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自然教學計劃

校園2.64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然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自然教學計劃

自然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在知識方面,劃分為六個教學單元:

(一)水的三態變化:包括第1、2、3、4課。在低年級學生認識了水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沸騰,水蒸氣的凝結、凝華,冰的融化、昇華,以及露和霜的成因;進而指導學生認識水在液態、 氣態、固態之間是可以相互變化的。

(二)空氣:包括第5、6、7課。在低中年級學生認識了空氣的物理性質、空氣的熱脹冷縮、大氣壓力的基 礎上,指導學生認識熱空氣的性質、風的成因及風的觀測。

(三)植物:包括第8、9、10、11課。在低中年級學生認識了根、莖、葉外部形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認 識根、莖、葉的生理作用。

(四)力:包括第12、13、14、15課。繼“平衡”、“輪子”、“壓縮空氣”之後,指導學生認識彈性、 摩擦力、反衝、學習使用測力計測力。

(五)熱:包括第16、17、18、19課。指導學生認識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以及保温 和散熱的方法。

(六)水:包括第20、21、22課。在學生認識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認識雲、霧、雨、雪的 成因,以及水在海洋、天空、陸地之間的循環運動。

2、能力方面

(1)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2)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 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

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

有規律的、人可以瞭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

系。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

五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自然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22課,其中第九課是選學內容,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在學習了生物的形態構造知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認識生物與無生物、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

第二單元:人類,指導學生認識人的神經系統、人的生長髮育、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三單元:星座,指導學生認識秋、冬季節的顯著星座。

第四單元:電,指導學生認識電磁鐵,瞭解電磁鐵的原理。

第五單元:機械,指導學生認識槓桿、滑輪、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的作用,以及機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第六單元:地球,通過研究卵石、地層的形成過程,指導學生認識地球外部的運動;通過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內部運動。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

2、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受到科學自然觀、科學態度、愛家鄉、愛祖國、愛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3、指導學生認識自然事物之間的聯繫和它們的運動變化規律,以及人類對自然界的利用、保護、改造和探索。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模擬實驗和設計簡單的實驗。

5、着重培養他們的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製作、栽培等動手能力。

6、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精神。

7、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保護生態平衡的行為習慣,並向學生進行自然界的物質是相互關聯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科學自然教育。

三、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a)認識生物與無生物、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

b)認識人的神經系統、人的生長髮育、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c)認識槓桿、滑輪、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的作用

d)研究卵石、地層的形成過程

e)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學生16人,學生思維較為活躍,課堂較難駕馭,作業要及時督促,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加強鼓勵引導,作業要加強督促管理。本冊實驗19個,其中還有難度較大的化學實驗,對於六年級大部分學生來説,難度較大。

五、教學措施

1、難度大的化學、物力實驗採取演示,對學生講清注意事項。

2、學生分組做實驗時,要進行安全教育和愛護儀器的教育。

3、採用多種活動類型:

4、採用多種導學方法:

六、本冊單元課時分配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共6課時

第二單元:人類,共2課時

第三單元:星座,共1課時

第四單元:電,共2課時

第四單元:機械,共1課時

第四單元:地球,共4課時

進度表:

9月份:

生物與環境

10月份:

人類

11月份:

星座

12月份:

電、機械

1月份:

地球

自然教學計劃3

演示

11

4.19~4.25

礦產(二)12

4.26~5.2

動物的進化13

5.3~5.9

動物的馴化14

5.10~5.16

生物的啟示15

5.17~5.23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16

5.24~5.30

月相的成因17

5.31~6.6

日食和月食18

6.7~6.13

太陽系19

6.14~6.20

無限宇宙20

6.21~6.27

複習21

6.28~7.4

寫總結

自然教學計劃4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激烈,對人的自身素質越來越高,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語文,數學,還要學好人、自然、社會知識。人、自然、社會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階段新開設的一門地方課程。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會課,特擬定如下計劃;

一、教材分析

《人、自然、社會》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內容有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規範、法律常識、人口與青春期教育、浙江社會、經濟、人文、歷史等。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已知經驗和學習積極性。重視實踐活動,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將查找資料、實地調查、參觀訪問、出黑板報、組織辯論賽,課本劇表演、實地體驗等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以優化教學效果。與學校的班隊活動、户外活動緊密結合、與地圖、電影、電視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有機地整合,拓展地方課程的時空領域。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基本情況:

