8.由多媒體演示雲和天氣的變化,並伴隨音樂.同學們看着畫面進複述。

9.再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這些雲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麼説明方法?

説明方法是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這是什麼説明方法?

説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説明方法是分類別、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的句子有:

(1)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6)隔着雲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四)總結、擴展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説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因為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説怎樣看雲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雲依次説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説到帶來暴風雨的雲,又從雲的形態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再説到雲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在説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就是本質,雲的種類很多,但説明層次不亂,先説什麼,再説什麼,後説什麼,有助於把“看雲識天氣”的事理説清楚,最後畫龍點睛,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擬題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閲讀課後的最後一部分,即最後一段分組擬題,互作答案。

結尾總結全文、點題,同時説明了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

(五)佈置作業

1.在課外,練習看雲識天氣。試着根據天空中的雲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在教室後牆的黑板上。

(六)板書設計

《看雲識天氣》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1、快速閲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領會運用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妙處。 3、初步學習説明文的基礎知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初步掌握説明方法。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研討探究——鞏固練習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1、快速閲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學習説明文的基礎知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初步掌握説明方法。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説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1、出示學習目標。

2、説明文:

説明方法:下定義、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列數字、圖表説明、事例説明。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峯巒一霎那點綴綾紗瀰漫暈頭轉向月暈崩塌

2、根據釋義寫出詞語

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峯巒)

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預兆)

輕巧優美。(輕盈)

(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瀰漫)

即將出現的跡象。(徵兆)

崩裂而倒塌。(崩塌)

2、默讀課文,思考:

1)、雲和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詞語是什麼?它運用了哪種説明方法?

明確: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打比方。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從哪些方面説明的。找出標出説明角度變化的句子。

明確:從雲的形態,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

3)、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做練習冊P59第二題。

形態變化天氣徵兆

產生分佈情況及色彩天氣徵兆

4)、説明方法:分類説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為若干類別,再加以説明的方法。這種分類別的説明方法不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説清楚,而且會使説明的條理更清楚。

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1、語言訓練。 2、初步學習並運用説明文的基礎知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語言訓練,初步掌握説明方法

一、研討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

學生齊讀第一段,完成練習冊P 59第3題。

教師講解:記敍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説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説明事物,叫比喻説明,簡稱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文章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二、語言訓練

1)、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

2)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三、教師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先説什麼,後説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四、拓展延伸

1、《三級講練》課外閲讀。

2、積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等。

五、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教學後記

《看雲識天氣》教案13

【教學目的】

1、學習並啟發學生運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體會説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

掌握總分結構順序及分類説明方法。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説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教學時間】

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出示小黑板、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雲”和“天氣”有着密切關係,看雲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説明文是怎樣把有關雲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三、討論全文結構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層次及語言特色

1、講讀第一自然段:

⑴ 朗讀首句提問什麼叫“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⑵ 哪些語句分別説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⑶ 朗讀指出修辭手法?

⑷ 這一節按什麼順序寫的?

2、分析第二自然段:

⑴ 朗讀並背誦指出概括説明作用。

⑵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麼作用?

3、詳細研究各種雲同天氣的關係:

⑴ 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形狀、位置、厚度怎樣,是什麼樣天氣?

⑵ 雨天的“招牌”呢?三種雲的特點、高度、厚度、顏色在怎樣變化?

⑶ “改名換姓”、“躲藏”是什麼修辭手法?

⑷ 從積雲到積雨雲,則是夏天出現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變化速度和以上有什麼不同呢?

⑸ 歸納與第二節關係。

4、討論如何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⑴ 雲上有哪幾種光彩?(暈、華、虹、霞)

⑵ 這些光彩特徵怎樣?預示着什麼天氣?

⑶ 引用諺語有什麼作用?

五、討論最後一段作用

1、觀察雲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後告訴我們侷限性作用?

