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通用10篇)

校園1.46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通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1

目的:

1、樂於尋找事物之間的相同與相異處,發現同類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對學習分類感興趣。

2、學習多角度分類,能説出自己分類的原因。

3、具有較強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歸類的能力。

準備:

木偶q先生一個:立體大房子,內可各開多間小房;戴各款式帽子、表情各異的q先生圖片若干。

過程:

1、出示木偶q先生,想小朋友介紹q先生的趣事(愛做鬼臉,有許多表情,還特別喜歡戴各種奇異的帽子)。

2、讓幼兒看一看、説一説q先生的長相和特徵。

3、出示幾個款式各異的q先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説説他們有什麼相同及不同的地方。嘗試q先生按胖臉和瘦臉或開心和傷心的差別進行分類。

4、提出操作的要求:有相同的q先生喜歡住在同一間房內,要將各種不同樣子的q先生根據其某一共同特徵進行分類,並幫他住進相應的房子裏。

5、幼兒操作。進行多層級的分類。

6、操作完畢,請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分的並鼓勵幼兒找出更多的分類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設計分類標誌,嘗試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層級分類。

2.能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經驗準備】

1.參觀廢品回收站,獲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經驗。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師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廢舊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廢品的名稱、性質和用途等。

【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不同的分類箱、筐,白紙皮、筆等。

2.親子手冊《科學.分一分,拼一拼》。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誌,根據標誌進行分類。

(一)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1.提問:這些廢品有什麼不同?如果要對這些廢品進行分類,可以怎麼分?

2.提問:哪一種分法更快更清楚?啟發幼兒根據材料的性質確定分類標準。

(二)討論設計分類標誌。

提問:用什麼樣的分類標誌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啟發幼兒通過繪畫或直接運用材料等方法設計分類標誌。

(三)討論分工合作,並根據標誌對廢品進行分類。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分享交流。

二、根據材料的不同性質分成相應的若干組,分別完成設計標誌,並負責該類材料的分類歸放。

(一)引導幼兒再次討論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誌。

教師:我們已經把廢品進行分類,想一想分好的各種廢品還能再分嗎?可以怎麼分?

(二)啟發幼兒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分工合作,並根據類別標誌對廢品進行分類、歸放。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類箱讓幼兒繼續收集廢舊物品,並利用其製作玩具。

2.完成親子手冊《分一分,拼一拼》。

教學反思

在上節課分類學習中,孩子們對分類的內容已經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組撿物品當中,進行得非常順暢。

開始教師就把東西亂七八糟地丟在教室中間,讓孩子們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即不美觀、又不衞生,這樣孩子們就產生了收拾的慾望。在收拾當中要按秩序有條有理,物品要按分類的擺放收拾。

這節課較好的體現了理念。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體現了動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孩子們有了這樣的體念,達到了我們的教育目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3

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特徵進行層級分類,理解類與子類的包含關係。

2.能主動學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學習多角度分類

物質準備:PPT、雨傘圖片、分類板、

活動過程:

一、以“小兔開百貨商店”導入活動

師:小兔在森林裏開了一家百貨商店,店裏的東西又多又亂,要請小朋友們幫助它,將商品分一分,讓他們看上去整齊、方便又容易。你們願意嗎?

1、論:怎樣分讓他們看上去整齊、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蘋果圖片,幼兒討論交流分類方法:

師:我們先看看蘋果吧,你們看一看、想一想,蘋果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可以按什麼方法把蘋果分類擺放好呢?

(1)幼兒自由操作

(2)個別幼兒示範

3、引導幼兒在原來分類物品的基礎上,觀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徵分類進行二級分類

(1)師:你們看一看分好的蘋果中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繼續分一分

(2)幼兒討論交流分類方法以及記錄方法並大膽表述。如:又在紅蘋果裏分出大紅蘋果和小紅蘋果,分別有2個,綠蘋果大的2個,小的2個

二、幼兒第二次分組操作練習,進一步探索物品的分類標準

1.師:小朋友幫助小兔分好了蘋果,小兔很高興。小兔的商店裏還有許多商品,要請小朋友們繼續幫忙整理。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想一想按什麼標準擺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試着分分看。

2.幼兒自選操作材料中的一種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徵分類,

3.展示幼兒操作記錄結果,交流、分享、討論。

三、進一步遷移經驗:遊戲——《大風吹》

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幫助下整理得整齊有序,可以開業了。小兔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禮物,邀請小朋友一塊兒做遊戲。

2.遊戲開始了:

師:“大風吹”,幼兒:“吹什麼?”——吹男生、女生快分開;

師:“大風吹”,幼兒:“吹什麼?”——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環的男生快蹲下;吹戴頭飾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環的女生快蹲下。

師:“大風吹”,幼兒:“吹什麼?”——吹黃色帽子和紅色帽子的男生快分開,吹戴紅色花環和藍色花環的男生快分開;吹戴紅色頭飾和黃色頭飾的女生快分開,吹戴紅色花環和藍色花環的女生快分開。