二年級大部分學生通過人自然社會課學習,已得到了一些知識,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並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他們也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喜歡人、自然、社會這門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大部分同學上課都爭着發言,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體驗等因素用於學習。

但有少數幾位同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對人、自然、社會這門課不夠重視。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對學生進行細緻耐心地説服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覺得人自然社會在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為了今後的學習生活,我們必須學好人自然社會。通過教學,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並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他們也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研讀課本,弄清課本上的重難點。能透徹地瞭解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從縱向、橫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靈活、合理、科學地使用好每個板快,注重早滲透,不斷積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師認真研讀課標,學習新課改。

3、教師認真備課,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認真研究每堂課的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

自然教學計劃5

【教材分析】

這篇科普文章是本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大自然的語言這門物候學知識,文章條理清晰,語言生動準確,使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學生對説明文是初次接觸,教師在教學時將淡化文體,重點引導學生積累科學知識,學習文章語言,尤其是一、二兩段,寓説明於描寫之中,將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另外,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教學時教師將滲透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情感教育,激起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志趣。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積累科學知識。

2、瞭解幾種説明的方法,賞析説明文語言的生動優美。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起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志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美讀等方式,賞析本文生動優美的説明語言;文章的主體部分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學生理解起來可能較難,教師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聯繫地理知識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那麼,大自然是怎麼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呢?

2、那燕子低飛、魚兒跳水又告訴我們什麼?

3、花開了,草綠了,燕子低飛,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概括要點

1、默讀全文,思考:

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2、同桌小議;

3、搶答交流,引發討論:明確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説明順序

(由主到次、從空間因素到時間因素)。

4、看中國地圖,學生自由朗讀課文6~10自然段,鼓勵學生質疑。

5、小結並板書:

條理清晰;

過渡:為了使大自然的語言這門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作者還非常注重説明語言的生動性。

三、精讀賞析,品味語言

1、教師配樂範讀一、二兩段,多媒體展示四季風光,引導學生欣賞、思考: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2、先獨立思考,後小組合作,交流感受。(多媒體提供句式)

⑴ 我喜歡(句子或段落),因為當中使用了 (詞語或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 。

⑵ 美讀一遍。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並指導朗讀。

4、本文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把道理説清楚的?

⑴ 選擇填空。(舉例子、列數據、分類別、作比較)

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 )

⑵ 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説明方法?

四、總結全文,拓展閲讀

1、根據板書巧總結。

2、考考你。(利用多媒體選題)

⑴ 農諺舉隅,一分鐘理解、應用。

⑵ 讀《大林寺桃花》:你能告訴白居易為什麼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嗎?

⑶ 假如你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隻鳥、一棵樹你想對人類説什麼?

3、佈置:

作業(任選一項):

讀一讀網絡中有關竺可楨及物候學等方面的文章,進一步探索自然;

背一背課文一、二自然段,體會語言的生動優美;

寫一寫你熟悉的一種事物,力求有條有理、有聲有色。

自然教學計劃6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內容,歸納段意及文章的內容要點。

2.培養速讀習慣和能力。

3.積累一些詞語。

重點、難點

重點:

(l)分段、歸納段意及文章的內容要點。

(2)積累詞彙。

難點:

速讀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衰草連天 鬢 毛 衰 翹 尾 巴 連 翹

觀 測 道 觀 播 種 耕 種

差 異 差 遣 差 勁 參 差

落 葉 丟三落四 落 枕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1)融化:(冰、雪等)變成水。

(2)萌發:種子、草木發芽。萌、發同義。

(3)次第:一個挨一個地。

(4)呈現:顯出、露出。

(5)周而復始:形容不斷地循環往復。

(6)花香鳥語: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風光。

(7)物候;生物的週期性現象與氣候的關係。

(8)觀測:本課指觀察並測驗。

(9)懸殊:相差很遠。

3.閲讀課文,思考自讀提示及課後練習。

二、導入

1.作者簡介:作者竺可幀,物候學家。

2.導語

本文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所謂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麼會有語言?我們讀了這篇文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説,物候現象彷彿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三、正課

1.速讀課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閲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

聲,不回視,用筆畫出主要詞語,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爭取2分鐘內讀

完。

2.請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從開頭到“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説明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第二段:從“物候觀測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説明物候學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段;從“物候現象的來!腦決定於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説明決定物候現象遲早的各種因素。

第四段:從物候學這門研究……”到完。説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3.提問:第一自然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

4.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説明時間的推移?

討論並歸納:用了“過後”“再過”“不久”“於是轉入”“到了”“準備迎接”等詞語,變化靈活。

5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典雅?