六、總結課文

七、佈置作業

1、説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板書設計】

看雲識天氣

(觀察) (推測) (天氣的變化)

總説:看雲可以識天氣。(總──分──總) (現象)

條理清楚 高、輕、薄 層次分明 形態 分類

分説:怎樣看雲識天氣。 低、密、厚 (先總後分)

(分類) 光彩:暈、華、虹、霞 (本質)

總説:意義與侷限。

用詞準確 往往、常常

科學嚴密 一般、可能、漸漸等

語言通俗 像……像……;剛才──一霎時──;“招牌”;改名換姓

生動有趣 比喻、排比、對比、擬人;諺語

幻燈片內容:

1、雲的形狀與天氣關係

2、雲的光彩同天氣關係

(略)

《看雲識天氣》教案14

【學習目標】

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瞭解分類説明等説明方法。

2、培養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4、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學習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學習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説明事物的妙處。

【學習難點】

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模塊一:預習反饋

一、走近作者、作品

1、作者簡介:朱泳燚(y),1940年出生於上海,1960年夏畢業於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現任江蘇省常熟中學高級教師。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多次參加編寫本省、全國和香港地區中學教材,在中央和省級以外國外專業刊物發表教學經驗總結、教學研究論文和語言研究論文200多篇;出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語言表達》、《科學小論文寫作》兩本,專著、合著多種。語文專著《看雲識天氣》多次在本省和全國獲獎。

2、作品簡介:《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説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3、關於“雲”與天氣的關係:雲和天氣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這裏只作簡單説明。(1)雲層中的水氣越少,雲層就越薄越白,陽光的通透性也就很好,當然就預示着天氣晴好;反之,雲層中的水氣越多,雲層就越厚越黑,就會遮擋陽光,形成陰雨風雪等天氣。(2)雲中都是水離子,帶電。雲層越厚,帶電越大,兩團雲相撞,就會產生閃電、雷鳴。(3)當雲層中的水氣,遭遇大片冷空氣時,水氣結成水珠,當水珠過大時,空氣的浮力承受不住就會落下,形成雨、雪、冰雹等。

二、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峯巒( ) 一霎間( ) 瀰漫( ) 暈頭轉向( ) 月暈( )

崩塌( ) 勻稱( ) 籠罩( ) 薄雲( ) 諺語( )

點綴( ) 頃刻( ) 預兆( ) 輕盈( )

2、辨析下面形似字,為其注音並組詞

綾( ) 卷( ) 幕( )

凌( ) 劵( ) 暮( )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預兆:

輕盈:

瀰漫:

徵兆:

4、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成語。

(1)形容姿態多種多樣。( )

(2)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

三、初步感知

1、為什麼“看雲”能“識天氣”?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2、指出下列各句的説明方法。(提示:結合國小時所學説明方法作答)

(1)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

(2)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白色的綾紗。( )

(3)人們常説:“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説,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 )

(4)積雲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雲。( )

第二課時

模塊二:合作探究

一、美文品析

1、怎樣看雲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作了具體細緻的介紹。

(1)閲讀第三節,完成下表

雲 名形 態位 置厚 度天氣徵兆

卷 雲

卷積雲

積 雲

高積雲

(2)閲讀第四、五節,完成下表

雲 名變化過程形 狀位 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

卷層雲

卷層雲

積雨雲

(3)閲讀第六節,完成下表

雲彩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 彩天氣徵兆

由以上三個表格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看雲的 和 來預測天氣,還可以通過看雲上的 來預測天氣。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

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 。

2、課文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並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3、文中第2段揭示了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它與後面的三個語段是什麼關係?句中“往往”和“常常”兩個詞能否刪去?為什麼?

4、本文介紹瞭如此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起來卻感到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二、我們的疑惑。

請同學們將獨學、對學或羣學中發現的小組還未能解決的其他問題摘抄下來,與全班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塊三:形成提升

一、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2、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模塊四:小結評價

1、本文是一篇 説明文,作者從 和 兩個方面介紹了看雲識天氣的有關知識。全文的結構特點是 ,説明順序是 。

2、本文中作者使用的説明方法主要有:

,除此以外,常見的説明方法還有:

《看雲識天氣》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快速閲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瞭解文章的結構。

(3)理解並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養成留心觀察自然的習慣。

(5)引導學生課後參加“看雲識天氣”和蒐集整理氣象諺語的實踐活動。

二、教學實錄

片斷一:課文一段研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不看課文認真聽,可閉眼想象雲的各種姿態。

