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我們維護正義的教學設計

校園1.14W

篇一:第十課 我們維護正義教

關於我們維護正義的教學設計

我們維護正義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對正義充滿嚮往和追求,要做有正義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優良品德;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積極主動追隨見義勇為、匡扶正義的時代精神。

能力目標:具有自覺維護正義的實際行動能力;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的能力;見義勇為精神的踐行能力。

知識目標: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就是維護正義;有正義感的人,應該做到的具體要求。

【教學重點】 1、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2、做有正義感的人

【教學難點】落實正義行動

【教學方法】 情感昇華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教學法

【教學準備】

(一)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收集正義的事例和身邊的非正義行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自覺維護正義

——如何自覺維護?

為什麼説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就是維護正義?我們應該怎麼做?為什麼要做有正義感的人?做有正義感的如何做有正義感的人?

篇二:《自覺維護正義》教學設計

《自覺維護正義》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淡化學科體系,注重學生的感受、經驗、體驗、學習、昇華的過程,變接受性學習為探究性學習,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應學會"用教材教",既立足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道德學習,積極引導學生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重視學生的參與和思考;注重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比較鑑別中辨認觀點,在價值衝突的辨析中澄清觀點,在自主探究中提煉觀點,讓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營造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幫助、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中第十課《我們維護正義》的第二部分內容,即《自覺維護正義》。學生在前三個單元已經學習了權利與義務的基本內涵,對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有了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第四單元重在樹立學生公平意識、培養學生正義感。

也就是説本單元內容是對前幾單元內容的自然提升,使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形成良好的素質,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覺維護公平和正義,履行自己的義務。本節課是對本單元內容的綜合設置,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這節課不但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而且對鞏固

和提升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成果也非常重要,更是本冊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交往、權利和義務,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還很缺少自覺維護正義和公平的意識,有些學生甚至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懂得該怎樣維護自身權利,於是經常採取消極的態度和做法,忍氣吞聲,放任不良行為的肆意蔓延。而本節課就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出發,通過理論闡述和事例介紹,重在培養學生的維權意識,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努力引導學生做一個追求公平、維護正義的公民,將來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現代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懂得正義是面向全社會成員的,它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自覺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正義感;瞭解正義感的'具體要求。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的習慣;培養自覺維護正義的實際行動能力和見義巧為的踐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以自己的實際行為來自覺維護正義、伸張正義,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教師準備:

在本課教學中,我事先對學生的思想狀況作了調查:提到正義,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説出一些正義的言論、行為,但卻很少了解正義還體現在制度上,社會發展需要正義;道德學習更應重踐行。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正義感,引起學生的共鳴,嘗試做一個正義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落腳點。以此作為切入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活動法、情景教學法、對比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重視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幫助學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正義感,願意嘗試做一個正義的人。

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正義的課程資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多媒體展示《信用記錄不良,高材生求職屢屢碰壁》故事(見附錄1)

設問:①博士生求職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②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小結:正義和正義制度要求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我們要從小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板書: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設計意圖:

選擇適當的情景導入,既能在新課伊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自然地切入教學主題,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的重要性,比單純的教師説教受有效得多。

二、實例分析

我們追求正義,但卻無法杜絕社會上非正義現象的存在。當面對非正義行為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先一起來看看馬丁神父的選擇。多媒體展示馬丁神父的懺悔詩:馬丁神父的懺悔錄

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鐫刻着一位德國新教牧師留下的發人深省的短詩。他曾是納粹的受害者,也是對非正義保持沉默的受害者。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着們我迫殺猶太人,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

篇三:第十課《我們維護正義》教案

一、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

【對應的課標內容】

“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中的“承擔社會責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義,激發社會正義感”。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到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清楚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的內涵,並能進行正確區分。讓學生明白正義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②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具有分辨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的認知能力,瞭解正義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斷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感悟正義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正義充滿嚮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正義的理解:它的含義、表現及作用。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對正義的追求,努力做一個正義之人。

【課前準備】

教師:①通過交談、觀察或問卷等方式瞭解學生思想狀況,如:對於正義的認識,對於當前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評論。