討論並歸納;

(1)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

顯得親切動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融化 萌發 次第 用詞典雅,富有

形象性。)

(3)燕子翩然歸來。(翩然指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

行十分恰當、形象。)

(4)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用詞典雅,如果改為植物“結果”則

顯得口語化。

(5)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簌簌”是紛紛 落下

的樣子,用詞形象、典雅。)

(6)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銷聲匿跡”指消失了 鳴叫聲,

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為“消失了”則顯得口語 化。)

(7)到處呈現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用詞形象、典雅,給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用詞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如 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給人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想。用詞形 象、典雅。

6提問:第二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説明“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 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

討論並歸納;舉了三個例子。

7.提問:這一段舉的三個例子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時間先後順序。

8。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活潑形象?

討論並歸納:

(l)用“傳語”“暗示”“唱歌”這些詞語形象地説明大自然的語言,擬

人生動。

(2)用“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駕飛”這些詞寫物

候現象,用詞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穀鳥的叫聲,説成催促農

民及時耕作的話,十分形象生動。

9.提問:第三自然段講到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請一個同學

用概括的語言回答。

討論並歸納: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些自然現象稱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作物候學。

10.提問:這一段説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按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四、小結

課文的第一部分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

形象地説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現象。每一個段落裏面的句序也講究條

理性。

自然教學計劃7

告別了難忘的舊歲,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新春。伴隨着新春的來臨,新的一學期有開始了,為了確保自然教學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特擬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課程標準為精神,以教材為依據,以實驗教學為重點,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觀察、分析、歸納能力為目的 。

二、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6人,女19人,學生來源於居峪、標湖、前灣四個村。通過上學期的教育、要求,次班學生對自然這一學科比較感興趣,參與實驗探索的積極性比較高,認識事物、解釋自然現象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對頭,對一些自然現象弄不明白,死記硬背,其結果是張冠李戴,造成成績不夠理想;還有少數學生因接受能力差,學習任務總是拖拉,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鑑於上述情況完成以下任務。

三、任務目標

1、使學生知道什麼是人體的骨骼以及骨骼的作用。

2、使學生知道人體的6大關節,並知道關節的作用。

3、指導學生知道人體的正面和背面7塊大的肌肉,知道肌肉的作用。

4、使學生知道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構成。

5、知道植物的種子由種皮,子葉,胚根,胚芽四部分構成。

6、使學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

7、使學生知道影響溶解快慢的三個條件。

8、觀察蠶的生長髮育過程,知道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9、指導學生初步學會用乾製法制作昆蟲標本。

10、使學生知道合理的體育鍛煉,對身體的積極影響作用。

11、使學生了解什麼是“水域的污染”,瞭解水域污染的危害和原因以及保護水域的意義和方法。

四、方法措施

1、課前依據新課程標準精神,結合學生實際,深鑽教材,認真備課。

2、課中以學生為主體,教給學生學自然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愉快中獲知。

3、課後加強練習,及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彌補。

4、注重實驗教學,課前做好實驗準備,讓學生積極投入實驗過程的探究,努力提高學生動手、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聽講的習慣,回答問題的習慣,動手操作習慣,完成任務習慣。

6、加強輔導,使優生不驕,差生不餒,中等生積極進取。教學進度時 間

完成的任務

1——4周 第一單元

3——5周 第二單元

6——8周 第三單元

9——12周 第四單元

13周 第五單元

14——17周 第六單元

19——結束 複習、考試

自然教學計劃8

教學目標:

1.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課文。2.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3.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教學重難點: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教學時間:1課時

一、導入,引出“道”

1.故事導入。

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我揹着書包正往家裏走,突然,我發現前面不遠處的麥地裏,一隻喜鵲正撲騰着翅膀,卻怎麼也飛不起來。於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隻喜鵲。我發現,那隻喜鵲的翅膀受傷了。我連忙把那隻喜鵲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傷口,敷上消炎藥,把它包紮好。不幾天,那隻喜鵲好了。我很喜歡它,怕它飛跑了,於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給剪了,並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給它食吃,給它水喝,精心餵養。可是沒多久,你們猜,它怎麼了?(它卻死了)

2.引出“道”。

是呀,這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板書課題。

3.讀題,解釋“道”。學生讀課題,説説這裏的“道”是什麼意思?