2、請同學複述一下雲的各種姿態。

3、討論:

師提問:這一段描寫主要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答:比喻、排比。

師肯定:對,本段描寫了雲的千姿萬態,主要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比喻修辭手法我們已經學過,經常用到。這裏用比喻把雲的姿態寫得更加生動形象了。

師提問:本段中的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生答:表示省略,是説雲的姿態還有許多。

師:回答得很好。那麼,除了課文中的比喻句外,哪位同學能在用比喻句來描繪雲的姿態?多説更好。

生1答:早上的彩霞像紅色紗巾,像紅旗。

生2答:夏天午後的雲有時像打鐵用的鐵砧。

生3答:有的像瀑布一樣,還有的像茂盛的樹。

……

師肯定:對,他們觀察很細緻。同學們以後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外界事物,它能幫助我們獲得知識。

師提問:第一段省略號前描繪了雲的形態,省略號後寫了什麼?

生答:寫了雲的變化。

師提問:綜上所述,課文第一段寫了什麼內容?能用書上一句話來回答嗎?

生(小議後)答:用課文第一句話來概括:“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幻無常。”

師肯定:對。

師提問:説説最後一句“雲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一句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生(討論後)答: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對這一句話的作用答法不一。)

師總結:“招牌”是商店的標誌,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比喻準確。最後一句引出全文中心,説明看雲和識天氣的關係。

片斷二:課文2~6段研讀

1、指名學生朗讀2~6段課文。

2、學生自由快速閲讀課文。

3、討論:

師提問:第3段介紹了哪兒種雲?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這些雲和天氣有什麼關係?

生(討論後)答:課文第三段介紹了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等四種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最輕盈、最高。是天氣晴朗的象徵。

師提問:課文第四、五段文字介紹了哪幾種雲?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和天氣有什麼關係?

生(討論後)答:這兩段介紹了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等四種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3、4、5段快速閲讀一下,在書中畫出描寫以上8種雲的比喻句。

生:(讀課文畫出比喻句)

至此,同學們能否用書上一句話概括看雲識天氣的一條基本經驗?

生答:“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師提問:綜觀2~5段,簡要説一説這幾段文字的結構關係。

(學生討論後回答,説法不一)

師總結:第2段是總説,是後3段的“綱”,後3段就遵循這個“綱”來介紹不同姿態的雲同天氣的關係的。這幾段文字先總説後分説,思路清晰,層次清楚。

4、觀看多媒體圖片:

利用投影儀觀看各種形態的雲的`圖片。要求學生對比書中的描繪,注意區別。

5、繼續討論:

師:上面課文介紹的只是就雲的形態方面説的,雲的不同還表現在它們有着不同的光彩,識別不同光彩的雲,也能幫助我們推測天氣。請快速閲讀第6段課文,看看介紹了哪些不同光彩的雲?

生:(快速閲讀第6段)回答:不同光彩的雲有暈、華、虹、霞等。

師:請在書中畫出這幾種雲以及它們和天氣的關係的文字。

生:在書中畫出上述文字。

6、觀看雲、畫、虹、霞圖片。

7、觀看多媒體科普片《看雲識天氣》。

三、教學反思

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之者”就是學習者對學習有着極大的興趣,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以此為樂。孔子把學習中的“樂”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據的。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樂之者”?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思維,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雲,這一事物,天天都在我們生活裏,司空見慣。對於這一課的教學,如果只就課本來學習,勢必會很單調,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一課。課前佈置學生蒐集一些關於雲與天氣的諺語、成語、詩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在學完一個片斷和課文主體部分後,安排學生觀看多媒體圖片或影片,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下課前5分鐘和課後又安排了學生進行“看雲識天氣”的實踐活動,既積累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習和觀察、探索自然的興趣。

淡化文體,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是這一課的教學要求之一。因此,在這一課教學中,只注重閲讀理解,讓學生了解作者思路和文章結構,複習比喻修辭手法。不談説明特徵和説明方法。

標籤:看雲識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