②瞭解我國相關政策、制度的內容、背景及作用,收集一些體現正義制度的具體案例。

學生:①收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

②查找我國體現正義的制度。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正義的行為 遠離非正義走進正義正義的制度 保證 正義的制度推動 社會發展 公平

人物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朋友。

投影:“以正義感動中國”的日本著名律師尾山宏照片

描述:這個如今連睫毛都花白的老人,作為中國戰爭受害者的代理律師,從1963年起參與了四十年來所有的對日訴訟案件:歷時32年的“教科書訴訟案”、“731人體試驗案”、“南京大屠殺”、“遺棄化學武器及炮彈案”??以他統領的“中國人戰爭受害者索賠要求日本律師團”,無償代理這些訴訟,並自行墊付一切費用,還多次自掏腰包將中國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為遭到了國內右翼勢力的恐嚇,卻贏得了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着人們,在捍衞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板書:走進正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生動的人物事例導入新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在感動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對正義的共鳴,為新課的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併為教學難點的突破埋下伏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動激趣

設計“聯想無極限”活動。

設問:看到正義,你會想到什麼詞語?為什麼?

教師板書經典詞語。

設計意圖: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瞭解學生目前的思想狀況。而且在氣氛上與新課導入形成鮮明對比,一張一弛,有利於教學開展。

案例分析

出示任長霞事蹟材料(見附錄)。

設問:①在她身上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②結合任長霞,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正義的?

設計意圖: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深化對正義的認識,使原本抽象的概念生動鮮活起來。

小組交流

按照課前準備,各小組彙報交流事先收集的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上述正義行為的特點、非正義行為的特點。

總結:凡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凡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

板書:正義的行為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使知識在生生互動中得以落實。並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拓展延伸

“教你幾招”:中學生如何增強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見附錄)

板書:遠離非正義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讓教學回歸生活,指導實踐。

問題研討

正義不僅體現在思想、行為上,更多的還體現在制度上。

介紹我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見附錄)

討論思考:這項制度的實施有哪些作用?(從低保居民、其他居民、整個社會等角度)

小結:由此可見,制度的正義性在於它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

板書:正義的制度

設計意圖:正義體現在制度上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難理解,這樣從點到面、從特殊到一般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知識的落實。

案例分析

學生閲讀課文P110“老金得到法律援助”的案例。

思考:①老金的工友為什麼要幫助他?這種幫助起了什麼作用?

②究竟是誰幫助老金一家渡過了難關?這體現了什麼精神?

基於學生的興趣,教師適當介紹法律援助制度的相關知識。(見附錄)

設計意圖:以案説理的教學方法能夠避免空洞的説教,增強教學的生動性、針對性及實效性。 交流拓展

按課前預習進行學生活動:

①介紹一些體觀正義的制度。②討論分析國家為什麼要制定這些制度?

小結:正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示自我、鍛鍊自我的平台,並在學生活動中讓教材知識的“有限性”得以延伸。

質疑探究

出示材料1:張俊的父親是個老闆,收入很高。一天,他對張俊説:“不是説多勞多得嗎?為什麼收入越多扣的税也越多?我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交給國家,憑什麼啊?”

出示材料2:國家從4月1日起對消費税税目、税率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對遊艇、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等高檔消費品徵收消費税,提高大排量汽車的税率,相對減少小排量車的税收負擔,同時對已具有大眾消費特徵的護膚護髮品停止徵收消費税。

思考:①國家為什麼要規定“收入越多扣的税也越多”?為什麼要對高檔消費品徵收消費税?②制定這些政策體現了什麼追求?

小結:在個人所得税方面體現多收多交税,以及消費税的調整,體現了國家通過税收槓桿來調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公平為人們提供了發展的權利和機會,而正義則可以通過制度的調節來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使得我們的社會健康、持續地發展,最終造福每一人社會成員。

設計意圖:在質疑中澄清學生認識上的誤區,在探究中理解正義與公平的關係,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真正受益無窮的東西。

內容延伸

正義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但不可否認在現實社會中有些人為了個人私利,無視政策法規,嚴重破壞社會正常秩序。

小組合作討論:如何正確處理利和義的關係?老師小結。

設計意圖:處理好利和義的關係有着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這一延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又為下一節課“維護正義”的教學做好鋪墊。

標籤:維護正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