二、學文,領悟“道”

1. 預習質疑:

通過預習,你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説出在預習課文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如我和同伴在小龜遇到危險時很焦急,為什麼嚮導卻“若無其事”?嚮導明知道把小龜抱到大海會害了小龜,可他卻還是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嚮導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2.篩選問題:

上述問題哪一個最有研究價值?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在學生提出了不懂的問題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確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在下面的教學環節中進行討論與交流。)

3.讀書釋疑:

(1)指名讀書。

指幾名學生朗讀課文,主要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熟練程度,便於作教學指導。

(2)組內討論:嚮導的話是什麼意思?嚮導明知道那樣做會害了小龜,可他為什麼還是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麼?

(3)彙報交流:引導朗讀、讀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導朗讀的重點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

三、拓展,內化“道”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請同學們打開書再讀一讀《大自然的啟示――“打掃”森林》,看看你還有什麼樣的感受?

1.拓展閲讀。

2.舉例説明。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談體會,使“道”得以內化。

四、綜合性學習:(下節課的任務)

自然的啟示

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人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教學反思】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自然教學計劃9

一、基本情況

六年級學生多數對自然這門學科較喜歡,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是副課,不夠重視。針對上述情況,本期我在教學時除了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外,將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多做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較強的有用人才。

二、目的要求:

1、通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啟發學生探究自然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獨立思考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

2、通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勤於動手勇於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3、通過説明光反射和折射的實驗,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使學生學習一些實驗操作方法。

4、通過説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對比實驗,説明顏色不同的物體反光顏色不同的對比實驗,近視成因的對比實驗,使學生學習應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一些自然現象的規律原因。

5、通過模擬眼球作用的實驗、地球自轉、月相成因、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實驗,使學生學習用模擬實驗探究一些現象的原因。

三、教學重難點

第一課光的傳播,使學生初步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和光是直線傳播的對比實驗。

第二課光的反射和折射,初步學會光反射和折射的實驗。

第三課平面鏡,學會做平面鏡成像實驗。

第四課凸透鏡,學會做凸透鏡成像實驗。

第五課眼睛的科學,初步學會做眼球成像及近視病理的模擬實驗。

第六課彩虹的祕密,初步學會用三稜鏡做光的色散實驗。

第十二課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學會做晝夜成因你的模擬實驗。

第十三課月相成因的模擬實驗。

第十四課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模擬實驗。

四、教學方法措施

1、教師端正教育教學思想,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實驗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實驗質量。

2、教學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新課標要求,要由淺入深,有利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3、實驗中,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實驗儀器,還應儘量創造條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計劃、按要求完成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實驗

類型

備註

1

2.10~2.14

光的傳播

分組

2

2.15~2.21

光的傳播

分組

3

2.22~2.28

光的反射與折射

分組

4

3.1~3.7

光的反射與折射

分組

5

3.8~3.14

光的反射與折射

分組

6

3.15~3.21

平面鏡7

3.22~3.28

凸透鏡

分組

8

3.29~4.4

眼睛的科學

演示

9

4.5~4.11

6、彩虹的祕密

分組

10

4.12~4.18

自然教學計劃10

5、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好培優輔差工作認真進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更新觀念。

7、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自然教學計劃1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理解“準是,編隊”等詞語,能把反問句改 成陳述句。

2.能用讀懂兒童科普文章的讀法讀懂文章,培養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興趣。

3.能初步背誦2-5小節,會仿寫詩句。

教材重點和難點:

1.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2.學會仿寫詩句。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引入 揭示課題

1.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你們是怎麼知道秋天已來到我們身邊?(樹葉黃了,樹葉落了)

2.出示課件,逐幅展示一年四季的變化,並提問:從這幾幅圖畫中你們看到了什麼?

3.對,燕子媽媽從南方飛回來了,她在屋檐下找尋她從前的家,歡快的歌唱,我們知道春天來了;然而在蔚藍的天空中,一羣大雁,戀戀不捨的離開故鄉,去尋找另一片天空,我們知道秋天到了。這都是大自然告訴我們的話,她時時刻刻都在悄悄地對我們説話,而他的語言也是各種各樣的,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4課 《大自然的語言》 (出示課題)

讀了課題之後你會提出那些問題? (教師總結歸納)

(用課件出示) (1)介紹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2)這些語言告訴我們什麼知識?

(3)怎樣才能發現和懂得大自然的語言?

二.組織初讀 整體感知

1.自瀆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給詩歌的各節標序號,並想想從詩中你瞭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2.能正確流利地讀詩句。

三.研讀品味 指導朗讀

1.自瀆體會。 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 並完成練習:我讀懂了第( )小節,知道了。

( ).