四、小結、延伸

幼兒討論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整理問題,都可以用層級分類的知識來解決,這一方法可以帶給我們許多便捷和好處,讓幼兒養成做事有序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層級分類,重點是能按物體的特徵進行層級分類,因是大班上期,前段時間才學二位分類。所以這次是初步的層級分類。首先我以“小兔開百貨商店幫忙整理物理”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接着讓幼兒嘗試將蘋果分類,引導幼兒思考要按什麼特徵分才能分的整齊又有序。這一環節激發了幼兒思考。印學過二位分類,這一環幼兒都能按物品的特徵分類,比如:有按大小分,有按顏色分。從孩子的回答中可見孩子們掌握得不錯,在幼兒也有的基礎上,我啟發幼兒在原來分類物品的基礎上,觀察蘋果還有什麼特徵,幼兒都很認真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都能將物品進行二級分類。在請個別幼兒上來説説自己的想法時,發現下面的小朋友也在給旁邊的小朋友講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吵鬧,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及時停了下來,並告訴幼兒要尊重別人,想回答問題應該舉手,這時孩子們才安靜了下來。接下來是孩子們的分組操作了,在操作前我提出要求,並引幼兒多想想,分完在找找物品中的另一種特徵,還可以怎麼分,比比誰分的方法多,這一環節為了讓幼兒等下的操作更順利,由於準備了較豐富的操作材料,幼兒操作這一環節幼兒很感興趣,從呈現的操作結果來看,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最後是用遊戲“大風吹”來鞏固練習,孩子們很興奮,但場地較小,看上顯得較擁擠。本次活動自己對幼兒的關注不夠,在整個活動後,面對這次的問題,我進行了一次較深刻的反思。我想我應該儘量關注全體幼兒,同時考慮問題要全面,多考慮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多設想問題,多猜猜可能出現的狀況,這樣才能做到及時的預防。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多次分類,即按物體的某一特徵分類,再按另一特徵再次分類。

2、敢於大膽嘗試,並發表自己的意見,並願意配合同伴的要求。

活動重點

學習多次分類,即按物體的某一特徵分類,再按另一特徵再次分類。

活動難點

敢於大膽嘗試,並發表自己的意見,並願意配合同伴的要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分類。

1、出示16塊積木,請小朋友把它分成兩類,説明分類理由,教師在記錄紙上記錄,並引導幼兒歸納不同類積木的特徵。

2、請小朋友把分開的兩部分再次各自分類,説明依據,教師在記錄紙上記錄並歸納特徵。

二、分組分類。

1、把小朋友分成10人左右一組,各組把自己的組員進行多次的分類,並進行記錄。

2、分享每組的成果。

三、操作練習。

使用幼兒用書,按要求擺一擺,分一分,練習分類。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5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與數量關係並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和樂趣。 大班幼兒已經能熟練的分辨出不同的幾何圖形,在此經驗基礎上,我將圖形與分類統計結合到一起,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激發幼兒探索並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進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徵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徵進行分類統計,並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四、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徵進行統計,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徵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看清特徵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

4、創意拼貼畫。為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6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説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稱及用途。

2、初步學習將相同用途的物體歸類。

活動準備:

貼絨圖片、水果、衣服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認識物品,知道其名稱和用途。)

老師:小朋友們好,今天商店裏來了很多貨物,我們來看看,商店裏面都有些什麼,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知道的小朋友舉手告訴老師。

(幼兒回答,老師總結。)

老師:對啦,商店裏有棉衣、鞋子、褲子、蘋果、橘子、你們都知道他們有什麼用呢?

誰來説説這些貨物都有什麼用?

棉衣、鞋子、褲子用來做什麼的呀?

棉衣、鞋子、褲子我們是用來穿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穿棉衣、鞋子、褲子。蘋果、橘子我們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蘋果、橘子是用來吃的。

二、基本部分。

(按用途將實物卡片分類)

老師:這些物品有的是用來吃的,還有的是可以穿的,你們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為什麼?

現在老師請一個小朋友到前面來擺放圖片。在擺放圖片的時候你們要邊説變送,當你送蘋果、橘子的時候你要説:蘋果是吃的,橘子是吃的。

送衣服的時候就要説棉衣是穿的、鞋子是穿的、褲子是穿的。

老師:老師喜歡上課發言先舉手的寶寶,現在呢,老師要請XX小朋友下來,我們看看他分的對不對。

(請幼兒上前來操作,老師及其他幼兒在一邊觀察。)

當小朋友送完的時候,老師在一邊請其他的小朋友來檢驗並説:他放得對嗎?從裏可以看出他是對的?

引導幼兒説出:棉衣、鞋子、褲子是用來穿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

蘋果、橘子是用來吃的,所以我們就把它們放在一起。

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説的很對,棉衣、鞋子、褲子是用來穿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蘋果、橘子是用來吃的,所以我們就把蘋果、橘子放在一起,我們是按照物品的用途來分類的。

三、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7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説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已漸漸不滿足於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滿足於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於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於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於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中輕輕鬆鬆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為主"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嘗試設計並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內),並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於教師瞭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二)聯繫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麼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裏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説説。

3、用什麼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後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並分類統計裏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後操場——樹有幾棵?前、後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去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於總數)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台?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髮幾個?短頭髮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髮長與短的標準")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台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台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台階就多)2、要求:①合理分工與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③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瞭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彙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彙報與交流):

①你們統計什麼?統計結果如何?

②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③你們碰到過什麼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佈置作業——課後實踐:

請幼兒回家後,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並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大班數學:趣味統計與分類》相關的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8

活動目標:

使幼兒初步學會按照物體的兩個特徵(顏色和形狀)進行二次分類,培養分析、判斷能力。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分類板一快,標記若干(包括顏色標記和形狀標記),不同形狀、顏色的幾何圖形若干。

2、幼兒小分類板人手一塊,不同標記人手一盒,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幾何圖形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分類板、向幼兒介紹名稱和用途。

2、引導幼兒觀察、學習使用二次分類板:當出示一個紅色標記、一個綠色標記時,表明幾何圖形應按照紅色和綠色分成二類,這就是第一次分類;當出示四個形狀標記時,表示應將按顏色分過的幾何圖形,再按照形狀分成各個形狀。這就是第二次分類的完整過程。

3、幼兒操作活動

(1)、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引導全體幼兒開展討論,加深對二次分類的理解。

(2)、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視並讓幼兒説出結果。

活動反思:

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三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2、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第一次操作:顏色2種圓形、正方形圖片若干個,第二次操作:顏色2種,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圖片每二位幼兒一份。分類圖。

活動重點:能根據圖形的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合作進行分類並記錄。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幼兒活動設計意圖教學評價

開始部分:闖關遊戲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老師帶領一起去圖形寶寶家做客。

2、讓幼兒説説圖形寶寶家有哪些寶寶。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進行二次分類。

1、請幼兒自己選擇一種圖形寶寶扮演這個圖形寶寶。

2、請圖形寶寶們想想怎麼樣分分家?

3、請幼兒根據圖形的一種特徵進行一次分類。並請幼兒説説是怎麼按什麼特徵來分類的,教師進行記錄。

4、觀察分完後的圖形,看看它們現在都一樣嘛?看看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可以怎麼分分家?

5、幼兒進行二次分類,教師進行記錄。並對這兩次分類進行總結。

三、第二次操作:分組操作拓展幼兒思維。

1、教師講述操作要求:兩位幼兒一組先兩人討論,一幼兒根據討論結果先進行一次分類,另一幼兒進行分類記錄,同前方法再根據其他特徵進行分類並記錄。

2、請幼兒兩兩分組進行合作。教師個別指導。

3、對幼兒操作結果進行集體檢查。

四、活動延伸:將各種小動物進行二次分類 。

1、將各種小動物進行一次分類。(海、陸、空)

2、再進行二次分類:海分為魚類和兩棲類、陸分為家禽和野生、空分為鳥類和昆蟲類。

引發幼兒活動興趣,先初步接觸活動的內容。

讓幼兒扮演圖形寶寶親身體驗圖形分類的有趣。

讓幼兒根據圖形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教師一邊記錄一邊運用語言跟進,為幼兒下一步的分組活動奠定基礎。

清楚講述操作要求,讓幼兒能更好的分組操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設計:層級分類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兩種特徵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分類。

2.能用簡單的圖表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發現,具有觀察判斷能力。

3.學會有條理地整理物品,具有完成任務的責任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調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門窗、桌椅,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

2.懶羊羊頭飾1個,小管家標誌牌若干;帶隔斷的小整理箱、筆及統計表各4份;實物小圖片,如:大小、顏色不同的蘋果、梨、桃子,鉛筆盒、筆袋、橡皮,圓柱體、正方形、長方形,碗、勺、盤圖片各10張。

活動建議

1.教師可引導幼兒學習分類統計物品,初步瞭解簡單的統計方法。

(1)幼兒可交流調查結果:相互介紹自己家的門窗、桌椅各有多少,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記錄的。

(2)展示幼兒有代表性的記錄,如:圖畫記錄,圖畫加數字、漢字記錄,數字記錄等。

(3)教師評價幼兒記錄方式的優缺點,最後展示自己設計的記錄表格,並説明表格記錄的優點。如:可以按物體的多種特徵和數量清楚地記錄下來。

2.教師可指導幼兒開展“小管家”遊戲,學習按物體的兩種以上特徵進行分類。

(1)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兩種特徵進行分類。如:請幼兒將紅的、好吃的放在一起,將不是紅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將大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將小的、進餐用的放在一起等。

(2)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一次分類:請幼兒分4組,按水果、文具、積木、餐具的類別將圖片分到4個小整理箱內,檢查驗證並説明分類的理由。

(3)4組幼兒按要求選擇圖片,各自完成二次分類統計任務,填好小分,再把分好的兩組圖片按形狀或顏色分;也可現將積木按顏色分,再按大小或形狀分等。

(4)4個組各選一名幼兒分別驗證,看一看4個組統計的結果是否與物品吻合。提醒幼兒將物品分類整理好,放在指定的整理箱中。

(5)引導幼兒評價分類統計的過程,結果,佩戴“小管家”標誌牌。

鼓勵幼兒完成任務,幼兒間評價,推選出分得又對又快的小組,並頒發小管家標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