2.互動交 指導點撥 。(以下教學程序隨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

(第二小節) (1)課件展示(藍藍的天空,白雲高高的飄)看到藍天,白雲,草地你有怎樣的感覺。

(2)一詞“高高”怎樣,“高高”換成“很高”好麼?

“準是”換成“一定”好麼,“準”是什麼意思?

(3)指導朗讀. 讀高高聲調高而上揚,準是讀得肯定.

(第三小節) (1)課件展示 (螞蟻搬家)為什麼下雨前,螞蟻要搬家呢?

(2)指導朗讀. 也讀重音.先自由練讀,再點評指導.

(第四小節) (1)課件展示 (一個個靜態的“逗點” 一“逗點”, 搖着尾巴游動)這是什麼?(逗號)仔細看看.這是什麼?(小蝌蚪).

(2)引導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啊!它們會説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啊?

(3)自由練讀,結合點評指導朗讀。

(第五小節) (1)課件展示 (一行大雁編隊南飛)為什麼大雁南飛就是秋天到了呢?

(2)什麼叫“編隊”?編了什麼隊?

(3)指導朗讀。

學習“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和“大雁編隊南飛,不就像省略號一串?”兩句反問句。

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 (用課件出示)

(第六小節) (1)課件展示 (一圈一圈的年輪)。什麼叫年輪?

樹木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年齡,樹的主幹每長一年就有一圈環行紋理,這就是年輪。

(2)從年輪中你還知道什麼呢?

(3)指導朗讀。

3. (1)現在我們知道白雲,螞蟻,蝌蚪,大雁,樹木的語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從2-6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小節讀一讀。(可以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

四 迴歸整體 賽讀拓展

(1)賽讀:選擇其中一節或兩節。 〈有感情的朗讀〉

(2)試者背誦自己喜歡的一節。

(3)過度: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見,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

(4)拓展:你還知不知道其他大自然的語言,能告訴我們麼?説給大家聽聽。

五 理解感受 仿寫詩句

1.填寫下列詩句: 楓葉紅,( )。( ),天要下雨。烏雲滾滾,( )。

2.出示四幅圖畫,要求配詩。

(課件出示)畫面:荷花開了,魚兒透出水面;

落葉紛飛;

蜻蜓低飛;

烏雲佈滿天空,大雨將至。

選擇一個畫面,仔細觀察,思考,再仿照課文中的詩歌給畫面寫詩。

六. 課後延伸

1.同學們可以到大自然中去發現,去書中探索,還會發現更多的大自然的語言,並記錄下來。

2.把你發現的大自然的語言仿編一節詩句寫下來。

七. 板書

大自然的語言

(發現)

藍天白雲,螞蟻 天氣

(仔細觀察) 蝌蚪,大雁 季節 (思考)

年輪 特徵

八. 作業 :

1.>

2.背誦課文

自然教學計劃1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六(5)班現有60人。班上同學思想比較要求上進,一些同學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能力比較強。有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強,學習有方法,學習興趣濃厚;另一部分學生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經常拖拉甚至不做。從去年的學習表現看,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與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還要加強訓練,學生的閲讀的方法與質量有待進一步訓練與提高。故在新學期裏,我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更多的四化建設的新型人才而奮鬥。

二、本教材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除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乘法和除法(簡單的能口算)

2、使學生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並學會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應用運算定律的一些簡便算法,提高合理、靈活計算的能力。

3、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4、使學生能夠解答分數應用題(最多不超過三步),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會有條理地説明解題思路。能夠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用算術算法或方程解法。

5、使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瞭解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會對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會初步繪製簡單的統計圖。

6、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解答三步以內的百分數乘、除法一般應用題,能正確地進行百分率的計算,能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税率、利息、折扣等簡單的實際問題。

7、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掌握圓的有關概念,會用工具畫圓;理解、掌握圓的周長和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8、結合有關內容,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並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

三、課時安排:

1、期初複習2課時9月2日----9月3日

2、分數乘法16課時9月6日---9月28日

3、分數除法22課時9月29日---10月29日

4、簡單的統計2課時11月1日---11月2日

5、分數四則混合運算3課時11月3日---11月5日

6、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14課時11月8日---11月26日

7、百分數16課時11月29日---12月21日

8、圓15課時12月22日----1月12日

9、複習5課時1月13日---1月20日

標籤:教學計劃